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城東中學 陳妙音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要求教師建立以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主的教學結構,系統提煉單元知識內容,利用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和情境素材,制定科學的單元學習目標、內容、活動、評價計劃,使核心素養的培養具體化。然而,在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未能把握大單元教學設計的系統性、全面性、綜合性,仍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導致教學效果難以得到提升。為了改善教學現狀,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立足于課程標準、基本學情,“再構建”大單元教學格局,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形成、發展。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需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能夠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為其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語言建構與應用,是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重點內容,該素養能夠反映出語文學科的獨有性、綜合性特點,是一種具有本質意義的素養。培養初中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學會應用掌握的語言文字,深入理解語言建構與應用機制,在夯實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不斷增進語文素養,學會熟練、正確地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
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強調學生通過學習語言,獲得不同的思維能力。具體的思維能力包括直覺、形象、邏輯、辯證、創新思維等。思維的提升具體可以包括思維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提升。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能夠使學生在既有的思維能力基礎上獲得良好的鍛煉機會,從而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思考,不斷地在語言實踐中豐富自我認知,開闊學習眼界,從而促進自我思維發展,不斷提升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
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是語文核心素養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通過審美體驗、評價等活動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使之能夠樹立健康向上的思想價值觀念。培養初中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能夠不斷提升其審美情趣與鑒賞品位,使之能夠透過文字了解其中的內涵,在鑒賞的過程中逐步積累寫作素材,掌握表現美、創造美的方法,繼而促進自我綜合素質發展,形成良好的審美品格,樹立崇高的志向。
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是指要求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之能夠樹立民族文化自信,肩負起文化傳承的重任。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有意滲透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讓學生在開闊文化視野的同時,學會理解與借鑒不同的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覺與熱愛,在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秉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在深入理解文化內容的基礎上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語文大單元教學,是指以單元主題或者任務為中心,對單元內的不同課文、知識內容進行重組、整合、分析、開發,構建具有明確單元主題、教學目標、學習任務、實踐活動的結構化單元教學體。這種單元教學有多種課程類型,具有較強的統籌性和科學性。對單元的實踐研究,是初中語文教師落實大單元教學的重要體現,基于當前階段學生的學習和實際教學狀況,所論述的大單元教學并非單純地強調跨學科、學段的單元教學,而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學生身心素質發展規律、思維狀況構建的“最小學科教學單位”。由此可見,大單元教學體現在對單元內部語文知識內容的二度開發和整體設計。
課題備課,是指對大單元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的準備。課題備課的主要內容包括:單元分析、教學總目標、教學重難點、課時安排、組織教學的方法以及手段、學情分析、作業布置、實體設計等。具體的課題備課步驟如下。首先,應當明確新課程標準要求,依據學科知識體系把握好大單元劃分,體現知識的結構化,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然后,要細致研讀教材,結合實際教學內容來規劃單元主題,確定契合學生實際的單元教學目標。其次,理清大單元教學的重難點內容,立足教材中的基本、重點知識和技能,明確師生共同主攻的教學方向,串聯相關重難點知識,采取適當的方法,通俗、嚴謹地講解知識。再次,要尋找構架大單元知識結構的科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歸納、分析、總結,構建完善的基礎知識體系,同時設計好單元教學板書,加強學情研究,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最后,要預先總結教學過程,撰寫教學反饋,為下一輪大單元課題備課提供良好的參考。
通過對語文大單元教學的理論進行分析,結合具體實踐經驗,現對語文大單元教學的設計思路進行初步的梳理。首先,教師應當明確大單元教學的主題,通過尋找課文教學目標之間的有機聯系,建立起能夠體現大單元教學人文價值的目標,并據此提煉單元主題,聚焦統領單元教學的情境、任務,為后續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明確的指引。然后,要為大單元教學提供不同的切入點,分析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興趣愛好,立足能夠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點,將大單元學習任務與教學活動串聯起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其次,要尋找語文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的大單元學習內容與真實生活融為一體,也使教學目標、任務的設計更加自然和諧。最后,要堅持以語言應用為基礎,開展多元化的實踐活動,致力于促進學生思維、審美、文化、道德、人格等方面的發展。
新時期以來,實施語文大單元教學,可以使素質教育不斷深化,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效落實。語文大單元教學通過提煉具有代表性的單元主題,能夠讓學生把握內單篇課文主題與單元各語文要素之間的聯系,使之通過學習發展自己的語文素養。將單元內的諸多語文元素統一起來,能夠將學生引入真實的教學情境中,使之體會到大單元語文教學的價值,消除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隔膜,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應用語言,促進語文素養提升。語文大單元教學具有統領特點,可以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促進其創新思維意識提高,使之在積極主動的學習中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
