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賀濤,季淮君,程五一,張興順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技術學院,北京 100083)
電氣與機械安全作為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必修課,旨在培養學生的電氣與機械安全知識和能力,為今后從事電氣安全管理、機械安全管理等相關工作奠定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的明確要求。顯然,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已經成為國家層面的戰略發展和建設要求。因此,在行業需求導向下,將工匠精神融入電氣與機械安全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當中,符合高等院校弘揚工匠精神和培養安全領域內具備工匠精神人才的新時代使命,順應新時代行業需求與發展,可為學生更好地走出校園和從事安全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對各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專業的電氣與機械安全課程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后發現,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普遍設定為電氣安全、電擊防護、電氣線路、電氣設備安全、電氣防火防爆、電氣安全管理、機械安全基礎、特種設備安全及機械安全的風險評價等,理論知識繁多且與現代化生產條件脫節,未能適應行業對新知識的需求[1]。教學方式仍以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為主,而人文精神的培養、道德品質的塑造和職業精神的灌輸等關乎學生未來成長的重要內容極少涉及,從而導致大多數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缺乏主動思考和動手實踐能力。
(1)課程內容與行業實際需求相差較大。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當下,現代企業的生產方式也在不斷地進步,以焊接技術為例,傳統的焊接以人工焊接為主,因此焊接安全技術主要針對有毒氣體、高溫、電弧光和高頻磁場等職業危害。而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有將近一半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在焊接領域,這意味著課本上的人工焊接安全技術與實際的焊接機器人已嚴重脫節[2]。因此課程內容要充分適應安全行業的最新需求,使學生能夠實時地掌握專業前沿知識。
(2)缺乏職業精神的灌輸。教學內容多以教材理論知識為主,嚴重缺乏安全職業精神的灌輸[3]。作為安全工程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精神,特別是愛崗敬業、責任擔當、吃苦耐勞的意志,以及追求卓越的品質、職業滿足感等精神。
(3)實踐能力培養不夠。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學生多為被動地接受書本上的知識,缺乏自主思考和動手實踐能力,導致學生雖然掌握了充足的理論知識,但是在工作中面對實際的安全問題時,無法獨立進行分析和解決。
據統計,安全工程專業應屆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去向有大型施工企業、大型廠礦、生產型企業及安全評價機構。為了明確各類企業對電氣與機械安全工程知識點的需求,本文對中國建筑企業100 強、中國化工企業100 強、中國新能源企業50 強及10 所大型安全評價機構在招聘安全崗位時和電氣與機械安全有關的專業知識需求分別進行了統計,統計結果見表1。四類企業因為生產類型的不同而對安全崗位電氣與機械安全的知識點需求有所不同,但是具有機械設備的危險部位及防護、機械安全風險評價、危險機械安全技術、熱加工安全技術、特種機械設備安全技術、電擊防護技術、電氣線路安全、電氣設備安全、電氣防火防爆、雷電和靜電安全及電氣安全管理等專業知識的人才是四者共同的需求,因此電氣與機械安全課程必須將上述知識點作為主要內容。

表1 不同企業類型的專業知識需求
從安全的角度出發,“工匠精神”是指安全工作者以追求極致的態度和信念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避免事故的發生,保護工人的安全。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豐富,本研究以安全行業工作者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職業道德要素、技術技能要素與個性要素三個層面對工匠精神的子要素進行解析,結果見表2[4]。

