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宏宇 / 劉楊
河北地處我國重要的地理位置,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成就奪目,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特色。尤其是在傳統文化的發展中,構成了精彩紛呈的民間藝術文化體系,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力。在眾多的民間藝術文化中,與燕趙群眾日常生活、思想情感、社會勞動結合最密切的當屬傳統音樂和民間美術,極為生動的記錄和呈現了燕趙傳統文化特色。在鄉土文化的滋養,以及群眾的文化審美驅使下,民間進行了豐富的藝術實踐,產生了深遠的文化意義和藝術價值。河北地區的傳統藝術文化歷史悠久,在眾多古老的文獻記載中可以一窺它們的影子。例如,早在古老的《詩經》中便記載了古代燕趙地區民間具有特色的民歌,這些均記錄在了《衛風·氓》《邶風·靜女》等作品中。不僅展現了河北民歌鮮明的地域特征,也對當時民間歌曲的傳唱和表演進行了珍貴的記載。此外,在《史記》中還對戰國時期河北地區盛行的音樂和舞蹈形式也進行了豐富的記錄;而在漢代的《漢樂府》中也收集了很多河北特色的民歌內容,如《燕歌行》等,非常的具有影響力。
發展到隋唐、宋代等時期,河北民間的音樂藝術形式也愈加的豐富,歌舞、戲曲、樂曲等都隨之發展起來。同時,民間發展起來的說唱藝術也在河北地區達到了歷史發展的最高峰,在河北之地廣為傳唱。河北地區的雜劇發展也進入了繁榮時期,雜劇也融合了歌舞大曲、說唱音樂、民間小戲等多種音樂形式,在民間得到了大力的傳播和發展。而到了元代,隨著地方戲曲的不斷盛行,河北區域內的戲曲藝術也得到了非常快的發展,形成了深遠的藝術影響力,很多戲曲現在依然活躍在民間的文化土壤。我國戲曲奠基人關漢卿就是河北安國人,所以很多反映百姓生活、民間疾苦的戲曲內容也成為河北地方戲曲創作中的重要內容。例如,《竇娥冤》就是非常著名的代表之作,現今依然具有深遠的藝術影響力。明清以后,河北梆子、絲弦等戲曲藝術在民間開始流行起來,激發了民間音樂的發展活力。新民主主義時期后,受革命戰爭的影響,出現了大量以戰斗題材為主的民歌創作。產生了如《送郎參軍》、《去當兵》等佳作。解放戰爭時期,秧歌劇和新歌劇在河北地區開始流行,最經典的代表便是廣受民眾喜愛的新歌劇《白毛女》,當時可以說人人都會唱一段。新中國成立之后,河北人民創作了大量歌頌共產黨、新社會和新生活的民歌,如《共產黨恩如山》等作品,展示了河北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精神新面貌。
此外,河北的藝術文化除了音樂方面的成就,在美術方面也是百花齊放,彰顯出了深厚的藝術魅力。例如,唐山地區的皮影戲、武強地區的年畫、張家口蔚縣地區的剪紙等,眾多民間藝術都取得了豐厚的藝術成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另外,河北地區的傳統陶藝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有瓷窯、定窯、黑陶等,制作水平極高,產生了很多藝術精品;河北傳統藝術中精湛的雕刻藝術也是不容忽視的,有石雕、骨雕、木雕等,形成了各種工藝品,遠銷國內外;還有很多用于裝飾工藝的美術形式,如年畫、拉絲工藝等,民間藝術文化的發展還推動了編織、刺繡、緯編等工藝的精細化發展。河北地區的藝術文化產業大多與民眾的日常生活所需掛鉤,所以河北的藝術文化大多被運用在了宮燈、花燈、風箏,面塑、泥塑等手工藝產品的描畫之中。從以上的內容可見,河北傳統藝術文化輻射的面積廣,內容豐富,很多都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文化傳播和傳承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河北地區的傳統音樂、美術等內容,作為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同時也是不可再生的珍惜文化資源。同時,很多項目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得到系統的保護和傳承。然而,在現代社會發展中,隨著文化多元格局的快速滲透,新的藝術文化的沖擊導致傳統藝術文化審美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年輕一代對傳統藝術文化的內涵缺乏了解,使得很多藝術文化發展與現代社會產生了脫軌,從而也影響了民間傳統藝術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很多的阻礙。所以,在當今非遺傳承視角下,如何進行河北的傳統音樂、藝術文化的系統傳承,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大致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傳統音樂、藝術傳承模式陳舊、單一,很多民間藝術文化依然保持了自由式的傳承模式。傳統傳承模式一般規模較小,方式以“口傳心授”為主,家族式傳承、師徒制傳承均為傳統傳承方式。顯然,以上傳統的傳承模式不適應現今社會的文化發展和市場運行需求。而且隨著社會經濟形式的改變,很多民間藝術都面臨傳承人匱乏的窘境,同時一些傳統的民間音樂、美術藝術也在民間逐漸地消失;第二,隨著社會城市化進程加快,過去產生于農業社會的藝術文化內容與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產生了一定的距離,民間傳統音樂表演、藝術創作等逐漸被新生的電子音樂、現代工藝所取代。尤其是傳統民間美術工藝產品被機械化批量生產所代替,極為突出地體現了這一問題。而且隨著現代社會人民群眾審美的改變,傳統音樂、藝術文化的生存空間也逐漸縮小,難以體現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第三,在非遺傳承視角下,河北傳統音樂、藝術文化的發展一方面受到現代社會經濟形勢的影響,缺乏文化市場的發展空間,另外傳統音樂、藝術文化非物質遺產項目的發展需要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政策和經濟上的全面支持,特別是需要經濟支持,以滿足非遺項目在人才、技術、市場等方面的發展壯大?,F今,河北很多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特別是農村和一些地方缺乏經濟來源支撐傳統民間音樂和美術文化的挖掘和創新發展,這對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很多的阻礙和不利。
