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萍
(云南廣播電視臺交通頻率,云南 昆明 650031)
在進入新時代后,各種信息技術覆蓋了人們生產、生活,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娛樂休閑渠道,人們獲取信息也不再單純依賴廣播電臺,這讓廣播電臺的受眾逐漸被其他傳媒、娛樂吸引,降低了廣播電臺在大眾群體的影響力。面對這種情況,廣播電臺需要通過積極轉型,摸索未來發展的可行性道路。而新聞播音主持又是廣播電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廣播電臺未來發展具有一定研究價值。
對于平民語態,在新聞播音主持中可以理解為:主持人播報新聞內容運用親和力較強的語言貼近民眾。而且,大眾群體更容易接受平民語態,觀眾在接觸新聞節目后,轉化為關注節目受眾的成功率也較高。利用這種方法實現推廣新聞節目,讓廣播電臺等傳統媒體更容易實現轉型[1]。而且,新聞播音主持主要目的也是運用合適方法,讓節目內容引起大眾群體的反思,利用情感共鳴吸引受眾,讓新聞節目走得更長久。雖然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新聞播音主持是以“高專業素質、準確語言表達”等作為節目標簽,讓普通話和廣播電臺同時得到發展,極大推動了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但是,在現在多種娛樂方式并行的新時代,僅僅是高專業素質的新聞節目,已經無法滿足觀眾對于放松身心的需求。平民語態更符合大眾群體接收信息的習慣,自然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內容。在各類新聞節目中,平民語態應用頻率也在逐漸提升。
雖然平民語態和大眾群體語言溝通相似,也能讓更多人從觀眾轉化為新聞節目的受眾。但是,將平民語態全面融入新聞節目的必要性,仍需要做詳細分析。
相較于普通娛樂節目關注的收視率或者收聽率,新聞節目更關注如何以普通人視角分析社會現狀,并以新聞節目作為渠道,為人民發聲,讓社會問題可以得到廣泛討論,幫助社會群體做出正確判斷,未來遇到相似問題可以進行有效抉擇。無論是過去的廣播電臺,還是現在的融媒體,都應嚴格遵守這個新聞節目核心內容。所以新聞節目是以受眾作為節目核心角色,以此提升新聞節目主持人的服務意識。但是,觀眾在接收大量信息后,雖然眼界得到開闊,可是對于信息也產生了更高的需求。僅僅靠新聞節目表面提供的信息已經無法滿足觀眾需求,觀眾希望通過新聞內容了解更多信息,讓自己在面對問題時可以做出合理判斷[2]。而平民語態和關注受眾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均是以人文關懷為核心內容,對節目內容做合理調整,從而讓觀眾更容易接受新聞節目的理念,對于內容產生進一步思考。
現代觀眾對于新聞節目不僅僅是單純關注質量,對于傳播形式也有新的要求。而且,傳播新聞節目形式從性質上也屬于信息,同樣可以滿足觀眾對于信息的獲取需求[3]。在現在的新聞節目傳播中,應用電話連線頻率較高。即由一線記者和演播室的主持人進行通話,讓記者報道新聞發生現場情況,獲取第一手資料。也可以通過連線嘉賓方式,讓嘉賓對于新聞闡述自己的觀點等。不僅讓新聞節目制作更加多樣化,傳播模式也發生巨大變化。而近些年崛起的網絡平臺,更是讓原本僅有廣播電臺的工作人員參與制作的新聞節目,出現節目受眾的身影。受眾轉變身份,從過去的信息接收者變成信息制作者、傳播者。在這種時代變化下,新聞節目傳播形式自然也發生巨大要求。過去嚴肅態度播報新聞內容的方法已經不再適用,主持人需要通過更加符合普通人說話、思考模式的平民語態,完成新聞節目制作,從而提升節目綜合素質。這不僅僅是從準確普通話語態播報轉化為平民語態播報,更是對傳播模式的一種技術創新,需要主持人根據不同的新聞制作環境,合理調整語態模式,順利完成新聞內容的播報工作。
