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嫩江市鐵東學校 鄭本良
中小學的體育教學與其他課程教學一樣,有其固定的教學內容和常用的教學方法,但體育教學又不同于其他課程教學,它具有更廣泛的活動空間和獨特的教學方式。筆者認為,把“教”與“玩”有機地結合起來,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應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采用更適合、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以生為本、寓教于樂,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受到教育,學到知識和技能。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常常以直接興趣為動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學應從學生的情趣特點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寓教于玩。
小學和初中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階段,其骨骼硬度小,韌性大,易彎曲變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負氧能力差,易疲勞。這些都表明青少年學生的運動負荷不能過大,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非但起不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反而會給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把“教”與“玩”有機結合,使青少年學生在運動過程中能夠有張有弛、勞逸結合。
青少年學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學生,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都比較差,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似懂非懂的情況。因此,教師可以結合體育教學內容安排學生分組進行課堂演練,如讓學生主動推薦自己最喜歡的體育項目,并在課堂上為其他學生演示和講解。學生在分享的同時,也鍛煉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了學習自信心,在玩中學到了知識,在樂中增長了見識。
體育教學的目的在于育人,即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人才。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與“玩”相結合,是體育教學發展的需求,也是青少年學生成才的需求。“教”,可以使學生明確體育課的目的、原則和方法;“玩”,則可以促進學生消化理解教學內容,增強實踐能力。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集分結合是指在體育課堂上教師集中一段時間講授理論知識和練習規范,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游戲的形式應用知識。例如,在講授身體平衡技能后,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單腿站立、單腿跳躍、單腿跳接力等比賽,把“教”與“玩”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既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又鍛煉了身體,也愉悅了心情。
課間穿插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趣味游戲,以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授體操課時,可在課間放一段歡快的樂曲,讓學生嘗試隨著音樂節拍以舞蹈的形式做體操。這類趣味活動能使枯躁、緊張的體育課變得生動、輕松,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命題發揮是指在教授某種體育運動規范后,由教師統一命題,提出運動量和鍛煉目的,然后由學生自己設計體育活動項目,自己組織體育游戲活動。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身體,還提高了學生的組織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有益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內外聯系是指把校內體育教學與校外體育活動聯系起來,使學生在校外的“玩”能夠按照一定的體育規范要求進行,實現校外“玩”為校內“教”服務的目的。例如,可以讓學生以家庭為單位,在家長的帶領和保護下,適時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或游戲比賽,把課內外的體育活動有機結合。
服務中心即為教學這個中心服務,并把其作為體育教學中“教”與“玩”結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徹底改變傳統古板的教學模式以及單一枯燥的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讓學生樂于上體育課。比如,在訓練學生跑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組隊舉行比賽,并制定獎勵機制,也可以改變跑步地點和方向,增加學生的新鮮感。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領悟跑步的技巧,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玩”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單純的玩,即無要求、無目的的憑興趣玩,一種是有要求、要實現一定目的的“玩”,兩種玩雖都以身體的運動為主要形式,但實際意義則完全不同。在體育教學中,“教”與“玩”相結合,是把“玩”作為“教”的輔導手段,以“玩”助學、以“玩”促練,也就是在“玩”的過程中要體現“教”的意圖,實現“教”的目的。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增加一些新穎的運動項目,如瑜伽、武術、競走、花式排球等,讓體育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循序漸進就是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在漸進過程中使“教”與“玩”的形式和內容結合得更緊密,使學生按照體育教學的要求一步步地、有目的地進行各種“玩”的活動。例如,在低年級學生中練習躲閃能力,可組織開展比較簡單的“老鷹捉小雞”游戲。到了高年級,則可以組織帶球躲人等難度大的躲閃游戲。
“玩”是助“教”的一種手段。在體育教學中,應用“教”與“玩”結合的方法必須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實際需要組織必要的“玩”,防止“玩”偏問題的發生。
“教”與“玩”結合,豐富了體育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共鳴。在體育課堂上,學生精神飽滿,興高采烈,自覺、主動地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提高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愛上體育、愛上鍛煉。
在體育教學中,由于穿插了一些體育游戲,調動了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因此,學生的運動量增加,達到了一定的運動負荷,體能也逐漸增強。
“教”與“玩”結合,為體育教學營造了一個自由、民主寬松的環境,賦予了學生一些獨立自主的權力,使學生能夠根據主觀愿望,運用獲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選擇與個人愛好和體能實際相適應的體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健康的情趣,鍛煉了學生堅強的意志,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教”與“玩”結合,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接觸到更廣闊的知識天地,促使學生在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協調等方面全面發展,也增強了學生思維、判斷、記憶等能力,為學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總之,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小學體育教學方式和方法也應跟緊時代步伐,做出相應的改變。在體育教學中,采用“教”與“玩”結合的方法,是優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體育教師應在此方面多一些實踐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