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凌峰
梨樹高產栽培技術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
孫凌峰
(甘肅省南華生態建設管護中心甘肅張掖734300)
在我國,梨樹的種植范圍較廣,病蟲害始終是廣大果農的心頭大患。文章介紹了梨樹的高產栽培技術和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以期能促進梨樹種植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梨樹;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技術;措施
梨樹屬于薔薇科落葉類喬木,其果實美味可口、汁水豐富、營養價值較高,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梨樹高產栽培技術是提高梨產量和品種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梨樹品種其栽培技術存在一定的差異。通過相關研究發現,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梨樹種植,病蟲害是影響梨樹產量的重要因素,其發生與外界環境有著很大關系,一旦防治不及時,會直接影響到梨樹的最終產量。因此,要提高梨樹的產量和果實的品質,除了采用高產栽培技術之外,還需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治理,為梨樹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第一,合理選擇果園地址。果園選址要注意:選擇的果園需在交通便利之處,陽光照射條件良好,且果園周圍沒有柏樹;種植土壤以弱酸性為主,要具備較強的保水保肥能力,且深厚肥沃。
第二,果園改土。雖然梨樹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但其根系較淺,須根比較發達,為了提高梨樹苗的成活率,對土壤改土是一項不可忽略的環節。為了確保種植土壤的各項指標符合梨樹的種植需求,可挖掘定制坑用以施基肥,有效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保水能力。若土壤性質以黏性土為主,則需設置排水溝。
第三,育苗定植[1]。這一階段的種植工作分為育苗和定植兩個環節。嫁接是一種比較常用的育苗方法,通常應用于杜梨、沙梨和豆梨這3個品種,這些,品種有著較強的抗旱耐濕能力,對土壤鹽堿度要求較低。豆梨種植普遍集中在長江流域,這種梨樹品種在幼苗前期生長速度較慢,但其環境適應能力較強。沙梨在幼苗前期生長速度較快,但該品種的抗旱能力較弱,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南方多雨地區。在嫁接過程中,需要合理把控施肥量和灌溉量,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促進梨樹樹干快速發育,可使用赤霉素溶液。梨樹定植時間最好選擇秋天落葉后,這一時期緩苗期較短,可有效提高梨樹苗的成活率。定植時,應選擇生命力旺盛、主干枝葉比較飽滿強壯的芽木,將主干部分剪掉后放在坑內壓土,然后向坑內倒入足夠量的定根水。值得注意的是,嫁接時間不宜選擇在缺水的季節,嫁接之后,一定要為苗木提供充足的水分,以保障苗木嫁接后的成活率。
第一,土壤管理。梨樹栽種完成后,需要對周圍土壤進行翻整,為了防止梨樹根部在翻整過程中受到傷害,需要沿著梨樹根系外延進行。在種植后的2~3年,還需要對種植土壤進行深度翻整,從而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同時還可有效改善土質。深翻土壤之后,能夠將暗藏在土壤深處的蟲卵翻至土壤表層,大幅降低了病蟲害的發生率,并且土壤深翻之后更加疏松,能顯著提高土壤的蓄肥能力,為梨樹苗木的健康生長創造有利條件。
