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祥友
馬鈴薯種薯退化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聶祥友
(云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鎮雄分校云南昭通657200)
馬鈴薯種薯退化是因病毒淤積于塊莖內造成塊莖受到侵染所致。目前,我國馬鈴薯種薯退化問題嚴重,病蟲害問題頻發,產量降低。文章分析了馬鈴薯種薯退化的原因,從種薯品種選育、生產種植及貯運處理3個方面措施對馬鈴薯種薯退化進行預防,從而有效延長馬鈴薯種薯的用種壽命。
馬鈴薯;種薯;退化;原因;預防措施
馬鈴薯栽種前需要精選良種,從而提升產量,但馬鈴薯受栽培技術、環境及有害生物的影響,導致馬鈴薯種薯出現種性退化,大幅削弱種薯的種用價值,若退化到一定程度,種薯的種用價值則會完全喪失。要預防馬鈴薯種薯出現的種性退化問題,還需要分析退化的原因,從品種選育、生產種植及貯運處理3個方面開展預防工作,減輕種薯退化的情況,保持種薯品種的優良性,延長用種壽命,發揮良種優勢,對于馬鈴薯種植實現增產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馬鈴薯種薯種性退化是由于病毒侵染并在種薯的塊莖部位內部淤積所致,總體來講,馬鈴薯種薯出現種性退化的原因較多,主要是馬鈴薯種薯自身的抗逆性即抵抗病毒侵染所具備的能力,若種薯該能力較弱,則容易被病毒侵染[1],進而發生種薯退化;馬鈴薯種薯退化還受如病毒、栽培技術及高溫環境等因素影響。
不同的種薯品種抗逆能力也各不相同,種薯的抗逆能力差是導致種薯退化的主要因素,影響著馬鈴薯種薯的退化速度及程度。若馬鈴薯種薯品種的抗逆能力較差,則易受不利因素的影響,其存活能力也較弱。在實際生產中,由于馬鈴薯繁殖主要采用無性繁殖,故馬鈴薯易染疫病,造成馬鈴薯植株長勢較弱,種性退化,馬鈴薯產量降低,品質變差,降低馬鈴薯種植業的經濟效益[2],使種薯的種用價值受到影響。
馬鈴薯種薯良種選育滯后,且選育的品種格局單一,無法適應復雜的生態環境,也無法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馬鈴薯產區的農業生態多樣,氣候條件復雜,區位優勢和基礎條件各不相同,目前,馬鈴薯市場需求較大,專用化程度也日益提高,馬鈴薯單一化品種已不能滿足當前市場需求和實際生產需求,且逐漸被淘汰,加快了種薯的退化速度。
相關研究表明,不同的栽培環境下,品種想同的馬鈴薯的種薯退化存在較大差異,不良栽培環境下的馬鈴薯種薯易出現退化,且退化較嚴重。
病毒是導致馬鈴薯種薯退化的直接原因,高溫環境是馬鈴薯種薯退化的間接原因。雖然病毒屬于退化的直接原因,但病毒若要使種薯退化,還需通過間接原因發揮作用。高溫環境會對馬鈴薯植株的耐病性、抗病性及生長發育能力有影響[3],同時也會影響病毒的侵染能力和繁殖能力。若馬鈴薯的栽培環境溫度較高,則生長態勢較弱,耐病能力降低,高溫環境有利于病毒侵染擴散和繁殖,高溫環境還有利于蚜蟲繁殖,當病毒附著于蚜蟲上,會增加病毒侵染的媒介,使病毒侵染速度加快,最終加速種薯退化速度。
地域條件也是影響種薯退化的外因之一,影響著種薯退化速度,若地域海拔高、緯度高,受低溫影響,種薯退化的速度較慢,種用壽命較長,若地域海拔低、緯度低,受高溫影響,種薯退化速度較快,種用壽命較短。當蚜蟲大規模暴發時,也會使病毒侵染的媒介增加,從而導致馬鈴薯植株受病毒侵染的程度加劇。
