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教育局 李新彥
目前的初中美術教學中,大多數的課堂還是比較空洞的,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比較單調,在教學方式上缺乏創新,一般都是先講書本上的內容,然后教一些簡單的繪畫手法,再讓學生自行練習。而學生對這門學科也沒有很重視,更多的是認為美術課程是用來放松的。在多數學生的意識里,美術這門學科不用考試,和語文、數學、英語這幾門主科相比是不重要的,所以他們在美術課堂上也不會太重視,甚至在美術課堂上盡情放松,或是做與美術課堂無關的事情。在這種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當中,由于缺少人文素養的滲透,很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綜合素質,也很難讓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更沒法了解美術背后的內涵,使得初中的美術教學當中缺少人文素養的培養。要想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強化人文素養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滲透等,就要從根本上改變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策略和學生、教師、家長對初中美術課程的想法,從而提高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以發揮學生在美術方面的主觀能動性,在藝術的表達中滲透人文素養的內涵,提高初中美術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人文素養、綜合素養。
相較于語文、數學、英語這幾門主科,美術學科的教學總是較為被動,經常被忽略,美術課程的教學模式也較為枯燥,沒有活力。而在當前國家和教育部不斷重視學生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美術的教學被賦予了人文素養的內涵,教師和學生也逐漸認識到美術課程的重要性,從而改變了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開始培養學生發展優秀的個人品質,鼓勵學生對美術的鑒賞有自己的觀點。美術是一門藝術學科,每一幅藝術作品都不單單只是眼前所看到的內容,它的背后都蘊含著某種觸人心弦的故事。在初中美術課程中融入人文素養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在了解一幅作品時,也能更多地了解到作品背后的人文內涵,對作品產生自己的見解,甚至可以跨過時間、空間的局限和作品的作者產生思想的對話,從美好的人文作品中,提升自己的人文品質,對美術作品的鑒賞更富有情感,使美術的教學更富有內涵。
人文素養的培養對于教育部提倡的素質教育有重要意義。在日常的美術課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美術作品能夠闡述自己的想法,提倡學生以繪畫的形式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情感,也提倡每個學生的作品都要有自己的特點。每幅作品都蘊含著獨立和創新的思維,每個人的思想不同,那么繪畫作品所表達出來的情感也是豐富多樣的。在繪畫完成之后,學生要對自己的繪畫作品進行講解,使同學了解到自己的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增加美術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使每一位同學都積極參與其中,以這種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美術欣賞一幅幅藝術作品時,培養出友善、自尊、自愛、和諧、互愛等個人優良品質,培養學生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互愛互助、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等良好品質。在美術教學中充分滲透人文素養教學,在良好的美術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感受人文素養的內涵,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貫徹國家素質教育的理念。
就目前來說,在初中美術課堂當中,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比較傳統的,還停留在簡單地講解課本內容,教授學生基本繪畫技巧的階段,缺少人文素養的教學滲透。美術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學科,很有美感,這門學科本身就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它的背后也有很多文化內涵值得教師講解,很容易讓學生對其產生興趣。但如果以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缺乏人文素養和美術課程的融合,就喪失了美術課程的意義。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講解基本內容和繪畫技巧時,可以結合課本內容講授美術背后的人文素養知識,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的思想,對美術這門學科產生獨特的審美,了解每堂課的繪畫作品當中蘊含的人文素養。這主要還是要求教師在課堂當中根據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相關文化內涵的講解,為學生灌輸豐富的人文素養內涵,使學生在初中美術的課程中對人文素養有所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初中美術除了課程教學不注重人文素養的滲透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對初中美術課程的不重視,也就沒有辦法通過初中美術課堂將人文素養滲透其中。很多學生認為美術這門學科在初中是不考試的,于是就把它當作語文、數學、英語之外放松的一門學科,對美術這門學科不重視,以至于在上美術課的時候睡覺的睡覺、說話的說話、學習其他科的學習其他科等。在這種學習氛圍下,即使教師講得再好,把人文素養內涵講得再透徹,也是徒勞無功。