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新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三門江林場 廣西柳州 545006)
油茶屬常綠闊葉樹種,適宜種植在丘陵、山區,在我國南方15個省區都有栽培,其中,福建、臺灣、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為主產區,東南亞諸國亦有分布。油茶樹壽命長,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苛刻。油茶喜生長于酸性土壤、黃壤和紅黃壤上,在酸性沙質土中也可生長。據數據統計,油茶種子含油率為25%~33%,種仁含油率達38%~52.5%;茶油含不飽和脂肪酸94%,是油中之冠。茶油耐貯藏,不易酸敗,食后易于消化。油茶是肥皂、人造奶油、生發油、凡士林、機械潤滑油和機件防銹油等的原料。油茶的果殼可用來制堿、栲膠、糖醛、活性炭等。茶枯——經過榨油后的殘渣,亦稱“茶餅”,是優質的有機肥料[1]。由于油茶在化工、醫藥及保健等行業都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近年來國內外市場對油茶的需求量呈上升趨勢。在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支持下,油茶種植業得到了更多的關注,例如2022年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油茶專班會議審議通過《2022年全區油茶“雙千”計劃實施方案》[2]。在大力發展油茶產業的同時,做好油茶種植技術推廣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油茶種植技術推廣應用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切實提升油茶種植水平,實現油茶高質高產,增加農林收入,需對油茶種植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探討更為科學有效的油茶種植技術推廣方法。
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推廣油茶種植技術,擴大油茶種植面積,是助力鄉村振興的現實需要。由于油茶的立地條件較好,故油茶成為許多貧困地區荒廢山坡的首要種植作物,尤其是在南方丘陵地區更加適宜發展油茶產業。油茶樹可以實現一次栽種多年收益,一般是從栽種的第3年開始掛果,盛果期長達5年以上,采摘期可達十余年[3]。通過大力推廣油茶種植技術,發展油茶種植業,建立高產油茶林基地,建設配套的油茶加工車間,推動油茶加工向標準化與精細化的方向發展,打造和推廣油茶特色品牌,使原本荒廢的山坡轉變成鄉村振興的致富林,壯大村集體產業,帶動農民實現增收。此外,大力發展油茶產業,還有利于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的《林草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十四五”期間要重點布局油茶產業,大力發展食品、保健品、化妝品、日化用品等新型油茶產品,推進油茶加工副產品循環綜合利用,樹立茶油“高端國油”形象,到2025年,油茶預期種植面積達9 000萬畝,茶油年產量達200萬t[4]。與此同時,油茶種植技術在不斷研究和創新的過程中,融合更為先進的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打造和推廣特色的綠色茶油品牌,進一步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價值,提升區域農業整體發展水平,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土地農業利用率逐漸降低,農業土地資源緊張狀況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加快農業資源高效整合是十分必要的。以油茶的種植推廣為例,通過對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實現油茶作物的規模化種植和生產,能夠加快區域內的農業資源整合[5],改變傳統分散落后的生產方式,實現技術集中、人才集中及農業生產基礎設施集中,有利于實現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1)推廣油茶種植技術,根本上就是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油茶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嫁接技術、無性培育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等的推廣和應用,使油茶種植戶能夠熟練運用這一系列科學的種植技術來開展油茶栽培作業,從而更好地把控油茶的生長時間、生長環境、農藥及化肥的使用量,從而增加油茶產量,減少油茶作物中的農藥殘留,進而提升油茶生產的安全性與可靠性[6]。
(2)大力推廣油茶種植技術,以技術帶動農業人才、資源及農業種植空間的優化,能夠加快實現油茶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種植,不僅能夠提升農業經濟效益,還能為油茶產業鏈條的延伸奠定基礎。
