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 薛俊增 吳惠仙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上海 201306)
高校公共選修課是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專業課程與基礎課程的輔助和拓展,公共選修課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1][2]。在當前背景下,高校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尤為注重學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雙重培養,通過科學地構建公共選修課體系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3]。本文結合選修課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實踐過程,探討《化妝品中的化學》課程的建設與改革。
目前,各個高校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課程改革方面更加注重將人文與科學相結合。針對全校學生,高校積極開發不同類型的公共選修課,為學生的終身教育奠定基礎。《化妝品中的化學》這門課是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大背景下開發出的公共選修課,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與創新能力。從高校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方面來看,開設《化妝品中的化學》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該課程的學習可有助于學生對化妝品的深入認識和理性使用,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科學創新精神,為培養出更多的全面發展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現如今,社會的高速發展帶來了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化妝品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化妝品消費熱情不斷高漲。然而,隨著化妝品行業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們對化妝品需求的擴大,化妝品種類不斷增加,化妝品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也日漸突出。高校大學生作為化妝品消費的主力軍之一,對新興化妝品具有較高的使用熱情和好奇,但對化妝品的認識不足,因此在化妝品購買和使用過程中往往存在較多的困惑。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化妝品中涉及的化學知識,加深對化妝品的認識和理解,理性看待化妝品的作用以及學會化妝品的正確使用,培養學生用辯證的態度分析和解決化妝品使用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目前,各類高校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較為重視。在課程建設方面,自然科學類公共選修課的比例有所增加,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開設《化妝品中的化學》這一課程主要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認知與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提升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學生通過學習化妝品中的化學知識,能夠正確認識化妝品的設計、作用原理、生產和使用,從而科學理性地看待化妝品的功效和作用,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學素質。
創新型人才是當今社會的重要需求,是社會發展的強大驅動力。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高校教學實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目標,同時也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針對具體問題開展小組討論,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開發新的產品方案,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和創新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隨著人們對化妝品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加,化妝品的種類和數量日漸增多,購買化妝品時容易出現相互攀比和跟風現象,尤其是缺乏理性的在校大學生更容易發生對化妝品的盲目消費。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正確認識化妝品中的化學原理,科學看待化妝品的作用,理解不同種類與不同品牌的化妝品之間的差異,并以此為理論基礎選擇適合自己的高性價比化妝品,避免出現盲目消費和跟風現象,培養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有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4]。
根據公共選修課的特征,結合本課程的特色,本課程構建的課程內容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化妝品的基本概念、分類以及與人體的相互作用,讓學生對化妝品進行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第二部分為不同種類的化妝品的設計原理、化學成分及其作用,通過深入學習具體種類的化妝品涉及的化學知識與作用原理,正確理解化妝品的實際作用和有效性,為化妝品的選擇和使用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第三部分為化妝品的監督管理,為保證化妝品的安全性、穩定性和使用性,對化妝品的監管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行政管理手段。通過對上述三部分的系統學習,學生可以掌握化妝品中的基礎化學知識,了解化妝品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性,從而科學有效地選擇和使用化妝品。
考慮到本課程的選課學生涉及不同學科與不同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和知識背景差異較大,在課程內容設置上,主要以基礎化學知識為切入點,采用簡單且易于理解的方式講述化妝品中涉及的化學成分與原理,減小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教學工具也在同步地與時俱進。除了基礎的教學手段外,多元化的現代教學工具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現如今,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手段。多媒體教學可通過化妝品圖片或視頻展示比較直觀地輸出教學內容,有效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將精品慕課中典型案例引入課堂教學,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將討論結果在課堂上分享,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提升教學效果。此外,可利用“雨課堂”等智慧教學工具對每節課學生的出勤率進行有效監督,有助于教師對學情的及時掌握,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通過“泛雅”等現代教學平臺可在線上傳電子教學課件,發布課堂任務及相關信息,接收查看學生作業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理論知識的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基礎,而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在選修課中,理論教學是目前主要的教學方式,實物演示較少應用于高校公共選修課中,造成公共選修課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通過增加選修課中的實物教學環節,可以較為直觀地傳達演示課程中的理論知識,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例如,通過現場演示不同種類的防曬霜,使學生直觀地認識物理防曬霜與化學防曬霜在化學成分、質地與使用效果上的差別,加深學生對防曬原理的認識和理解。將乳液型護膚品與面霜型護膚品在課堂上進行演示,讓學生通過現場觀察認識兩者在質地和物理狀態上的不同,更好地認識“水包油”和“油包水”兩種不同的乳化體系在化妝品生產工藝中的應用。因此,現場實物演示不僅可以有效地豐富教學實踐內容,而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整體上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化妝品中的化學》這一課程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對化妝品涉及到的化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綜合素質,所以課程的最終考核方式為論文考查。但是,一篇論文的成績難以真實地反映出學生對本課程的掌握程度,不能全方位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造成課程考核方法單一、重結果輕過程等問題。
為更好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本課程設置課堂討論、小組調研與匯報以及論文考查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科學客觀地進行學習評價。在課堂討論中,教師利用討論、發問與信息采集等方式提出某一問題,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或者辯論得出結論并進行匯報。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主動思考和相互交流可以對問題形成深入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掌握相應的知識點。在小組調研和匯報環節中,學生收到針對某一節學習內容的調研任務后,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文獻查閱、信息匯總和分析后得出結論,將調研結果通過PPT的形式進行匯報,并接受教師和其他小組的評價。整個學習過程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信息收集與整合能力,而且可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表現力,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公共選修課是高等院校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在高校不斷重視學生全面發展的大背景下,結合目前人們對化妝品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開設了《化妝品中的化學》課程,旨在增加學生對化妝品的認識和了解,使學生正確理解化妝品中的化學成分、科學性和使用性,從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為解決傳統選修課普遍存在的問題,本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工具、教學方式和評價手段上進行了創新和探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為相關課程的開發和建設提供了一種可參考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