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茗竹
(延邊大學 朝漢文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照你這么說”是對先前某人話語與認識的一種回應性評論標記。在現代漢語共時層面上,“照你這么說”與先前某人的話語信息一般可以呈現為兩種關系。
一種是順承-肯定的回應關系,如:
(1)照你這么說,倒是蠻有道理①。(CCL)
例(1)中,“照你這么說”表達肯定性語義,即“按照你的說法/按照你這么說”。
另一種是逆向-否定的回應關系,如:
(2)梁思成說服了蘇聯專家,說服了許多人,但負責城建的領導還是堅持團城必拆。一向謙和幽默、紳士風度十足的梁思成被激怒了,他站起來指著對方的鼻子說:“照你這么說,干脆推倒團城,填平三海,修一條筆直的馬路通過去好了,還討論什么?”(CCL)
例(2)中,“照你這么說”否定的是前述話語中的“團城必拆”,言者按照對方的觀點(視點)推出一個結論“干脆推倒團城,填平三海,修一條筆直的馬路通過去好了”。一看便知,這個結論不具現實性,言者以否定對方話語的方式來反駁、否定對方邏輯和觀點的合理性,達到從否定言域話語到否定知域認識、邏輯的目的[1]。本文主要探討此類用法。
去掉“照你這么說”并不影響命題的表達;它是作為回應出現的,具有元語否定的本質屬性[2];它整體浮現出隱性否定語義,并通過逆向推理實現反駁對方觀點、構建“對立-分離”立場的話語功能[3]。因此,它屬于逆向推理否定回應標記。
以往相關研究討論了“照”的語法化過程[4-5],或在討論“這么說”[6]時對“照你這么說”有所提及,但并未展開討論。目前學界對“照你這么說”尚未展開專門研究,本文擬討論“照你這么說”組構成分的特征及否定的內容、篇章分布及特點、互動話語功能及其浮現機制等問題。
“照你這么說”是非自足的、具有逆向回應標記功能的表達。其整體與組構成分、組構成分之間、整體與語境的互動[7],使之浮現出隱性否定語義及特殊的話語功能:構建對立立場的人際話語功能與標示否定回應與推理位置的語篇功能。
在特定語境中,“照你這么說”原有的中性語義發生了偏離,整體語義大于其組構成分直接組合實現的語義,隱性否定語義溢出,浮現出否定對方話語觀點、判斷與邏輯的語義,提升了否定的語義及語用量級。
“照”最初為動詞,其后發展出介詞的用法,是“依照、按照”之義。“照你這么說”是一種體現說話人視點的有標記的元語否定形式。言者的視點是“你這么說”的話語內容及其所體現出來的邏輯認知,言者通過“照”標示出其將要進行類推的路徑,指出對方話語反映認識的不合理之處,達到反駁、批判對方觀點的目的。
“你”的顯身標記出言者意欲否定觀點內容的來源,體現出判斷與思考的視點。“你”使得整個語篇呈現出對話雙方即席討論某一話題的特點。如若“你”不顯身,有時也能完成相應的逆向否定的語用任務,但其結果可能是:
其一,觀點所屬不明晰,或觀點來源不是直接參與評說的對象“你”,而是不在場的其他人,其語勢相對減弱。如:
(3)阿的江認為,上海隊今年對總冠軍肯定是志在必得,外界也都看好他們。當聽說上海隊主教練李秋平在與吉林隊的第三場半決賽之后表示“上海隊戰勝八一隊的可能性只有2%時”,阿的江說:“照這么說的話,八一隊取勝的希望就是0%了。”(CCL)
其二,“照你這么說”整體逆向否定回應功能的規約化程度可能會降低。如:
(4)“怕宰你就別來呀,人家誰請你非拿藥不可了?”老婆馬上抱起孩子:“照這么說,我就真不拿藥了!”抱起孩子就走。(劉震云《一地雞毛》)
