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 婷
(作者單位:亳州晚報社)
新聞報道注重其真實性、客觀性,同時需要準確地進行表達[1]。標題作為用戶接觸文章的第一印象,要求創作者必須堅守原則,不能因為表述不當而誤導受眾。人們對標題的要求與對新聞內容的本質要求大致相同,好的新聞標題通常具備新、準、美、奇等特征。新,即新穎獨特,富有時尚氣息,如果說“準”意味著守正,新就意味著突破;美,即美感,其目的就是帶給人愉悅的閱讀體驗;奇,一方面要能夠引人關注,另一方面則是“劍走偏鋒”,給人意想不到之感。受新聞題材的限制,新聞標題難以同時符合四個特征,通常情況下只要同時具備四個特征中的任意兩個特征,就屬于優秀的標題。
對任何一篇文章而言,標題都極為重要。長時間以來,對于新聞標題的制作,傳統媒體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隨著網絡快速發展,受眾閱讀節奏不斷加快,新媒體稿件標題的重要性變得更為突出。尤其是對微信公眾號而言,不同賬號所推送的文章,都會通過標題或者題圖的方式依次在讀者訂閱號當中出現。讀者在文章標題上的停留時間一般不超過三秒,能否在三秒內吸引讀者眼球,新聞標題成為決定性因素。微信公眾號推薦算法不同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不使用大數據推薦,也沒有今日熱榜、全網推薦等方式。讀者不是“傻瓜式”滑動手機,而是有很大的自主權去選擇閱讀內容??梢哉f,新聞標題是否能吸引人眼球,是獲得熱度的第一步。
微信公眾號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最初的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發展也因此陷入困境,參與微信傳播的媒體數量不斷增多,內容同質化、“標題黨”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微信公眾號的管理從本質上講與傳統媒體存在相似之處,也是對受眾注意力的再一次售賣,流量和人氣是賬號的硬通貨。正因為如此,公眾號“內卷”的情況變得更為嚴重,微信文章的標題也因此成為競爭的關鍵。在流量焦慮的大環境下,網絡新聞“標題黨”這一現象逐漸嚴重,部分新聞編輯為了業績可能會制作博人眼球的標題。另外,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部分公眾號為了吸引受眾,所設置的標題存在夸張離奇、脫離事實的問題,對微信公眾號健康傳播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文章標題制作上,部分公眾號斷章取義導致標題與事實不符[2],隨著媒體行業自律意識不斷增強,以及來自各方的嚴格管理,類似的情況已經大幅度減少,但是未能完全消除。此外,還有部分文章的標題存在偷換概念的情況,而且存在虛假的成分,如果任由此類現象發展,必定會影響讀者對公眾號的信任度。
合理設置懸念是吸引讀者的最佳方式,也是公眾號文章命名的常見手法[3]。一是運用省略號隱去新聞當中最重要的部分,吸引受眾閱讀,如《教育廳最新通知!即日起……》;二是制作極其短小的標題,只挑選新聞當中最具吸引力的要素作為標題,舍棄其他要素,如《喜報!》《全國通報!》等。設有懸念的標題固然能夠吸引讀者,但是如果內容與標題相差甚遠,反而會引起讀者的反感,甚至給人一種被欺騙的感覺。一些過于簡短的標題,雖然表面上設置懸念可以吸引讀者,實則沒有交代清楚文章主題,讀者點進去發現內容完全不符合自己喜好,同樣會產生反感。
