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北安市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侯 冰
新時期,我國教育的目的已從原來單純注重知識技能的培養轉向素質教育,從注重人的片面發展轉向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在素質教育中,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擔負起自身的使命,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為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經過高、中等院校培養的師范生,不論什么專業,都應先學會當教師。過去有這樣一種現象,一些音樂教師在大學時是高才生,有著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而在實際音樂教學工作中卻總覺自己所學的專業派不上用場,不知如何將專業與教學聯系起來,教學效果不盡人意,進而不安心藝術教育工作,甚至離開教育崗位另謀職業。
為了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音樂教師必須具備教師的素質和能力。第一,必須熱愛音樂教育事業,有了解和理解學生的愿望,能夠引導學生追求美、鑒賞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第二,重視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的學習,重視教育教學方法的探索。第三,能與其他教師團結協作,具有集體意識和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第四,具備教書育人的能力。不管是數理化還是文史哲,每個學科所學的知識都要用于社會或用于生產,而能將知識變成“產品”、變成社會物質以及精神的人,才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以美輔德”正是這個道理。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包括唱歌、音樂知識、欣賞三個部分,其中唱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歌曲與器樂作品相比,由于有歌詞,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也有助于激發少年兒童的學習興趣。因此,音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演唱能力,高度重視唱歌教學,能夠圍繞唱歌教學開展音樂知識和欣賞教學。
1.具備一定的鋼琴演奏能力和伴奏能力
隨著音樂教育的發展,鋼琴以其寬廣的音域、美妙的音質逐步取代風琴及其他樂器而成為音樂課堂教學必備的教學用具。在課堂教學中唱歌、學習音樂知識、進行聽力訓練等諸多內容都離不開鋼琴。當教師用鋼琴為歌曲伴奏時,動聽的音色、豐富的和聲、變化的音型往往能使歌唱效果更佳;當教師用靈巧的雙手、嫻熟的技巧為學生彈奏一首幽雅動聽的鋼琴曲時,更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音樂教師只有具備一定的鋼琴演奏能力(包括伴奏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2.具有其他樂器演奏和教學指導能力
在美國,從上世紀20 年代起班級器樂教學就不僅有鋼琴,還有各種管弦樂器。我國的器樂教學雖然起步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學里,開始開展弦樂器等一些較難掌握的樂器教學,這也要求教師具備相應的能力。音樂教師只有多掌握一些樂器的演奏技法和教學能力,才能適應當前音樂素質教育中課堂器樂教學的發展需求。
3.具備一定的形體舞蹈表演能力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律動、形體舞蹈表演等形式來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體會和認識,提高學生的興趣。適當的舞蹈表演能使音樂教學更加形象化、生動化,易于被學生理解,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從而提高了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4.具備自彈自唱能力
自彈自唱是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但到目前為止,許多音樂教師還不具備這一能力,彈、唱不能很好地結合,影響課堂教學質量。自彈自唱是音樂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它將鋼琴、聲樂、樂理、和聲、曲式等各種技巧和知識融為一體。所以,音樂教師應高度重視自彈自唱的質量,培養自彈自唱的能力。
5.具備基本的音樂創作能力
這是當前提高音樂教師創新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音樂教師如果在教育教學中僅用自己以前學過的知識反復教授學生,缺乏新知識的補充,沒有創新意識,就會使自己走進音樂教學的死胡同。如在合唱訓練中,教師如果不能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改編創作合唱作品,一味照搬現成的合唱譜進行訓練,對學生來說,要么太簡單,體現不出合唱隊的水平,要么難度過大,不能勝任。又如,在伴奏歌曲時,教師如果缺乏和聲方面的理論知識,不能為歌曲配伴奏,或音型太簡單,永遠只是個老八度,那么無疑會影響歌曲的完美表現,學生還未開口就失去了演唱的興趣。因此,作為音樂教師應該具備一定的音樂創作能力,具有創新精神的音樂教師才能適應音樂教育的發展。
6.具備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業音樂也日漸繁榮起來,參差不齊、良莠難分的音樂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舞臺。而中小學生的音樂辨別能力比較差,很難抵制不良音樂的誘惑。因此,音樂教師必須對各種音樂作品的形式、結構(如幾段體、曲式等)、內容、思想、風格等方面具備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掌握一定的音樂學和音樂美學知識,具備正確評價他人的音樂表演活動的能力。在教學中要正確選材,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如形象教育、對比教育等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從而達到增強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目的。
7.具備組織課外音樂活動的能力
課外音樂活動是指課堂音樂教學之外的音樂教學活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常規性的音樂訓練活動,如合唱訓練、舞蹈訓練、器樂訓練等;二是校內、校外的一切文藝演出及音樂比賽。課外音樂活動的開展是課堂音樂教學的延伸,它可以從多方面提高音樂教材的審美價值,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音樂教師應具備組織課外音樂活動的能力,通過特有的多樣的藝術教學手段,將教材轉化為生動可聞的音樂,從而產生美的感召力。
8.具備參與教育科研活動的能力
一個音樂教師如果一味搞“關門”教學,缺乏與外界交流的經驗,那么,這個音樂教師的能力就不會得到提高,最終不能擔負起音樂教學的重任。音樂教師應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活動,熟悉當代有影響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掌握這些教學法的基本特征,并能結合實際教學吸取其中的精華,不斷優化音樂教學。
9.具備教學創新能力
“創造力人皆有之”,學生是具有音樂創造思維潛力的,關鍵在于教師怎樣去挖掘這種潛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習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習慣教師首先應具有創新精神。例如,在三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帶領學生進行節奏訓練時,全音符的節奏拍手法是第一拍雙手擊掌,二、三、四拍按順序張開雙手,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創編各式各樣的動作,把相同的和不相同的分開,然后上臺演示。這種新穎的教學設計會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我們的教育應該從創新興趣、創新意識、創新習慣三方面入手,摒棄傳統“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師,我們也要了解學生的能力、動機、興趣、態度,打好藝術教育的基礎,激發學生追求真、善、美的愿望,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
總之,音樂教師應始終遵循教育和教學的原則,圍繞音樂素質教育的目的而不斷發展自己的能力,擺正自己在音樂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將學生視為教育的主體。只有這樣,音樂教師才能適應我國當前素質教育的發展,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