新聞節目追求時效性,在過去通信技術不發達時,人們多會選擇通過廣播電臺的新聞節目,獲取社會最新新聞內容。雖然過去新聞節目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但是受限于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所以各個行業的新聞內容較少,在時效性方面并沒有表現得過于強烈[4]。這讓廣播電臺在備稿方面擁有充足時間,即使出現問題,也可以在播報新聞的時侯處理問題,這讓新聞播音主持更多關注播音與備稿質量。而在我國進入國際貿易體系后,各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這讓社會新聞無論是數量還是深度都達到較高水平,留給廣播電臺的備稿時間也逐漸縮短。許多新聞節目主持人常常在開播前的半個小時內才拿到稿件,主持人只能簡單瀏覽大體新聞內容,在新聞播報時將提詞器作為輔助工具,完成新聞節目的制作。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節目內容自然會存在一定的瑕疵,若要提升到高質量的專業水平,需要從業多年的優秀主持人才能做到。但是廣播電臺行業已有多年歷史,一大批優秀主持人已經退休,現有的優質主持人數量也無法做到全面覆蓋所有新聞節目,需要摸索其他方法,解決備稿時間不足問題。以電子技術為基礎的現場直播,則是將新聞時效性提升至新的高度。過去廣播電臺新聞是在整理資料、信息后,再通過主持人播報,所以時效性。而媒體行業在進入新時代后,時效性成為新聞節目主要競爭內容,更快地獲取信息,對于各類媒體搶占市場具有極大的作用。播音主持在新聞現場直接播報,雖然擁有專業知識與正確采訪態度,但是在推敲語言、整體邏輯方面會出現不嚴謹問題。而觀眾也愿意通過損失部分新聞播音主持專業性,獲得更新、更多信息。所以平民語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是和新聞時效性共同發展的產物。
未來新聞節目將會以更快的信息播報、更符合人們語言邏輯方向發展,所以平民語態也會逐漸變成主流形式之一。為提高新聞播音主持效果,提高新聞節目的推廣度,讓廣播電臺在新時代下摸索更多可行性道路,就需要對平民語態在新聞節目應用做詳細研究。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工作人員,在主持新聞節目時,需要合理掌握平民語態使用程度,為新聞內容增添多樣化內容,從而讓新聞節目做好科學傳播。新聞節目基礎功能是向大眾群體傳遞社會中的重要信息,所以要在播音主持時準確表達新聞內容,這是最基礎,也是所有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要做到的內容[5]。同時,要根據不同新聞內容,添加自己對于新聞的真實情感,并合理使用平民語態,完成新聞播報工作。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大眾群體在最短時間內理解新聞內容,并讓觀眾通過情感流露,與新聞當事人產生共情,為創建和諧社會打好基礎工作。但是,新聞節目主流畢竟是嚴肅播報,所以在應用平民語態時,主持人務必要做到適度,以此作為平民語態使用原則,堅決不能完全脫離新聞主要信息,過分追求新聞的娛樂化以及節目的高收視率,這樣會出現本末倒置問題。原本是新聞節目利用平民語態吸引受眾,后因關注平民語態,忽視新聞節目的信息傳遞,對于廣播電臺未來發展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作為新聞播音主持工作人員,應當時刻牢記自己作為新聞主持人的責任,是利用平民語態加快信息傳播,實現新聞節目的推廣,所以要堅守新聞播音主持尊重事實、傳播真實信息的規則。同時,平民語態是通過更符合普通人說話方式,拉近觀眾之間的距離,而不是以低俗段子、下流語言,突破電視節目的下限,這也是所有投入到平民語態學習的主持人應當認識到的問題。如果將平民語態錯誤理解為后者,新聞節目將會逐漸喪失自身的權威性,大眾群體也會逐漸降低對新聞內容的信任度。所以新聞節目主持人需要掌握平民語態應用的度,讓新聞節目更好地傳播新聞內容,配合大眾群體和新聞當事人的情感共鳴,讓新聞得到更好的傳播。
