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鑫
(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通 226019)
建立和完善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制度是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表現,我國的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相比于其他國家來說,起步還比較晚,目前也處于起始階段。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在發達國家發展較快,與傳統的模式進行對比分析,政府部門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有助于實現成本的降低,提高自身的生產水平,獲得最大化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日前,我國部分地區政府,開始嘗試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實踐探索。
公共體育服務主要由政府、社會組織、公共主體構成,公共體育服務的受眾群體是廣大人民群眾,公共體育服務主要包括有形物品和無形服務兩方面。
公共體育服務主要是指政府為了滿足大眾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按照政府的職能,由政府、社會組織、公共主體或者個體在公共體育領域有償或無償地提供給全社會共同消費、平等享受的,滿足社會公共多樣化體育需求的公共體育產品。政府通過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出資購買公共體育產品以及體育服務,免費或者收取一定的費用來供廣大人民群眾使用的過程,是政府實現自身基本權利和職能的大幅度補充。
通常情況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主體包括三方面,即受益主體、購買主體以及承接主體。這3個主體受購買事件的發生地點、政府部門的類別以及享受人群因素影響,并不是一成不變的[1]。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所涉及的受益主體、購買主體、承接主體正是對“誰來購買、向誰購買、為誰購買”展開聯系,而且這3 個主體通常也表現出“由出資到生產,再到獲益”這一鏈條式的經濟關系。另外,購買主體本身帶有多樣性的基本特征,在具體的實踐進程之中,承接主體體現出來的多元化發展特征,能夠充分調動承接主體的積極性,進一步拉動體育行業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承接主體的發展尚不成熟,缺乏對承接主體的系統化、合理化。
具體來說,其主要涉及五大核心環節,分別是資金來源、支付方式、購買方式、購買內容、購買成效。
資金來源: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資金來源是政府,但是由于政府兼顧的領域眾多,自身能力有限,在較大程度上不能完全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體育服務需求。因此,承接主體、受益主體也要做出相應的資金支持。基于此,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財政資金支持、公益性體育彩票、體育組織和民眾出資這幾種形式。另外,“慈善捐款”可能也是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資金來源之一,只不過通常情況下,“慈善捐款”的資金數額比較小,僅僅是綿薄之力[2]。
支付方式: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支付方式多種多樣,根據購買內容、承接主體的差異性而存在不同。一般分為以下幾類。首先是一次性支付,主要是購買過程的時間比較短,對于資金的要求比較集中,購買主體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次性支付。其次是先支付啟動資金,評估之后再進行尾款結算,該方式購買的時間較長,對承接主體的服務進行評估,能保證高效的質量。最后,就是由承接主體進行墊付,由于購買數量、購買規模等一些不確定因素,在購買過程中就要由承接主體進行資金墊付,等到活動結束,對購買數量、購買規模清算之后,再結款。
購買方式: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方式可以是公開招投標、單一性采購、競爭性談判、邀請招投標以及其他購買方式,因其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購買內容、承接主體的內容、性質不同,所以,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方式,要根據具體購買情況再做決定。
購買內容: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內容類型比較寬泛,范圍比較廣,而且針對的人群也比較復雜,目前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體系,但大概可歸為幾類,比如技術培訓類,用于提高人民群眾的運動水平;體育環境類,可以提高人民群眾健身環境的質量,從而保障基礎設施完善;知識傳播類,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傳播體育知識,進而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體育知識水平;賽事活動類,可以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體育活動,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度,等等[3]。
購買成效: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要通過客觀真實的評價,建立科學合理的購買公共體育服務評估機制,便于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公開性、民主性,進而提高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有效性。政府對所購買的公共體育服務項目進行精準評估,參考一定的方法、原則,依據廣大人民群眾滿意度、社會效益、合同履行情況、資金來源等方面進行評估。
政府是公共體育服務的實施者,政府的主要職責之一也是有效提供公共體育服務。但是在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過程中,部分政府以轉型為借口,將原本屬于政府管轄的公共體育服務功能,全部拋給市場管理,而政府本身只需要收取一定費用即可,無須操心。除此之外,部分地方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方面存在服務不到位的問題,沒有更好地行使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嚴重情況下,還有部分公職人員,濫用職權,有損政府部門在社會大眾心中的良好形象。同樣地,在實際的執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如執法監管不力、亂收紅包等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要想更好地保障社會大眾的基本權利,政府部門應科學、合理地劃分自身的基本職能,建立健全比較完善的基本管理機制。對于廣大人民群眾來說,需要良好的公共體育服務,群眾可自行監管,政府從旁協助管理。改善政府公共體育服務的法治化,將法律制度具體實施到公共體育服務中,政府要充分發揮在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的優勢,主動擔起責任,促進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的完善[4]。
公共體育服務方面的立法起步比較晚,政府對其重視程度遠遠不足。公共體育服務法律法規整體層次較低,相關法律法規比較少,地方性規章制度比較多,立法性較低。雖然中央政府部門已經明確規定了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職能,同時下達了相關法律性、政策性的基本文件,但公共體育服務相關法規政策缺乏一定的可實際操作性,大多都是一些口號或者號召性的言語,沒有具體的操作性。
針對以上的立法問題,政府要完善公共體育服務立法層次。公共體育服務的相關政府部門要主動立法,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根據公共體育服務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防止出現權力失衡、權力交疊的問題,真正做到按照具體的政策、法律法規行事。除此之外,政府也要完善公共體育服務的立法制度,制定關于公共體育服務的基本政策,最終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國外某些發達國家比較重視以相關法律法規來約束政府部門加大公共體育服務的投入力度,更好地為公共體育所服務。接下來,就簡單分析以下幾個西方國家。
首先,英國。它是第一個加大公共體育服務投入力度的國家,英國政府部門在其基本服務供給期間,都是借助市場,通過競標、投標手段去完成。為了進一步推進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財政部門在提供資金之后,體育管理部門不能直接管理資金,需要將權力移交給英國體育理事會,由他們選擇體育非營利性的企業單位進行購買協議的簽署,企業單位是用來供給具體的公共體育服務,政府部門則是起到輔助性的作用[5]。
其次,澳大利亞。明確規定公共體育服務不再由政府壟斷,社會組織和個人都可以采取有效競爭的方式,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競標形式,面向市場上的廣大人民群眾開放,并進一步提高其服務質量。
再次,法國則是站在殘疾人的立場來考慮的,借助政府部門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方式,從而滿足殘疾人的基本體育需求,在面向殘疾人的時候,公共體育服務由非營利的體育組織完成。
最后,美國則注重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應該建立相對應的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市場也要面向老年人群體,他們也是合法受到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積極倡導政府、市場購買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
各個國家為了鼓勵政府、市場購買公共體育服務,都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去扶持,西方發達國家不斷引導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資金,同時又調動了社會參與的積極性[6,7]。
綜上所述,為了優化政府的購買行為,提升公共體育服務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必須加快推進責任問責制度,建立公平體系機制,實現社會體育組織的獨立化,進而轉變體育部門職能向服務型文化建設過渡。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主要是構建服務型政府,有效滿足大眾體育服務需求的一種手段。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還屬于新興事物,即便是在發達國家,也會有購買失誤的現象發生,我國政府也應該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