我國馬鈴薯種植的生產技術和質檢標準尚未統一。馬鈴薯專業種植企業較少,馬鈴薯種植主要依托于各地區的農戶及民間組織,這些農戶和民間組織,主要依靠自身種植經驗進行馬鈴薯種植活動,缺乏統一技術標準和質檢標準,馬鈴薯栽培新技術未得到全面推廣和應用,且農戶僅認準高產品種,導致馬鈴薯品種過于單一,品種結構不合理,雖然種薯產量較高,但質量較差,投入生產后會迅速退化[4]。
我國馬鈴薯種薯產銷組織化程度較低,馬鈴薯種植大多由農戶完成,馬鈴薯種薯銷售較分散,在生產方面,我國專業開展馬鈴薯種薯生產的企業較少,以馬鈴薯種薯生產為主營業務的龍頭企業更少,馬鈴薯種薯的產銷關系不穩定,產銷脫節,加上農民種植戶的技術能力和文化水平有限,馬鈴薯種薯產銷信息化程度較低,導致種薯產銷無法得到保證,一旦出現滯銷,將會導致種薯退化。
馬鈴薯種薯在運輸、收購及貯藏過程中會出現混雜、機械損傷、腐爛現象,導致種薯純度和質量降低。目前,我國馬鈴薯種薯設立的批發市場較少,交易市場規模較小,種薯銷售的時間較長,增加了種薯的損傷程度。同時,種薯的品種較亂,不重視種薯的運輸和包裝環節,使各品種種薯混雜。此外,人們常以窖藏的方式進行貯藏,但由于窖內溫度高,濕度大,導致種薯時出現長芽、爛窖等問題,使種薯質量降低,種薯出現退化[5-6]。
種植農戶優先選擇高產、抗逆性強、優質、適應性強的種薯品種,不同品種種薯的抗退化能力存在差異,還會遺傳給下一代,所以需要選擇抗逆性較強的品種。農業科研所要重視種薯品種選育工作,保證品種多樣化,如高淀粉型優質種薯、生態型優質種薯、抗旱型優質種薯等,以全面滿足市場需求[7]。
2.2.1 發展專業種植組織和基地
為促進馬鈴薯種植產業發展,可構建專業的馬鈴薯種薯種植基地,建立健全專業的質檢機構,制定統一的質檢標準,推動馬鈴薯種植龍頭企業發展,構建馬鈴薯種薯生產種植組織新模式,即龍頭企業聯合農民開展基地化生產模式,制定種薯生產種植技術標準,并做好相關示范和宣傳工作,定期對農民進行種植技術培訓,提升農民專業水平,從而提升種薯種植質量。
2.2.2 重視脫毒和種植區域選擇
在種薯生產種植的過程中,要重視脫毒工作,對重度病毒感染的品種,利用脫毒技術培育脫毒苗,然后通過脫毒苗對原種進行生產,進而生產種薯的優良品種。對種性比較穩定且退化速度較慢的優良品種,需選擇氣候偏冷、海拔偏高的地區,或者是選擇高寒陰濕區域進行集中化種植。
2.2.3 重視地域種植條件的改善
馬鈴薯在繁育階段要避免高溫環境,抑制馬鈴薯植株內部存在的病毒增殖,減緩種薯退化,可在高山地區和無蚜蟲地區建立種薯繁育基地,在條件允許時,選擇海拔高度大于2 000 m、年降水量達500 mm的冷濕地區[8],在種植過程中,還要保證種薯繁育基地遠離十字花科農作物,如油茶等。
2.2.4 著力提升栽培技術的應用水平
馬鈴薯種薯栽培技術主要包括脫毒種薯繁育技術和常規種薯繁育技術,在實際技術操作過程中,提升栽培技術應用水平需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做到精細化選種,催芽要盡早開展,原種生產需使用脫毒原種,生產一級良種時必須使用脫毒原種,生產二級良種時需使用脫毒一級良種,繁育常規種薯時,可選種性特征顯著的種薯,種薯可切塊,也可整薯,切塊時每塊重量達30 g~50 g,并確保切刀已消毒,避免病毒侵染。在播種前20 d,從窖中取出種薯,將其置于溫度為15 ℃~20 ℃的環境中催芽,當薯芽冒出小芽時將其放置陽光下進行曬種,直至幼芽變成紫色或綠色為止。第二,應該做到適期播種,栽培時還要保證栽培密度的合理性,通常為6株/m2~8株/m2,在原種繁育過程中盡量采用整薯播種,良種繁育可用切塊播種,常規種繁育可用小整薯進行播種。第三,應定期開展松土、鋤草、培土工作,當苗齊后應該鋤草1次,之后發現雜草便將其鋤去,在現蕾期開展培土工作,同時結合幼苗的長勢合理追肥。第四,重視病蟲害防治,將病株和雜株一并拔除,若出現蚜蟲病,需每隔1周噴灑1次農藥,包括一掃光、滅多威等。第五,做好田間檢驗工作,在馬鈴薯成熟后進行收獲,在收獲前1周割除地上部分莖葉,保證地面陽光充足,從而起到殺菌作用,避免塊莖受到病毒侵染[9-10]。