表2 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
職業道德是道德在職業實踐活動中的具體體現,由于安全工作直接關乎工人生命安全的特性,安全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就顯得尤為重要。愛崗敬業即熱愛崗位,工作中時刻懷有敬畏之心。如果說愛崗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入門券,那么敬業就是成為優秀安全工作者的底線要求。責任擔當是指懷著高度的責任心去對待工作中的每一部分,實現自身擔當。對于安全工作者而言,只有以高度的責任擔當意識來保障自己認真地完成每一項任務,才能做好安全工作,實現自身價值。團隊精神是團隊協作的靈魂,能夠推動團隊高效運轉。傳承是指吸取前輩經驗,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再創造。在企業大型化發展的今天,安全工作也越來越要求安全工作者們形成團隊,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和傳承意識。
技術技能是進行職業實踐活動最基本的要求,對于安全工作者而言,不僅要具備技能和實踐能力,更要具備學習與攻堅克難能力和創新與科學精神。在工作中不斷追求更高的技能水平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安全工作要求安全工作者具備豐富的知識技能,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解決實際的安全問題。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下,安全工作者面臨的安全問題也在不斷地升級,唯有緊跟行業發展潮流,不斷地強化自身的學習能力,切實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勇于挑戰和克服難關,才能更好地適應行業的需求,不被時代淘汰。創新與科學精神是“工匠精神”能夠永葆活力的關鍵[5]。本質安全化要求安全工作者具備創新與科學精神,在工作中不斷地革新現有的安全技術,推動安全技術的發展,最終實現本質安全。
個性要素是在工作崗位上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保障。吃苦耐勞與堅韌執著是“工匠精神”的立足點,代表工匠能夠在艱苦的條件下以堅忍不拔的勇氣戰勝挫折困難。安全工作的特性要求大多數安全工作者奮斗在生產的最前線,這就需要安全工作者具備吃苦耐勞的意志,能夠在條件艱苦的工作環境中一絲不茍地做好工作。追求卓越是工匠進取心的體現,能夠推動工匠各方面的共同發展。在安全工作中,只有不斷追求減少事故的發生,才能促進自己不斷進步,從而推動安全領域的發展。職業滿足感體現了個體對自我價值實現的一種不懈追求,是工匠成長與發展的關鍵要素[6]。職業滿足感能夠激發安全工作者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主動地做好工作,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
總結電氣與機械安全課程的主要知識點與“工匠精神”的子要素進行對應,結果見表3。愛崗敬業、責任擔當、團隊精神與傳承意識、技能與實踐能力、追求卓越的品質及職業滿足感這六個子要素在電氣與機械安全課程中尤為重要。因此,從安全領域“工匠精神”的職業道德要素、技術技能要素與個性要素三個層面出發,提出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該課程內容的方法,見表4。

表3 課程主要知識點與子要素的對應關系

表4 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課程內容的方法
課程實施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適當地增加啟發式、參與式和討論式等混合教學方式。如在講授機械安全評價知識點時,在講解評價方法的同時,引入恰當的案例進行探討,可以引導同學們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使得理論知識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對于熱加工安全技術等,理論知識繁多且與實際應用有較大差距時,教師可以適當減少理論知識的講授,重點講解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時引導同學們深入了解該行業的最新技術及國內外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關注最新的安全技術,為適應行業需求的發展打好基礎。在參與式教學的模式下,由老師搭建好舞臺,學生們通過團隊合作在舞臺上展示學習的成果,使得學生不斷收獲正向效應,重塑自我認知,提高實踐能力[7]。
融入思想政治子要素后的考核方式可以通過增加思想政治表現的考核評分來形成對應的綜合評判機制。本課程的具體實施以案例分析、課堂回答問題、實驗操作和結課考核等來綜合評定,加入職業素養、工匠精神等課程思政考核評定項目,考核成績由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組成,綜合形成學生課程總評成績。以上評價因素可概括為課堂表現和課外考核兩個方面,其中課堂表現包括案例分析、課堂考勤及回答問題,此過程主要體現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課外考核包括實驗操作和結課考試,實驗操作采用分組形式完成。學生除要完成自身分工外,還要協助其他組員共同完成小組項目,主要評價學生的責任擔當、技能與實踐能力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踏實肯干、分工協作的職業素養。
專業課程的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素養,更要注重職業精神的培育與價值觀塑造,將工匠精神融入電氣與機械安全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當中是貼合國家人才需求的具體表現,有利于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專業在行業需求導向下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課程教學改革具體實施過程對于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專業其他課程,甚至其他專業課程改革都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