例(4)中浮現出的不是逆向-否定的回應關系,而是順向-肯定的回應關系。觀察CCL中“照這么說”的有效語料共15例可知,浮現出逆向-否定回應語義與功能的為5例,占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浮現出的都是順向-肯定語義的回應或者敘述。
“你”體現了言者說話與思考問題的視點,即假設從“你”的視點出發考慮問題,得出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具有非現實性或不合理性,從而使得“你”的話語或邏輯的漏洞、不合理之處不攻自破。事實上,雖然是從“你”的視點進行考慮,但言者的視點即作為“你”的對立立場一方也通過此方式隱性地體現了出來。因此,“你”不是單單指明話語或邏輯的來源,更重要的是體現出言者的視點和立場。
“這么”可以指示性質、狀態、方式、程度等。在“照你這么說”中,“這么”回指的是一種“說”的方式。也有“照你那么說”的用法,在CCL中用例很少,但在微博語料中用例廣泛。“說”引入“評價-否定”對象,“這么說”是言者否定的內容,其表層是指說出來的話語內容,深層是指其思考問題的視點、邏輯或路徑。言者以此為評論和推理的出發點,否定對方觀點的同時完成自身觀點與立場的構建。
“照你這么說”是通過否定言域內容的方式達到否定知域邏輯與認識,從而實現否定對方觀點與立場的目的的。Horn認為,元語否定被用于否定先前話語的某個方面[8]。沈家煊指出,元語否定否定某種“說法”的適宜性[9]。“照你這么說”不是直接否定他人的觀點和判斷,而是用他人話語及其話語中蘊含的邏輯推導出結論的方式來否定和反駁對方的觀點、判斷的不合理與荒謬之處,這種“不合理和荒謬”是言者認為的,有時符合社會規約性認識,有時是言者個人的判斷。相比于直接否定,該方式增加了其否定的語用量級,使其人際互動的話語功能得到充分的浮現與突顯。
“照你這么說”否定的是先前某人或某機構話語的某個方面,這個方面在言語表層上屬于言域內容,但實則反映的是其認識、邏輯方面的錯誤、不適宜、偏差等知域的內容,體現出從言域入手(視點)否定言域內容(表層),再到否定知域內容(深層),最終到“不言自明”地重構知域內容的邏輯路徑。
“照你這么說”否定的內容主要是:違背社會公認的規約性內容;違背事理、道義的內容;違背言者的判斷標準和觀點的內容。
1.否定違背社會公認的規約性內容
言者用推導出不符合社會公認的規約性內容或客觀世界規律的方式來否定對方話語及觀點的不合理之處。有時在“照你這么說”后采用反問的形式,更加提升了否定的量級。如:
(5)“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有能力盡到撫養、教育之責并不完全憑孩子的感受,有些父母一味溺愛殊不知正是害了子女。”“可我要沒感覺你不能說我受到虐待。你剛才說的那些事不也正是猜著我的感受得出的結論?”“照你這么說就沒有一個客觀世界和客觀標準了?全部由你隨意興廢,你愿它有即有,你想它無即無——你也隨便了吧?”(王朔《我是你爸爸》)
例(5)中否定的是“可我要沒感覺你不能說我受到虐待”。言者用該內容反映出的邏輯推導出一個結論:“沒有一個客觀世界和客觀標準了?全部由你隨意興廢,你愿它有即有,你想它無即無”。該結論不符合社會公認的規約性內容。言者認為這是違背判斷事情的客觀標準的,判斷標準不能只憑個人感受。
2.否定違背事理、道義的內容
有時言者意欲否定的內容是違背事理或道義的內容。如:
(6)“我相信你們陳述的事實。但去硬拼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假如我們把人家打得有個三長兩短,不但經濟上得不到應有的補償,反而在法律上也變有理為失理;反之,如果人家打了咱,那不更是雪上加霜嗎?”劉玉春的一席話使兩個弟弟的火氣大消。可妹妹又不干了:“哥,照你這么說,咱就該挨打了?”(CCL)
