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冠強 王健 曹坤鵬
(1.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3;2.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北京 100872)
軍墾體育作為一種文化事項和體育符號,緊密地融入每一位軍墾戰士的訓練和生產之中,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兼有之其他體育之優點,獨有之其他體育之價值,理應承擔起在屯墾、維穩、戍邊中的使命擔當。基于此,新時期發掘和闡釋軍墾體育的文化價值和意義,以及如何履行軍墾體育應有的歷史擔當及實現路徑等問題是歷史的必然和時代的需求,更是必須回答的歷史和現實命題。
安疆固疆、維穩戍邊是軍墾人永遠的使命。兵團的命脈在“兵”,因“兵”的定位而存在,近年來為了強化凸顯“兵”的功能、承擔“軍”的角色,進一步完善融生產、訓練、執勤、應急于一體的民兵常態化輪訓備勤機制。各個朝代的軍事體制、軍事思想、軍事體育訓練和武器裝備,是強兵、強邊的重要保障,軍事體育具有捍衛國家完整統一、開創民族團結局面、傳承優秀體育文化等重要價值[1]。新時期要以打造安疆固疆的穩定器為目標,以“唱響兵團精神”為主題,構建包括射擊、擒敵、攀登、特種戰術、體能隨隊訓練和狙擊、偵察、排爆、突擊等現代化的軍事訓練體系,為維穩戍邊提供保障。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民族團結是安疆固疆之根本,也是民生之所向。漢、維吾爾、哈薩克、回、蒙古、塔吉克、滿族等在37 個民族成了新時代屯墾戍邊的主力軍,這些民族在屯墾事業中和睦相處、守望相助,增強了邊疆地區的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人民健康才能促進民族團結。黨的十九大報告凸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體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必將融入社會各個領域之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 年)的出臺對軍墾體育服務民生工作開展具有指導性意義。軍墾體育要以打造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為目標,從全民健身制度保障、組織管理、場地設施等方面著手,因時、因地、因需地開展群眾身邊的健身活動[2],分層、分類地引導運動項目發展,促進素質教育、文化繁榮、社會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團結、健身消費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全民生活方式的轉變為使命擔當。
兵團的屯墾事業對新疆經濟發展,持續發揮著推動和引領作用,具有引領新疆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實力和自覺。在兵團第七次黨代會上明確指出,要結合兵團的資源特征和區位優勢,要加快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上加快步伐,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興產業。新疆兵團軍墾特色體育旅游資源有利于推動兵團經濟與體育旅游的一體化發展[3]。隨著兵團職工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多元化,當今軍墾體育產業沒有足夠的優勢和實力來滿足體育消費需要。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推進供給側與需求側并進,使需求和供給有效匹配,使軍墾體育融入兵團的經濟建設中。以打造先進生產力示范區為目標,構建軍墾體育產業供給側的改革體系為經濟使命。
長期以來,舉國上下從政府到百姓呵護奧林匹克體育文化的行動和心態,助長了奧林匹克運動文化在中華民族中的傳播、發展和獨占鰲頭。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受到冷落趨于邊緣化,導致至今金牌體育對內沒有形成具有民族體育自信的話語體系,對外沒有形成具有中國符號的體育氣場的話語體系。文化自信體系應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上。而軍墾體育承載著傳統文化的理念,應得到重新審視[4],兵團體育文化是中國體育文化寶庫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兵團社會發展的文化訴求。以打造文化示范區為目標,找尋軍墾體育文化血脈,回歸軍墾體育文化的文化自信。構建軍墾體育文化自信的話語體系,增進兵團文化的輻射力、凝聚力和傳播力。
對于軍墾體育來說,要分析國內外的體育治理改革的形勢,使單一的體育行政管理向多元行政管理轉換,體育實現體育與經濟、文化、軍事、醫療等事業的跨界整合,進一步釋放體育在屯墾戍邊事業中的價值功能。形成軍墾體育跨界綜合治理體系,實現軍墾體育可持續發展。
2.1.1 體育與軍事跨界治理體系
現代體育的許多項目,本身就是從軍人的戰斗訓練實踐中演化而來,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合格的軍人必須擁有良好的體能和體魄,作為提高部隊戰斗力的重要手段,大力發展軍事體育,是踐行強軍目標的內在要求。維穩戍邊的特殊使命,決定了軍墾人必須有良好的軍事素質。兵團黨委先后制定出臺《加強兵團民兵武裝力量建設十年規劃》《關于新形勢下加強戍邊守防工作的意見》等指導性文件,標志著融生產、訓練、執勤、應急于一體的民兵常態化輪訓備勤機制進一步完善。
