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笏石丙店小學附設園 卓 君
對農村幼兒教師來說,培養幼兒早期的閱讀能力,需要深刻了解農村幼兒的個性特點,通過科學的方式展開教學。總體來說,農村幼兒閱讀能力十分薄弱,主要原因是家長不重視,外出打工的農民特別多,幼兒大多與老人一起生活,而老人即使重視孩子的教育,也因能力有限無法做到最好。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幼兒為主體,克服教學困難,努力創造優異的閱讀環境,保證孩子們能進行閱讀,以引導為主,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不斷提高其閱讀能力。
幼兒剛剛具有觀察能力,此時對其加以培養非常關鍵。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其原則是不斷發展他們細致、持久以及有目的性地進行觀察,這些將充分體現在對幼兒早期閱讀的培養中。如面對一個畫面觀察其中隱藏的問題和特征,需要培養幼兒細微的觀察能力,通過閱讀引導幼兒對畫面進行比較與分析,并做出判斷,此時幼兒的思維在觀察中變得更敏銳,經過教師或家人的講解,其想象力變得更豐富,其思維慢慢從直觀過渡到抽象。
幼兒早期在接觸圖書時會獲取更多的人文、科學等知識,一方面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另一方面對幼兒語言、理解和認知等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在閱讀的世界里,孩子們吸取經驗,通過思維想象經歷各種事情,在早期的大量讀書過程中,孩子們豐富了經驗,懂得什么是生活,閱讀是拓展經歷的有效方式。閱讀還能實現交往目的,在閱讀中孩子了解古人、現代人甚至未來新生事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得到豐富的物質供應,但精神方面的食糧卻很缺乏,影響其智力和性格的發展,讓空虛與孤獨占據著孩子們的空間世界。所以,要在初期就讓幼兒參與閱讀,走進美妙的世界,生活充滿樂趣,身心健康與個性發展都能得到保障。
幼兒早期閱讀意義重大,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非常重要。首先,要具有形象與直觀的特點。幼兒思維比較形象化,他們喜歡有色彩的圖畫,更喜歡逼真的畫面感,這些是激發他們興趣和閱讀欲望的主要動力。幼兒階段,孩子們還不認識文字,想讓他們直接去閱讀是不可能的,只有利用圖畫的方式把語言文字聯系在一起,繪本利用文字加圖畫的方式把書中的內容充分表現出來,一方面增加了書面的美感,另一方面也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意思,主題更明確,表達更充分。通過形象、歡快的圖畫加以文字的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想象與表達能力。其次,選擇的材料內容要與幼兒的生活相貼近。這種貼近生活的閱讀材料更容易被理解,與孩子們產生共鳴。如孩子們都喜歡動畫片,可以利用這一點買一些相關的動畫圖書,通過觀看動畫了解基本內容,再通過圖書中形象的故事情節的展示,讓孩子喜歡上閱讀。最后,選擇材料時一定要尊重幼兒的興趣。在提供閱讀材料時,一定要選擇他們愛看的。如、一些小孩子喜歡吃水果,其實他們不是為了攝取什么營養,只是覺得水果好吃而已。同樣的,幼兒在接觸閱讀時并不是因為書中有他們需要學習的內容,而是因為某種興趣才有了閱讀的想法,所以,要把閱讀材料的選擇權交給孩子,這樣閱讀變成了求知欲,讓閱讀在孩子的內心產生欲望。為幼兒進行閱讀材料選擇時,可以按照自己的培養目的進行選擇,引導幼兒對閱讀材料產生興趣。
農村自然環境獨特,孩子們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對環境更加了解,這些都可以結合到閱讀之中。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環境和閱讀的聯系,從幼兒熟悉的場景開始,慢慢展開閱讀,要把握好幼兒的心理特點,讓他們有閱讀的自信,為后續閱讀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閱讀《小王子》一書時,故事中有一個章節講述了小王子需要培植花朵,教師可以把這個故事情節結合到自然環境中,利用農村土地的便利,讓孩子們親自動手去感受培植花朵的過程。通過體驗并經過細心的照料,孩子們和自己種植的小花朵有了深厚的感情,以此達到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目的。之后再引導孩子們進行圖書閱讀,以這樣的場景假設再到閱讀,能讓孩子們深刻理解故事內容和故事情感。在幼兒敏感期進行場景閱讀的方式,會讓孩子們對故事內容有更深的體會,也會讓閱讀能力有更好的提升。另外,可以根據故事書的內容,讓孩子們說說培植花朵時都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或者這一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在種植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大家的解決辦法是什么。通過故事分享找到自己與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共鳴,深刻體會故事中的情感經歷。早期幼兒閱讀的培養中,要善于觀察與閱讀相關的事物,建立幼兒閱讀的興趣,引導閱讀,從而培養他們熱愛閱讀的習慣,并能通過閱讀傳達思想,讓幼兒早期閱讀教學更有效。
農村區別于城市的地方就是它獨特的自然環境,這些環境在各個季節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這些變化可以作為教學契機,把握好不同場景中孩子們的閱讀欲望,讓幼兒早期閱讀培養獲得更好的效果。到了春天,農村到處可見廣闊的草地,那里還有更多美麗的自然景物,而與春季有關的幼兒書籍也很多,它們都是幼兒早期閱讀的好材料。通過與閱讀的結合,讓孩子們重新認識什么是自然,更好地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如在《遇到春天》幼兒繪本中,講述了這樣的故事:有兩只小熊經過了一個冬天,冬眠結束后發現外面有了變化,那是什么?是春天!于是開始去探尋春天,從黑白到彩色,迎來了色彩斑斕美麗的春天。農村幼兒生活在自然環境中,他們對景物的變化十分敏感,以此作為范本更有利于早期閱讀的培養。通過閱讀,了解書中春天景物的變化,在閱讀結束后讓孩子回去尋找與書中相似的景色,并用自己的畫筆把它們描繪出來。這樣“尋找春天”,讓孩子們在閱讀后親身體會春天的變化。教學時,這樣的結合方式能讓孩子們喜歡上閱讀,避免了枯燥的課堂閱讀對孩子們學習興趣的影響。當幼兒把自己繪制的圖畫展示給教師時,教師再與孩子們一起閱讀一遍繪本內容,共同分享。閱讀教學不僅局限于課堂和繪本內容,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們親近自然,感受自然與生活,體會繪本帶來的真、善、美,對閱讀產生興趣的同時,也為后續的閱讀教學打下基礎。
處于農村地區,幼兒在戶外開展活動十分便利,這里隨處可見美麗的田野,孩子們更容易掌握田園相關知識。因此,教師要把握契機,將閱讀帶到戶外中,孩子們通過活動放松身心,融入閱讀教學,幫助孩子建立閱讀自信。農村幼兒園經常組織出游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們能感受各種自然景觀,雖然這些景觀是日常接觸過的,但在經過解讀和閱讀后,能讓孩子們更深刻地了解自然,了解自己認知以外不一樣的風景,以培養他們熱愛自然、喜歡閱讀的優良品質。農村幼兒閱讀要以周邊事物為場景,引導孩子們用心閱讀,教師要善于創設場景,帶領孩子們在各種場景中閱讀并感受閱讀內容,幫助幼兒建立閱讀自信,推動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總之,農村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利用農村自然環境創設閱讀場景,引導幼兒進行閱讀。在閱讀前深刻理解閱讀內容,接觸并熟悉類似事物,建立閱讀自信,閱讀后開口表達分享體會,感受閱讀樂趣,將生活場景、自然環境與閱讀相結合,讓早期閱讀教學效果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