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環境外交50 年:歷史演進與成就

2022-11-21 05:58:52丁金光楊博宇
鄱陽湖學刊 2022年3期
關鍵詞:文明環境生態

⊙丁金光 楊博宇

環境外交是國際關系行為主體通過談判、交流、合作等方式,以解決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各種活動的總稱。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不斷涌現出來,日益成為影響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全球性問題。由于生態環境具有整體性、相通性等特點,因此環境外交就成為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必由之路。國際環境外交早已有之,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國家之間主要圍繞資源保護和利用展開外交活動,如1900 年召開的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國際會議、1909 年美國發起的北美自然資源保護會議等。此時的環境外交活動參加的國家較少,涉及的內容狹窄,解決的主要是雙邊或區域的自然資源保護問題。但現代意義上的國際環境外交始于1972 年6 月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人類環境會議,這次會議也是中國環境外交的開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受到高度重視,環境外交日益活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中國環境外交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

一、中國環境外交發展的三個階段

50 年來,黨和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日益重視,對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際環境外交中眾多問題的認識持續深化,國家環境保護和環境外交機構不斷健全,環境外交成就日益豐富,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逐步從積極參與者、重要貢獻者發展為引領者。以此為依據,本文將50 年來的中國環境外交大體上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中國環境外交的初步發展階段(1972—1992 年)

從1972 年6 月中國派代表團參加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到1992 年6 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召開之前,是中國環境外交的初步發展階段。

1972 年6 月,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領導和親切關懷下,中國派出一個由工業、農業、水利、衛生、外交等部門40 多人組成的綜合代表團,參加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這是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之后派出的第一個大型代表團。在此次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開展了大量的外交活動,闡明了中國在環境問題上的原則立場,與各國交流了環保經驗,對美國在越南戰爭中表現的一系列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了揭露和抨擊。這是中國外交工作在國際環境保護領域的第一次公開亮相,是中國環境外交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之后,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開始了艱難的起步。1973 年8 月5—20 日,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在北京召開,揭開了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序幕。隨后,中國的環境外交機構從無到有,不斷完善。1974 年10 月,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正式成立。1982 年5 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3 次會議決定,將國家建委、國家城建總局、建工總局、國家測繪局、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合并,組建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內設環境保護局。1984 年5 月,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成立,委員會主任由副總理兼任,辦事機構設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1984 年12 月,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內設的環境保護局改為國家環境保護局,仍歸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領導,同時也是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的辦事機構。1988 年7 月,國務院將環境保護工作從城鄉建設部分離出來,成立獨立的國家環境保護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仍是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的辦事機構。國家環境保護局于1985年設立外事處,1988 年成立外事辦公室。1989 年10月,在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第16 次會議上,為了更有效地參與國際環境事務,外交部被吸收進入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參與對外環境政策的決策。①丁金光、曲美潔:《從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到引領者》,《濟南日報》2019 年9 月18 日,第A5 版。

1973 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成立,中國當選為理事國。此后,中國派代表團出席了歷屆理事會會議。1976 年,中國在內羅畢設立了常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代表處,為中國環境外交的拓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將環境保護確定為基本國策,于1979 年9 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為中國環境外交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積極參加各種國際環境保護會議,接待外國環境保護團體、專家來華進行學術交流。

1989 年10 月,在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第16次會議上,國務委員、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主任宋健明確提出要開展環境外交。他說:“要搞環境外交,把一些發展中國家約到一起開個會,特別是巴西、埃及、印度這樣一些大國,在這方面如果能采取共同立場,就有利于加強我們的地位,為第三世界人民說話?!雹趪鴦赵涵h境保護委員會秘書處編:《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文件匯編》(二),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5 年,第72 頁。自此,“環境外交”的概念在國內被廣泛使用。

(二)中國環境外交的快速發展階段(1992—2012 年)

從中國參加1992 年6 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到2012 年11 月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前,是中國環境外交的快速發展階段。

