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帥
福建警察學院戰術系戰術大隊,福建 福州 350000
人民警察作為依法治國和推進法治化國家建設的一線最基層的執法實踐者,其執法能力的水平直接決定了我國法治化建設的水平。[1]警察徒手防衛與控制技能是人民公安警察從事一線執法執勤工作時候面對執法對象所具有的攻擊性而必須具備的自衛和控制等特征的一項職業技能。[2]主要目的是:警察在執行警務執法執勤活動時,為了順利完成相關任務,維護好民眾、執法對象及自身的合法權益,依法使用軀體防衛與控制技術對執法對象進行執法的一種社會活動。它既是法律賦予警察依法執法以有效處置違法犯罪行為的一種執法手段,也是警察進行自我防護的一種防衛手段。因此,加強徒手防衛與控制警務技能的建設,不僅僅對加強基層民警執法技能有積極的意義,也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性保障。
徒手控制技術是指人民警察在執行任務過程中,遇到不能、不便或者來不及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情況下,運用自身身體技能,徒手控制技術制止違法犯罪行為,抓捕違法犯罪嫌疑人所采取的一項警務技能。警察徒手防衛與控制是警務技能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我國公安院校和警察培訓的重要內容。掌握徒手防衛與控制技能,對于提高警察執法活動的成功率、最大限度地減少警察傷亡,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徒手防衛與控制技術的科學運用,目的是對非法暴力活動的防止、控制和制止,具體來說就是圍繞以執法控制為目的,而適時、適度地打擊犯罪嫌疑人的暴力行為,制止暴力犯罪,預防襲警,在徹底控制住犯罪嫌疑人的情況下將其抓捕歸案。徒手防衛與控制的技術核心在于防衛,以防衛為主導,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采取攻擊,控制住對方。
通過在中國知網數據庫及相關公安院校圖書數據庫資料進行檢索和查閱,發現目前國內學者對于徒手防衛與控制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對徒手防衛與控制的教育訓練的研究,具體包括:徒手防衛與控制的教材教法、課程設計與改進和運動損傷等,且研究的主體幾乎全部是公安院校的教師教官,來自基層一線的實戰執法民警較少;同時,對徒手防衛與控制在基層一線執法過程中的現實應用研究相對較少,這主要是由研究主體的特性及其工作特點所決定,主要成因是:當前公安工作制度下的基層一線執法民警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公安一線工作中,缺乏對于業務的深層次和理論性的研究與探討的客觀條件。基于此,本研究依托公安機關教師教官下基層學習鍛煉的機會,對基層一線民警在執法過程中使用徒手防衛與控制的現實困境進行調查研究,以此來探討和發現真實的使用困境,并根據基層民警的現實生活工作環境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徒手控制技術是集踢、打、摔、拿、控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身體博弈的對抗性技術,其對于使用者的身體素質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有著較高的要求。只有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條件,且通過全面的、系統的訓練才能熟練掌握并應用。雖然人民警察在入警培訓中對于徒手防衛與控制等警務技能有所學習和訓練,但在現實接處警等工作中運用并不熟練。尤其是在基層派出所,抓捕過程中經常出現使用的徒手控制技術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法律上的不規范,動作技術上的不熟練等。如在抓捕中經常出現對抓捕對象的手腕關節等基礎性要點控制不到位,致使其反抗導致民警受傷。