第二,施肥管理。充足的養分是促進梨樹苗健康生長的重要保障,尤其是磷、氮、鉀是梨樹苗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三大元素。這就需要果農結合梨樹的實際營養狀況,給予果樹所需要的養料。施肥管理主要包括基肥和追肥兩個部分。其中,基肥是指果實采摘之后,對梨樹施以適量的農家肥,施肥時間主要集中在每年9月中下旬。追肥是指梨花開敗之后施以氮肥,施肥時間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月中旬,合理追肥有助于促進梨樹樹梢生長。在每年7月中旬,還需進行一次追肥,肥料以氮肥和鉀肥為主。這一階段處于梨樹果實快速成長時期,追肥的目的是為梨樹提供充足養分,有助于提高果實的飽滿度[2]。
第三,灌水管理。在梨樹種植過程中需要分3個階段進行灌溉,分別是梨樹開花之前、梨樹開花之后和果實成長期。開花階段的灌溉有助于梨樹發芽開花,為梨樹順利開花提供充足水分。梨樹開花之后,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合理灌溉能夠加快樹梢生長速度,還能夠有效防止梨樹出現干死的情況。在果實的發育階段,對水分需求量較大,因而這一階段的灌溉十分重要,對果實的品質有著很大影響。此外,由于梨樹根系較淺,不適合長時間處于潮濕的土壤中,因而灌溉方式應以灌排水方式,從而為梨樹生長提供充足水分,確保果實的品質。根據梨樹對水分的實際需求,合理選擇灌水方式。目前,梨樹種植常用的灌溉方式主要包括噴灌、滴灌、漫灌等。
疏散分層形是比較常見的梨樹樹形,這種樹形特點主要表現為主枝和分枝的角度較小,因而整形難度較大。可以配置上層主枝,去除中心樹干,從而形成多主枝開心型的梨樹形狀。這種樹形適合于發枝頻率比較少的梨樹品種,具體整形方法為:在第一層可以多留一個樹枝,在樹干中心保留大枝,充分占用可利用空間,同時也可以重點培育三層主枝,整體保持6~8個主枝。干性強的梨樹品種容易出現外墻內弱或上強下弱的情況,在修整這類梨樹時,重點要放在各級枝頭上,從而有效控制其上升速度,同時還要關注新生枝條的培養。針對日本梨品種,修剪主枝時要保持較大的開張角度,增加發枝數量,采用拉枝方式避免樹枝開裂。背后換枝頭是常見的修剪方法,通常需要經過多次換枝頭才能確定開張角度。梨樹結出大量果實之后,容易導致主枝開張,這時梨樹需要保持適當的開張角度,注意保持主要枝干和次要枝干的距離,將第三芽的位置留在發枝的方向。如果梨樹品種成枝能力較低,需要加強預防其下部小枝出現早衰情況,在幼樹期要盡可能保留其他的輔助性枝條,待幼樹長大后,根據其對骨干枝是否有影響決定是否縮減或剪除。在修剪梨樹時,需對季節性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通常情況下,修剪梨樹的時間一般選在冬季,在其他季節里可根據梨樹的生長情況進行適當調整。梨樹修剪方式包括疏剪、長放修剪和短截修剪。在梨樹生長過程中,常常會長出比較繁密的枝芽,雜枝比較多,需要適當修剪,防止樹干生長過密而引發病蟲害[3]。同時,還可以保障養分的正常供給。短截修剪是指保留部分樹芽,將其他枝節全部去除。短截修剪又分為輕短截、中短截、重短截和極重短截。梨樹后期成長階段,會生長出大量的短枝,使梨樹的生長狀態得到有效改善。通過中短截修剪方式,可以將較長且不重要的枝干剪除,以培養結果枝組。重短截修剪和極重短截修剪的目的是更新梨樹樹干,不直接修剪梨樹的樹枝,在保留部分枝條的基礎上,有目的地留下部分樹枝,促使梨樹早點開花結果。
梨樹的花果管理主要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人工授粉;第二階段為給果實套袋;第三階段為疏果。以往的人工授粉主要是通過配置授粉樹,以此吸引大量蝴蝶和蜜蜂,從而完成花粉授粉。這種人工授粉方式能夠提高梨花的授粉率,增加果樹的結果量,同時還不會對樹形造成影響,使得梨樹的產量及果實的質量均得到有效保障。在梨樹開花階段,為了提高梨花的授粉率,應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授粉工作。在授粉初期,通過采用點授形式,將授粉花粉輕輕點在梨花柱頭上。雖然人工授粉方式效果明顯,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資源,大幅增加了人工成本,且工作效率較低。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實現了機械化授粉,取代了人工授粉方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能減輕果農的工作量。通過將花粉與滑石粉進行充分拌和,也可以將砂糖水溶液與花粉進行均勻攪拌,之后噴灑在梨樹上。