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偉良
(作者單位: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
全媒體背景下,紀實性是對新聞攝影最基本的要求,傳統新聞攝影追求真實性,而忽略了新聞攝影的藝術性,導致新聞攝影雖然具備足夠的真實性,但缺乏對觀眾的吸引力,很難滿足觀眾深入了解新聞事件的欲望。隨著當今互聯網的普及,廣大人民群眾在關注新聞事件的過程中,更愿意深入關注新聞事件背后的內容。新聞攝影師在全媒體背景下,將新聞攝影的藝術性和紀實性結合在一起,能夠給受眾群體提供更好的新聞報道。
新聞攝影作品中,攝影是指對事物本身狀態的一種定格。攝影所包含的門類很多,如風光攝影、人像攝影和紀實攝影等。而新聞攝影在眾多攝影門類中是比較特殊的一類。其雖然同樣是通過圖片的形式將信息傳達給人們,但需要根據新聞報道內容的要求對圖片進行恰當的加工處理。攝影作品的傳達模式及其藝術性與紀實性之間也具有緊密的關聯,這也使得新聞攝影完全不同于大多數其他攝影門類。在新聞攝影作品的拍攝過程中,通常需要由專業的攝影人員進行拍攝,才能保證攝影作品的真實性和品質,從而滿足新聞報道需求。攝影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包括人物、動物、風景等。而新聞攝影并不是隨心所欲地拍攝,而是要客觀真實地反映新聞發布的需求,是對真實事件的一種反映[1]。新聞攝影作品主要是對真實的新聞事件進行拍攝記錄,因此新聞攝影作品具有紀實性的特點。相比新聞攝影作品的其他特點而言,紀實性是新聞攝影作品最主要的特點。所以,在拍攝作品時,新聞媒體工作者必須確保新聞攝影作品的真實性,將新聞事件真實地呈現給觀眾,實現新聞攝影工作的最終目標。
藝術性的表達通常需要借助各種不同的元素,在新聞攝影作品的藝術性表達中,攝影人員利用構圖技巧和生動的形式,可以實現對新聞攝影作品意圖和思想情感的有效判定。新聞攝影的藝術性能夠更深層次地表現內容,具有藝術性的攝影作品更容易引發人們思考,而這也是新聞攝影藝術性的精華所在[2]。在設置新聞獎項時,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通常都對藝術性的要求非常高,這也使得新聞攝影作品的藝術性成為當今新聞作品重點追求的一項屬性。因此,將藝術性融入新聞攝影作品,是提升新聞攝影作品表達力的最高追求,也是未來新聞攝影作品發展的目標。
新聞攝影的主要目的是傳播新聞內容,通過真實的記錄方式,將這些內容傳播給群眾,從而讓廣大群眾了解這些新聞內容,這也是新聞攝影的本質所在。在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新聞攝影還具有社會性、人文性及歷史性等特點,但都是建立在新聞攝影本身底蘊的基礎上,最終將真實的社會內容展現在眾人面前。在新聞攝影過程中,攝影人員應該保證新聞攝影作品的真實性,使新聞內容在新聞攝影作品中直接被呈現出來,勝過任何語言文字的描述。攝影人員必須以客觀對象作為拍攝的主體內容,不能隨意擺拍或者制造虛假的新聞內容,否則會嚴重違背新聞攝影的紀實性準則,從而使新聞作品失去本身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在當前新聞攝影的過程中,擺拍通常是指新聞攝影人員根據自身的想法設定情節,從而使拍攝的圖片中展現出自己想要的內容,這樣的攝影作品是失實和造假的,所以失去了本身的新聞價值[3]。因此,當新聞攝影作品不具備紀實性的屬性時,就無法使人們真正了解真實的新聞事件。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了滿足,對精神需求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促使新聞攝影逐漸趨于藝術性發展。各種新興媒體的發展,使得新聞攝影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此情況下,除了提高新聞攝影質量,許多媒體人還大膽地將藝術性融入新聞攝影,從而使新聞攝影作品更具有藝術特色[4]。傳統的新聞攝影往往只注重紀實性,而忽視了將更多美的元素融入新聞攝影作品,因此傳統的新聞攝影作品都比較冰冷,無法激發受眾的好奇心理。而將一些藝術元素融入新聞攝影作品,可以使新聞攝影作品具備獨特的藝術特性,從而使觀眾能夠通過觀看新聞攝影作品感受到作品所呈現出的藝術價值。但由于當前媒體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多的新聞攝影人員為了更好地展現作品的藝術性,而忽視了新聞攝影作品最主要的紀實性要求,使得新聞攝影作品內容的真實性受到觀眾的質疑。
當前,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拍攝新聞攝影作品時,攝影人員如果只注重其紀實性而忽視其藝術性,雖然站在專業的角度而言并沒有任何不妥,但是無法有效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新聞攝影工作人員在拍攝相關作品時,對社會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或者虛假信息有著義不容辭的報道責任,但應該秉承紀實性的原則,真實記錄新聞事件并播報出來,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人文關懷色彩過重,很有可能會對新聞攝影作品的真實性產生影響[5]。
