□甘肅省定西市漳縣城關中學 楊海疆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實施,以及素質教育現代理念的推進,“以學論教”成為新課程的一大要求。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有效性,則需要圍繞學生這一中心,對學生“究竟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了多少”加強關注。在物理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條件以及資源,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應以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建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與欲望,從而做到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思維,切實打造有效課堂。
物理教學的主要形式是課堂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都需要在課堂這一環境中進行。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的作用,利用好教材,創設與學生認知需求相貼近的情境,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發展,為后續的物理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成為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策略與手段。每一堂課都需要引領學生理解這一節課要學什么,以此入手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投入學習進行探究。
首先,創設實驗情境,引出即將要學習的課題。物理學是以觀察實驗作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其物理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幾乎滲透生活的各個領域、方方面面,與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身邊的物理事實與現象相結合。教師應創設物理情境,調動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產生親切感,從而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物理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產生解決問題以及探究問題的強烈欲望。學生在問題的解疑中,感知學習物理的重要性以及價值,通過開展思維活動,學生逐步理解與掌握物理知識。教師創設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其向正確的方向深入下潛探索,直至理解、掌握物理知識,并利用物理知識解釋自己身邊的物理事實與現象。物理課堂上通過思維訓練,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濃厚興趣,能促使激發學生迸發思維火花,提高學習有效性。比如,教授“氣體的壓強”一課時,教師創設演示實驗這一情境,實驗器材包括易拉罐、酒精燈、水、橡皮泥等,通過實驗的開展,讓學生發現易拉罐是如何變形,并且發出聲音。整個實驗既有具體的形象,也有聲音,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對本節課具體學什么,心中有了明確性。而這些實驗的真正價值不僅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教師通過這一實驗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一系列問題的設置中,實際上是將學生從淺層、直觀的認知引向步步深入,對問題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深入感知具體的物理內容,不斷發散思維,促進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在問題的導向下,激活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與靈活性。
其次,引入生活實例,導入課題。學生就物理知識與生活現象相聯系,積累了部分的感性經驗,有些現象在課堂不便進行觀察以及演示,教師可列舉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從而導入課題。比如,學習“分子熱運動”,所創設的這一教學情境則是圍繞當前人們在裝修房屋中會聞到甲醛氣味,那么甲醛對人類的危害是什么?而如何防止消除甲醛,從而引導學生講述自己所了解到有關甲醛對人體造成危害的信息,列舉出具體的生活實例,也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并成功地讓學生認識到這一物理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多向性思維。
最后,深入思考,導入課題。物理教學情境的創設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品質,注重對教材中所蘊涵的思維素材進行深度挖掘,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靈活性以及層次性,使學生在開展思維活動中,學會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推理、判斷以及概括、總結,逐步掌握邏輯思維方法,有序思考、探究以及解決物理問題,從而使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斷得以優化。教師可以站在理論或實踐的這一角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以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討論導入課題。如電磁感應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則是“大家都知道電產生磁,那么磁究竟能不能產生電?”這一問題立刻引起了學生的討論與思考,進而順利導入課題。
作為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物理教學則是充分運用實驗手段,不斷幫助學生理清知識,對物理的概念與物理規律加以明晰,不斷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在具體的物理教學中,受到慣性思維的限制,學生對物理概念或規律進行理解時,常常會產生一些錯誤認知。這時,教師可借用一些實驗讓學生看到實驗結果,最終與自己的預期結果不符合,從而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而師生之間圍繞這一情況進行分析、討論以及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科學結論。通過實驗對學生預期結果進行驗證的方式與方法,使學生印象深刻,同時改變和糾正了學生自我的錯誤認知,牢固地記憶相關的物理概念與規律。采取實驗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并且通過趣味性的開展實驗,能激發學生興趣和好奇心,使學生在有趣有味中始終保持思考與學習的注意力。根據學生具有好動愛想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實驗操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實驗的操作與觀察,及對結果進行分析,讓學生有效掌握基礎的物理知識,培養初步的實驗技能以及創新思維,成為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具體的物理教學中,學生要動手、動腦,投入實驗活動,提高知識,培養創造才能以及思維能力。
