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元
(定西市臨洮縣文峰中學 甘肅定西 730500)
體育課程在新課標的發展背景下逐漸被加以重視,在中學階段教學過程中,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逐漸豐富,學生的參與興趣逐步提升,這為實現發展學生核心素質修養起到了較強的促進作用。將體育教學與勞動教育元素充分結合是非常科學有效的教學措施,同時是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效果的重要方法。充分挖掘體育教學與勞動教育的基本概念與結合的重要意義,為學生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措施,是體育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和探究的教案設計方向。
在中學階段體育課程教學體系中,滲透勞動教育元素,將其進行合理融合,是非常必要的教學模式,對于教學質量提升,有著十分深遠的重要意義。
首先,完善化的體育與勞動結合教學模式設計,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熱愛勞動和運動的積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的形成[1]。當前階段教育體系中,由于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加之多方面因素影響作用,大部分學生缺乏體育運動,導致身體素質與實際年齡特點嚴重不符。其根本原因不僅是體育教學模式有所欠缺,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缺乏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態度。針對此問題進行分析,充分利用體育與勞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為學生設計教學方案,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使學生感受體育學習與勞動模式的多樣化特點,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與體育運動觀念,推動實現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目的[2]。
其次,將體育與勞動相結合設計教育方案的過程中,將會有效促進構建更加全面的教學情境和教學方法。體育教學的方法比較單一,通常情況下主要以實踐訓練的方式為主,可能會出現反復訓練同一運動技巧的問題,這便會造成學生學習效果和積極性下降的問題出現。將體育教育與勞動元素充分結合,可以有效促進拓展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更加全面多樣的鍛煉方法,避免學生的體育學習方式過于單一,從而促進提升體育教學效果,并實現發展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教學目的。
另外,體育與勞動相結合教育模式的具體方案運用過程中,可以全面發展學生的勞動技能水平,使學生學會在勞動過程中將手腦進行有效結合,以較強的思維能力完成勞動目標,從而促進提升學生勞動技能掌握效果,全面提高學生綜合學習水平。體育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可以呈現多方面優勢特點和積極作用,教師在教案設計過程中,需要深度挖掘其中的重要意義與優勢特點,進而保證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和教學質量的進一步發展。
因此,中學階段體育與勞動相結合教學模式的具體運用,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有著較強的促進作用,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結合優勢特點進行全面分析,為學生構建完善的學習方案,推動實現發展學生核心素質的教育目的。
保障體育與勞動相結合教育模式的運用效果,需要教師為學生構建完善有效的教育策略,強調教學方案的針對性,同時重視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滲透,幫助學生體會體育運動與勞動之間的具體關系,實現根本教育發展目的。在體育與勞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設計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發展目標進行全面化分析和探究,通過多元且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設計,使學生圍繞科學角度掌握重點學習內容,完成根本學習目的。
為了體現教學目標設計的全面性與完善性特點,體育教師可以通過不同角度完善教學方案,一方面為了保證教學目標設計的全面性特點,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目標輔助作用下以高效率形式掌握重點學習內容[3]。例如,在高中體育課程《我青春我運動》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將體育教學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教案設計期間,教師需要完善構建多元化教育發展目標,以此促進實現課程的根本教學目的。對此,體育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期間,可以通過五個角度進行全面分析,分別通過參與目標、技能目標、身體發展目標、心理健康目標以及社會適應目標五方面進行構建,保證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同時幫助學生全面體會體育學習與勞動學習之間的具體關系。
在技能發展目標以及社會適應目標中可以融入勞動教育元素,引導學生通過“傳切”配合的學習方式,對籃球戰術理念產生較強興趣,同時以勞動元素的滲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及團隊協作精神。因此,中學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滲透勞動元素,可以通過完善教育發展目標角度進行全面分析,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學習方案,提升學生綜合學習水平。
對于中學階段學生而言,良好學習效果的提升,不僅在于教學內容的全面性特點以及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特點,同時包含教學環境的側面影響作用。眾所周知,環境對人的影響十分深遠,在體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通過多種形式為學生構建恰當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氛圍,從而促進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掌握多方面學習發展目標。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創設的方式為學生構建良好學習環境。情景創設方法具有多樣化與靈活性特點,可以滿足不同環境構建需求,同時可以通過個性化環境與氛圍創設方式促進達成根本教育目的[4]。
首先,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勞動場景構建的方式創設相關教學情境,通過聲情并茂的語言表達,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等多種方式的應用,使學生親身體驗相關勞動情境,積極參與其中并完成主要學習發展目標。其次,創設多元化結合教育環境氛圍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從學生感官角度進行分析,加強運用聲音、圖像、肢體動作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構建合理化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切實體會良好學習環境對自身的影響作用,全面化提升學生綜合學習水平。此外,情境創設方法具有多樣性特點,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興趣方向進行分析,構建針對性的教學環境氛圍。
因此,中學階段體育教育與勞動元素相結合的教案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環境創設及教學氛圍的構建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保證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同時促進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感。
體育與勞動相結合教學模式的運用過程中,為了全面突出勞動元素,教師可以在體育運動器材角度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設計自制類型體育學習器材的方式達到學習目的。這種教學方法的科學設計,不僅可以充分體現體育與勞動元素充分結合的優勢特點,同時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在體育鍛煉的同時,達到動手能力的發展目的,通過自制的體育學習器材的學習提升體育學習興趣與效果。
以往的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學器材多由學校方面統一配備,通過學生自主設計自制體育學習器材的方法,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身份,促使學生不斷延伸體育學習范圍和方向,學會將生活中的物品有效融入體育鍛煉過程中,避免學生被傳統固化的體育器材鍛煉模式所局限。在此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分別組織合作性的體育器材設計模式與學生獨立自主設計體育器材學習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不同的方法會形成不同的學習效果。以合作模式完成自制體育學習器材方式的應用,可以有效促進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與互動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在學習及勞動等方面以合作的方式達到學習目的。除此之外,學生自主設計體育學習器材的方式,同樣十分科學有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將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作為基本材料,制作符合體育運動需求的器材。因此,中學階段體育教學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教案設計過程中,通過學生自主設計自制體育器材的方式體現勞動元素,可以有效促進實現根本教學目標,發展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
實踐化教育模式是中學階段教學過程中比較常見的教學方式,在多項教學科目中,實踐環節均是比較重要的教學形式,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完成體育學習目標,掌握體育基本技巧。高中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實踐環節具備更加深遠的重要意義,與其他學科相比較而言,實踐是體育教學的關鍵環節,不僅是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的重要方式,同時是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學習重點的關鍵措施。
在高中體育與勞動教育結合的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強突出實踐元素,引導學生重視實踐環節,達到學習目的[5]。例如,高中體育足球課程《學習腳內側傳球》教學過程中,為了促使學生體會足球學習的樂趣并掌握主要技巧與動作要領,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性教學模式的設計,將體育教學與勞動元素進行合理整合,使學生充分體會足球運動學習的樂趣,強化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意識。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中,主要以技巧性動作作為重點教育目標,而勞動元素的滲透可以游戲形式體現,通過足球項目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小游戲,體現本課的主要教學重點,同時滲透勞動元素,使學生感受體育訓練與勞動之間的關聯性。同時在趣味游戲輔助作用下,推動實現發展學生實踐能力并掌握重點學習內容的教育目標。因此,加強在體育實踐教學環節中體現勞動教育元素,是促進提升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6]。
中學階段體育課程教育體系中,教學目標比較全面,將勞動教育元素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融入其中,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身份,幫助學生全面感受和理解體育學習與勞動之間的具體關聯,從而促進提升學生勞動意識,并提升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