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君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困境與對策
王元君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長春130000)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有助于拓展農業發展途徑,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然而,農村電子商務在迎來歷史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如缺乏高素質電子商務人才,農產品標準體系有待健全,基礎設施不完善相關問題。文章指出有關政府部門應制定政策吸引人才;健全農產品標準體系,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鄉村振興;農村;電子商務;“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縮小城鄉經濟差距、促進城鄉關系協調的重要“加速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在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歷史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農村電子商務需把握條件,抓住機遇,探索創新發展路徑,采取有效措施破解難題,進而有效解決“三農”問題,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我國于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相對貧困問題還將長期存在。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促進農民收入快速增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已成為我國“三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有助于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實現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電子商務平臺具有開放性,運營成本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有助于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機會。借助電子商務平臺,農民可以返鄉創業,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第一,農村電子商務通過整合資源,促進鄉村生活富裕。電子商務平臺可以解決信息和市場不匹配的問題,準確定位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的需求[1]。在過去,消費者和農民之間信息不對稱,農民生產的優質農產品不能及時準確地到達消費者手中,供需之間存在矛盾。現在,電子商務平臺直接建立了農民與市場的聯系。消費者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直接購買農產品,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農民的經濟利益也得到了滿足,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鄉村生活更加富裕。另外,農村電子商務可以整合農村資源,促進農業創新發展。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自然環境迥異,自然資源豐富。農村電子商務能夠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農業產業。農村電子商務能夠促進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和創新。同時,農村電子商務通過虹吸效應,與村莊外部產業聯合,有助于形成產業集群。
第二,農村電子商務通過三治融合,促進鄉村治理有效。在法治方面,參與電子商務的農民必須簽訂合同并依法辦事,這就要求農民具備法治觀念,主動了解有關法律法規,提升村莊的法治水平。在自治方面,村民自治制度要求村民通過自治組織合理表達訴求,通過協商解決村務,提升農村基層治理效能。在德治方面,基層黨組織領導村民參與電子商務,制定村規民約,設立“村務榜”,村民的各項行為經過村規民約的檢驗變得規范,道德建設和經濟發展之間相互影響、彼此互構,農民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交易,學習互聯網上與人溝通的方式,提高自己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發展。
第三,農村電子商務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鄉村宜居。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包容性較強的產業發展模式,具有統籌規劃功能,能有效促進貿易、物流、交通、通信等產業的發展。電子商務發展需要完備的物流運輸系統,從而能促使農村地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2-3]。此外,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有助于促進農村金融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吸引了更多資金,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進入農村市場,其開發多種金融產品,進行更多投資,完善金融服務。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和政府的支持,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鄉村文化和與農村有關的新興產業的影響力有所增強,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有利于提高綠色管理水平,促進標準化經營,增加綠色經營收入,促進鄉村綠色發展和生態宜居。
與過去相比,農村電子商務取得了長足發展,在推動脫貧攻堅、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總體而言,農村電子商務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具體包括以下3點。
農村電子商務人才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從外地引進的高水平人才,另一類是本土電子商務人才。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缺乏體現在:一方面,農民是農村電子商務的主要實踐者,文化水平較低,觀念陳舊,專業知識匱乏,對電子商務的接受度較低。農村缺乏電子商務帶頭人,這對想參與農村電子商務的村民有著很大影響。多數農村中青年人外出工作,留守在農村的兒童和老人不會使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交易,即使部分農民能接受電子商務平臺,但仍然缺乏相應的銷售策略和服務意識。另一方面,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仍然落后于城市。從外地引進的電子商務人才大多數不能安心在農村工作,而是把農村工作經歷當作跳板,不利于農村經濟發展。此外,隨著農業創新發展,電子商務的設計、軟件開發、營銷策劃等高層次人才比較缺乏[4]。且農村人才培養常側重于廣告培訓和參觀培訓等,培訓形式相對簡單,創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人才的成長。
在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過程中,人才非常重要,故需重點關注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和發展需求。通過引進和培養兩種方式,加大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力度。
第一,由于大多數農村地區仍以家庭生產為主,在農產品生產和銷售過程中,沒有統一的生產標準,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第二,農產品缺乏創新性。在電子商務平臺上,某個銷量高的網紅產品在短時間內會被其他商家競相效仿。許多營銷人員忽視了品牌的建設和產品的原創性,未能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缺乏特色品牌產品,進而導致缺乏市場競爭力。第三,產品質量監管體系不完善。由于缺乏對農產品市場的監督和管理,在產品銷售的過程中,產品的質量會被夸大,甚至質量較差的產品會被當作優質產品銷售。事實上,許多農產品都是生鮮產品,如果監管措施不到位,必然會影響產品的質量。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農產品標準體系,且農產品標準化應以技術標準和質量認證為基礎。在滿足消費者不斷增長的需求方面,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完善產品的質量監管體系。
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到電子商務的發展水平。部分農村地區電子商務起步較晚,缺乏長遠的整體規劃,出現了物流基礎差、交通條件差、信息化水平低等問題。