對大部分人而言,新聞攝影作品的藝術性和紀實性屬于矛盾對立的關系,但其實二者之間不僅僅是對立關系,也有共通的特點,只要處理得當,就可以找到二者的契合點。筆者在對很多新聞攝影作品進行深入分析后發現,無論是紀實性還是藝術性都是對新聞攝影作品最基本的要求,紀實性能夠反映出社會的真實現狀,而藝術性則是提高作品質量的保障。因此,在創作新聞攝影作品的過程中,新聞工作者要處理好紀實性和藝術性之間的關系,在對新聞事件進行拍攝時,必須保證事件內容的真實性,同時還需要對作品進行相應的藝術加工,如此才能使新聞攝影作品符合要求,不僅能真實展現整個新聞事件,又可以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聞攝影的藝術性和紀實性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在新聞報道中,新聞攝影必須體現出客觀性、真實性,攝影人員要將真實的人物、事件、環境、時間等結合在一起,以紀實的方式呈現給廣大群眾,不能將自身的主觀情緒融入其中,但攝影師并非機器,而是擁有感情的人類,對于攝影作品的美不可能沒有自己的認識,也不可能完全忽視攝影作品中存在的美[6]。因此,在新聞攝影時,攝影人員可以將美學融入新聞攝影作品,從而使新聞攝影作品具備一定的美學特點。如今人們不僅要求新聞攝影作品具有真實性和客觀性,對于新聞攝影作品的藝術性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部分媒體為了獲取流量,在進行新聞攝影時刻意放大新聞攝影的藝術性而忽視其紀實性,嚴重違背了新聞攝影的基本要求,這也是當前人們對新聞攝影關注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聞攝影中如果將紀實性原則保留下來,并合理地融入藝術性,那么新聞攝影作品就會逐漸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新聞攝影行業的紀實性和藝術性并非對立,而是需要相互融合,如此才能更好地展現新聞攝影的優勢。在全媒體時代,新聞攝影人員必須轉變以往的思維模式,在遵循紀實性原則的基礎上將藝術性融入新聞攝影作品,將紀實性和藝術性有效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好地激發廣大群眾對新聞作品的關注興趣。
新聞攝影作品的紀實性和藝術性是聯系在一起的,紀實性是藝術性的前提條件,而藝術性則是紀實性的升華。攝影師在拍攝作品時,針對不同的新聞攝影作品選擇不同的呈現方式,能夠使新聞攝影作品更具生命力[7]。在對新聞攝影作品的藝術性進行重構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經過后期的藝術加工處理,還需要對作品的相關資料進行修補和完善。
避免新聞攝影中出現紀實性和藝術性失衡現象的最好方式就是從源頭上進行防范。具體而言,應通過對相關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工作素養,敦促其嚴格按照要求開展工作,避免受到外界的誘惑而出現思想不堅定的情況,防止出現紀實性和藝術性發生失衡的情況,確保新聞攝影滿足行業標準要求。
新聞攝影人員拍攝到的照片和普通的照片不同,要客觀真實地反映新聞內容,如此才能使大眾了解到真實的新聞事件內容[8]。因此,新聞攝影工作者在對新聞攝影照片進行加工處理時,必須確保圖片的真實性,增強新聞攝影作品的紀實性。
明確自身工作職責,增強自身責任意識是新聞攝影人員保證新聞攝影作品紀實性的基礎,也是發揮新聞內容正確導向作用的關鍵。新聞攝影人員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的工作意識,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才能在后續的工作中滿足攝影工作要求。在新聞素材的采集過程中,新聞攝影人員應基于法律法規的要求做到對新聞事件的深入、準確報道,避免出現虛假新聞內容和標題黨現象,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全媒體背景下,社會大眾對新聞標題、新聞內容和新聞表現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平衡新聞攝影作品,使其既能吸引社會大眾關注,又不失去輿論導向的正確性,成為傳統新聞媒體人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需要研究的新課題。這就要求新聞攝影人員提高自身業務能力,主動學習更多的優秀新媒體攝影作品,吸收這些作品中的精華,更好地領悟新聞攝影作品的紀實性與藝術性的關系,從而更好地平衡新聞作品與熱度的關系。
在新聞攝影中,要將紀實性和藝術性有效結合在一起。針對一些突發的新聞事件,新聞攝影人員為了快速獲得新聞內容,在拍攝新聞攝影作品時,有可能會犧牲畫面的清晰度和美感,這種倉促的新聞畫面質量雖然并不高,但貴在真實,完全符合新聞攝影中紀實性的要求[9]。但是對于優秀的攝影人員而言,在拍攝新聞作品時,他們會盡可能地在保證新聞攝影作品紀實性的基礎上保證其藝術性,最大限度滿足人們對新聞作品的需求。
新聞攝影的紀實性和藝術性并不是簡單的“1+1”,而是真、新、活、情、意的結合,如此才能使攝影作品更具有生命力[10]。在新聞攝影作品中,“真”代表新聞攝影作品的真實性,也就是紀實性要求;“新”代表新聞攝影作品的新穎性特點;“活”代表新聞攝影作品所展示的畫面,具有活力;“意”代表新聞攝影作品所要達到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情”代表新聞攝影作品所引導的價值觀。將真、新、活、情、意這五點融入新聞攝影作品,可以更好地保證將新聞攝影作品的藝術性和紀實性。
全媒體背景下,新聞攝影行業發展過程中,新聞攝影作品不僅要具有紀實性,還應該注重藝術性,但如何把控紀實性和藝術性的均衡是當前新聞攝影人員必須重點探討的問題之一。新聞攝影人員在不斷提高自身藝術性審美,擴充自身藝術審美庫的同時,還要持續加強自身的紀實拍攝能力與紀實觀察能力,做到既不脫離群眾,反映新聞事件本質、全貌,又能夠讓群眾獲得良好的觀看體驗。只有將新聞攝影的紀實性和藝術性進行有效融合,并促進新聞攝影紀實性與藝術性有機結合,準確把握社會動態、時代脈搏,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新聞攝影作品的要求,推動我國新聞攝影行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