物理課堂中演示實驗分為驗證性以及探索性兩種實驗。大多數的演示實驗是驗證式實驗,對知識的正確與否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引領學生鞏固和加深認識物理知識的基本規律以及原理。而驗證性這一實驗,實際上使學生學習物理的科學方法與態度得不到鍛煉,不利于培養學生對物理規律主動探索的能力。開展探索性實驗能促進學生思維、創造、觀察以及解決問題等的能力。物理教學要讓學生成為探索者、發現者,使其樂于投入動手實驗,不斷獲取知識,掌握規律,也閃現創新火花,發現物理原理的奧秘。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將驗證性實驗轉變為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在對實驗的設計過程進行再現時,利用問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為何要這樣進行操作?”“換另一種方法可行不可行?”通過滲透這一物理思想,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從獲取知識變為對自然規律的主動探索,從而使其理解知識、習得知識更為扎實與牢固,同時逐漸掌握科學方法,秉承科學態度。為了確保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面對實驗中的重難點操作,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引領學生通過觀看微觀的、宏觀的以及極快、極慢等無法通過實驗演示的物理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在生動形象的畫面中快速加強對知識的通透理解。而多媒體課件利用其自身優勢,展示課堂實驗中無法演示的部分,突破了教學空間以及時間的束縛,逼真模擬實驗過程,對物理實驗過程中一些場面靈活地放大與縮小,使學生對重難點部分存在的疑惑得到釋然,更快理解知識,不斷獲取信息,也能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方法手段等因素,而教學語言實際上對課堂的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當教師運用流暢而富有藝術感的教學語言,學生的注意力極易被吸引。在物理課堂上,教師采取藝術性的語言,學生精神上的享受,啟發學生思維,開發智力,進一步促進教學效果的達成。中學生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如果教師在講課中平鋪直敘地講述物理知識的基本概念與定律等,難免會枯燥乏味,使學生學習的興趣降低。而教師采用藝術化的導語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更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求知欲望變得強烈,注意力被吸引。
首先,教師的語言體現新穎性。通過新穎式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學生探究知識的良好氛圍。采取提問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如在導入語言中,“讓同一高度的石頭與羽毛下落,究竟哪一個先著地,原因是什么?”提問式的導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可采取新聞式、懸念式等的導入語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其次,教師的語言應用還要具有親切感,通過合理語言以及合情語調引導學生,使學生的情感與教師產生共鳴。教師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設計語言,且要短小精悍、簡潔明了,讓學生一聽就明白,不至于過于啰唆引發學生排斥情緒。教師親切而又新穎的語言會吸引學生,也能使教學效果得以保證。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情感才能真正地引發學生的學習情感,而教師的語言還要具有韻律與節奏,使學生在這一語言的感染下,自然體會教師語言中所包含的節奏美。物理教學中,語言藝術的表達需體現準確性,并且控制好語言速度,而語調抑揚頓挫,給予學生美的感染。當教學語言具有了節奏美、音律美以及和諧美時,學生的興趣才能被調動。最后,教師運用語言既要凸顯靈活性,更要具有科學性、邏輯性以及思維性,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感染學生、啟發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具體講課中,教師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的嚴密性以及規范性,提高思維的嚴謹性和邏輯性。當教師運用準確、規范的語言進行教學時,學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便能效仿,并運用于學習物理知識中。教學語言既包括肢體語言,也包括聲音語言。教師在借助肢體語言表達物理知識時,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其聲音語言既有優雅的姿態,還風趣與幽默,并且知識淵博,這些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專業素養,真正“親其師,信其道”,引領學生自覺投入課堂學習,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學習不是知識的單向傳授與灌輸,而是心靈與心靈的交融與碰撞。情感是學生學習效率以及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因素之一,通過營造和諧而民主的教學情境,師生之間構建良好的情感關系,彼此以情喚情,以情激情,從而始終維持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教師積極與學生展開情感的溝通與協調,彼此建立信任與合作關系。當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表現情感積極而且亢奮,自然也能讓學生受到感染,調動自我的情感,與教師的情感合拍。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整個教學更為充滿活力,學生釋放自己的個性,凸顯主體性,發展創造性。此外,可通過搭建小組合作學習的平臺,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教師根據班級實際,將不同層次學生按照組間同質以及組內異質的原則加以科學分組。每名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不斷提升學習效果,增強優良學生的自信,促使困難學生得到幫助,在互促共進中獲得共同的發展。教師選擇恰當的合作探究的內容,切實把握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實際,進一步分配學習任務。給予各小組活動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發揮各自智慧,積極表達個人見解,交流討論,不斷調動自我的思維深入探究知識,有效獲取知識。
由于物理知識的抽象性,因此在很多學生眼里基本只是背公式和做練習,因此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信息技術的使用能讓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更具深度的物理知識,讓物理知識直觀呈現在學生面前,尤其是能呈現一些很難觀察以及過于微觀的物理現象,讓學生清晰理解物理知識的概念,從而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比如,在分子的熱運動、電荷定向運動這種很難觀察甚至無法用肉眼觀測的物理現象,以及核裂變、加速器等無法展開實驗的物理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或網絡物理實驗室展開,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微觀物理的變化,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從而投入物理學習。互聯網最大的優勢就是信息量巨大以及能及時共享,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第一時間獲取各方面的物理知識內容,還可以將時事熱點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物理知識相融合,確保學生在興趣中獲得更多的知識,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平拋運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視頻的形式對平拋運動和水平方向直線運動以及平拋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的對比進行播放,并且在課堂上進行慢速播放和逐幀播放,讓學生充分觀察運動之間的區別,進而更直觀、更充分地了解平拋運動的概念。這樣能讓一些過程太快的實驗變得更細致,讓學生能充分觀察實驗的過程,讓學生對物理實驗提起更高的興趣。
總之,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實施,需要教師最大化地組織教學,開展富有生機的教學,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切實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