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楠
2021 年,我加入張召永教育名師工作室,和全市諸多道德與法治骨干教師一起,開啟了一段幸福的研修之旅。在這個集體中,每個人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張召永老師經常跟我們說:“扎根課堂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立場,脫離課堂實踐的專業成長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文章寫作也只會是空中樓閣。”回顧十幾年的教學經歷,我發現自己對教學的認識更多時候還是停留在經驗層面,雖對高效課堂理念有學習和思考,但是不夠深入。
2021 年,我有幸參加了淮安市初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以下簡稱“《讀本》”)優質課大賽,《讀本》對我來說是新事物,因此內心忐忑不安。我熬了幾個通宵,構思了幾個版本的教學設計,這個過程中,我的困惑越來越多。在我迷茫之際,張召永老師引導我從“主題型活動教學”的角度來重新設計教學,用結構化主題情境統攝教學過程,這樣會使教學邏輯更清晰、課堂結構更簡約。最終,我選擇了愛國電影《長津湖》,重新設計了邏輯嚴謹的四個活動板塊,努力把主題情境的結構化設計與《讀本》的結構化內容相融合,通過主題活動和問題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那一次,我如愿獲得了淮安市《讀本》優質課大賽一等獎,這讓我對張召永老師倡導的“主題型活動教學”理念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理解。
張召永老師認為:沒有經過反思的經驗只能形成膚淺的認識,教育經驗經過反思提煉才有可能上升到理論化的理解,形成教師個人的教育表達,才能產生更有效的教育實踐。教學主張是對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但它又高于實踐,可以指導實踐、改進實踐,不斷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他建議我們從學科、學生、教育等視角出發,研究教學反思類文章并嘗試教育寫作。在我參加市《讀本》優質課大賽后,他鼓勵我將本次參賽經驗和收獲寫成文章。在他的帶動下,我開始動筆寫下我備課、賽課中的點點滴滴,從教學心得到學術論文,越寫越深刻。之后,我在省級以上雜志發表了3 篇文章,其中《黨史:鑄魂育人的重要抓手》一文還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上發表。
另外,張召永老師提醒我們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在寫作中,都要將立德樹人貫穿始終,要聚焦“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時代課題,努力做引領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在市《讀本》優質課大賽結束后,他鼓勵我再寫一篇文章,不僅要梳理自己的教學思想,更要凸顯思政課的核心育人目標。我以“讓《讀本》潤心入腦的策略探尋”為題,構思了四個板塊:一是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吸引力;二是重視小組合作,優化課堂合作力;三是善用平“語”近人,提升學生思維力;四是凸顯立德樹人,彰顯育人穿透力。張召永老師看過之后,指出文章沒有很好地彰顯育人導向,缺乏文章該有的靈魂。在他的點撥和指導下,我重新審視文章的立意,把文章題目定為《巧借“四力”,讓〈讀本〉鑄魂強心》,并將板塊重新設計為:一是巧借情境吸引力,揚我軍威保家國;二是巧借小組合作力,強我軍力衛和平;三是巧借“平語”揭示力,鑄我軍魂促發展;四是巧借情感共鳴力,圓我軍夢明責任。這樣,我的教學風格不僅很好地嵌入文章,文章的思政育人味道也變得濃厚。
在張召永教育名師工作室研修學習的兩年,我的視野得到了開闊,知識得到了更新,能力得到了提升。未來,我希望自己可以走上專業發展的精進之路,繼續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