隨著冷戰的結束,傳統安全問題開始降溫,而包含環境安全在內的非傳統安全問題逐步升溫。1992 年6 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里約熱內盧召開,此次會議參會的人數之多、級別之高、通過的文件之多都是空前的。中國對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召開高度重視,派出了由77 人組成的政府代表團,以及各界人士組成的民間代表團和參加國際環境技術展覽會的代表團,國務委員、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主任宋健擔任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曲格平為副團長。在此次會議期間,中國提出了國際環保合作的原則和主張,為相關原則的確立提供了支持與參考,為大會的籌備和順利進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中國對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際環保合作的認識不斷深化,為環境外交指明了方向。黨的十四大(1992 年10 月)提出,“要增強全民族的環境意識,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礦藏、森林、水等自然資源,努力改善生態環境”。①《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年,第39 頁。黨的十五大(1997 年9月)指出,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②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江澤民文選》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26 頁。黨的十六大(2002 年11 月)明確將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作為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③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江澤民文選》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版,2006年,第544 頁。黨的十七大(2007 年10 月)首次將生態文明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在環保合作上提出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④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胡錦濤文選》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第628、650 頁。這標志著黨的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的提出和初步形成。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2009 年9 月)從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定位,強調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同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戰略任務,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⑤《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人民日報》2009 年9 月19 日,第001 版。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2010 年10 月)從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出發,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的內涵,提出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人民日報》2010 年10 月19 日,第001 版。

在此階段,中國環保機構不斷升格,環境外交部門日益受到重視,為環境外交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3 年,國家環境保護局成立了負責外事的機構——國際合作司。1998 年6 月,國家環境保護局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同時撤銷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2007 年9 月,外交部成立了“應對氣候變化對外工作領導小組”,由外交部部長擔任組長。2008 年3 月,國家環境保護部成立,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與此同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內設應對氣候變化司,其中包含組織研究提出中國參加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的總體政策和方案建議,擬訂應對氣候變化對外合作管理辦法,牽頭承擔國家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相關工作等職責。在此階段,中國環境外交在各地區、各部門有機協調的基礎上,形成了統一領導和集中指揮的機制,步調一致,口徑相同,共同對外,對維護中國在國際舞臺的權威性和國家形象產生了極大的作用。

在國家環境保護部(國家環境保護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外交部“應對氣候變化對外工作領導小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應對氣候變化司等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環境外交活動形成了層次多樣、內容廣泛的局面。中國積極參加歷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形成了“77 國集團+中國”“基礎四國”等合作機制,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等多項國際環保條約,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等重要文件;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與非洲國家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環保合作,成為南南合作的典范;在環境政策法規、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污染防治、可持續生產與消費、能源建設、環保產業等領域加強了與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合作與交流,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三)中國環境外交的深入發展階段(2012 年至今)

從2012 年11 月黨的十八大召開至今,是中國環境外交的深入發展階段。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了“五位一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任務,“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①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39 頁。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論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發展與提升,更為重要的是把生態文明建設寫進了黨章,成為黨的歷史責任和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作了科學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是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新的里程碑。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任務,為此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21 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③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23 頁?!皥猿滞苿訕嫿ㄈ祟惷\共同體”。④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25 頁。

在此階段,黨和國家領導人在眾多國際場合反復強調深化國際環保合作的重要性,尤其重視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開發新能源領域的合作。2013 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美國期間指出,“氣候變化問題是中美兩國和全世界面臨的共同挑戰之一。中國對此高度重視,愿同美方在這一領域開展廣泛務實合作,使之成為中美關系新的合作增長點”。⑤《習近平同奧巴馬總統舉行中美元首會晤》,《人民日報》2013 年6 月9 日,第001 版。2018年5 月,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⑥習近平:《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求是》2019 年第3 期。在慶祝改革開放4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又提出中國應“積極參與和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⑦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第16 頁。