經過深入了解與研究,警察徒手防衛與控制的本質是一種職業的武術類運動技能,其核心本質是基于后天不斷練習下的神經控制身體進行精密運動的人體活動。基于此,決定其技能高超與否的因素是人體自身的各項身體素質。因此,培養和保持這種身體素質就是決定其技能的關鍵,所以,徒手防衛與控制的技能學習與養成極為關鍵。大多數省的公安機關系統都有對于警務技能、警務實戰訓練的常態化和規范化的教育訓練的相關規定和體系。
根據筆者多次在基層派出所實習的經歷,發現基層民警在抓捕行動中大多采用“人海戰術”,并嚴重依賴單警裝備。從警務實戰的專業中來看,這些特征屬于“加一”理念,抓捕行動中運用“加一”理念是出于執法安全的考量,但長此以往就導致了部分民警對此產生依賴性,認為在人數和裝備等條件上有明顯的優勢,從而主觀上放松了警惕,容易出現松懈和執法隱患。致使民警自身和同事在執法過程中安全性的人為性下降,甚至還會對執法對象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同時,部分年輕的民警自身身體素質和技術能力較好,有較為嚴重的輕敵意識。
長此以往,就會養成警務技能使用不規范等習慣,出現安全意識降低等。這種只單純依靠人數和裝備上的優勢,不重視個人徒手控制技術的提升與規范使用,不能做到提高警惕,不注重個人和團隊安全,安全意識淡薄,極其容易對自身、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隱患。
執法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博弈,有些甚至是身體對抗,潛在的也是一種心理博弈與對抗。因此在使用徒手控制技術進行抓捕行動過程中,心理素質也至為重要。然而現實生活中,由于實戰訓練質量不高、對徒手控制技術的不重視及其他主、客觀因素,人民警察在面對違法犯罪嫌疑人時心里會對自己的徒手控制技術有不自信的感覺,產生無法確定以自己的徒手控制技術能否制服違法犯罪嫌疑人等怯場心理。這種前期刻板印象會在執法過程中導致自身本就不是很好的徒手防衛與控制技術不能全部發揮其作用與功效。影響人民警察現場使用警務技能的心理因素除了自身的主觀因素外,客觀的執法環境、執法對象等都會對其造成影響。如:有圍觀群眾惡意起哄、拍照等。在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下下,極大加重了警察對使用徒手控制技術進行抓捕的心理負擔。因此要求人民警察在執法時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以此來應對容易惡化的執法環境。
人民警察執法的現場自由度極高,執法對象也無法實現預知,其個人狀態也隨時多變。因此,使用徒手控制技術的時機、手段等需要靈活應變,以此來實現安全高效的執法。筆者在基層派出所進行實習調研期間,在查閱一些抓捕失敗案例后發現:大量的民警在使用徒手控制技術進行抓捕過程中,由于缺少隨機應變、靈活應變的執法能力,如抓捕對象身處人群密集場所,或人流量大的地方等,民警在使用徒手控制技術時沒有顧及周圍群眾,使用較大的動作,未根據現場周邊情況進行變通,極易傷及圍觀群眾,造成沒有必要的受傷和財產損失等;此外,有些抓捕行動需要在抓捕對象家中進行,在這種情況下通常需要在影響最小的情況下完成抓捕,否則容易驚動其家人及周圍鄰居,容易阻礙警察的抓捕行動,更有甚者會造成警民對峙等不良現象。
執法指引規范規定,徒手防衛與控制應用的警情和對象一般是在嫌疑人暴力威脅到他人生命財產安全的情況下,人民警察依法對其進行控制,制止其繼續實施危害行為。根據規定的警情情況和現實執法的特征,都表明了該方法適用的環境是較為惡劣、對象具有較大的危險性時。根據執法的“加一”理念,此時對執法對象使用徒手防衛與控制必須得兩人或兩人以上的警察,在此過程中除了人民警察的技術動作之外,相互的協調配合尤為重要。除了技術上的分工與配合外,還有站位、警戒等。這些配合與分工都存在著極大的實踐困難,都需要進行一定的提前訓練與培訓。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警察在徒手防衛與控制行動的準備階段都會有一個簡要的分工,對每一位參與人員的位置、主要身體目標等進行分工,但在抓捕實施階段時由于抓捕現場的混亂,突變性因素過多,每位警察的心里都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若現場出現其它情況,則會使行動人員心里更加緊張,給協同配合等帶來極大的影響。現實中,由于警察在派出所日常工作繁忙,對于徒手控制技術的訓練、協同配合等練習較少,甚至未曾練習。故人民警察在使用徒手控制技術進行抓捕時大都缺少精細分工與協同配合,這樣對于難度較小的抓捕尚可,若遇上人數較多或抓捕難度較大等情況,以目前的大多數人民警察的徒手防衛與控制技術及其配合是難以適應的。