在推廣油茶種植技術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阻礙因素,首先是生產力因素。通過實地走訪和調查研究發現,多數農村地區的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剩余勞動力多是婦女、老人,其生產觀念比較落后,生產力水平較低,多仍采取傳統的家庭作坊式生產。受到生產力因素的制約,油茶種植技術推廣的效果不佳。因此,要提升油茶種植技術推廣效果,首先就要解決生產力的問題。這就要求相關技術人員在推廣油茶種植技術的過程中,不僅要把技術推廣出去,還要做好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設備,提高農業生產力,改善實際勞動條件,降低勞動強度,使得農村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為后續的油茶種植開發奠定堅實基礎。另外,還要做好人才培育工作,油茶種植技術推廣團隊要與油茶種植戶進行深入交流,在充分了解種植戶的情況后,選拔一批具有油茶種植經驗的種植戶組成技術推廣宣傳小組,并鼓勵他們參與技術應用示范工作,充分調動當地農民參與的積極性,挖掘農村的發展潛力,從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
要想更好更快地實現油茶種植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提升油茶種植效益,僅依靠農業技術部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大量商業資本的加入。然而,就當前油茶種植技術推廣的情況來看,投資因素已經成為制約油茶種植技術推廣的重要因素。這主要是因為不少農業投資者對于油茶種植和生產不夠了解,在投資時會比較謹慎。為此,油茶種植技術推廣團隊在開展相關的技術推廣工作的過程中,不僅要對種植區進行推廣與宣傳,還要加大社會面的推廣與宣傳,尤其是針對油茶高產技術,讓投資者能夠對油茶種植有充分的了解,并對油茶種植業產生信心。此外,油茶種植技術團隊還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咨詢和指導服務,從而為油茶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支持和保障。
要真正地將先進的油茶種植技術推廣出去,油茶種植質量是關鍵。而油茶的種植質量與品種的選擇有直接關系,選擇優良品種不僅可以提高油茶幼苗的成活率,還能夠提高油茶樹種的抗病蟲害能力,從而達到油茶增產增效的目的。要做好種質資源收集及選種育種工作,首先,要把油茶種質資源收集當作頭等工作來抓,在區域范圍內收集高產油茶品系,建設油茶種質資源基因庫,建設高產油茶采穗圃[7],為選種育種工作奠定基礎。其次,依托種質資源庫,做好油茶優良品種的選育工作。農業技術部門要組織專業人員開展油茶優良農家品種的選擇工作,篩選出如“三角楓”“宜豐石市紅皮中果”“宜春白皮中子”等優良油茶農家品種,并篩選出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優良樹種。最后,要做好高產油茶樹種的推廣,通過推廣技術成熟、效益顯著的高產油茶種植實用技術,不斷提升油茶種植水平,進一步助推油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推廣油茶種植技術的過程中,要注重發揮農業示范基地的作用。通過創建新型的油茶種植農業技術示范基地,使油茶種植戶能直觀了解油茶種植技術的具體內容,明晰相應的苗木移栽技術、嫁接技術、無性培育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等,進而掌握科學的油茶種植技術。通過技術示范,種植戶可認識到運用科學技術的重要性,進一步了解油茶種植技術的優勢,充分調動種植戶了解和使用油茶種植技術的積極性,為提高油茶種植效益奠定基礎。在創建油茶種植示范基地的同時,技術推廣人員還要進一步明確油茶種植的產品標準和技術應用模式,引導種植戶在種植油茶的過程中,能夠正確使用綠色種植技術,最大程度地普及無害化種植,切實保證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此外,要充分發揮農業示范基地的作用,依托示范基地開展實地培訓工作。單純的理論講解難以被種植戶充分理解和消化,因此相關技術團隊需要以科技推廣示范基地建設為載體,將基地建設和理論教學有機結合,通過開設現場培訓班進行實地講解、現場示范,與種植戶進行互動教學[8],幫助種植戶盡快掌握油茶栽培的新技術,提高其種植水平。通過這種走到田間地頭進行推廣培訓的方式,能夠顯著提升油茶種植技術推廣效果。