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2018 年3 月國務院組建了生態環境部,除原有的國際合作司之外,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劃歸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設立應對氣候變化司,內設國際政策和談判處以及對外合作與交流處。通過機構改革,中國環境外交工作的開展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司負責組織開展生態環境國際合作交流,如牽頭組織有關國際條約的談判和對外聯系工作,組織參加有關國際會議,承擔政府間雙邊和區域生態環境合作事務,承擔“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承擔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相關組織協調工作等。①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主要職責,https://www.mee.gov.cn/zjhb/bjg/gjs/,2022 年3 月8 日。應對氣候變化司負責應對氣候變化和溫室氣體減排工作,如組織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牽頭承擔國家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相關工作,與有關部門共同牽頭組織參加國際談判和相關國際會議,組織推進應對氣候變化雙多邊、南南合作與交流等。②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主要職責,https://www.mee.gov.cn/zjhb/bjg/qhs/,2022 年3 月8 日。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環境外交不斷深入發展,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發出了中國聲音、提出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尤其是在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簽署、生效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贏得了國際社會的積極肯定。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③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6 頁。

二、中國環境外交取得的成就

50 年來,中國環境外交在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理論以及多邊、區域和雙邊環境外交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一)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理論不斷深化

隨著對環境問題認識的逐漸深化,中國政府與時俱進地提出了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則和立場,推動了國際環境外交積極向前發展。

在1972 年6 月9 日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中國代表團就《人類環境宣言》提出了10 個基本立場和主要觀點,包括:經濟發展與環境維護的關系;人口增長與環境維護的關系;環境污染的社會根源問題;資源保護問題;反對公害;國際污染的賠償;環境維護方面的科學技術的國際交流;國際環境資金的籌集與使用;國際環境機構的建立;國際間的環境保護與國家主權問題。④曲格平等主編:《環境覺醒——人類環境會議和中國第一次環境保護會議》,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 年,第15—17 頁。對這些問題的原則聲明,目前看來基本上都是正確的,但由于當時中國正處于特殊的歷史時期,對環境問題的本質和環境保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等方面的認識還不夠深入。1990 年7 月6 日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第18 次會議討論通過的《中國關于全球環境問題的原則立場》提出: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明確國際環境問題的主要責任;維護各國資源主權,不干涉他國內政;發展中國家的廣泛參與是非常必要的;應當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特殊情況和需要;不應把環境保護作為提供發展援助的新的附加條件,也不應以保護環境為借口設立新的貿易壁壘;發達國家有義務在現有的發展援助之外提供充分的額外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參加保護全球環境的努力,并以優惠條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環境無害技術;加強環境領域內的國際立法是必要的。⑤《中國環境政策全書》(下),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 年,第1970—1972 頁。這八條原則成為當時指導中國環境外交的基本遵循,反映了中國對環境問題和國際環保合作認識的提高。

