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文
(山東省滕州市第三中學 山東 滕州 277514)
在新時期背景下,“3+X”高考模式已經經歷了三年多的全面實行。我們知道,物理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復習”階段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占據著決定性的地位,但是高中物理教師在新高考背景下還是存在著傳統復習教學理念的認知,這也是導致學生在復習中出現了死記硬背的誤區?!皬土暋笔菐椭鷮W生從微觀角度的知識認知向宏觀角度的知識認知的轉變,這場建構轉變屬于全面系統化的知識梳理,物理教師應該將新高考理念深入貫徹到復習教學中,從而有效提升物理復習教學的質量與效益。
物理學科相當于理科中的典型課程,其具有較強的嚴謹性。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物理課程的嚴謹性卻成為了驅動教師采用灌輸法的最主要因素。為了幫助學生提升成績,教師便采用講授法指導學生記憶一些概念、公式以及做題思路,學生在反復刷題成為了接收知識點的容器。久而久之,學生會把這些理論作為萬能公式,將其“嚴謹”地帶入各個題型中,于是逐漸導致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十分依賴記憶法寶,最終忽略了自身的分析思考。這樣一來,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將會經常遇到瓶頸,從而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物理課程的積極性。[1]
2.1 X學科讓位現象。在“3+X”高考政策出臺后,部分師生可能會認為“語、數、英”三門課程在高考總分的權重變相增加,而“X”學科的分數則會在總分權重中有所降低,所以將會打破以往“各科分值平等”的思維。由此,這部分師生將會把原本投入到物理課程中的時間與精力分一部分給“語數外”學科,從而與新高考中“全面培育學生發展”的主旨相悖。其實,在新高考背景下,“3”學科與“X”學科之間形成了交叉融合,各個課程的分數在總分權重中并沒有改變,所以物理教師在復習教學中應該立足于學科知識,引領學生運用綜合思維面對復習過程,從而避免“X”學科讓位的現象。
2.2 “不變”萬能現象。盡管“3+X”政策中體現了“學科交叉綜合”的思想,但是,部分教師可能會認為考題和考點是不變的,所以在復習教學中仍然可能采用萬能不變的觀念,繼續要求學生深挖難題、怪題,由此將會缺乏對學生思維和技巧的引導。長此以往,學生在單一的習題強化中將會缺少思考,面對新的題目會變得不知所措,從而消極面對高考。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教師應當立足學科主干,重新思考“新高考政策”的核心理念,注重系統知識的點撥與引導,由此促使學生在復習中建立良好的思維能力,逐步樹立面對高考的信心。
2.3 “題海戰術”回潮現象。在新高考背景下,可能仍然會有大部分物理教師采用“解題教學”法,畢竟這在以往的高考復習中屬于一個良策。但是,高中物理知識點繁雜,且題型千變萬化,客觀原因的出現極易導致教師繼續利用題海戰術提高教學成效,加快教學步伐。這樣一來,物理復習將會呈現出新一輪的“題?,F象”,從而與新高考中注重能力考察的方向再次背道而馳。其實,通過透析近幾年的理科高考試卷,大家可以發現各學科的考點已經從“知識立意”轉變為“能力立意”。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該積極優化復習教學模式,借助多元化的復習手段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建構完整的知識框架,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
3.1 借助問題引導,激活原有知識。在高中物理復習教學中,教師需要調動學生回憶以往的理論知識與解題技巧,硬性枯燥的回憶方式可能會降低學生的參與度,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樂于回憶并梳理已學的知識內容成為了物理教師在復習課堂中的重中之重。高中生處于青春期階段,他們熱衷于向別人展示自我或者解答別人的疑惑,物理教師可以把握學生的性格特點在復習課堂中設置疑問,以適時的問題點燃學生的思考欲望,促使學生主動調動以往的知識經驗回答問題,由此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表現欲,而且有助于教師全面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以2019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頓第一定律》的復習課為例,在初始環節,教師直接向學生引入基礎性的典型習題,緊接著提出連續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靜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車對底面的壓力與小車重力是什么關系?如何證明?在證明的過程中要用到哪些規律?”基礎簡單的問題將會促使學生主動思考,當學生紛紛發言后,教師順勢要求學生獨立畫出本題的受力分析圖。通過剛剛的思考交流環節,學生已經能夠明確與本題相關聯的概念與物理規律,再結合自主作圖環節的加持,將會提升自己對概念知識的應用能力。之后,教師借助熱烈的討論環節繼續引入問題,鼓勵學生舉手發言。這樣激烈討論的氣氛打破試卷講評課的沉悶,每個人都躍躍欲試想要表達自己的見解,想和同學老師交流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比如,為什么騎車的速度太快,容易發生事故?目前,學生已經完全清楚了當下的復習單元,所以會積極利用以往的知識經驗——‘慣性’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學生也會明晰本章的復習方向,全身心地投入到接下來的復習中。[3]
3.2 融通多種方式,深入加工重點。隨著“高考政策”改革,物理試卷的考察方向不再單單是垂直理論的掌握,更多的是橫縱方向的綜合考察。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復習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案解決同一個問題,由此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使學生橫向梳理理論知識,縱向把握解題方式。這樣一來,學生將會在腦海中構建正確的知識邏輯,最終加強對知識點的掌握,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物理科學素養。
以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機械能守恒定律》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回顧“重力做功的特點”與“重力勢能”的相關內容,檢測學生的基本功是否扎實,同時也提示學生“h為物體所在處相對于所選取的零勢面的豎直高度”,督促學生的再次記憶。之后,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回顧“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間的關系”,以此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復習節奏。接下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說出本章還可以分為哪些知識板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將學案發送給學生,并要求學生通過回憶教材內容自行完成學案中的“知識構建、知識銜接”板塊。通過學案的復習指引,學生基本上能夠明晰本章的理論知識分塊情況。在打好理論知識的基礎后,教師切入典型例題。[4]