在果實成長過程中,通過采用套袋技術能夠對果實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減少果實破損的現象,提高了果實的品質。在應用套袋技術時,可用質量較好且不易變形的套袋,如純木漿紙袋,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套袋的大小[4]。為了避免有害微生物進入袋內對果實成長造成影響,在套袋之前應對袋子進行殺菌處理。此外,疏花疏果也是花果管理中的重點內容,梨樹開花后要加強枝條的整理,將生命力比較孱弱的枝干去除,將健壯的枝條加以保留。值得注意的是,疏花工作要注意季節性變化。開花之后30 d左右要疏果,嚴格遵循“去弱留強”的疏果原則,將小果、壞果、病蟲果去除,以此提高果實的品質。為了避免梨樹體內的養分流失,疏果工作要根據梨樹品種及當地氣候條件而定。
在梨樹生長過程中,病蟲害對其發育影響較大,可能發生在梨樹生長的各個階段,不同的生長階段,發生的病蟲害類型有所不同,為了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首先要掌握梨樹發生的病蟲害特征和規律,通過整合以往的病蟲害防治數據,制定針對性的病蟲害防治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蟲害對梨樹的影響,減少果農的經濟損失。治理梨樹病蟲害需要遵循以下原則:(1)減少農藥使用量。現代農業科技的高速發展給梨樹病蟲害防治工作拓展了新思路,在治理病蟲害時,需將不同領域的防治技術有效結合,包括物理防治、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等,從而有效控制梨樹病蟲害,減少病蟲害對梨樹的損害;(2)避免使用毒性大、殘留性高的農藥,以保證梨樹質量;(3)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在具體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嚴格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和步驟,貫徹預測和預報制度,盡可能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為梨樹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1)梨木虱:這類蟲害的若蟲和成蟲,都會夠對梨樹造成傷害,以梨樹的嫩梢和葉片為食,更是誘發煤煙病的重要因素。如果梨樹遭受梨木虱的侵害,便會發生落葉、落果等現象,對梨樹的產量及果實質量造成了很大影響。每年的2月中旬,為越冬代成蟲始見期,蟲卵主要產在梨芽附近或鱗片內。初產的卵呈乳白色,卵中下部有一赤點。若蟲共分為五齡,從第一齡到第五齡,腹部末端都能排泄一種白色蠟絲,若蟲便在這蠟絲內。若蟲在第三齡開始長出翅芽,其體色在第四齡呈現出綠色,褐色翅芽開始變明顯。最佳防治時期為若蟲第一齡到第二齡高峰期,防治藥劑為蟲螨克1 250倍液~1 500倍液、康復多3 000倍液。
(2)梨黃粉蚜:這類害蟲對果實有著很大危害,其若蟲和成蟲均以果實為食,刺吸汁液,繁殖能力較強。發生這類病蟲害的梨樹,其果實表面呈現黃色凹陷的小斑,隨著斑面擴大逐漸轉變為黑褐色,潮濕時果易腐爛,不具備商品價值。梨黃粉蚜的蟲卵寄生在枝干粗皮縫內,待來年梨樹開發時,這些成功越冬的蟲卵開始孵化成若蟲,在樹翹皮下以嫩皮為生。若將若蟲套進袋中,則受害加重。通常情況下,梨黃粉蚜若蟲大多集中在果實萼洼處取食,直至發育為成蟲,而成蟲則以此為產卵基地開始大量繁殖,此時即可見成蟲、卵和若蟲集在一起。防治方法:①春季刮翹皮,目的是全面消殺越冬卵;②越冬卵孵后及若蟲爬行期是治理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采用噴藥法(敵敵畏800倍液~1 000倍液、5%功夫乳油2 000倍液~2 500倍液、快殺特1 500倍液~2 000倍液)進行防治,通常可獲得良好的治理效果。為了強化防治效果,在6月下旬再采用同樣方式開展一次防治工作[5]。