冷戰結束后,國際關系走向緩和,環境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下,中國關于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則和立場進一步深化。聯合國先后于1992 年6 月和2002 年9 月召開了舉世矚目的環境與發展大會、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中國領導人在這兩次會議上旗幟鮮明地闡述了中國政府的立場。李鵬總理在環境與發展大會上提出了關于全球環境問題的五條原則。①五條原則分別為:經濟發展必須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保護環境是人類的共同任務,但是經濟發達國家負有更大的責任;加強國際合作要以尊重國家主權為基礎;保護環境和發展離不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處理環境問題應當兼顧各國現實的實際利益和世界的長遠利益。參見《邁向21 世紀——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文獻匯編》,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 年,第5—6 頁。朱镕基總理在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上闡述了中國政府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五點主張。②五點主張分別為:深化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實現可持續發展要靠各國共同努力;加強可持續發展中的科技合作;營造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經濟環境;推進可持續發展離不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參見羅春華、李新烽:《朱镕基在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上講話指出:堅定不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人民日報》2002 年9 月4 日。冷戰結束以來,氣候變化問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中國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提出了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多項主張,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2005 年7 月7日,胡錦濤主席在八國集團與五國領導人對話會上闡述了中國在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的三條原則:堅持發揮《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的指導作用;牢固樹立在可持續發展框架內應對氣候變化的觀念;重視科學技術的作用。③胡錦濤:《攜手開創未來 推動合作共贏》,《人民日報》2005 年7 月8 日,第001 版。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2007 年6 月3 日,中國政府發表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提出了中國對氣候變化若干問題的基本立場,如努力減緩溫室氣體排放、適應氣候變化、加強國際技術合作與技術轉讓、切實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規定的義務、參與氣候變化區域合作等。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摘要》,《人民日報》2007 年6 月5 日,第014 版。2009 年12 月18 日,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領導人會議上發表講話,提出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國際社會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積極努力、加強合作,必須始終牢牢把握以下幾點: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堅持規則的公平性;注重目標的合理性;確保機制的有效性。⑤溫家寶:《凝聚共識 加強合作 推進應對氣候變化歷史進程》,《人民日報》2009 年12 月19 日,第002 版。長期以來,國際社會圍繞著全球環境惡化的責任、發展中國家保護環境所需資金和技術、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國家環境主權等問題展開了交流與合作,同時也存在著矛盾與分歧。中國關于這些問題的原則和立場的闡述,有力地推動了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向前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在眾多國際場合闡述了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觀,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⑥丁金光、徐偉:《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岳論叢》2020 年第11 期。

一是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習近平指出,“只有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才能保護好地球,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⑦《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年,第140—141 頁。環境問題并非地域性的,而是全球性的,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共同應對。習近平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⑧《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年,第131 頁。習近平還進一步闡述了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等觀念,提出了全球環境治理的中國方案,這反映了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的國際擔當。

二是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全球環境治理應該在堅持公平、公正、合理原則的基礎上有序開展,尤其在氣候治理領域,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的基本原則。在發展權和排放權之爭中,中國主張秉承正確的義利觀,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承擔不同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引導各國團結努力,共同構建清潔美麗的世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向全世界宣示中國將量力承擔更多責任義務,攜手共建美麗世界。習近平在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 年年會的賀信中寫道:“中國將繼續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分享,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①《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年,第127 頁。2014 年11 月,在北京發布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中方承諾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2020 年9 月28 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爭取在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承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所需的時間遠遠短于發達國家。

三是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在全球環境治理特別是氣候治理中,中國特別重視通過提供援助、加強南南合作等方式,不斷推動發展中國家提高自身治理能力。2015 年10 月,習近平在出席聯合國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時宣布,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未來5 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六個一百”的項目支持,其中包括100 個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項目。2015 年11 月,習近平主席在巴黎氣候大會開幕式致辭中再次表明,中國在2015 年9 月宣布設立200 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將于2016 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 個低碳示范區、100 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 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繼續推進清潔能源、防災減災、生態保護、氣候適應型農業、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設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并幫助他們提高融資能力。②《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年,第136 頁。這一系列援助舉措,充分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四是倡議建立綠色“一帶一路”?!耙粠б宦贰背h與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密切相關,既是機遇又面臨挑戰。一方面,一些建設項目直接推動沿線國家生態環境的改善,有利于全球氣候治理;另一方面,有些建設項目又面臨環境風險,處理不當就會造成環境破壞。2017 年5 月,習近平在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倡議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2018 年5 月,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要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讓生態文明的理念和實踐造福沿線各國人民。2019 年4 月,習近平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指出,“我們要堅持綠色理念,把綠色作為底色,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投資、綠色金融,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我們同各方共建‘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制定《‘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發起‘關愛兒童、共享發展,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合作倡議。我們啟動共建‘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將繼續實施綠色絲路使者計劃,并同有關國家一道,實施‘一帶一路’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計劃”。③習近平:《齊心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人民日報》2019 年4 月27 日,第003 版。2019 年4 月25 日,“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在北京成立。同年4 月28 日,習近平又在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就是要建設一條開放發展之路,同時也必須是一條綠色發展之路。④習近平:《共謀綠色生活 共建美麗家園》,《人民日報》2019 年4 月29 日,第002 版?!耙粠б宦贰背h實施以來,清潔能源投資和貿易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氣候變化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亞投行”等金融機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關于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則和立場是不斷發展的。這些原則和立場的確立,既有利于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又有利于國際環境外交的順利進行。