所以,想要提高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將人文素養通過美術課堂滲透到學生的思想當中,就要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的重視程度,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當中通過PPT、動畫、紀錄片、小視頻等等學生喜歡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美術的人文素養內涵,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去欣賞美術的內涵。在平時的繪畫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繪畫中豐富自己的思想;也可以通過在班級內部開小畫展的方式,讓每個同學都參與進來。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讓學生喜歡上美術課,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從中加入人文素養的內容,讓學生對自己較感興趣的那幅作品先自行了解,去了解這幅畫背后的內涵,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以這種美術教學模式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提高,以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針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教師的課堂按部就班、缺乏創新是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主要因素。教師的教學內容總是以灌輸思想為主,例如欣賞某一幅藝術作品時,教師只是簡單地講解這幅作品的來源、作者、歷程等等,在教授學生繪畫技巧時也是按部就班地把技巧、色彩搭配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模式很難讓學生對藝術作品產生自己的看法,也很難了解到藝術作品背后的內涵。所以,教師在美術課堂上可以多增添一些互動性的活動,例如在欣賞某幅藝術作品時,讓學生說出自己對這幅作品的觀點;也可以在上課前提前讓學生去網上查詢這幅作品背后所想表達的情感。在學生的繪畫過程當中,教師多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自己的作品增添出獨一無二的情感內容。通過這種課堂互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了解美術背后所滲透的人文素養,再通過自己的思想創作出一幅幅有自己情感的作品。這種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在美術教學當中滲透了人文素養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提高人文素養和形成對藝術的獨到看法。
美術的教學課程當中少不了藝術鑒賞。美術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學科,每一項藝術作品背后都有著一些人文內涵有待發掘。在美術課堂的藝術鑒賞當中,不能只看到作品簡單的文化理論知識,還要結合這些理論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人文情懷,讓學生自主發掘和探討美術作品背后所蘊含的人文素材,并通過發掘的人文素材說出自己的人文觀點,并通過作品中的人文素材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
想要在初中美術課堂當中營造良好的人文教學氛圍,就不能按照課本上的內容單一地講解,而是應針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在進行藝術鑒賞時,讓學生說出不同的觀點,并對作品背后所蘊含的人文理念加以分析。引導學生不光要注重美術課程的書本知識、繪畫知識,更要強調人文理念在美術教學方面的重要性,在美術課程當中營造濃烈的人文教學氛圍。而且還要更加注重對作品的創新能力,對作品的創新要以作品是否具備人文理念、是否具備獨有的情感內容為標準,做到切實培養學生在美術領域的創造意識和感性認知。
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創新教學模式。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初中美術教學的創新轉型逐漸邁入新時期,很多新的科技對初中美術的教學和營造人文教學氛圍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師授課的過程當中,可以通過對以往作品的鑒賞分析,了解作品的人文內涵,也可以在平時的教學PPT中增添一些美術人文素材給學生進行拓展。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不斷為學生提供人文素養教學,豐富學生美術專業以外的學習內容;學生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挖掘作品背后所蘊含的人文素養,在對藝術作品進行欣賞時有自己的想法,在自己創作作品時也能把自己的人文理念融入進去。這樣的初中美術課堂中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教學氛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品格,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美術人文素養教學,提高美術的教學質量等。
隨著國家對素質教育的不斷重視,在初中的美術教學當中涉及很多人文知識,那么在初中美術教學當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就很有必要。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當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按部就班、缺乏創新,很難提高教學質量,吸引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也很難通過美術教學滲透人文素養教學。所以,教師在日常的美術課程當中要以新穎的方式去帶動學生,通過課堂互動、小畫展、小游戲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提高學生對美術這門學科的重視程度。在美術課堂當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大膽地講解對藝術作品的個人觀點,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營造良好的人文氣息,通過美術鑒賞培養學生良好的“三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推動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