例(6)中言者(妹妹)對哥哥(劉玉春)的話語內容“去硬拼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提出了否定和質疑,妹妹認為“咱就該挨打了”不符合事理,用不合事理的結論來否定和質疑哥哥話語中反映出的言者認為不合理的部分。
3.否定違背言者判斷標準的內容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論其否定的具體內容是什么,最重要的參照標準都是由言者所持有的心理認知空間(心理認知域)的標準、認識與邏輯決定的。如:
(7)“夫妻之間有什么大不了的原則!”“夫妻和夫妻還不一樣!您以為天下的夫妻都像您和爸似的,從小在一個劇院,同行,有著共同的愛好……”“照你這么說只要是同行就能做夫妻了?我們劇院你不了解,說你們學校,同行找同行的有沒有離婚的?說啊!這不胡攪蠻纏嘛這!”(《中國式離婚》)
例(7)中言者否定的是前一說話人的判斷標準,言者對此持不同的看法與觀點。
“照你這么說”的形式與意義出現了錯配,形式上是回指性的順承-肯定推理的用法,即“按照你這么說,(那么)”,但是在特定語境中卻浮現出逆向-否定推理的語義。由“說”引入評價對象,其整體由無標記用法逐漸演變為逆向否定推理回應的有標記用法。
從語用回應視角看,“照你這么說”是一個語用回應的、類推的先行句。總體觀察,“照你這么說”一般不能獨用、單說,屬于非自足小句。整體與組構成分的語義與功能決定了“照你這么說”在語篇中一般出現在回應部分,其后必須有后續小句相伴隨。根據其語篇中反映出的不同特點,我們從回應性的“照你這么說”與自我言說性的“照你這么說”兩種情況分析其在不同語體語篇中的分布與表現。
對話語體中的“照你這么說”一般出現在回應話輪中,此時更能突顯其具有的逆向回應性質。由于對話語體的特點,前一說話人已經提供了事件的背景信息(評論的對象)與包含自己觀點內容的話語,因此“照你這么說”是作為言者回應會話序列中的先行句出現的,一般是在話輪的開始部分,或是緊隨其他表達負面情感和立場的成分出現。如:
(8)話題最多的是馬海西:“大哥大嫂,我看你們是世界上最美滿的一對,你們倆什么都有,因此你們除掉愛情之外就再也不需要任何東西,真正的愛情是建立在金山上面的。”
“狗屁,照你這么說貧困的人就不需要愛情,只需要東西,要爬上金山之后愛情才會出現。”(陸文夫《人之窩》)
例(8)中先前說話人已經提供了評論的話題對象和觀點“你們倆什么都有,因此你們除掉愛情之外就再也不需要任何東西,真正的愛情是建立在金山上面的”,“照你這么說”出現在表達情態語義的否定性成分后面,言者用對方的觀點、邏輯推出了違背事理的結論,從而突顯其觀點的荒謬性,達到了否定的目的。
自我言說性的“照你這么說”一般出現在社交媒體如微博的敘事語體中。用例中大部分是針對某個公共輿情或話題中的話語和觀點進行的“回應式”反駁,其語篇分布情況一般為:首先,言者針對某個具體事件進行描述,這個描述中常常包含某人或某機構對某事件發表的言論內容;或者針對該事件先表達個人的部分看法,其內容一般是該事件中言者認為言論不當或者意欲反駁的觀點,這些信息內容都是言者后續作出判斷、反向立論的基礎。然后,言者按照對方言論所反映出的邏輯,推理出極端性、荒謬性或者言者認為“有問題”的結論,否定性語義和對立立場蘊含在整個語篇之中。如:
(9)(a)女主角的臉,怎么說呢,太00后,太韓國化了。80后,90后里,基本找不到長這樣的,更不用說7060后了。像這種帶著時代特征的臉,你讓她演90年代背景的電視劇,都讓人覺得出戲,更不用說讓她演個2000年前的古人了。(“軒轅劍木屋”的微博,2022-07-27)