(二)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增強

自從參加1972 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以來,中國積極參加了聯合國發起的歷次重要的國際環境會議,參與了許多重要國際文件的起草工作,如《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約翰內斯堡可持續發展宣言》等。在國際環境立法活動中,中國參加了《海洋法公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等的談判和起草工作。從20 世紀70 年代至今,中國已簽署了60 多個國際環境保護公約或協定等。

中國認真履行已簽署的國際環境公約。1992 年8 月,中國發表了《中國環境與發展十大對策》。1993年1 月,中國政府批準實施《中國消耗臭氧層物質逐步淘汰國家方案》。1994 年,《中國21 世紀議程》的制定,向世界表明了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決心和誠意。此后,《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等的制定,向世界表明了中國積極履行國際環境保護公約的行動和成效。中國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既推動了國內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狀況的改善,又維護了國際環境公約的權威性。

國際環境保護的一些基本原則的確立,與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努力和貢獻是分不開的?!独锛s環境與發展宣言》中有20 條原則就是以“77 國集團+中國”共同提出的草案作為基礎制定出來的。《21 世紀議程》中的若干重要章節,也是以“77 國集團+中國”共同提出的草案為基礎,并被在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的。國家環境主權、國際環境合作、可持續發展、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的確立,推動了國際環境外交的健康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為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成功召開作出了突出貢獻。2015 年6 月30 日,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國家自主貢獻文件。作為碳排放大國,中國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文件為2015 年11 月巴黎氣候大會的成功舉行注入了正能量。習近平主席出席了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式,這是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的重要講話,對巴黎協定提出了四點建議。①四點建議分別為:有利于實現公約目標,引領綠色發展;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勵廣泛參與;有利于加大投入,強化行動保障;有利于照顧各國國情,講求務實有效。參見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人民日報》2015 年12 月1 日,第002 版。大會伊始,習近平主席同其他與會領導人進行了坦誠、務實的溝通,引導各方著眼大局、堅定信心、相向而行,最大程度凝聚共識。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后,中美兩國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先后于2013 年4 月13 日、2014 年2月15 日、2014 年11 月12 日、2015 年9 月25 日、2016 年3 月31 日發表了5 個關于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這些聲明的發表,對于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順利召開、《巴黎協定》的成功簽署和順利生效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區域環保合作實現機制化

區域環保合作是全球環保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推動全球環保合作的向前發展,有利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積極參與區域環保合作,目前已經形成了許多合作機制。

周邊區域環保合作機制主要包括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Tripartite Environment Ministers Meeting)、東盟與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ASEAN Plus Three Environment Ministerial Meeting)、中國-東盟環境合作論壇(China-ASEAN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Forum)、東北亞環境合作會議(Northeast Asia Environmental Cooperative Conference)、東亞峰會環境部長會議(East Asia Summit Environment Ministerial Meeting)、大湄公河次區域環境部長會議(GMS Environment Ministers Meeting)、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環境保護合作中心(China Center for SCO Environment Cooperation)、東亞酸沉降監測網政府間會議(Intergovernmental Meeting on the Acid Deposition Monitoring Network in East Asia)、西北太平洋行動計劃政府間會議(Intergovernmental Meeting of the Northwest Pacific Action Plan)等。

跨區域環保合作的機制主要包括亞歐環境部長會議(Environment Ministers’Meeting of the Asia-Europe Meeting)、中國-歐盟環境政策部長級對話會議(China-Europe Mechanism of Ministerial dialogue on Environmental policy)、中非環保合作會議(China -Africa Environment Cooperation Conference)、中國-阿拉伯國家環境合作會議(China-Arab Cooperation Conference on the Environment)、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環境部長會議(APEC Environment Ministerial Meeting)、亞太環境會議(Environment Congress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金磚國家環境部長會議(BRICS Environment Ministers Meeting)、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中國-非洲環境合作(UNEPChina-Africa Cooperation on the Environment)等。