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的第一步是提煉單元主題,立足單元內部多篇課文教學目標之間的聯系,聚焦統領單元的人文素養,能夠提煉出具有鮮明特點的單元教學主題,繼而統領整篇教學內容。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明確核心素養的培養要點,圍繞本單元需要學習的內容,提煉大單元教學主題,貼切地連接眾多教學目標,科學指導學生進行學習。以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本單元主要包括《葉圣陶先生二三事》《驛路梨花》《最苦與最樂》《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單元所選文章,均能夠體現中華美德以及時代精神,首先,教師可以據此提煉單元主題“道德修養”,讓學生通過精讀第一篇課文《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文章的類型,從有關葉圣陶先生的“小事”中,分析單元主題“道德修養”的內涵,再廣而推之地進行閱讀,品味《驛路梨花》《最苦與最樂》中的故事。然后,教師要進行細致的總結,圍繞單元主題“道德修養”講解相關語文知識,引申出“銘”和“說”兩種文體,引導學生學習《陋室銘》《愛蓮說》,并從語言風格和人生境界兩個角度來啟迪學生,使之能夠在單元主題的指引下對所學內容產生深刻的心得體會。最后,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來概括不同的課文主旨,使之在深入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語言來表達想法,在大單元學習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教師提煉單元主題“道德修養”,統整各篇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在單篇學習的基礎上明確學習重點,懂得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表達,進而促進自我語言建構與應用素養形成、發展。
以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切入大單元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繼而實現生活與教學的銜接。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把握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列舉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貫通不同的學習活動,以促進生活與教學銜接;利用優質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其思維發展與提升。以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本單元主要包括《藤野先生》《回憶我的母親》《列夫·托爾斯泰》《美麗的顏色》。立足單元內部的回憶性散文、傳記創設教學情境,能夠引發學生的生活回憶。首先,教師要根據不同課文中的真實事件,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鼓勵其回憶自己經歷的人與事,介紹與課文敘述相似的不同人物,懷揣景仰之情,分析人物的品格與精神,使之能夠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實現思維的發展與提升,促進核心素養的發展。然后,教師可以從別樣人生角度,分析不同作者在課文中所抒發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典型事件、細節描寫,結合不同人物的刻畫方法、風格多樣的語言進行全方位的思考,由此促進其思維發展。最后,讓學生分別扮演魯迅、朱德、茨威格、艾芙·居里,抒發對生活的見解;將學生引入真實情境中,促進生活與教學銜接;圍繞大單元教學內容,鍛煉學生的共情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促進其文學素養提高。
應用任務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學習和構建,促進其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發展。教師可以利用能夠體現知識結構的學習任務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圍繞單元核心知識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遷移、應用知識掌握不同的鑒賞技巧,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念,進一步促進其核心素養發展。以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本單元主要包括《壺口瀑布》《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經過麗江》。教師可以從游記的特點入手,首先設計閱讀任務,提出有關不同風景名勝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不同的課文,使之能夠通過閱讀了解山水風光、體會作者對人文勝跡的情思,在任務的驅動下實現自我學習和構建。然后,設計鑒賞任務,讓學生在閱讀任務的基礎上,找出自己喜歡的有關描寫山水風光的語句,立足游記特點進行鑒賞,把握作者的游蹤、論述角度、寫作方法,仔細揣摩和品味其中的語言。最后,教師要強化鑒賞引導,立足單元總體教學目標,呈現不同的風景名勝圖片,讓學生仿佛置身于自然景觀中,身臨其境地進行鑒賞。由此激發其鑒賞和審美的積極性,使之掌握鑒賞技巧,懂得從句子成分、語義搭配等角度入手,結合作者的抒情方式進行全方位的鑒賞,由此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體會文字之美。教師可以立足單元主題引導學生進行積累和寫作,為學生抒發自己的閱讀之感提供契機,促進其審美素養發展,幫助其實現自我學習和構建。
在大單元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實踐,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升,有助于培養其優秀的文化傳承意識。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在大單元教學中應用能夠激發學生文化自信的元素進行授課,由此幫助學生通過合作實踐,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使之在理解的基礎上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以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本單元主要包括《智取生辰綱》《范進中舉》《三顧茅廬》《劉姥姥進大觀園》。名著閱讀是大單元教學的重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注釋、插圖等材料,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實踐。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讓不同的小組分別閱讀不同的課文,教師為其提供相關名著的知名篇目,利用《桃園結義》《匡超人》《火燒赤壁》《黛玉葬花》等耳熟能詳的名著篇目,調動學生的合作實踐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激發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然后,教師要設計總結類實踐任務,讓各個小組在規定時間內分別總結四篇課文的主旨,再分析單元主題,用一句話概括自己對文化傳承的理解。由此,激發學生的大單元合作實踐積極性,使之能夠通過合作討論進行全方位的總結、思考,形成對大單元學習內容的獨特認知。最后,教師在聽取學生的回答后,要表揚學生的文化傳承積極性,通過解讀名著《水滸傳》《儒林外史》《三國演義》《紅樓夢》的方式,讓學生從名著中汲取精神力量,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之在大單元合作實踐學習中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
綜上所述,立足于初中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語文大單元教學,需要教師立足實際學情,將契合學生實際學習特點的大單元活動方案作為支架,引領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在不斷地探究與實踐中促進自我核心素養的形成、發展。大單元教學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載體,為了突破教學困境,語文教師還應當轉變教學觀念,將大單元教學落實到實際課程實踐中,使學生能夠從單元視角入手,充分掌握所學語文知識,促進自我綜合素質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