(b)“太00后”你是要七八十歲的老戲骨來演十五六歲的少女嗎?照你這么說的話,那你看電視劇不出戲就必須要2000年前的古人來演這個人咯。人是會進化的,那長相,骨相都是會進化的,但是我看你的腦子和思想好像一直沒有進化呢?(“Ting_tyy”的微博,2022-08-04)
例(9)中,(a)為網友所發微博,(b)為言者看到(a)之后所發的“回應式”微博。(b)中言者先是針對(a)中的“太00后”進行評論,言者表達自身立場觀點的語句與(a)中的相關語句存在回聲關系,然后言者繼續按照(a)的話語內容推理出非現實性的結論“要2000年前的古人來演”,以逆向回應的方式指出(a)所持言論的不合理性。
“照你這么說”具有“現場即席互動”的特點,組構成分及相互間的互動決定了它具有人際話語功能,主要包括逆向回應、推理否定、反向立論的功能,通過逆向否定來達到否定和反駁對方觀點、構建自身認識立場和情感立場的目的。除了人際話語功能外,它還具有標識反向觀點出現的語篇功能。
言者的言語行為意圖是否定、反駁對方觀點,采用視點逆轉即引入“你”的視點方式來反駁、否定對方話語及其認識和邏輯的合理性,實現否定回應功能。如:
(10)熱播電影《不二神探》中,柳巖扮演嫌疑人。陳妍希、文章扮演警員對她進行審問。陳妍希說:“死者死于飛針,這就是在你家搜出來的作案兇器。”柳巖說:“這是普通的縫衣針,誰家沒有?”陳妍希又說:“你曾經蟬聯女子飛鏢冠軍,會飛鏢就一定會飛針!”柳巖反駁:“照你這么說,會飛鏢就等于會飛針,那會踢足球就是會大力金剛腿嘍?”陳妍希頓時啞口無言。后來事實證明,罪犯另有其人。(百度-無憂演講《“照你這么說”:讓論敵作繭自縛》)
例(10)中,“照你這么說”出現在對話語體回應話輪的先行句中,言者針對前一說話人不合理的話語“會飛鏢就等于會飛針”,采用對方的認識邏輯推導出荒謬的、非現實性結論“那會踢足球就是會大力金剛腿嘍”,以此來否定對方的觀點,增強反駁力度,提升語用量級,使否定語義與言者觀點得到更為充分的突顯。
“照你這么說”體現了視角取向與立場構建之間的關系。從對方的視點出發反駁對方觀點的同時構建“否定-對立”立場,主要涉及認識、事理和情感立場。
1.構建認識“否定-對立”立場:反向立論
“照你這么說”浮現出隱性否定語義時,主要構建的是“知域”即認識方面的“對立-分離”立場。如:
(11)#科學家和演員是平等的# 照你這么說,科學家跟演員,跟掃馬路的都應該是平等的,但是收入差距有多大沒眼看嗎???作為媒體,說話過過腦子,別張嘴就說,惡意制造社會矛盾。(“彎彎的歌Jas”的微博,2022-07-09)
例(11)中討論的話題是“科學家和演員是否平等”,言者否定了“平等的觀點”,反向立論構建了與“科學家和演員是平等的”這一觀點對立的認識立場。
從某種角度來說,構建否定對立立場的同時也完成了知域內容的重構,即從言域否定到知域否定再到重構知域(認識)的過程。“照你這么說”在回應話輪中出現時,其否定和重構知域的對象是聽者“你”;在微博等敘事語體中出現時,否定和重構知域的直接對象是持“問題”認識的人或機構,其間接對象是其他與此事件不直接相關的受眾(新媒體中看到這些信息的人)。如果受眾所持觀點和判斷與言者一致,則不存在重構情況。
2.構建情感“否定-對立”立場:突顯負面情感
除了構建認識立場外,“照你這么說”還構建了情感“否定-對立”立場,能夠實現突顯負面情感的功能,比如譴責、不滿、憤怒等。如:
(12)#小鎮做題家# 國家工作人員千千萬,照你這么說都是小鎮做題家唄,這么神圣的職業讓你就這樣輕易否定國家工作人員所做的辛苦嗎?……到底是誰為了這個國家正在辛苦付出和努力!不就是你嘴里說的小鎮做題家嗎?國家工作人員得罪您了嗎?被你這么寫這么說。(“不二家的童初”的微博,2022-07-08)