3.3 透徹分析本質,完成技能定型。知識技能的掌握能夠幫助學生將學會的陳述性知識轉向程序化,知識應用的過程會促使學生將知識重點熟記于心,從而有效提升復習效率。高中物理教師在復習教學中可以基于習題中的關鍵詞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和審題能力,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知識本質,從而有效提升知識技能。
比如,在學生學習了“恒定電流”的相關內容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梳理出“電源本質屬性的描述(E、r)和電源工作狀態的描述等”,之后引導學生思考“研究電路的關鍵是什么”?;趧倓偟目偨Y,學生應基本上明晰了知識本質,于是,教師可以將此作為擴充,以此作為變式習題的基點,從而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遷移到習題應用中,使學生在變式訓練中反復使用這一技能,最后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解決同類型題目的思路,并且促使學生在反復練習中產生成就感,在腦海里形成了可以隨時調用的“知識技能”。
3.4 組織小組探究,加強學生思考。在新課程目標改革的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這也為高中物理教師在開展復習教學時提供了新的思路。為了提升復習教學的實效性,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復習過程中,這樣才能引發學生對習題的思考。學生在小組探究中會處于放松狀態,大家在互動交流中將所有的解決方法進行優化整合,從而以群體的智慧解決問題,這樣能夠加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社會合作精神。
以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一章《電路及其應用》為例,教師根據新的教材內容和高考政策整合出本章的復習目標:“(1)使學生能夠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對本章知識進行梳理整合;(2)掌握本章的研究方法;(3)了解伏安法測電阻電路設計的一般原則,并在此基礎上能夠設計出相關的電路連接方案。”因此,教師可以將本單元復習內容劃分為知識、概念、規律和研究方法幾個方面。接著,教師告知學生本次復習將以小組競賽的方式展開:“每個板塊展開積分制,按照教師要求完成度最佳的小組獲得分數,幾個環節后總記分最高的小組為獲勝組,獲勝組將會教師提前準備的獎品?!毙〗M合作競賽制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于是教師可以順利展開接下來的小組評比復習活動。[5]
3.5 扎實復習層次,螺旋提升思維。單元整體復習策略與新高考中考察的綜合能力相符合,所以物理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章節或者知識的關聯點組織學生展開整體性的單元復習。2019版物理教材的每個單元中都劃分了若干個小節,且知識難度層層深入,因此,教師在復習教學中可以將教材作為載體,引導學生在回顧知識的過程中將教材作為核心依托,之后再進行系統化的知識梳理。經過這樣的自主學習后,教師及時征集學生不懂的地方或者比較薄弱的知識點。緊接著,教師可以結合??嫉目键c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跟蹤訓練,促使學生的習題“精且廣”,由此打破“題海戰術”的弊端。當學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針對性訓練,教師可以從中繼續篩選出典型習題,在此基礎上以解題思想將其分類,促使學生從宏觀的知識認知角度綜合化思考問題,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以螺旋狀記憶且理解物理知識,最終有效提高復習質量。
以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為例,本章知識是高考物理中的必考項目,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編排的順序制定單元復習計劃,在教材編排之上展開三個層次的復習引導。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將每一小節的知識內容做一個簡單的梳理,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將遺漏的知識點慢慢“撿”起來。當復習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及應用”部分時,教師應當及時提醒學生“本節內容為單元復習的重點”,緊接著要求學生在自習課中自主整理本單元的易錯點。最后,教師以學生的易錯點展開精講精練版的復習模式。
【第一層次】回歸教材,夯實基礎。
在本單元的第一節教學中,學生經歷實驗探究而得出了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緊接著學習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自由落體運動、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那么,教師可以針對這些基礎知識在導學案中設計相關填空,引導學生通過查閱教材和調動自身的知識基礎來完成導學案的填空,由此形成查漏補缺的效果。
【第二層次】突出重點,發散思維。
在學生復習了知識基礎之后,教師結合常考的知識點設計針對性訓練,學生已經有了復習節奏,所以可以很快投入到習題操練中。本章公式比較多,且各個公式之間都有聯系,所以教師可以將課本中的例題作為追蹤訓練的題材。
【第三層次】綜合訓練,實戰練兵。
對于綜合訓練,教師可以將學生之前做過的習題做一次整合,將綜合性的題目摘選到課件中,學生自主做題。在做完題目之后,學生之間互相評改,并且對習題中的重點進行充分的探究討論,從而提升“實戰練兵”的效果。
3.6 聯系生活實際,助力學以致用。良好的習慣對人的發展受益終身,但是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教師需要把握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幫助學生,以此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意識習慣。情境教學會讓學生加深學習體驗,學生會在復習過程中感受到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和魅力所在,從而主動使用情境法開展自主復習。
以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圓周運動》為例,本章要求學生掌握描述圓周運動的物理量及相關計算公式,并在此基礎上學會應用牛頓定律和動能定律解決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問題。在聚焦了單元復習重點后,教師可以根據近幾年來的高考試卷整理出與本單元相關的生活類問題:(1)“皮帶傳動”類問題的分析;(2)豎直面內圓周運動問題的分析;(3)生活中圓周運動與其他運動的結合。那么物理教師在開展本章復習教學時可以架構生活情境,促使學生運用“圓周運動”的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可以助力學生提高聯想思維能力,從而促進生活化思維習慣。[6]
總而言之,復習階段是學習者查漏補缺的最佳機會,高中物理教師身為學生復習道路上的引導者,應當積極把握時代背景下的政策核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以往的復習模式,促使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自主建構物理思維體系,由此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綜合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