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浩
(西寧市湟中區林業和草原局 青海西寧 811699)
紫丁香亦稱“華北紫丁香”“丁香花”,屬木犀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紫丁香原產于中國北部,現廣為栽培,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紫丁香可提取芳香油,嫩葉曬干后可代茶,葉有清熱解毒、消炎的功能,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文章采用橫向對比和背景調研等方法來研究紫丁香的性質和改善方向,切實提高紫丁香種子的成活率和植株種植的成功率,推動紫丁香育種技術的整體提升。
紫丁香種子采集工作對紫丁香的生長較為關鍵,科學采集種子是紫丁香健康生長的重要前提。接下來,筆者從種子采集時間、采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種子預處理、種子儲存管理4個方面來論述紫丁香種子采集工作要點。
在種子采集之前,需要觀察植株的生長情況和種子的成色,在種子狀態最佳時進行種子采集,在保證種子成熟的同時也不會使種子過分老化。因此,選擇適宜的時間采收種子至關重要[1]。
用于育苗的紫丁香種子,最佳的采收時間一般為每年的10月中上旬,這一時期紫丁香的種子完全發育成熟且成色較好。種子采集時間不能過早也不能延后,若提前采收,則可能存在種子內部發育不完全的情況;若延后采收時間,種子易出現干癟的外觀,因此在寒露前后采收為宜。需要注意的是,各地需結合當地的氣候和土壤狀況,以及當地的種子成熟情況來確定相應的采收時間。另外,種子的顏色也是判斷種子是否可以采集的標準,當種子表面出現黑褐色,才說明種子已經成熟。同時,還需選擇性地剝開種皮,擠壓查看種仁的顏色和飽滿情況。通常情況下,種仁出現潔白的顏色,且質地比較堅硬,在進行擠壓之后沒有出現汁液,這表明種子完全成熟,有利于種植出性狀良好的植株。
1.2.1 避免暴曬
采收的種子要及時進行陰干或風干,以烘干水分,不得暴曬于強烈的陽光下,以免灼傷種子,導致種子內的水分流失過多,影響種子的生命力。
1.2.2 及時晾干
種子采收后一定要及時脫水,避免將種子成堆放置,使種子發霉,影響后續播種。此外,在進行種子收集時盡量避免采摘到多余的枝葉,以減少后續種子處理環節中的問題。
1.2.3 初步篩選
在采摘環節要對種子進行初步篩選,避免采摘成色不好、空粒較多或出現病蟲害的種子。
1.3.1 殺菌處理
播種育苗前,需對種子進行全方位消毒,以消滅種子中攜帶的病原體,避免種子在生長過程中出現病害問題,影響植株的健康生長。一旦出現病害,植株的生長空間就會急劇縮小,甚至會引發植株死亡。種子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紅外輻射,對種子和土壤都進行殺毒處理,為種子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播種苗圃的框架,也可用合適比例的化學藥品進行消毒,減少在后續發生病蟲害的概率[2]。
1.3.2 種子催芽處理
在正式種植前,需對種子進行嚴格篩選,通過外觀初步選擇較為健康的種子。對種皮較厚的種子要提前浸泡,軟化種皮。對表面有覆蓋物的種子進行處理,去除表面附著的物質,以免影響到種子的發芽。對于那些睡眠期較長的種子要進行提前催熟處理,保證他們更快發芽[3]。催芽就是將種子的芽提前進行催熟,以提升種子的發芽率。在此環節中需重視溫度和藥水配比[4]。
(1)浸泡催芽法。種子浸泡處理是提高種子存活率的重要手段,包括溫水浸泡和熱水浸泡兩種,這兩種方式都是將種子浸泡于水中,進而提升種子的發芽質量。裝滿含水和種子的容器,容器中水分和種子的比例保持在2∶1。
(2)層積催芽。層積催芽是將種子和沙子混合在一起,然后放在稍大的容器里,先放鵝卵石,再鋪上將近10 cm的細沙,將混合好的種子倒入,也可幫助種子很好地催芽。
待種子完全干燥后,在播種之前要將種子儲藏在陰涼干燥的地方,以免種子接觸到水而出現腐壞情況,同時,要定期進行檢查和晾曬工作,防止種子霉變,在儲存的過程中要注意對病蟲害和鼠害進行預防等管理工作。
在紫丁香種植前,不僅要做好種子的采集工作,明確種子采集的工作要點,同時也要重視幼苗的管理環節,以提高苗圃的出苗率。
通常情況下,在每年的秋季進行播種,這個時期氣溫比較穩定,溫度保持在15 ℃~17 ℃,可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在一定程度上縮短種植周期[5]。
目前,我國主要的播種方式包括點播、撒播和條播3種。按照自身的需求選擇最適合種植作物類型的播種方式。撒播方式適用于極小粒種子或移栽樹種;條播方式適用于中小粒種子;點播方式一般用于大粒種子。植樹時也需對土地進行管理,播種質量和土壤厚度密切相關,適當地利用土壤,防止因土壤問題而影響樹種正常生長,可避免日后深度耕作時遇到的困難。在種植完成后需嚴格控制灌溉的用水量,保證樹種擁有穩定的生存環境。
苗圃地盡量選在地勢相對平坦、光照充足、排水較便利的地區,為植物的后續生長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土壤方面,盡量選擇沙質土壤而非黏土。在選擇苗圃時,要結合植物的性質和種植環境的整體情況。例如在多風沙地區,要求土壤具有更高的黏性,耐風的同時抵擋風蝕。確定苗圃之后應當根據相關的種植目的進行分區處理,并對排水系統加以完善。