(3)梨黑星病:這類病害對梨樹的幼嫩組織有著較大危害,也是梨樹的主要病害。發生梨黑星病的部位會產生黑色霉狀物,在葉子背面有著諸多病斑,形狀不規則,呈褪綠色,葉脈和葉柄上為長條形和橢圓形,病斑上很快出現黑霉層,葉片變黃、變紅最終脫落。早期的幼果病斑為淡黃色小點,隨著病害加重逐漸擴大為圓形,黑霉層逐漸凹陷,變硬或龜裂,易早脫落。果實在生長后期發病,病斑為圓形,有黑霉層但不凹陷。嫩梢上的病斑為橢圓形或近圓形,有黑霉、凹陷、龜裂、呈瘡痂狀。由病芽抽生的嫩梢,病斑多在嫩梢的基部,芽鱗片松散不落。正在生長的徒長枝和秋梢易染病,嚴重時枯死。花序的病斑,多在花梗的基部,漸使花序干枯萎蔫。從花期到果實成熟期都可以發生梨黑星病,對梨樹上部所有綠色幼嫩組織均可造成危害,從花期開始侵入危害,導致落花落果,3月份病源侵入后在8月果實采收貯藏期果心變黑。防治方法:①梨樹落花之后,結合梨樹的實際生長情況,將病梢全部剪除,對控制全年發病有著重大作用;②落花后的7 d~10 d,采用20%代森銨1 000倍液和62.25%仙生可濕性粉劑167 g進行防治;③發病高峰期(每年的6月中下旬)采用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10 000倍液、80%代森錳鋅800倍液以及62.25%仙生可濕性粉劑167 g進行防治[6]。
(4)梨銹病:梨銹病又被稱為赤星病或羊胡子,對梨樹的新梢、葉片和果實有著極大危害。發病初期,梨樹的葉子呈黃橙色光澤小斑,擴大后呈橢圓形病斑,有黃暈圈與健部分開,病組織正面凹陷,背面隆起,長出灰褐色毛狀物,即銹子腔,后期病斑變黑枯死,僅留痕跡。果實病部稍凹陷,新梢、果柄、葉柄病部發生龜裂,易折斷,如果靠近柏樹發病更為嚴重。這類病害主要發生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底。防治方法:梨樹展葉至幼果期,相融10 d連續噴2~3次藥劑,采用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10 000倍液、15%粉銹靈1 000倍液~1 500倍液施藥防治。
病蟲害是影響梨樹生長及產量的重要因素,是制約我國梨樹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面對日益嚴重的病蟲害侵害,如何提高梨樹的抗病蟲害能力是廣大果農關注的重要問題。高產栽培技術是提高梨樹產量及果實品質的重要手段,對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同樣有著重要作用。在梨樹種植過程中,還應結合實際情況,采用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措施,為梨樹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以此提高梨樹的結果率,滿足市場需求,進而推動梨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徐遠紅,宗國慶,肖平義.水稻高產栽培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推廣[J].農民致富之友,2018(16):167.
[2]錢家忠.淺析西紅柿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的綜合防治[J].農村科學實驗,2018(12):44-46.
[3]張萬琳.馬鈴薯高產栽培及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種子世界,2015(10):49-50.
[4]張源云,柯金良,鄭光輝,等.菜椒病蟲害綜合防治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5(8):118-119.
[5]王新.甜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綜合防治[J].吉林蔬菜,2015(7):3-4.
[6]蔣維艷.延晚番茄高產栽培及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技服務,2008,25(4):28-30.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5.24
S661.2;S436.612
A
2095-1205(2022)05-72-03
孫凌峰(1995- ),男,漢族,甘肅靜寧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