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仕元,鄧簡,王國華,2,林森煥,王振宇,李贏杰
(1.南華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2.南華大學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衡陽 421001;3.南華大學 建筑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印染、焦化、制藥等有機廢水具有難降解、含鹽量高、毒性強、致癌致畸等特點[1],若不經嚴格處理就排放會嚴重威脅人體健康,自然生態環境乃至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開發高效的污水處理技術顯得尤為重要。

以過渡金屬為均相或非均相催化劑來活化過硫酸鹽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但在均相活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不易分離的剩余金屬離子,且過渡金屬離子受污水中pH值和共存陰離子的影響較大,容易導致環境的二次污染。普通過渡金屬非均相催化劑的反應速率受到傳質速度和金屬離子含量的影響,并且反應過程會造成催化劑的損失[5],這些弊端限制了其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進程。而具有尖晶石結構的過渡金屬非均相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活化性能,其溶解度低、化學性質穩定、可重復使用、易于分離回收[6],能較好地克服上述缺點。因此,研制性能優異的尖晶石非均相催化劑成為SR-AOPs研究的重點。
尖晶石催化劑種類繁多,結構通式一般以AB2X4表示。其中A位代表正二價金屬陽離子(Mn2+、Co2+、Cu2+、Ni2+、Zn2+、Fe2+、Pb2+等),其離子半徑較小,占據尖晶石中四面體的空隙。B位代表正三價金屬陽離子(Fe3+、Sn3+、Bi3+、Co3+、Al3+等),其離子半徑較大,占據著八面體的空隙。X則代表氧離子或硫離子[7]。尖晶石具有禁帶寬度較窄、原子組成豐富、理化性質易調控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生物醫療[8]、光催化[9]和陶瓷等[10]領域。尖晶石活化過硫酸鹽體系多用于降解水中染料、抗生素、酚類物質和其他有機污染物。通過研究不同金屬基尖晶石催化劑以及尖晶石硫化物可以幫助我們更廣泛、更透徹地理解高級氧化技術中尖晶石的催化作用。
鈷基尖晶石的結構通式為MCo2O4。在常見的過渡金屬中,Co2+在PMS的活化中顯示出最高的催化活性[11],這是因為在Co2+和Co3+的互相轉化中可以循環產生硫酸根自由基,見圖1[12]。然而鈷和鈷化合物屬于2B類致癌物質,Co2+濃度超標時會引起癱瘓、低血壓和骨缺陷等嚴重的健康問題[13],鈷基均相和非均相催化劑都能有效活化過硫酸鹽,且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均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Co2+浸出問題,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但非均相鈷基材料能更好的克服這一缺點。Zhou等[14]研究發現,在活化PMS體系中,0.836 mmol/L Co2+對2,4-二氯苯酚(2,4-DCP)的降解效果與0.05 g/L Co3Fe7-CoFe2O4相似,而復合材料體系減少了Co2+的浸出。
Hu等[15]通過微波輔助法合成了ZnCO2O4,并使用響應面法(RSM)優化其制備參數。結果表明,在制備過程中,微波溫度和煅燒溫度對催化劑的催化活性影響最大。在優化后的ZnCO2O4/PMS體系中,BPA在5 min內的降解效率達到了99.28%。Tian等[16]通過簡單的水熱法制備了具有介孔結構的蒲公英狀NiCo2O4微球。結果發現,結構和形態是決定催化劑活化PMS性能的關鍵因素,還進一步研究了Ni/Co比(Ni∶Co=1∶1,1∶2,2∶1)對腐殖酸(HA)降解性能的影響,其中NiCo2O4對HA的降解最有效,NiCo2O4/PMS體系在120 min內對HA的降解率可達90%。Ni的引入不僅提高了NiCo2O4的催化活性,還降低了Co的毒性。

圖1 Co/PMS體系中的自由基鏈反應機制[12]Fig.1 Free radical chain reaction mechanism in Co/PMS system[12]