為積極響應可持續發展戰略,紫丁香病蟲害防治引入綠色防控技術,既可以預防病蟲害,還可以降低病蟲害對紫丁香的傷害,根據病害蟲分類和技術應用,將綠色防控技術分為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采用綠色防控技術,不僅可以有效地控制紫丁香病蟲害問題,還能避免農藥使用對于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從而達到紫丁香健康生長的目的。
在紫丁香生長過程中,農業防治是常用的病蟲害防治手段。在其生長過程中要充分地觀察植株的生長情況,及時對不必要的枝葉進行修剪,從而盡可能避免植株遭受病蟲害。
物理防控是依據害蟲的生長規律,在合適的時間段進行防控,是防治病蟲害的主要方式。物理防治會比化學防治更健康、更環保。例如,在植株周圍放置一些捕蟲板、誘蟲燈,進而有效誘捕害蟲[6]。
生物防控的運用原則是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治菌的防控技術,根據食物鏈的規律,對不同的病害蟲用不同的昆蟲。在種植過程中發現蟲害,可投放害蟲的天敵,達到消殺害蟲的目的。
雖然紫丁香的種植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紫丁香種植管理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比如,紫丁香種植缺乏嚴謹的管理體系,缺少嚴格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員受傳統種植觀念的影響,缺乏創新和進步意識;對紫丁香種植投入的資金力度較小;紫丁香種植水平不平衡。以上問題都需要相關人員一一解決。
近年來,紫丁香種植規模逐漸擴大,為提高紫丁香種植及后期養護質量,需構建統一、科學的種植管理體系,包括種子采集管理、育苗管理、養護管理等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明確相關人員的職責,不可出現管理混亂、一人多責或者責任空當的現象。
同時,科學嚴謹的種植管理體系離不開嚴格的監管制度,首先,組建一支專業高效的監管團隊,以便及時發現各種植管理環節的問題。其次,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既可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又能在日常工作中總結問題。最后,監管部門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機制,對不認真工作、不按管理制度執行的工作行為予以懲處。
在種植管理中,工作人員素質起著關鍵作用。故管理層人員需強化人才培養意識,強化現代化種植理念。首先選拔管理團隊中的優秀人員,為其他員工傳授相關的種植管理經驗。其次,通過多渠道引進優秀的種植管理人才,擴大高素質人才隊伍,積極為紫丁香種植管理注入新鮮的血液。
隨著紫丁香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紫丁香后期的養護管理工作變得越發繁重,為了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可以利用先進的現代化設備,提高工作效率,節約人力成本,但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區引進設備的數量,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的情況決定。
在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時,需結合我國不同地區的發展狀況和該地區的地質地貌特征,實行相應的有效推廣方案,進行農業技術的專業指導和示范,并為地區規劃合理科學的發展計劃,引導種植人員積極學習科學的紫丁香種植方案,以提高相關人員的紫丁香種植水平[7]。
同時,相關部門加強對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如定期邀請技術開發人員將專業知識傳授給推廣人員,保證推廣人員掌握技術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切實幫助種植人員解決其在耕種時遇到的各種技術性的問題。
紫丁香作為一種落葉灌木樹種,由于本身樹形優美、樹冠形狀飽滿、葉片較大且顏色鮮艷,故該花觀賞性較強。近年來,紫丁香種植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其種植環節上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相關人員需掌握紫丁香種子采集和育苗技術,保證紫丁香健康生長,推動我國農業種植技術的全面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