新聞播音主持應用平民語態,在另一個層面可以認為是整個傳媒行業的變化。在行業變革的影響下,若要和廣播電臺共同進步,就需要主持人對職業的定位進行系統性研究。不僅要有專業素質,可以隨時應對突發問題,同時也要具備豐富的知識積累和人生閱歷,在面對新聞內容時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并且還要求對國家、行業發展方向、政策等具有準確的理解。想要達到這個層次,新聞播音主持工作人員就要正確對待自己的職業,低調謙虛,不能以盛氣凌人的態度對待節目內容與觀眾群體,需要走進社會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并在生活分析不同人對待相同事物會有什么態度、表現出什么情感,從而分析出大眾群體真實需求,在未來新聞節目制作時,也可以將重點放在如何解決社會問題上,這才能讓新聞節目成為解答社會問題的工具,成為人們學習知識的突破口,滿足大眾群體對文化產品的深層次需求[6]。而且,主持人在和社會群體交流時,也可以改變過去嚴肅的說話方式,將語態逐漸調整到平民語態,提高主持人的親和力。而主持人在參與新聞節目制作時,需要在備稿時反復閱讀新聞內容,在理解新聞主體信息、核心思想的同時,將自己代入大眾群體中,從而準確分析新聞內容具有的隱性內容,將這部分內容傳遞給大眾群體,從而輔助人們分析新聞內容。所以新聞播音主持工作人員務必要對職業做好定位,明確自己在整個廣播電臺的角色,認識到新聞節目在社會中的地位,從而提升自身業務能力,強化專業素質,未來才能用更平常心態和社會各個群體進行交流,提升新聞節目的互動性。做到這一步,平民語態將不會成為一種待學習的知識,而是成為主持人的工具,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更流暢地傳播信息,讓新聞節目成為社會發展的風向標,推動社會健康發展。
在行業的快速發展中,新聞播音主持工作人員也需要通過提升自身綜合能力,讓能力實現與時俱進,更加適應時代變化。在面對新聞節目時,務必要擁有獨立判斷,對于新聞也需做好分析理解,并在新聞播報中對大眾群體進行正向引導,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三觀”,讓社會群體具有正確價值判斷與選擇。所以主持人需要多做、多學、多思,提升自己專業素質,在學習提高自己專業能力,遇到問題可以利用自己專業素質靈活應對,消除新聞節目制作中的不利影響。配合使用平民語態,讓新聞節目在形式上具有吸引力,在內容上具有穩定制作水準,從而為廣播電臺創造更多具有模仿價值的新聞節目,助力廣播電臺轉型工作。主持人不能從旁觀者角度“講述”新聞,而是要以社會群體視角“分析”問題,并根據新聞內容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提升新聞節目的專業性。在平民語態應用方面,則要做好適度,讓觀眾更容易接受新聞播報方法,讓新聞節目在大眾群體中更為廣泛地傳播[7]。雖然許多新聞節目主持人認識到平民語態對于新聞新節目質量的正面影響,可是他們對于新聞內容認識程度一般,僅僅是將信息傳遞作為一項工作,而不是將其作為職業責任,影響新聞節目傳播效果。如果主持人認識到這一點,可以請教其他主持人,學習廣播電臺其他節目的主持風格和經驗,不斷調整自己工作態度,讓平民語態真正落地,讓新聞節目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工具。
雖然平民語態對于大眾群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對于廣播電臺轉型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新聞播音主持大多數內容畢竟是以嚴肅為主要基調,一味追求受眾喜歡的平民語態,反而會影響新聞播音主持的嚴肅性,不利于廣播電臺的長期發展。所以在實際應用時仍需要對新聞內容、主持人節目風格、廣播電臺對于節目的未來規劃等因素綜合考慮,合理分析平民語態,以此提升新聞播音主持質量,為廣播電臺的長期發展做好基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