在制定標題時,合理地運用具有引導性的詞語,如“緊急”“剛剛”“重磅新聞”等,強調新聞信息的時效性和重要性,可以幫助受眾提高閱讀效率。但如果過度濫用上述詞匯,會使得讀者心理期待的與實際閱讀的內容之間形成較大的反差,導致閱讀量下降。例如2017年6月,“剛剛體”走紅,其他媒體紛紛效仿,幾乎每天打開微信推送的消息中都能看到“剛剛,又發生了什么事情”諸如此類的爆料,讀者點擊進去閱讀后發現內容平平無奇,有的甚至是“舊聞”而不是新聞,久而久之,讀者對“剛剛體”類的新聞標題也不以為然。此外,也存在濫用“震驚”“突然”“重磅”這類引導性詞語,對事件夸張渲染,以期產生讓人極度震驚的效果,長此以往,不僅難以達到震驚效果,反而會使得讀者認為此類信息虛張聲勢。
合理設置新聞標題,對于新聞內容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針對不同類型的新聞,其標題的制作要求有所區別,創作者在制作新聞標題時應根據新聞的類型,合理選擇標題設置的方式。以時政新聞的標題設置為例,時政新聞往往報道的是國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者正在發生的事實,報道形式通常比較嚴肅,標題的設置往往給人嚴肅、高端的感覺。時政新聞如果想吸引大眾關注,需要注意貼近大眾心理,表達形式和文辭要通俗明了,讓標題能準確表達文章宗旨和要義,還要沒有傳統時政新聞的嚴肅緊張感[4]。比如,《一場“新”與“舊”的動能轉換,天津制造業立市發展的實踐路徑》《總理記者會精華版來了!》等新聞的創作者既通過標題醒目地點明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給人一種清新活潑之感,與傳統嚴肅的新聞標題存在顯著差異,充分體現了政府重要政策與人民生活之間的相關性。相比之下,民生新聞的題材顯得更為豐富,更為注重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新聞標題可發揮的空間也更大。以《又是一年“囤”菜季,秋菜質優價略高》為例,標題共分為上下兩個半句,每個半句七個字,讓人感覺工整簡潔,同時還傳達了受眾最關心的信息即質量和價格。再如,《巾幗不讓須眉,玫瑰也可鏗鏘》,講述了堅守哈密電力一線的女性職工斗志昂揚、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通過引用大家熟知的經典句子,既贊頌了新聞的主人公,又向受眾傳遞了正向的能量。而體育類新聞則不然,體育賽事本身帶有故事性和競技性,同一時段里報道媒體眾多,如何讓標題脫穎而出就非常重要。筆者認為,此類新聞的標題應盡量生動有趣,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谷愛凌斬獲女子自由式滑雪冠軍,央視網體育公眾號對其進行了報道,文章標題為《“凌波微步”,所向披靡!》?!傲璨ㄎ⒉健痹醋越鹩瓜壬男≌f《天龍八部》,本是逍遙派的功法,后來逐漸為大眾所熟知,創作者以“凌波微步”形容谷凌愛滑雪時的輕盈身姿,又以“所向披靡”渲染其奪冠的氣勢,令受眾眼前一亮。
網絡熱詞大都簡潔傳神,富有活力,符合網友的喜好,在創作公眾號文章時,創作者可以適當地加入網絡熱詞,展現報道的熱度和新鮮感,進而增強文章的吸引力。比如,《美炸!蘇州“高光時刻”風情萬種,等你來評!》《女神節,為自己打call!》類似的標題具有強勁的活力,容易吸引大批受眾關注。值得注意的是,新聞創作者不僅要充分掌握需要報道的題材和熱點話題的內容,還需要對網絡推送的內容進行研究,精準把握當下的網絡熱詞,并將其有效融入報道標題中,以此提升新聞被點擊和轉載的頻率。例如,2021年影視劇《你好,李煥英》爆紅,母親節前后,一些公眾號相繼推出了與《這就是我的李煥英》相類似的報道,通過熱門電影中“李煥英”來引出自己報道主體——“母親”,增強了標題的“網感”,更容易引起讀者內心情感的共鳴,有效提升了傳播效果。