例(12)中言者多次采用反問的形式來宣泄自己對該新聞內容的不滿情緒,認為其否定了普通大眾為自己的理想所做的努力與奮斗的價值。言者否定該新聞對“小鎮做題家抱怨明星考編是源于一種被剝奪感”的觀點,同時構建了自身對此新聞觀點情感方面的否定-對立立場。
“照你這么說”主要浮現出的是人際互動話語功能,它還具有語篇功能:標示出否定回應、觀點逆轉與推理開始的位置。
“照你這么說”是由介詞短語演變為逆向否定回應的元話語標記的。它所在的假設部分與其后推導出的結論的關聯性、非現實性對其隱性否定語義與話語功能的浮現具有重要影響。
假設“照你這么說”的前述內容(先前某人的話語信息)為X,“照你這么說”為Y,其后續語句內容為Z,那么X是言者使用“照你這么說”的觸發點,是言者進行評論或反駁的視點和判斷的邏輯路徑;Y引入判斷視點和邏輯;Z是言者根據X得出的結論,也是言者能夠有效反駁對方、構建自身立場的重要支撐性內容。Y與Z是直接的假設關系,X與Z也可以說是間接的假設關系:如果按照X的內容(和邏輯)的話,那么可以推導出結論Z。實際上,根據X并不必然能推導出Z,Z是其中一個與X有假設關聯的、能夠根據X推導出的結論之一,也即Z是根據X推導出的(可能)結論集合中的一員,是言者認為的、根據不合理的X能夠推導出的結論。該結論集合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有條件限制的集合:確實與X話語內容相關聯;必須是言者認為的非現實的、不合理的、甚至于荒謬的結論。言者“選擇”的這個結論不一定是第三方認為的具有最強關聯性的結論,而是言者根據對方話語或言論中的某一點、某個方面自己建立的“反駁、糾正”的最強關聯。
“照你這么說”與其后續小句一般呈現為假設與結論的關系。一般在“照你這么說”所在小句的句首會出現“要是”“如果”“那”這樣的假設性成分,假設性詞語是非現實情態的表現,用非現實性的結論來實現反駁對方觀點、邏輯的目的:形式上否定言域,實則否定知域。“照你這么說”演變為逆向否定回應標記后,即使假設性成分不共現,也不影響其否定語義與話語功能的浮現。
浮現出否定語義及功能的“照你這么說”經歷了一個從“順向-肯定推理”用法到“逆向-否定推理”用法的演變過程。“順向-肯定推理”用法是言者根據他者話語順向推導出一個結論(一般是表示自己將要按照對方所說內容采取的某種行動),這種用法屬于無標記的用法。此后,在語言內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0],“照你這么說”逐步演變為“逆向-否定推理”回應標記。逆向回應的“照你這么說”蘊含的回溯推理似可解讀為:
前提:如果你說的對、符合邏輯,我應該同意你的觀點。
結果:但是按照你的說法及其中蘊含的思考問題的邏輯和路徑,我得出了非適宜的、荒謬的或無法接受的結論。
推論:你說的不對,我不同意你的觀點及思考問題的邏輯。
“照你這么說”是從“對方視點”切入,通過制造假設得出不合理結論的方式達到否定對方話語和認識不合理之處的目的的。
“照你這么說”經歷了從無標記用法到有標記用法的過程。在其浮現出否定語義時,它屬于具有逆向推理回應功能的元話語標記,實現了從否定言域話語到否定知域認識,同時構建對立的認識和情感立場的功能。
[注 釋]
①本文語料主要來自于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下文簡稱CCL)和微博中的語料。微博中的語料有些沒有標點,我們根據語料的內容適當地添加了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