上述機制的形成,有力地推動了區域和跨區域的環保合作,達成了許多共識,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改善了區域的生態環境狀況。其中,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機制始于1999 年,每年召開一次,由三國輪流舉辦,主要任務是落實三國首腦會議共識,探討與解決本地區面臨的環境問題,促進可持續發展。該機制自形成以來,遵循平等對話、增進了解、擴大共識、推動合作的原則,簽署了多個《中日韓環境合作聯合行動計劃》,在環境宣傳教育、信息交換和環保產業合作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四)雙邊環保合作成就顯著

雙邊環保合作是全球環保合作的基礎。截至目前,中國已與美國、德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等近50 個國家簽署了雙邊環境合作協定或諒解備忘錄,覆蓋了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主要國家。雙邊合作協定的內容主要包括合作的原則、內容、方式等。中國與日本、美國等國的環保合作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合作的范例,而中國與非洲國家的環保合作則是發展中國家合作的典范。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中日兩國政府或環保部門先后簽訂了《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的協定》(1981年)、《環境保護合作協定》(1994 年)、《面向21 世紀環境合作聯合公報》(1998 年)、《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合作的聯合聲明》(2007 年)、《關于合作實施小城鎮分散型污水處理示范項目的備忘錄》(2008年)、《關于建設中國沈陽市-日本川崎市環境友好型城市的合作備忘錄》(2009 年)等合作文件。長期以來,兩國建立了良好的環保合作機制,通過多種渠道積極開展環保合作,并利用多邊和區域環保合作的場合加強中日合作。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環保合作相比,中日兩國的環保合作具有穩定性,日本曾對中國改善環境進行了大量的資助,兩國地方政府和民間環保合作也比較突出。中日環保合作有利于兩國環境狀況的改善,有利于中日兩國環保產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兩國關系的發展。

中美兩國政府或環保部門先后簽訂了《環境保護科學技術合作議定書》(1980 年)、《環境領域科學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2003 年)、《中-美環境合作聯合委員會聯合聲明》(2005 年)、《關于環境立法及執法監督合作的新附件》(2007 年)、續簽了《環境合作諒解備忘錄》(2010 年、2015 年)等文件。奧巴馬執政期間,中美兩國就氣候變化問題先后發表了5個聯合聲明,成為兩國在環保領域合作的亮點,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通過、生效作出了突出貢獻。特朗普執政后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遭到國際社會的批評。特朗普政府的舉動不會阻擋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步伐,唯有合作才能共贏。拜登繼任總統后宣布美國重返《巴黎協定》,回到了國際合作的正確軌道。

20 世紀70 年代以來,中國與非洲國家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環境保護合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進入21 世紀以來,雙方在“中非合作論壇”的框架下,舉辦了“中非環保合作會議”,實施了“中非人力資源環境培訓計劃”,成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中非環境中心”,雙邊環保合作迅速發展。中非環保合作體現了互利共贏、優勢互補等鮮明特點。

總之,50 年來中國環境外交不斷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既推動了國內的生態文明建設,又為美麗世界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我們相信,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環境外交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引領作用

50 年來,中國從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發展到引領者,在國際環境外交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升。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應對氣候變化不斷取得新成就的形勢下,在國際社會應對環境問題發生新變化的情況下,中國應進一步采取措施,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的貢獻,發揮思想引領、行動引領、援助引領等作用,不斷提升中國在國際環境外交領域的話語權。

