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磊
(遼寧省撫順市第一中學 遼寧 撫順 113001)
高中教育是層次比較高的基礎教育,高中教育里面有兩個主要需要關注的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為各種高等教育學校提供合適的學生,第二個方面是為社會提供優秀的學生。因此,為了實現高中教育的主要內容,必須加強高中生在勞動技術教育方面的課程。生活化教學主要是將課堂上抽象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并將這些抽象知識轉移到日常生活中,讓學生通過各種生活體驗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隨著素質教育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高中勞動技術教育課程在高中的課程中的地位逐漸上升。學校找到了許多的新的措施和新的方法,而且在這個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高中勞動技術課程的教學仍面臨著許多的問題,而且這也影響到了教育的發展。由于高中勞動技術教育課程受到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很多老師在課堂上起了主導作用,同時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老師通常采用傳統的理論教學方法。這種上課的方式所表達出的內容是很難讓學生完全吸收的,這使得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影響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并且沒有給學生發表個人意見的機會。課堂環境也是單調、乏味,這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高中勞動技術教育中,很多教師都采用的是比較復雜的教學方法,這種方式也忽視了學生的個體特點,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高中勞動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技能,為學生全面自主的發展做出貢獻。而且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需要,給學生創作豐富的教材,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當前的高中勞動技術課程教學中,由于實踐教學與理論無法完全的融合,學生難以理解課本,無法有效吸收課堂的知識,學生就沒有機會將教育付諸實踐,這也就導致無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1]。
2.1 忽視勞動教育內容,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在高校里,大部分教師覺得勞動技術教學培訓是沒有必要的,所以,他們就慢慢地忽視了勞動培訓的內容,忽視了一些非常有必要展開的勞動技術教育活動,沒有養成很好的教育理念。有許多教師對勞動教育沒有很好的理解,也沒有對這個內容進行深入的剖析,所以一些教師認為勞動技術教育與課堂內容是有很好的聯系,但是一些教師認為這個勞動技術教育與課程是無法結合在一起的,認為勞動只是一種活動形式,并沒有什么實際的教學思想。所以,這也使得教育質量的常常無法提高。
2.2 無法形成勞動觀念,缺乏勞動技能。有些學生在高中時未能形成比較高的綜合能力,學生雖然學習了最基本的知識理論,但是學生對勞動的意識不強,學生不能積極參與勞動,正是因為這樣,學生就不能從勞動中得到一些東西,也無法找到自己所感興趣的東西。這對學生的勞動技能有很大的影響,這也就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些學生對自主勞動的認識不夠,他們往往沒有比較專業的勞動技能,這也就導致他們不知道如何應用所學知識,這也是當今高中教學里面的一個大問題。
2.3 教學內容脫離實際。高中勞動技術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的提升實踐能力,全面提高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就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充分了解他們的興趣和學習方式,進行充分的了解之后,再給學生制定比較靈活的教學方法,但這并不適用于如今的高中技術課程,教師所設計的教學課堂過程不僅不靈活,而且教學方式也比較單一,學生大部分的課堂時間都在學習理論知識,這也就導致學生的實踐機會變得很少。
2.4 未能得到企業部門支持,阻礙勞動教育的正常開展。一些高校想要積極組織勞動技術的活動,但是沒有得到周邊企業的支持,沒有形成好的合作關系。高中學校沒有周邊企業的支持,這也就導致了學校不能將學生送到外面的企業單位進行一些實踐勞動。因此,高中的實踐勞動僅限于校園之內,學生無法獲得了極好的鍛煉機會。正是因為學校沒有加強與周邊公司的合作關系,學生無法充分利用公司的資源,導致學生缺少了與公司的員工學習和鍛煉自己能力的機會,由于校內實踐勞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這也就影響到了勞動教育的正常展開[2]。
3.1 引入生活實物展示,增強教學內容直觀性。各種課程的發展都是離不開生活,當然,高中勞動技術教育也不例外,使用生活中具體事例來進行學習活動要比直接講解教科書中的文字內容更容易理解并且直觀。在高中勞動技術教育的發展中,教師可以引入學生在生活中熟悉的元素,提高了學生的課堂質量。在實際的學習中,教師精心設計學習內容,融合許多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經驗,有關勞動技術教育的豐富的學習材料,讓課堂活動更有意義。勞動技術教育的實用性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在實踐課程中獲取知識的機會,并獲得一些終生都實用的技能。教師將各種類型的手表帶入課堂,讓學生觀察者這些手表都有什么特征,通過觀察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手表的體積變小了,重量也減輕了,時間的準確性也提高了。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很多人不再佩戴手表,因為許多人的手里都有手機,手機里面都有時間,所以,大部分分人都不戴手表了。這也從另一方面展現了現代技術的發展。教師使用現實生活中的手表來創建學習活動可以使學習材料更加直觀。學生們通過對手表的變化了解到現代技術進步與創新,學生也明白創新是所有技術發展的核心這一理念。通過學習本節內容,學生充分了解科技變革一直在我們身邊,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貼近生活。
