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偉
(西北大學體育教研部 陜西西安 710127)
田徑運動起源于西方的古希臘時期,后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逐漸形成了豐富的內容和靈活的形式,因而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項運動之中。此外,田徑運動在當今表現出多樣化的價值,如能對參與者的體格進行鍛煉,促進參與者心理素質提高,使參與者得到全方位的發展等。因此,田徑運動得到了社會人士、教育學者等的高度重視,并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系統訓練與教學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田徑運動訓練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借助于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等,對訓練者的潛能進行有效激發,使其身體機能得到提升,繼而更好地掌握和發揮運動技戰術,在田徑比賽中取得理想的成績。近年來,田徑運動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田徑比賽也日益激烈,因此要想在比賽中脫穎而出,必須要高度重視田徑運動訓練。而要有效地開展田徑運動訓練,確保其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制訂科學的訓練計劃,確定合理的訓練方法或手段,安排恰當的訓練內容和訓練負荷等,所有這些都需要在明確田徑運動訓練特點的前提下進行。就目前而言,田徑運動訓練表現出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運動訓練教材的科學選擇,意味著運動訓練已經成功了一半。因此,要有效地開展田徑運動訓練、確保其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必須以科學的訓練教材為依據。
在當前,我國田徑運動訓練方面的教材不斷增多,而且教材中所涉及的訓練內容不斷更新,變得日益豐富、系統,訓練方法、手段變得多樣化和科學化,訓練環節的安排也日益合理等。在具體進行田徑運動訓練時,需要依據訓練的目的、任務以及訓練對象的特點等,選擇最為恰當的教材作為參考[1]。
田徑是一種涉及眾多基礎性運動能力的體育運動項目,而且所涉及的具體項目有很多,有短跑、長跑、跳高、鉛球等。這就決定了在開展田徑運動訓練時必須注重一般訓練與專項訓練的有機結合。其中,通過開展一般訓練,可以有效提升練習者一般性的身體機能和運動能力;而通過開展專項訓練,可以使練習者有效提升專項技能。
田徑運動所考驗的不僅是參與者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還考驗著參與者的心理素質,特別是參與者在比賽中的心理素質。因此,在開展田徑運動訓練時,訓練者的心理素質訓練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2]。
田徑運動的心理素質訓練,主要是為了提高訓練者在訓練和比賽中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對突發狀況時的心理調節能力、臨場應對能力等。只有在心態健康、情緒穩定、自信的狀態下,訓練者才能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做出正確的技術判斷和技術決策,繼而在訓練和比賽中都取得理想的效果。此外,田徑運動訓練是比較枯燥的,且強度比較大,訓練者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才能積極應對高強度訓練帶來的種種心理反應,繼而實現最佳的訓練效果。
在田徑運動訓練中,有些人認為訓練時間越長,獲得的訓練效果也會越好。事實上,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因為長時間的訓練會導致訓練者無法獲得充足的休息,繼而出現身心疲憊的狀況,甚至會對訓練產生厭惡的情緒。因此,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把握合理的訓練節奏是十分重要的[3]。
對訓練節奏進行合理安排,再輔以適當的訓練方法與手段,可以使訓練者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放松,避免或延緩訓練疲勞的出現;可以使訓練者有充足的時間對訓練的過程進行反思,掌握訓練中的優勢以及存在的不足,為下一階段的訓練奠定基礎。
田徑運動所具有的特殊優勢功能,使其成為學校體育教學的一種內容。學校通過組織開展田徑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質、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理念,繼而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的有效落實??墒牵瑢Ξ斍皩W校田徑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會發現,其在田徑教學模式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及時進行優化。
近年來,學校對田徑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并積極創新田徑教學的模式。但縱觀當前學校田徑教學的效果,會發現其在教學模式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田徑教學的質量[4]。
2.1.1 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關注不夠
在開展田徑教學時,要想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必須切實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制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等,但從當前的田徑教學實踐來看,不少體育教師在開展田徑教學活動時,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符,最終的教學效果自然是不如人意的。此外,一些體育教師在田徑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向學生傳授技術動作要領,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訓練。這不僅無法保證學生掌握準確、規范的技術動作,而且很容易導致學生對教學活動失去興趣[5]。
2.1.2 田徑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田徑是一項有著較強競爭性的運動項目,因而很多學校在開展田徑教學活動時,過于追求競技性,教學內容以運動技術為主,健身、發展健康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內容很少涉及。也就是說,當前田徑教學的內容是較為單一的,無法使田徑運動的價值充分展現出來。
此外,在開展田徑教學活動時,只有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順利地實現訓練目的。在科技發展的推動下,新的田徑教學方法不斷出現,這使得田徑教學方法呈現出日益多元化的趨勢。比如,在田徑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不必僅僅運用講解法、親身示范法等,也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技術動作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參加多樣化的比賽等來進行教學。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更為清晰準確地掌握和運用田徑運動的技戰術,繼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當前學校田徑教學的狀況進行分析,會發現多數體育教師仍然沿用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而且教學的范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不重視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與交流等,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田徑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田徑教學的效果自然不佳。
2.1.3 缺乏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
要衡量教學的效果,一個有效的方式是對其進行科學評價。但縱觀當前學校田徑教學的現狀會發現,很多學校忽視了田徑教學評價這一方面。即使是設置了田徑教學評價,評價指標也以定量指標為主,評價方面以終結評價為主,缺乏更為多樣化的評價標準,也缺乏教學過程的動態評價。如此一來,評價的結果自然不夠科學、全面。這樣的評價結果,自然無法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提供有效的反饋[6]。
在明確了田徑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問題后,就需要采用有針對性的措施對其進行優化。就目前而言,以下幾個策略對于田徑教學模式的優化都有積極的意義。
2.2.1 要切實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田徑教學活動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任何一種教學模式要想在教學過程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等。為此,在進一步優化田徑教學模式時,要切實從學生的立場出發。比如,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或是激勵手段等來激發學生對于田徑運動的興趣;允許學生進行開放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等;根據學生的健康狀況、運動水平等來安排恰當的教學訓練內容和訓練節奏等,做到因材施教。
2.2.2 要進一步豐富田徑教學的內容與方法
學校應立足于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實際狀況,積極開發校本田徑教學資源,豐富田徑教學內容。與此同時,學校應積極創新田徑教學的方法,用最為恰當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對于田徑運動的熱情,幫助學生更為牢固、準確地掌握與運用田徑技戰術,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2.3 要對教學效果進行追蹤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完美,都需要針對實際的教學情況和教學效果不斷進行優化?;诖耍陂_展田徑教學活動時,需要做好教學效果的追蹤工作,并將追蹤結果納入教學評價之中,為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提供依據。
2.2.4 要不斷提高田徑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不同的教師在運用相同的教學模式時,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會有一定的差異。這就決定了提高田徑教師隊伍的水平也是優化田徑教學模式的一個有效手段。而在提高田徑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時,既要注重豐富田徑教師的專業知識、提高田徑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也需要完善田徑教師的基本教學知識和教學技能,還必須注重提升田徑教師的職業素養,促進其專業化發展水平。
田徑運動是涉及眾多基礎性運動能力,有著多元化價值的體育運動項目,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要想充分發揮田徑運動的作用,促進田徑運動的持續發展,必須做好田徑運動的訓練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