在制作公眾號文章的標題時,創作者可以從形式上著手不斷創新,帶給受眾更強的沖擊力[5]。具體來說,一是可以加入標點符號。傳統媒體在制作新聞標題時很少采用標點符號,但微信公眾號文章標題則有所差別,適當運用標點符號可以更好地體現文章的情感色彩,從而吸引更多讀者。比如,《荊門晚報》在發布公眾號新聞時,經常會在標題最前方加上“【】”這一標點符號,以期更好地吸引受眾。感嘆號、問號等通常用于增強懸念或者加強語氣,部分特殊的符號則能夠帶給人新鮮奇特的體驗。比如,公眾號荊門晚報曾于2019年11月發布了一篇名為《冷?。∏G門下雪了!》的文章,在制作標題時采用三個感嘆號,成功吸引了大量受眾進行閱讀。再如,報道與第七次人口普查相關的新聞時,新華社公眾號將《男多女少,將導致3000萬光棍?權威回答來了》作為標題,運用問號制造懸念,引導受眾通過閱讀探索答案。二是可以采用“疊字”的方式制作文章標題,以增強節奏感,營造濃厚的氛圍。比如,“助農扶貧直通車”欄目所推出的《枇杷枇杷枇杷枇杷枇杷枇杷枇杷熟了!》等文章活潑通俗,富有濃厚的人情味,得到網友的一致稱贊。三是可以采用特殊符號,如豎線、波浪線、大于號、不等號等。以《鄂人≠惡人,對抗疫情,我們呼吁這八“不”》為例,該文章標題運用了數字和不等號,更為直觀形象,吸引了大量受眾閱讀分享。四是可以采用異形字創新標題形式,如給“雨”“霜”等字加上水珠的特殊效果,或者給“閃”“光”等字加上閃爍的效果等,可以讓文章標題變得更為醒目。值得注意的是,創新的前提是守正,創新手法雖然能夠獲得意外的效果,但必須恰當使用,不能為了創新而去創新。而且,無論是何種新的方式,都不能過度使用,只有畫龍點睛,才能帶給讀者輕松愉快的閱讀體驗。
好奇是人與生俱來的心理特征。從過去的白紙黑字到意猶未盡的省略號、破折號等,再到欲說還休的朦朧感,都是文學作品吸引讀者的常用手法。在制作新聞標題時,創作者也可以嘗試運用上述方法,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因為新聞與文學存在本質上的差別,文學可以進行夸張、虛構,但新聞必須注重真實客觀。新聞稿件的價值在于將新聞傳達給更多的人,公眾號文章在標題當中設置懸念,是一種常見的方式,而把握尺度是關鍵所在,尺度過大就會成為“標題黨”。鑒于此,創作者設置懸念的同時必須考慮新聞本身的屬性,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設置懸念。其一,巧妙地運用標點符號。不同語境當中標點符號所傳達的信息不同,在制作公眾號新聞標題時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征,有效設置懸念,如《“奧特曼”路邊擺攤賣櫻桃,摘下面具后網友淚目了……》等。其二,“前置重要觀點+設置懸念”。創作者可先對報道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進行提煉,或者將重要的觀點放在最前面,然后將具有懸念的形式放在后面,如《無語!小伙來派出所“自首”,接下來……》等。其三,先拋出容易引發群眾好奇的問題,然后再設置懸念。通常是以當前的熱點話題設置問題,或者擺出顛覆刻板印象的事情,然后再依據設問設置有懸念的“回答”,如《“從上海坐公交到北京”火上熱搜,他很意外》等。其四,在制作公眾號文章標題時,可以根據需求隱去部分信息,但必須保留一部分要素,確保標題具有可辨識性,不能讓人覺得除懸念之外空無一物。以《“哐哐”將離開合肥!》為例,創作者以“哐哐”代替汽車軋過窨井蓋時發出的聲響,既形象地反映了新聞事實,又巧妙地設置了懸念。相比于為懸念而懸念的標題,這一類型具有實際意義的標題明顯更能獲得受眾的認可。但必須注意的是,創作者在制作標題時,不能為吸引受眾有意虛構懸念、混淆視聽,如果標題不能反映內容,技巧的使用也難免有嘩眾取寵、博人眼球之嫌。這種標題很容易誤導讀者,讓讀者心生不悅,最終影響公眾號的長期發展。
新聞標題是微信公眾號新聞的“排頭兵”,也是吸引受眾關注和閱讀的關鍵所在。隨著媒體快速發展,唯有新穎、有趣的題目,才能快速引起受眾的關注。在此背景下,新聞工作者唯有積極創新,通過多種方式巧妙地設計公眾號文章標題,才能不斷提升公眾號的閱讀量,最大限度發揮公眾號的宣傳作用,從而通過微信公眾號更好地增強媒體自身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