在新的文化發展背景下,河北傳統音樂、藝術文化的傳承關鍵點就是要保留傳統藝術的獨特韻味。然而,傳統藝術要獲得持續性發展的根本就是能夠在現代社會找到發展的支撐點,所以傳統藝術需要與現代流行藝術元素相緊密結合,使其擁有現代文化的內涵和特色,以便于跟上時代文化發展的潮流。例如,當前很多傳統音樂無論在內容和曲調方面都與當前時代存在脫軌的現象,與年輕人的審美差距較大,所以如果能夠在傳統音樂形式的基礎上,將現代音樂的流行元素加入進去進行內容或形式方面的創新,將新的藝術思想和理念融入到傳統藝術文化的創作、營銷、宣傳等內容中,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傳統音樂藝術的魅力,而且也讓傳統音樂更適應現代音樂的文化品位和演繹方式。以創新音樂內容和表演,提升傳統音樂在舞臺上的藝術表現力。此外,在非遺傳承方面的相關政策和社會文化理念的推動下,全國上下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力度的加強,提升了年輕人的文化自信心。也改變了很多人過去一味追求外來文化、流行文化的審美觀念,逐步的引導大眾深度挖掘和發現傳統藝術文化的內在美。例如,衡水的內畫、唐山的皮影戲等進行了深度的藝術加工,將河北傳統美術工藝應用到現代生活和文化產品的設計中來,為傳統美術項目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市場基礎。
在“十四五”背景下,河北傳統音樂、藝術文化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重視和支持,才能在更廣的范圍內將傳統藝術的文化價值進行深入的推廣和普及。所以,在新的文化傳承背景下,將傳統音樂、美術文化內容引入到課堂教學開展中,形成從基礎教育到高職、高校的教學體系,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文化底蘊,又能夠為傳統藝術文化培養豐富全面的專業人才,避免傳統藝術文化的斷層,為傳統藝術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河北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狀況復雜,除了專業的藝術人才之外,普通大眾對傳統藝術文化的接受程度不高,很多人并沒有接觸過傳統藝術,對于傳統藝術的文化內涵也不了解。所以,作為未來藝術文化傳承的接班人,要對中小學生、大學生進行豐富的藝術滲透。一方面,將河北的傳統音樂、藝術文化引入一個階段的課堂教學開展中,讓學生從小學習傳統藝術文化,能夠幫助學生逐漸認識和了解這些傳統藝術文化的魅力,培養他們對傳統音樂、藝術的熱愛;另一方面,將河北地區寶貴的藝術遺產結合教學實踐,在學生中加強文化宣傳,為傳統藝術的發揚光大奠定堅實的基礎。尤其是高校學習階段是學子們掌握職業能力,樹立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關鍵時期,因而在河北的高校中推廣河北傳統音樂、藝術文化的傳承理念,培養學生對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熱情,讓學生對河北傳統文化產生更深層次的品位,特別對于藝術類學生來說,豐富的傳統文化浸潤,能夠幫助學生在音樂、美術創作方面提供更多的靈感和智慧,也進一步吸引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才的加入,對于河北傳統音樂、藝術文化的傳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目前,河北傳統音樂、藝術文化的傳承現狀復雜,這也決定了河北民間眾多的傳統藝術項目無法及時得到科學、系統的傳承發展。所以,對其進行良好的保存,就是為將來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河北眾多民間傳統藝術都面臨著生存危機,越來越多的傳承人員由于年齡漸長或者就業狀況不佳而離開該行業,使傳統藝術文化面臨失傳的威脅。所以,當下河北相關藝術文化部門和藝術文化從業人員,要積極地利用現代技術和方法對傳統藝術文化進行收集、整理、記錄,盡量將傳統藝術內容進行原樣保存,發揮傳承人才的優勢和價值。尤其是過去老一輩的藝術工作人員對于傳統藝術資料的整理大多是文字和作品資料,如果沒有新的人員和技術加入,隨著老一輩工作者的離去,這些珍貴藝術文化則會出現斷層,會使后人無法真正了解全部的內容,也無從感受它的藝術魅力。
所以,當下要深度走訪、挖掘這些瀕臨失傳的民間藝術文化,用現代的音像技術,通過采訪、錄制等方法,將傳統藝術的全部內容盡可能詳細地收集起來加以整理、保存,為后代了解、學習、傳播傳統藝術文化提供豐富的內容支持。此外,非遺視角下,對傳統藝術文化的保護也包括對繼承人的保護,因為河北很多藝術文化內容都是民間藝人手口相傳,很多都是世代從業者,所以他們的技藝都很高超,專業知識很豐富,但是由于文化市場需求縮小,無法保障生活。因而,隨著社會經濟和城市化建設的發展,很多藝術傳承人放棄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紛紛改行、另謀生路。面對這一局面,河北當地的政府部門要為這些傳統民間藝人提供豐富的就業機會,讓他們參與到傳統音樂、藝術文化傳承的各個環節中來,讓他們能夠繼續操持舊業,也是對傳統藝術資源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總而言之,河北地區要重視傳統藝術文化的發展,開辟多元途徑進行非遺文化項目的科學傳承。并且要不斷地更新理念,學習經驗,在豐富的藝術文化實踐中,總結河北傳統音樂、藝術文化傳承的有效策略,打造河北非遺藝術文化發展新格局,促使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得到科學系統的保護,持久良性的發展。我們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強對河北傳統藝術文化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共同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改革和深度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