頂層設計的完善對于提升警察執法技能具有長久的、基礎性、根本性的保障和支持。[3]大多數省市的公安機關系統都有對于警務技能、警務實戰訓練的常態化和規范化的教育訓練的相關規定和體系,以福建省為例:從省公安廳到各地市局、科所隊等每一級別的單位都會有相關的實戰教育訓練的規章制度,但是在現實的執行過程中都出現了較大的出入。因此,針對影響和制約基層民警進行警務實戰技能再學習再訓練的各種因素,要針對性地進行研究與分析。將民警的徒手防衛與控制技能考核結果、教育訓練相關工作等納入考核體系中,切實實現警務基礎技能再教育再學習的效果,尤其是對于中青年基層民警。從而從制度層面保障和提升民警警務實戰技能,同時還要與各省市公安院校進行專項課題研究研討,發揮各方的資源優勢,彌補基層科研、教學訓練等短板。
執法的安全,是警察執法的根本出發點之一,具體是指:人民群眾的安全、執法對象的安全、人民警察自身的安全。[4]許多警察在運用徒手控制技術進行抓捕過程中不重視個人及其他人的安危,只限于完成抓捕任務,沒有充分顧及到由于自身不規范地運用徒手控制技術所帶來的安全隱患。警察使用徒手控制技術進行抓捕的過程中應做到“兩避開”和“兩必須”,具體如下。
1.“兩避開”是指:在執法過程中,一是避開人流密集區域,二是避開危險物品存放區域。因為在人流密集區域實施抓捕周邊群眾多,在這種情況下不便使用警械或武器,只能使用徒手控制術來完成,但現場情況復雜,環境嘈雜,容易使警察分心,無法集中注意力,抓捕對象就容易趁警察分散注意力的情況下逃脫甚至將群眾作為人質,所以在用徒手控制技術進行抓捕時應避開人流密集區域;在危險物品存放區域實施抓捕時,如抓捕對象沒有被較好地控制,將會給抓捕乃至社會帶來更大的難度和風險,如果遇到情緒不穩定或精神失常的抓捕對象,則更加的需要進行“兩避開”。
2.“兩必須”是指:第一,在使用徒手控制技術進行抓捕時警察必須時刻牢記“加一理念”,盡可能地將抓捕現場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和抓捕對象的反抗程度等其他意外情形作出預期安排;第二,必須盡可能地創造優于抓捕對象的條件,如在人數上、心理上創造出優勢,這樣不僅能在抓捕中占據有利地位,更為使用徒手控制技術抓捕嫌疑人創造更為安全的空間,保證警察及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目前,我國人民警察執法過程中都是多于兩人進行執法,而抓捕行動更是需要以團隊的力量進行。因此,團隊協作的能力就對整個執法行動的成功與否起到決定性作用。為了實現徒手控制技術實戰化,強化抓捕行動的團隊協作能力,既能提高抓捕任務的完成效率,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確保警察及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在實戰訓練中應該注重警組配合的能力。良好的團隊合作同時也彰顯了公安機關的規范化和訓練有素的形象,增強社會對警察隊伍的信任和安全感。
人民警察作為依法治國和推進法治化國家建設的一線最基層的執法實踐者,其執法能力的水平直接決定了我國法治化建設的水平,故不斷提升與鞏固人民警察執法能力的現代化與規范化,也是推進我國法治規范化建設和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徒手防衛與控制作為基層民警在執法過程中使用最多的警務技能,其熟練與規范的使用,直接決定執法規范化的質量與社會效能。針對徒手防衛與控制的現實使用困境,必須得從制度保障、安全意識培養、團隊協同能力養成等多維度同時進行提高與完善,以此來滿足和達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化國家的基礎性執法要求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