一要廣泛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世界意義。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博大精深、系統全面,包含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等基本原則。①習近平:《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求是》2019 年第3 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引領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013 年2 月18—22 日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第27 次理事會通過了中國提交的關于綠色經濟的決定草案,這標志著中國生態文明的理論與實踐在國際社會得到認同與支持。2016 年5 月26 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時任執行主任施泰納(Achim Steiner)在發布會上指出,“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體實踐,為其他國家應對類似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挑戰提供了經驗借鑒”。②《〈可持續發展多重途徑〉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發布會在內羅畢召開》,2016 年5月27 日,http://www.mee.gov.cn/ywdt/hjywnews/201605/t20160527_352225.shtml,2022 年3 月8 日。此外,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Erik Solheim,2016—2018 年在任)曾指出,中國的生態文明建理念和經驗,正在為全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借鑒,貢獻中國的解決方案。③侯雪靜:《美麗中國新篇章——五年來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綜述》,《資源與人居環境》2017 年第10 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現任執行主任英厄·安諾生(Inger Andersen,2019 年6 月就任)認為,中國過去數十年間在環境修復上付出了巨大努力,改變了曾經被污染的一些土地、河水和天空;世界可借鑒中國理念和經驗,堅持綠色、可持續的發展道路,下定決心改善環境。①《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值得國際社會借鑒——專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厄·安諾生》,2020 年6 月5 日,http://www.xinhuanet.com/2020-06/05/c_1126079641.htm,2022 年3 月8 日。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V.G.Loscertales)評價道:“作為一個擁有眾多城市的人口大國,中國積極有效地推進綠色城市理念,付出巨大努力來改善環境、保護自然,這對全世界具有示范作用?!雹凇豆怖L人類生態文明美麗畫卷——從北京世園會看中國綠色發展的“世界貢獻”》,2019 年4 月29 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4/29/c_1124434662.htm,2022 年3 月8 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曾先后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笹川環境獎”“綠色環境特別獎”“全球環境領導獎”“地球衛士獎”等授予中國環保等部門。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既是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總結,也是對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經驗的概括,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指導意義,也對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引領作用。我們要繼續通過多種手段,大力傳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發揮引領作用,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不斷提升全球環境治理的話語權。

二要積極履行國際環保協定。以2016 年《巴黎協定》的生效為標志,全球氣候治理正在步入新時代。隨著《巴黎協定》的實施細則基本達成,全球氣候治理最核心的行動就是提升國家自主貢獻力度,積極履行《巴黎協定》建立的各種制度安排,向著全球溫升控制的目標努力。在《巴黎協定》的達成及其生效過程中,中國都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全球氣候治理中,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碳排放量在全球所占地位的上升,中國越來越具有關鍵的作用。

為落實《巴黎協定》,中國公布了國家自主貢獻方案,提出了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時間表,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贊揚。目前和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依然存在,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仍然很大,這就需要我們在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環境,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不斷開辟新的途徑,多管齊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完成或提前實現國家自主貢獻方案,為國際社會樹立榜樣。

三要加大對外環保援助力度。環境保護是發展援助的重要領域,發展援助是推動全球環境治理的關鍵手段。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環境保護工作中需要資金和技術。近些年來,中國在同發展中國家進行環保合作的過程中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對發展中國家的環保援助(以應對氣候變化援助為主)迅速發展,成為國際發展援助的重要組成部分,贏得國際社會的好評。在新的形勢下,中國環保援助應以綠色“一帶一路”倡議為依托,不斷完善制度設計,創新援助模式,在環保援助領域發揮積極作用,為發展中國家的環境保護和發展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猜你喜歡
文明環境生態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漫說文明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對不文明說“不”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五月天综合婷婷|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40岁成熟女人牲交片免费|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www.91中文字幕| 2019国产在线|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页|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欧美爱爱网| www精品久久|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91| 97视频免费看| 91精品专区|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99在线视频免费| 性色一区|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女主播|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小视频在线| 色九九视频|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欧美a√在线| 97在线国产视频| 黄色福利在线|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日韩无码白|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AV成人一区国产精品|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国产正在播放|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网久久综合|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中日韩在线|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无码一区18禁|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 国产迷奸在线看| 在线欧美日韩|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