3.2 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讓學生從生活出發,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形成以生活為基礎的教學方式。老師可以將生活資源整合到學習資源中,這種方式可以將知識理論的課堂轉化為教育實踐課堂。課堂應該是學生體驗、實踐和參與的平臺,學生應該在生活中尋找靈感和知識。比如說在學習做飯的實踐課之前,我們首先進行了安全簡報和必要的操作演示,然后將蔬菜飯和煎蛋飯的做法進行了仔細的講解,并進行了分組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團結協作,學會了如何做蔬菜飯和煎蛋飯,學會分享,除此以外,學生也從這個活動中發現了樂趣,有的同學很高興,對老師說:“老師,我會做飯!我跟他們說:“如果你們父母以后太忙了,你們可以自己為自己做飯,這不僅鍛煉了你的獨立神戶的能力,也減輕了你們父母的負擔。”如果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一步研發新的菜品。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將課本中的內容通過一種生活中很常見的方式教授給學生,讓他們知道,學習知識就是讓他們了解生活,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中認識到學習勞動技術課程的價值和實用性,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學習模式打破了固定的學習方式,建立了課堂互動的學習方式。通過在課堂上創造的生活情境,運用以生活為主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過程。在實際教學課程中,學生們在課堂中體驗生活和學習知識。例如,在實際課堂中,我們設置了一個真實的新年環境,創造了真實新年的場景,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況下來完成今天的教學任務。我們的教室不像傳統的教室中規中距,我們把課桌圍成一圈,學生可以圍坐起來,同學們可以分成六個小組。輕松和快樂充斥著課堂,在這個課堂里面,學生和老師不再是師生,他們之間是朋友家人的關系,在課堂上,老師教學生們怎么做餃子,做完餃子后,同學們一起吃餃子,彼此分享。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弱,可以幫助做一些簡單的事,有些學生動手能力強,承擔起了包餃子的重任,他們一起創造了好看而且不會開裂的餃子。當餃子煮熟時,同學們互相品嘗,互相評價,交流經驗并且分享經驗。在同學們愉悅的眼神中,不難看出他們的內心世界。我們在課堂上,通過認識各種食材和食物來豐富我們的生活,我們可以通過生活體驗在生活中獲取知識,了解知識[3]。
3.3 選取生活實際案例,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高中勞動技術教育需要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用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學習更多新的內容,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知識。通過從學校勞動技術教育課程中選擇現實生活中的例子,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課本內容,可以有效地改進課堂教學。打掃衛生是高中學校里面最常見的勞動教育形式,學生長時間重復同一個任務,影響了他們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將生活中的內容引入學校的實踐勞動中,可以提高實踐勞動形式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避免學生長期處在繁瑣、重復的工作過程中,降低學生對實踐勞動的積極性。學校也可以利用學校的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條件。比如在校園里建設勞動基地,包括種植基地,飼養基地等。這些勞動實踐讓學生在校園內接觸生活,而且不會耽誤正常的文化課程。學生將更愿意參與和體驗種植植物,飼養和照顧小農場動物等活動。此外,學校可以根據學校的地理位置,讓學生去附近的養老院,孤兒院做志愿服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并且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4]。
3.4 教學導入生活化。我們要了解勞動技術知識的重要性并進一步將其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習。在實際的生活中,勞動技術知識無處不在,重要的是教師是否可以在課堂上捕捉到生活,并選擇生活中的事例進行課堂教學。在勞動技術教育課程中,營造良好的教學場景十分重要,比較好的場景可以激發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程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集合的概念”時,教師可以使用“漁夫和魚的故事”,來講解本節課,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教師可以創建各種學習場景,包括各種小故事、謎題、引人入勝的演示文稿和多媒體插圖等,為學生提供一個有趣、愉悅的教學環境。比如《食物的烹飪與煎炒》中,我們就選擇最為平常的西紅柿炒雞蛋和土豆炒肉作為我們課堂學習的典型事例,當老師在問到誰喜歡吃的時候,每個人的回答是都喜歡吃,當老師在問到,你們誰會做它們的時候,回答的學生并沒有多少。所以當老師提議讓學生自己嘗試做的時候,學生表現的都很興奮,都想嘗試一下。學生在家里通常是沒有機會練習,主要因為大多數學生都還只是孩子,父母承擔了所有的家務,他們所期望的是他們的孩子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為他們提供好的生活環境,并朝著他們的目標努力,以取得未來的成功[5]。
3.5 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加強家校間積極配合。高中的學生通過勞動技術教育課程獲得的各種實質性的東西,這些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并有效地提升學習質量。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知識,聯系實際,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的學習內容融入現實生活。在學校里面,學校為學生選的勞動實踐內容包括團體活動、社區活動、社區服務等。我們要尋找各種勞動實踐的方法,豐富勞動實踐的內容,并讓學生積極參,這可以促進高中勞動及技術教育課程的持續發展。此外,教師也要增強自身職業素質,提高自身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參加一些培訓機構,閱讀各類書籍,充分理解高中勞動技術教育課程對高中學生的意義。教師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想法,創造勞動環境,讓學生在勞動中更好的獲得知識。在家里,家長也應該為學生創造勞動機會,要求學生能夠在家中完成家長布置的任務,通過家長在生活中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為了學生可以學好高中勞動技術教育課程,學校和家庭應該共同合作,從兩方面抓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6]。
新課程改革大力鼓勵把生活應用到教學中,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的能力,在實踐中學習。高中技術教育課程現在面臨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們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注意學生學習的過程,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學校需要取代傳統的教育體系,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要,開發真正符合學生的教材,創作出內容豐富的教材,創建出可以讓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內容以及學生需要的學習模式,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促進高中勞動創新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