在貯運處理之前,需對相關設施及時清除雜物、溫度控制、通氣及消毒,消毒可使用硫黃粉、甲醛及高錳酸鉀等藥物進行熏消。處理種薯方面,入窖之前,要剔除爛薯、病薯、畸形薯,置于通風、陰涼地方貯藏,并提升種薯的耐貯性。在種薯貯藏時,應按照“一窖一品”的方式進行貯藏,并要求窖溫適宜,最佳溫度為2 ℃~4 ℃,最佳濕度為80%~90%,貯藏量以窖容量的65%為宜。在種薯貯藏期內還需加強管理工作,適時進行通風,對窖內二氧化碳、溫度、濕度進行調控,以免出現凍害,同時,及時挑揀窖內出現的爛薯,在種薯貯藏初期,種薯未處于休眠狀態,其呼吸量較大,此時窖內溫度較高,濕度較大,要做好降溫排濕處理,貯藏中期階段,馬鈴薯處于休眠期,此時窖外溫度低,需要做好保溫防寒工作,避免種薯發生凍害,貯藏后期階段,窖外溫度回升,窖內溫度也逐漸上升,容易導致種薯發芽,所以要盡量保持窖內低溫。運輸方面,嚴格剔除傷薯和爛薯,并做好種薯防護工作,防止機械損傷和混雜問題出現。
馬鈴薯種薯退化問題較為常見,對馬鈴薯的產量有著較大影響。綜上可知,馬鈴薯種薯退化原因主要包括抗逆能力差、品種選育不合理、栽培環境差、病毒侵染等,同時也會受到種植技術所影響,因此,在選育的過程中要考慮種植的基地、馬鈴薯的脫毒和種植區域選擇、種植區域的條件改善、栽培技術的提升,從而確保馬鈴薯種薯退化問題得到改善,保證種薯的優良性。
[1]張武,吳雁斌,高彥萍,等.馬鈴薯早熟品種與晚熟品種對馬鈴薯Y病毒(PVY)和馬鈴薯卷葉病毒(PLRV)的生理反應[J].中國馬鈴薯,2020,34(2):103-113.
[2]杜立和,仲彩萍,李磊,等.高寒陰濕區馬鈴薯病蟲害及其綠色防控[J].蔬菜,2020(2):41-45.
[3]王有菊,張文貞.馬鈴薯脫毒種薯的繁育技術[J].農家科技:中旬刊,2020(4):28.
[4]王蘇林.馬鈴薯種薯種性退化加速的原因與預防減緩對策[J].陜西農業科學,2017,63(3):67-69.
[5]丁靜.馬鈴薯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種子科技,2020,38(1):95-96.
[6]黨志剛,鮑平.安康市馬鈴薯脫毒種薯推廣中的問題與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20(12):15-17.
[7]韓克敏.貴州大磏鎮脫毒馬鈴薯種薯擴繁及大田種植技術要點[J].農業工程技術,2020,40(5):40.
[8]黃強,歐陽滿,舒婷,等.馬鈴薯種薯退化的可能性因素[J].江西農業,2018(22):28.
[9]唐小蘭.馬鈴薯種薯貯藏及處理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11):31-32.
[10]錢富華,袁以琴,朱樹瓊.高海拔馬鈴薯種薯生產管理與技術探討[J].種子科技,2021,39(12):39-40.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5.06
S532
A
2095-1205(2022)05-16-03
聶祥友(1977- ),男,漢族,云南鎮雄人,本科,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為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推廣,玉米定向移栽,馬鈴薯、玉米病蟲害防治及水稻機械化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