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發冰, 陳 卓
(1.湄潭縣湄江街道農業服務中心,貴州 湄潭 564100;2.湄潭縣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貴州 湄潭 564100)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Maxim.)屬蕓香科落葉小喬木,原生于喜馬拉雅山脈,后沿江河移植到中國地理第二階梯[1],目前在我國多數地方均有種植。常見種類有花椒、野花椒、川陜花椒、竹葉花椒、青花椒,均為有刺落葉小喬木。花椒屬于藥食兩用植物,一般作為調味料使用;作中藥使用,具有溫中行氣、逐寒、止痛、殺蟲等功效,可治嘔吐、胃腹冷痛、泄瀉、蛔蟲、血吸蟲等癥,或作表皮麻醉劑使用[2]。花椒麻味物質以山椒素為主要代表,麻味強度還受揮發油等物質的影響,揮發油又受品種、采收季節、提取方法、炮制工藝、貯藏條件等因素影響,從而影響花椒品質[3]。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加之種植花椒的產量高,經濟價值也較高,目前湄潭縣花椒種植面積1 666.67 hm2,主要是農戶自行種植,種植區域較為分散,農戶的種植經驗也不足。為種植戶栽培花椒提供技術支撐,根據多年實踐經驗,總結花椒栽培管理方法如下。
花椒植株高一般3~7 m,枝上有短刺;小葉對生、無柄、卵形或橢圓形、長2~7 cm,寬1~3.5 cm;花期4—5月,花序頂生或生于側枝頂端,花被片6~8 片;果期8—9月,果紫紅色,種子長3.5~4.5 mm。
花椒種植最好選擇土質疏松、pH 5~6、不易積水、采光好的斜坡地或沙地,土壤耕作層厚度28 cm。規模種植時必須確保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便于生產物資的運送和田間管理。
目前,適宜湄潭縣種植的花椒品種有藤椒、本地紅椒、九葉青花椒,其中,藤椒以海拔1 500 m 以下、霜雪凝凍天氣10 d 以內的區域種植為宜;本地紅椒以海拔1 200 m 以下、霜雪凝凍天氣7 d 以內的區域種植為宜;九葉青花椒以海拔1 000 m 以下、霜雪凝凍天氣較少的區域種植為宜。
花椒主根較弱或無主根,根系呈網狀分布在土壤耕作層5~25 cm,外延至花椒枝條與地面垂直處外約1.5 m。因此,花椒必須起壟或堆土種植,雙行起壟種植即雙行開溝起壟后將植株栽種在廂面上,然后覆土;起堆式種植即植株栽好后起土在地徑部位堆砌約3 cm。
根據種植地土壤肥力、光照、平緩程度而確定,一般緩坡地種植120 株/667m2,平坦地種植80~100株/667m2,每窩種植1株。
1年生嫁接營養袋幼苗,一般在農事節氣雨水前15 d至農歷4月30日前栽種完成;2年生嫁接營養袋幼苗,一般在農歷10—12月栽種完成,栽前窩內澆足定根水,再栽苗定植。
3.4.1 第1年修枝定盤 花椒定盤規范有利于株植株生長,延長壽命和提高產量。花椒苗主干生長高30~40 cm時抹除頂端嫩芽,促使花椒主干側枝即一級枝生長。一級枝留4個,分別朝4 個方向平行生長,直立生長的要拉枝定形,其余枝條全部修剪。待一級枝生長至60 cm時人工抹頂,促使一級枝生長側枝即二級枝。及時修剪掉二級枝中的直立枝、下垂枝、重疊枝,二級枝控制在16 個以內為宜。
3.4.2 第2年管理 農歷5月10日開始修枝定盤有利于次年花椒掛果,定大盤的二級枝從一級枝分生計算,長度留40 cm,小盤的留30 cm;二級枝上生長的三級枝為掛果枝。當80%的枝條長度達30 cm 時,噴施第一次收老藥,即667 m2用10%烯效唑50 g+10%烯啶蟲胺40 g+0.136%赤·吲乙·蕓可濕性粉劑6 g,促使嫩枝條的木質部逐漸形成木質纖維,控制嫩枝條徒長。打藥前修剪掉二級枝上所有的直立枝、下垂枝、重疊枝、弱枝。共噴藥3~4 次,每次間隔12~15 d 為宜。第2年每株植株的三級枝控制在32 個以內,平均每根二級枝上有4個三級枝。
3.4.3 第3年管理 每株植株根據大小盤定位,適量增加或減少二級枝的長短和保留根數,增加三級枝或四級枝掛果枝的根數,達到產量最大化的目的。
3.4.4 施肥 栽種時不施肥,待幼苗成活后每株苗施用尿素25 g,撒施于花椒苗主干外沿20 cm 一圈即可。每年2月上中旬每株施復合肥(氮磷鉀比例為15∶15∶15)50 g,農歷6月中旬至7月20日每株施復合肥50 g,農歷10月20日至11月20日每株施復合肥50 g,以利越冬。
開春后雨水前15 d 施催花芽肥,即每株施尿素150 g;花期結束每株施尿素100 g、施硫酸鉀120 g 作漿果肥;花椒成熟下果前10 d施催枝肥,即復合肥250 g。農歷10月20日至11月20日每株施豬牛糞10 kg、復合肥800 g,于花椒主干外40~80 cm 開溝施肥并覆土,溝深3~5 cm。
3.4.5 催芽與收老 每年雨水前10 d 噴施0.136%赤·吲乙·蕓可濕性粉劑6 g/667m2,間隔15 d 噴施1 次,噴施時可加入殺菌劑,共計噴施3次,整株植株上下噴施均勻。越冬用收老藥10% 烯效唑50 g+10% 烯啶蟲胺40 g+0.136%赤·吲乙·蕓可濕性粉劑6 g)噴施2 次,間隔10~15 d。越冬后倒春寒前再噴施1次可以減少花椒落葉,防凍害,供營養。
3.4.6 壓枝抹頂與修剪 一般在每年農歷10月氣溫高的下午進行,壓枝時下力均勻,盡量減少壓斷果枝,同時做到枝條間均勻平鋪。越冬前將未老化的花椒嫩枝修剪掉,植株掛果及采收前也要修剪掉所有嫩枝。
3.5.1 蚜蟲 其主要食用花椒植株葉片,用10%烯啶蟲胺40 mL/667m2對水50 kg 噴霧,主要噴施葉背。
3.5.2 花椒銹病 該病主要發生于高溫多濕季節,發病初期用65%代森猛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5%己唑醇懸浮劑1 500 倍液噴霧,間隔10 d噴1次,連噴2次。
3.5.3 花椒根腐病 該病主要發生于高溫多濕季節,發現病株及時扒開土層至毛細根區,先晾根2~3 h,然后用15%粉銹寧500 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50 kg/667m2噴霧。
3.5.4 花椒炭疽病 該病主要發生于高溫多濕季節,發病植株單獨噴施45%咪鮮胺水乳劑40 g/667m2、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00 g/667m2、80% 代森猛鋅可濕性粉劑100 g/667m2,對水50 kg噴霧,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噴施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40 g/667m2+80% 代森猛鋅可濕性粉劑100 g/667m2的防治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