鐵基尖晶石又被稱作尖晶石鐵氧體。其鐵磁性納米顆粒催化性能優異、穩定性高、回收簡單并且溶解度低,是過硫酸鹽的理想活化劑[17]。Xian等[18]采用溶膠-凝膠法合成了一系列尖晶石鐵氧體MFe2O4(M= Co,Cu,Mn,Zn),以研究M位不同金屬對PDS活化的影響。結果表明,在酸性橙7(AO7)級和雙氯芬酸的去除過程中,不同MFe2O4對PDS的活化性能排名如下:CuFe2O4>CoFe2O4>MnFe2O4>ZnFe2O4。M位金屬通過影響鐵氧體的還原性,M2+/M3+氧化還原對的可逆性以及催化劑表面的電子轉移而影響MFe2O4的催化性能。Wang等[19]采用熱分解法制備了鎳鐵氧體(NiFe2O4),并用于活化PMS降解BA。結果顯示,NiFe2O4的催化性能明顯優于Fe2O3、Fe3O4、NiO和MnFe2O4,并且Ni2+浸出率遠低于CoFe2O4中Co2+的浸出率。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表明NiFe2O4表面的Ni2+是主要的活性中心,拉曼光譜(Raman)表明PMS和Ni2+的內層配位作用促進了自由基的有效生成。
對于鐵基尖晶石,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鈷鐵氧體(CoFe2O4)及其復合材料[20]。其原因在于:Fe—Co鍵的強相互作用有效抑制了Co2+的溶出,CoFe2O4優異的鐵磁性能可促進催化劑的有效分離和回收。此外,鐵的存在促進了尖晶石表面羥基的形成,有助于其生成Co(Ⅱ)-OH絡合物而提高催化降解效率[21]。
近年來,具有尖晶石結構的過渡金屬硫化物因其較高的電化學活性和高導電性而受到了研究人員的關注,并被應用于電催化[22]和超級電容器等[23]領域,但其在污水處理方面的應用尚處于初步階段。Xu等[24]首次將CuCo2S4應用于活化PMS體系,結果顯示,水熱合成的CuCo2S4在催化活性和穩定性方面均優于常規的銅,鈷的氧化物和硫化物。通過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發射光譜法(ICP-OES)監測顯示,0.01 g/L的CuCo2S4僅溶出0.036 mg/L的Co3+和0.032 mg/L的Cu2+。兩者的溶出量遠遠低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中1 mg/L的標準限值;此外,CuCo2S4在中性pH(6.1~7.2)條件下活性最高。
相較于常規的雙金屬尖晶石氧化物,尖晶石硫化物活化過硫酸鹽體系性能提升的原因主要在于:S2-的電負性比O2-的低,硫原子的引入加速了雙金屬的氧化還原循環和增強了其在PMS活化中的協同作用。此外,尖晶石硫化物可能具有比氧化物更多的氧化還原反應活性位點。這些發現為深入研究雙金屬硫化物催化劑提供了科學依據。
已有研究表明,除了上述4種常見的尖晶石催化劑外,鉍基尖晶石[25]、錫基尖晶石[26]、錳基尖晶石[27]以及鋁基尖晶石等[28]也應用于活化過硫酸鹽體系,因相關研究較少,本文對此不展開討論。
綜上所述,單一尖晶石催化劑以及尖晶石硫化物主要通過雙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為過硫酸鹽提供豐富的反應活性位點,加快電子轉移速率和金屬離子對的氧化還原反應循環,從而加強其協同效應,有效抑制金屬離子析出,最大限度地發揮活化過硫酸鹽體系的效能。然而單一尖晶石催化劑也存在很多缺點,比如某些尖晶石易團聚,穩定性差,催化效率不高等。因此,需要通過改性或者耦合增強等方法來強化其催化性能。
2.1.1 碳材料 碳材料(如生物炭、活性炭、中孔碳、石墨烯、碳納米管以及納米金剛石等)比表面積大,吸附容量高,表面官能團豐富,電子轉移性能優異[29],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活化過硫酸鹽體系。尖晶石鐵氧體制備過程中容易發生團聚,這將導致催化劑的比表面積減小和活性位點數量減少以及催化效率降低,而將鐵氧體負載到碳材料上可有效抑制納米顆粒的聚集現象,并提高復合體系的催化性能[30]。

通過將尖晶石鐵氧體與碳材料復合,可以增加復合材料的比表面積和活性點位數量,加速納米粒子的電子傳遞速率,增強復合材料的吸附能力和氧化降解能力,并可改善單一金屬基催化劑的離子析出問題以及碳基催化劑的不穩定問題。
2.1.2 光催化劑 尖晶石本身也是一種良好的光催化劑,具有較窄的禁帶寬度,在可見光或者紫外光的照射下能被有效激發生成光生電子和光生空穴,實現對有機污染物的催化降解[33]。與其他光催化劑復合可提高尖晶石的可見光捕獲能力,并且過硫酸鹽的存在進一步加快了光生電子的轉移速率。Li等[34]成功合成了可見光響應型CuFe2O4/g-C3N4納米復合光催化劑,實驗中單組分體系(g-C3N4/PDS和CuFe2O4/PDS)的最高降解率僅為39.5%,而復合材料在最佳條件下于120 min內催化降解了82.2%的普萘洛爾(PRO)。表征技術顯示,復合材料吸收閾值擴展到更寬的可見光區域,g-C3N4與CuFe2O4的界面緊密交織在一起,形成了p-n異質結,這有利于光生載流子轉移,從而增強光生電荷的分離。因此,復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在于光生電荷對分離效率的提高,并加速了ROS的生成。
