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印,鄭淇方
(1.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貴州省典型高原濕地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貴州 畢節 551700;2.貴州民族大學 生態環境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環境工程專業英語作為一門將環境專業知識與語言技能結合起來的課程,是了解學習國外先進環保理念及技術經驗,開展國際化環保合作的重要語言基礎,該課程對現代環境工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1]。“環境工程專業英語”作為貴州民族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大三本科生的一門專業任選課,其課程目標有:⑴幫助已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學生提高其閱讀、翻譯專業英語的能力;⑵拓寬學生的專業詞匯量和閱讀量;⑶了解科技論文的文體特點和寫作方法,為將來學術論文的閱讀寫作和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筆者對2018級和2019級環境工程兩個班級的72位學生做了關于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的問卷調查,學生調查問卷的內容主要包括:課程設置的實用性、重要性、滿意度、課程目標的達成度、課程目標與社會需求的符合性、課程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等方面。調研結果顯示:⑴實用性方面,50%以上的學生覺得課程設置有實用性;⑵重要性方面,70%的學生認為重要;⑶滿意度方面,有40%的學生不滿意當前教學模式;⑷課程目標的達成度方面,69%的學生認為課程設置基本實現了本課程的目標;⑸課程目標與社會需求的符合性方面,40%的學生認為本課程與社會需求符合;⑹課程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方面,92%的學生認為課程實踐環節占比不夠,56%的學生認為培養主動學習能力的環節不足。
針對以上問題,對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改革的內容包括: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方法、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后的課程體系更加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實踐環節和課堂的參與度,提升課程目標與社會需求的符合性,為國家培養與國際接軌的復合型人才[2,3]。因此,本教學實踐計劃將以翻轉教育為本,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結合任務型教學法讓學生能主動學,并探討學生學習興趣及成效的差異性[4]。
本文基于翻轉任務型混合教學模式,開展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體系構建及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方法,完善學習成效評價手段,具體化為“一個模式、兩種視角、三大階段、四個目標”。
“一個模式”指本課程教學實踐計劃以翻轉教育為本,讓學生能在課下有效的先預習課程相關的內容,在課堂活動以任務為導向為學生設計分組活動的混合教學模式。
“兩種視角”指實施翻轉教育,教師和學生角色地位相換。課堂上老師的角色轉換成輔助學習者,學生必須在課堂上通過分組練習或個人練習完成學習及指派的任務,而老師則有效地運用課堂時間讓學生以互動溝通的方式達到最大的學習效益。
“三大階段”指的是針對任務型教學法,提出三個階段的教學步驟:⑴任務準備階段。老師先進行某項學習任務的教學,透過閱讀或聽力進行詞匯及文法句型教學,讓學生能初步的了解該學習任務的基本知識點。⑵任務執行階段。將學生分組,并要求學生要運用到上課已經學到的基本知識,讓學生通過討論及參觀完成指派的學習任務,并在課堂上報告結果,老師則適時地給予反饋。⑶語言加強階段。老師在學生執行完任務階段后,針對學生的用詞及語法加以修正,進而增加學生的英文能力。
“四個目標”指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環工專業英語動機的四個要素:即注意力、相關性、信心、滿足感。⑴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⑵運用教學策略,強化相關性的教學設計,建立訊息內容與學習之間的關聯性;⑶協助學生創造正向的成功與期望,增加自我效能、增強自信;⑷因成就得到內外在的鼓勵,增加滿足感,產生持續的學習欲望。
分別從英文文獻的結構和語言特點(語言內容)、環境工程經典實驗和儀器說明書(專業內容)、英文簡歷的格式和書寫(畢業內容)、科技論文翻譯訓練(科研內容)四個單元主題對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內容進行梳理。以翻轉任務型教學法為指導,合理分配32學時的教學任務,前12個學時精選課文中的代表性篇章、重點語句進行講解,要求學生熟悉英文文獻的結構和語言特點,并掌握一定的專業詞匯;13至20學時,對環境工程經典實驗,儀器說明書等進行深入講解分析,要求學生掌握單位、符號、公式、化學反應式等的寫法和讀法;21至23課時用于講解英文簡歷的格式和書寫,要求學生撰寫個人英文簡歷,體現專業特色;24至32學時,挑選4至6篇最新相關領域的SCI論文,在要求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完成翻譯,再進行課堂講解及討論。
開展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新模式的相關探索,大膽創新嘗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混合教學模式。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三個階段,如:⑴任務準備階段老師利用收集資料(教學影片或網上相關材料視頻)介紹與主題相關的教學內容,其中一部為主題相關背景知識,另一部則為相關英文基本句型及文法,并要求學生在課前看完,并做完個人在線測驗,確保學生在課前有看影片并透過測驗指導學生對內容的了解度;⑵任務執行階段要求同學組成三人一組的小組,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任務準備階段的授課主題,學生依照各組的主題提問并收集資料,最后寫成英文報告內容,上課時全組同學上臺報告,并告知在執行任務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⑶語言加強階段,教師要針對學生所執行任務的過程所遇到問題給予解答,并針對學生報告中的語言問題給予改正及反饋。最后透過延伸的練習或考試來強化學生不熟悉的語言問題。
基于翻轉與任務型混合教育模式理念,教學評價應改變傳統課程評價方式。考核以學生專業英語應用能力提升效果和自我參照為教學評價的出發點,將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分為多個指標,將自我參照評價細化為不同階段、不同時期能力的評價。在整個評價過程中,采用對課前資料收集的個人在線測驗、兩人一組的課堂練習、任務型教學的分組報告、討論區的互動、每個主題最后一堂課的延伸學習練習、期末總考試等多過程、多維度考核評價方式。這將有助于客觀有效地評定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英語知識,有利于激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通過分析環境工程專業英語學生問卷調查結果,了解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而對課程做出教學改革。以翻轉任務型混合教學法為指導,分別對課程的體系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方面做了改革嘗試,本文期望為授課教師提供某些教學意見。此外,對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遵循“發現問題—嘗試改革—效果評價—發現問題”這一循環規律,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教育跟上時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