2.1.2 體育與經濟跨界治理體系
兵團在《國務院關于加快體育產業發展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家旅游局、國家體育總局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等基礎上制定了《兵團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體育產業發展促進體育消費若干意見》,對推動增加體育供給的政策落實、加強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建設和規劃布局、多方統籌加大體育投入、拓寬體育產業發展領域、做好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各項基礎性工作進行了部署。
2.1.3 體育與醫療跨界治理體系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了體育在健康中國建設過程中的有力支撐要素。兵團在“健康中國”戰略目標頂層設計下,出臺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該計劃對于促進全民健身與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養老、助殘等事業融合發展,統籌謀劃全民健身重大項目工程,發揮了全民健身在促進素質教育、文化繁榮、社會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團結、健身消費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軍墾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優秀的文化,蘊含著的紅色革命精神、老兵精神、民族精神激勵著一代代屯墾戍邊人。傳承和弘揚軍墾文化教育引導是基礎,只有持續不斷地灌輸以及潛移默化地熏陶,才能使軍墾文化在新一代的軍墾人的心中生根、發芽。
2.2.1 注重軍墾體育文化內涵的挖掘,提升文化軟實力
軍墾體育是長期的屯墾戍邊歷史中形成的外在表現的運動形式。基于它是一種身體文化,其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現代體育的功能,同時也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具備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功能。通過以體育為載體對軍墾文化教育,有利于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和弘揚,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2.2 優化學校體育教育改革,創新體育教學內容
以軍墾文化中的精髓為依托,把“軍墾第一犁”“老兵故事”“小白楊哨所”等在屯墾事業中的先進典型事例與體育項目結合,在全國紅色運動會項目的基礎上,對體育項目進行優化創新[5]。打破全國軍訓“一盤棋”的壁壘,使兵團民兵武裝訓練融入學校軍訓課程中,使青少年在校園里接受兵團武裝訓練和國防教育,創新學校軍事體育教育改革。
在互聯網背景下,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并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廣泛擴散和應用,挖掘出許多新資源,創造出許多新規則,催生出許多新業態,明顯改變了傳統產業的發展節奏,主導著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在互聯網影響下,軍墾體育中的體育產業、體育消費、體育訓練、體育健身等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因此,要從宏觀層面理念進行頂層設計基礎上做好“軍墾體育+”的應用型拓展。
第一,充分依靠互聯網技術,開發“軍墾體育+”相關產品和服務,在消費者通過互聯網進行體育消費、觀看體育節目、體育社交、搜集體育資源等等形成的元數據的基礎上,開發相關終端APP 應用軟件,在全民健身、運動訓練、體育康復等領域獲得多元化功能體驗。
第二,充分依靠互聯網技術,打造線上線下軍墾體育體驗模式,互聯網O2O 電子商務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商業模式,致使體育用戶需求和體育資源不能有效合理配置的限制,使消費者可以通過線上了解線下自己所需體育資源的詳細信息,可以對自己的體育消費做出預判,線下體育資源的用戶可以通過線上用戶的需要調整資源匹配,使得體育需求和供給更加合理[6]。軍墾體育資源獲得更好的優化配置和體驗,在體育賽事、體育師資培訓、健康知識講座等方面依靠互聯網的技術,打造新的“軍墾體育+”的O2O電子商務模式。
第三,充分依靠互聯網技術,形成健康體質大數據庫。通過互聯網體質健康平臺,對參與者身體形態、健康狀況、體質變化、運動參與等元數據進行分析,獲得兵團軍墾人運動、健康、體育消費等綜合信息,制定相關健康促進運動處方,對兵團國民體質和健康水平進行實時動態監控與干預。
當今“中國強”,不只是經濟強,而是軍事、文化、體育、醫療等多方面綜合實力的強大。從“一帶一路”倡議規劃到中央新疆工作會議,都為新疆和兵團提供了保障和發展機遇。新時期兵團按照黨中央的要求要進一步加強深化改革,向南發展,促進兵地融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兵團維穩戍邊的能力。基于此,邊疆軍墾體育要立足兵團,認清自己的使命擔當,為屯墾戍邊事業的“中國強”,彰顯出自己的時代價值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