2.1.3 金屬氧化物 Ma等[35]采用浸漬法制備了一種新型高效的CuO/MnFe2O4-9%磁性納米復合材料,表征結果顯示,相較于純CuO樣品,其比表面積更大,而平均孔徑更小。復合材料比表面積的增加可以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點,以激活PDS產生更多的自由基,從而提高了活化體系對左氧氟沙星(LVF)降解的催化性能。研究指出,以過渡金屬氧化物為代表的多金屬復合催化劑的性能高于單金屬氧化物和雙金屬氧化物,并且體系穩定性有明顯的提升。多金屬離子之間的電子轉移效率和復合材料的表面性質決定著多金屬復合催化劑中的協同作用[36]。向復合體系中引入磁性組分可以適當降低金屬離子析出率,提高催化劑的循環利用性[37]。
摻雜改性后的尖晶石也叫多金屬尖晶石。根據摻雜金屬元素占據尖晶石位點的不同可分為A位摻雜和B位摻雜[38]。摻雜改性尖晶石的高催化反應性來自于催化劑上高價金屬和低價金屬之間的電子轉移以及表面活性氧物種[39]。并且摻入金屬的離子半徑要與被摻金屬的相近,化學性質以及電子捕獲能力相似,摻雜后的尖晶石結構才比較穩定,電化學性能更加優異[40]。
楊靜[40]采用溶膠-凝膠法(以雞蛋清為原料)成功制備了4種A位摻雜型尖晶石鐵氧體(CuxMn1-xFe2O4、CoxMn1-xFe2O4、CoxMg1-xFe2O4、CoxNi1-xFe2O4),研究發現,Co2+摻雜的Co0.2Ni0.8Fe2O4催化PMS降解BPA的性能最佳,60 min內降解率約為70%。王會敏等[41]在ZnCo2O4中摻入Mn3+,制備B位摻雜的ZnMn0.8Co1.2O4改性材料。結果顯示,10 mg/L的RhB在15 min內被完全降解。該催化劑通過摻入Mn3+減少了Co3+的用量,促進了Co2+/Co3+氧化還原循環。
過硫酸鹽電活化、光活化、熱活化、超聲活化以及堿活化等傳統活化方式存在能耗和運行成本比較高、對設備質量要求嚴格、紫外線滲透率低、可見光活化效果差等缺點,因而限制了其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非均相活化的主要缺點是需要長時間才能滿足效率要求,將外部能量與尖晶石非均相活化技術耦合使用不僅高效,而且反應更加徹底。
劉佳露[42]構建了CoFe2O4/PDS/EC耦合體系并用于降解四環素,研究發現,相較于CoFe2O4/PDS體系和EC/PDS體系,耦合體系對四環素的降解率顯著提高,且催化劑投加量更少,電流密度和電耗明顯降低,這說明引進電化學的協同活化體系是可行的。Li等[43]合成了可見光響應的ZnFe2O4,并在光催化體系中引進PDS作為外部電子受體,抑制了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快速復合,提高了ZnFe2O4的光催化性能。這些結果表明,可見光增強了PDS和ZnFe2O4之間的協同效應。
尖晶石制備過程中,通過調控金屬元素的摩爾比例或在純氫氣實驗環境中還原尖晶石前驅體并引入氧空位(OV)就形成了非化學計量比的不規則尖晶石。Yao等[44]采用共沉淀法制備了非均相銅鈷催化劑(Cu0.39Co1.01O4.57),在0.1 g/L催化劑和1.87 mmol/L PMS的最佳條件下,異硫唑(SIX)可在30 min內被完全降解。在該催化劑的表面,發現了多種價態的金屬離子(Co2+,Co3+和Cu2+)活性位點,它們在活化PMS中起著重要作用。Zhou等[45]通過水熱合成法成功制備了富含氧空位的FeCo2O4-x尖晶石(FCOVNPs),相較于FeCo2O4(46.8%)和CoFe2O4(77.9%),在OV的優化下,FCOVNPs/PMS體系中2,4-DCP降解率高達97.3%。

尖晶石催化劑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水中有機污染物的研究雖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現階段的發展中還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目前大多數研究處于實驗室階段,沒有具體的污水處理廠中試試驗應用,且研究中的處理對象大部分是單一組分的模擬廢水,對自然水體和工業污水的處理相對較少。
未來尖晶石催化劑活化過硫酸鹽體系需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展開研究:制備不同金屬基尖晶石催化劑用于活化過硫酸鹽,并深入研究多種改性方式;將尖晶石活化過硫酸鹽體系更多地應用于實際自然水體,工業污水以及新興環境污染物如藥物及個人護理用品(PPCPs)和環境內分泌干擾物(EDCs)等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