第一,電子商務農產品供應鏈仍處于較低水平,多數農民只是個體生產戶,運輸和加工也只能在小范圍內進行,這種模式只能滿足小范圍內消費者的需求。一旦轉向電子商務平臺,訂單量劇增,就難以保證足夠的供應量,無法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延長配送時間。第二,許多農村地區物流保障體系不完善,包裝、冷鏈、倉儲等配套體系不完善,導致產品配送不及時。所有的新鮮產品都必須在低溫環境中儲存、運輸、配送。有些農村的道路不通暢,農民居住分散,這些問題都會影響物流配送效率。因此,基礎設施是電子商務經濟的硬件要求,售后服務是整個電子商務交易過程的最后一個步驟,農產品銷售后必須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和售后服務。
為了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政府需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為農村電子商務提供更多財政支持,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吸引高素質人才返鄉創業,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人才是農村電子商務的主要推動力和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第一,要創新人才政策,用優厚待遇吸引人才。通過制定優惠政策,為農村電子商務人才提供住房保障,以更好地留住農村人才。鼓勵個人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創業,為加入電子商務企業的個人提供優惠政策和技術支持,吸引更多人才。同時,政府和大型企業可向農村派遣電子商務工程師,設計網店、策劃營銷、分析和管理市場數據,向農民分享和分析大量數據[5]。第二,宣傳成功案例,吸引農民工回到農村發展電子商務產業,培養本地電子商務人才。這部分人才在城市已經習得先進技術,且他們往往具備鄉土情結,因而更容易留在農村,更愿意為家鄉發展做出貢獻。需要注意的是,有關部門需要解決農民工的子女教育問題及其他后顧之憂。第三,定期組織培訓,持續提升電子商務人才的專業技能。地方政府要成立電子商務培訓機構,邀請專家對當地農民進行培訓,持續學習電子商務營銷,幫助村莊打造專業的農產品推廣運營團隊,構建全業務線上線下營銷模式。建立短期實踐培訓班,講授電子商務知識,幫助當地農民培養在大數據框架下的創新思維,提升自身實踐能力,積極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基地建設和人才培養實踐,向當地農民傳授短視頻制作、網店運營和售后服務技能。
第一,要努力提升產品質量,建立農產品特色品牌,增強品牌影響力。無論采用何種銷售方式,產品質量都是關鍵,高質量是確保銷量持續增長的首要前提。要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質量效益到經濟效益的轉化。提升對品牌的認識,創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農產品[6]。在推廣農產品時,應密切關注農產品文化,講好產品品牌故事,加強市場溝通,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打造農產品特色產品良好品牌聲譽。第二,提高農產品的標準化水平。政府需加大投資力度,購買標準化生產設備,提高農業生產標準,發展標準農業技術,讓消費者更加認可標準化的農產品,增加農產品銷量,擴大市場。在發展農產品、工業產品的基礎上,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第三,完成質量監管體系建設。在加強監管的過程中,應該為消費者開通完善的舉報、投訴機制,積極聽取消費者的意見,充分了解市場對電子商務發展的預期和需求。行業協會和農業主管部門應持續改進管理方法,強化對農產品的監管,確保線上線下農產品質量達標。同時,政府要完善監督機制,保障交易順利進行。要對農產品生產的整個過程進行監控,使得農產品的采摘、加工、包裝、運輸、售后等環節得以順利進行,進而確保將高質量的農產品送到消費者的手中。
第一,政府部門必須履行社會管理職責,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基礎設施保障。國家有關部門資金和項目方面要優先考慮農村地區,重點改善農村的交通基礎設施和通信網絡設施。政府必須合理規劃農村道路建設,改善農村交通和運輸系統,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擴大農村通信網絡覆蓋范圍,在重點地區增設基站,以改善農村通信網絡質量。加大財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學習先進的倉儲物流技術,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第二,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物流服務質量標準體系。制定農村電子商務物流使用統一標準,對農產品進行系統分類,新鮮水果和蔬菜等農產品必須使用冷鏈技術包裝和運輸。同時,要提升信息追蹤技術水平,消費者可以通過掃碼,隨時跟蹤農產品的運輸過程。通過發展冷鏈技術,生鮮農產品的質量也得到保障,確保可持續、大規模供應生鮮農產品。設計農村現代智能物流體系,建立倉儲中心和電子商務配送中心,規范標準物流體系,建立標準冷鏈研究體系,提高物流效率。研究物流公司準入農村地區的方式。開辟新的農村市場模型,打破交通堵塞,加快農村地區的現代化。第三,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打破營銷壁壘,提升產品競爭力,推廣特色農產品。消費者可以直接聯系農民進行生產,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到了一定的期限,消費者向農民付款,然后獲得購買的產品。積極利用農業資源,使農業發展不局限于種植業,還可發展農業旅游和綠色農業等。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深入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既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又是農村工作中銜接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面對農村電子商務缺乏高素質人才、缺乏統一標準和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等難題,只有制定政策吸引人才,建立標準加強監管及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方能實現農村電子商務的可持續發展。
[1]聶召英,王伊歡.鏈接與斷裂:小農戶與互聯網市場銜接機制研究:以農村電商的生產經營實踐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21(1):132-143.
[2]李志平,吳凡夫.農村電商對減貧與鄉村振興影響的實證研究[J].統計與決策,2021,37(6):15-19.
[3]郭娜,李華偉.農村電商與鄉村振興互動發展的系統動力學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2019,27(4):654-664.
[4]白潔.“互聯網+農業”背景下農村電商轉型升級路徑探索[J].核農學報,2022,36(5):1072-1073.
[5]王瑞峰.相對貧困視閾下農村電商助農增收的中介效應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2,51(2):55-66.
[6]王輝,張國卿.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的困境選擇[J].農業經濟,2022(3):130-132.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Wang Yuanjun
(Marxism Academ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00)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s helpful to widen channels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owever, rural e-commerce is also facing new challenges while encountering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 such as shortage for e-commerce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nee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 standard system and infra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e article stresses that government regulation should be made to attract talents; agricultural product standard system should be set up,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and infrastructure should be optimized.
rural revitalization; countryside; E-commerce; Agriculture, Problems about Agriculture, Ruralareas and Peasantry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5.43
F724.6;F323.7
A
2095-1205(2022)05-133-03
王元君(1999- ),女,漢族,山西臨汾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