要保證油茶種植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還需注重對專門化管理人才的培養。農業部門要持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立健全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人才培養計劃,提高人才引進標準,吸引一批既掌握專業技術又具備綜合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油茶種植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相關林業科研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領和帶動作用,率先成立一批專家小組,深入油茶種植和生產一線開展相應的種植技術推廣工作,制訂全面的技術推廣計劃,了解當地種植戶的技術訴求,并結合區域種植優勢,以提升油茶種植技術推廣的精準度。除此之外,專業技術人員還要做好對相關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從事推廣管理的工作人員在技術層面存在一定不足,需要開展針對管理人員的技術指導工作,不斷提升管理人員及其團隊的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為油茶種植技術的推廣提供技術保障。
應結合油茶種植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及不同地區的土地資源狀況,根據不同的區域特征,因地制宜地進行種植技術推廣,制訂有針對性的油茶種植技術推廣方案。例如,針對廣西地區的油茶種植技術推廣和針對海南地區的油茶種植技術推廣就存在明顯差異。以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思縣那琴鄉排柳村開展的油茶優良栽培技術示范推廣活動為例,推廣的重點是學習油茶的整形修剪、撫育間伐、田間施肥及科學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內容。之所以重點針對這些技術進行推廣,是因為該地區的地勢坡度較緩,侵蝕作用較弱,油茶種植過程中容易出現林分郁閉的情況,需要向當地種植戶推廣和傳授科學的撫育間伐和管理技術。而海南地區的油茶種植技術推廣則側重于種植地選擇、品種搭配、套種短期經濟作物等的關鍵領域。這是由于在海南油茶種植地區普遍存在良種覆蓋率低、規模化小及標準化加倍技術不到位等問題,嚴重影響當地農民種植油茶的積極性。因此,當地農業部門積極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現場技術指導工作,并聯合熱帶園藝研究所開展熱帶油茶種植技術科研創新[9],目前正處于技術成果轉化階段,爭取在兩年內實現優良選種及配套栽培模式的大范圍示范推廣和應用。因地制宜式的種植技術推廣,能夠顯著提升油茶種植技術推廣效率,也更容易獲得當地種植戶的認可。
在推廣油茶種植技術的過程中,要有效破除技術推廣過程中的阻礙因素,就需加快建立健全油茶種植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多主體供給、多頭保障,切實提升油茶種植技術推廣服務質量。要健全油茶種植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首先,需明確各類供給主體所提供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種類。政府或農業服務組織所提供的主要是農業技術推廣和培訓服務、病蟲害防治服務、良種引進和推廣服務及質量檢驗檢測服務。而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提供的主要是良種引進和推廣服務、肥料統購統配服務及農業生產資料購買服務。在種植油茶的過程中,絕大多數的種植戶并不了解農業生產的各類社會化服務內容,故在推廣油茶種植技術時,要加強這方面內容的宣傳力度,讓農民盡快了解現代化農業生產和發展政策。除此之外,在推廣油茶種植技術的過程中,為解決種植戶的后顧之憂,各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要注重為種植戶提供在油茶種植產前、產中及產后的全鏈條服務。在產前,為種植戶提供生產資料購買服務、良種引進和推廣服務;在產中,要提供集中育苗服務、機播機種機收等機械化服務、肥料統配統施服務、灌溉排水服務等;在產后,提供包括油料加工服務、運輸、儲藏及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在內的多項服務。在提升技術推廣效果的同時,切實增強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有效供給能力。
為了確保油茶種植技術的推廣效果,還需要政府的扶持。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國家出臺了相應的利農和惠農政策,為油茶種植技術推廣應用提供了更多機會。在各大油茶種植區,當地政府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具體可以設立專項資金,專門用于扶持油茶產業發展及種植技術的推廣,在此基礎上,對于應用新型油茶種植技術的種植戶,可以給予相應的獎勵和補貼。這不僅可以緩解種植戶的資金壓力,還能激發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
油茶種植技術推廣工作的科學有效開展,在一定程度上能為油茶產業的現代化提供助力。各地要加快完善油茶種植技術推廣方案,持續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使更多種植戶了解、認識和應用先進的油茶種植技術,為油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