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峰
陶西平先生把教育工作者看作懷揣教育理想的“追夢人”,我認為周海玉老師就是一位始終行走在追逐教育夢想道路上的行者。她是學生的同行者、解惑者、服務者,她以不忘初心的堅守,勇擔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的使命與責任,詮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獨特之美。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周海玉老師從一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兼職教師走向專職教師的歷程,凸顯出她明確的育人目標、堅定的發展方向。
初識周海玉老師,是2012 年受邀到南京市百家湖小學聽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試講。當時她執教的是《魅力京劇》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少兒京劇是南京市百家湖小學的校本特色課程,她結合校本課程資源,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研究性學習,對京劇進行多維度的探究,引導學生感受京劇文化的魅力。她能主動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角度出發,思考校本課程品質提升的問題,這對一名普通教師來說,著實難得。
課后我與周海玉老師交流,了解到她通過自發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感受到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自覺生長,感受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魅力,繼而深深地喜歡上了這門課程,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困境——缺乏專業引領,亟須系統培訓。周海玉老師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省、市組織的各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培訓,她都積極參加,并主動向專家和同行請教。理論知識的深入學習、優秀課例的仔細研讀,助力她把業已開展的一系列學生活動整理成為研究性學習的成熟樣本。
就這樣,周海玉老師逐漸從學科視野向課程視野轉變,并開展品質化的教育實踐。只要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不論是綜合實踐主題活動的實施,還是語文課堂的創新探索;不論是班級管理的特色設計,還是家校溝通中立足教育資源的擴展,她都樂意去做。這種主動探索,靠外力的督促是無法達成的。周海玉老師有著對課程的大愛,對學生的大愛。正因這份愛,她才能做到十幾年如一日的堅守。
“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周海玉老師從一名普通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成長為南京市學科帶頭人,一路走來,她始終不忘的是堅守本心、不懈追求、嚴于律己、真誠行事。
周海玉老師在班級實施小組合作自主式管理,她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從多學科統整出資源。做班主任,她會挖掘學生真正關心的話題,提煉研究性學習的主題;帶課后社團,她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整合零散資源,提升課程實施的品質;在德育工作管理崗上,她嘗試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德育活動統籌規劃……同時,她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在競賽中,她有意識地運用理論指導教學,逐漸形成了“服務創生”的教育教學主張。
2021 年,周海玉老師作為南京市教師代表之一參加江蘇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優質課評比。在整個備賽的過程中,她首先廣泛深入地學習理論以尋找課堂設計靈感,接著開展一輪又一輪的課堂試上,不斷發現問題,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中不斷調整教學設計。她對課的鉆研越深,對自己的要求也越高,為了某個教學環節能有創新點,她經常“走火入魔”,發給我修改稿的時間幾乎都是凌晨三四點鐘。在江蘇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優質課評比現場,周海玉老師呈現給評委的是清新自然的課堂。她總能在恰當的時候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互動互學、合作探究,不斷完善本組的活動方案。學生在真實的服務活動中遇到各種真實的問題,然后主動想辦法解決,在真實體驗中溫暖彼此。這正是以人為本、以愛為核心,在富有創意的活動中培育精彩生命的生動例證。
“成己為人,成人達己。”周海玉老師不只成己,而且成人;不僅發展團隊,而且樂于成就團隊。這其中體現出的是她不斷完善自我、美美與共的追求。
周海玉老師為人謙和坦誠,總能設身處地為年輕教師著想,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她尤其關注年輕教師的專業發展,團隊成員的教研課、賽課,她一遍遍聽,一句句教,不厭其煩。徒弟懈怠了,她就變身“鬧鐘”定時嘮叨;徒弟進步了,她報以最真誠的微笑來祝賀。她甘為人梯,一直鼓勵和幫助年輕教師超越自己。
她組建的綜合實踐活動團隊,原本只有4人,后來陸續吸引了一批其他學校的青年教師加入。這個團隊目前雖然只有11 人,但他們卻是各自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力軍。他們在周海玉老師的團隊教研活動中,聯結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在區域內形成校際聯動,彼此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難能可貴的是,周海玉老師還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要求他們在各自的學校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除發展自己的專業外,還要做領頭羊,帶好團隊。這樣由點及面的連帶模式,讓輻射區域擴大、輻射效應增強,真正推動了區域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發展。
“使教育成為生命本質覺醒和顯現的過程,成為個人向人類世界和自我不斷開放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如此,周海玉老師對年輕教師的引領亦如此。她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為年輕教師帶去了一束光,為社會發展貢獻了一份力。百尺竿頭立不難,一勤天下無難事。教育路上,唯勤不移;春蠶之夢,用心去追。這就是周海玉老師,一個教育路上的追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