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芃粵
拉威爾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對音色的追求、音樂體裁選擇,以及和聲、調式、旋律的個性化處理等,均體現出印象派音樂風格特色。同時,舞曲體裁的創作,使鋼琴曲更加典雅、優美。《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這首鋼琴曲作品,共由八個小圓舞曲組成,每個小圓舞曲的風格變幻,形成總體鮮明的風格。在進行鋼琴演奏的過程中,對作品創作背景、結構以及音樂形象的了解,是展現良好演奏效果的基礎和前提,因此,需從多方面認知和分析,以更好的詮釋這部作品。
拉威爾出生于1985 年,在一個小城西布恩,自七歲起開始學習鋼琴,并在十四歲考入巴黎音樂學院預科班,是19 世紀末、20 世紀初期法國杰出的作曲家。在拉威爾的創作生平中,主要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分別為1900-1911 年的前期階段、1911-1931 年的后期階段。在前期主要受到作曲家薩蒂、布里埃爾的影響,在音樂特征與風格方面,體現出相對明顯的印象主義。在后期音樂創作的過程中,其音樂風格發生一定轉變,這首著名的《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則創作于這一時期。在這一階段,拉威爾的音樂創作仍保留印象主義風格特點,并逐步過于為古樸典雅、含蓄,且語言精練的風格。《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作為拉威爾的代表作品,其風格兼顧印象主義特征和古典音樂風格,通過鋼琴作品能夠感受到法蘭西音樂特點。這首鋼琴作品創作于1911 年,是鋼琴音樂創作不斷成熟的階段,一首十分著名的鋼琴作品。在同年5 月,這首鋼琴曲首次商演,以隱去作者的形式,由于其中涵蓋不協和音程,導致聽眾產生了無限猜測與遐想。隨后,《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被改編為管弦樂,作為芭蕾舞的音樂商演,后被改變為舞臺劇形式,受到廣泛的認可。
拉威爾在音樂領域的興趣十分廣泛,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不僅對印象派題材格外鐘情,亦創作了《小奏鳴曲》、《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弦樂四重奏》等。其中《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是拉威爾十分喜愛的體裁,體現出傳統古典音樂風格。《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這首鋼琴曲,共分為八個小圓舞曲,融合多個場景,不同的小圓舞曲速度形成鮮明對比,具有差異化的樂曲性格和音樂形象,體現出女主人以不同的舞姿,來體現對求愛者的情感表達,其中也包含一些追求者的形象。整首鋼琴曲的段落劃分清晰,且古典風格和氣質十分突出,具體如下:
第一小圓舞曲:此時速度為中板、G 大調,音樂形象是結合劇情內容,主要描繪出在家庭舞會中,一眾男女在愉快的氛圍下翩翩起舞,女主人面對各個賓客,以多樣化的舞姿周旋其中。
第二小圓舞曲:此時速度相對緩慢,并且降至B 大調,展現出青年羅萊丹向阿迪萊德表達自己的鐘情情感的音樂形象。
第三小圓舞曲:此時速度回歸中板和G 大調,阿迪萊德將菊花回送給羅萊丹,以此表達自己的情感拒絕,且羅萊丹再次請求她考慮,她仍然表示將不再考慮。
第四小圓舞曲:此時速度為生氣勃勃,仍保留G 大調,另一位公爵登場,在羅萊丹眼中是一位情敵,心情十分不悅。
第五小圓舞曲:此時速度為緩板,調性為E 大調,這位公爵將鉆石項鏈和向日葵送給阿迪萊德,其中向日葵是象征短暫的財富。
第六小圓舞曲:此時速度是活潑地,調性為C 大調,音樂形象是羅萊丹仍然堅持不懈的追求阿迪萊德,看到她一次次躲避自己,內心十分不甘。
第七小圓舞曲:速度是相當活潑地,轉換到A 大調,公爵邀請女主人阿迪萊德跳舞,但她并未接受邀請,并且邀請羅萊丹當自己的舞伴,期初羅萊丹并未同意,但最終仍然與阿迪萊德共同翩翩起舞。
第八小圓舞曲:作為終曲速度回歸緩慢地,G 大調,表現出在舞會結束后,女主人阿迪萊德靠在窗邊坐下,十分陶醉夜來香的畫像。羅萊丹受眾拿著金盞花,象征著失望,并試圖用手槍自殺。阿迪萊德睜開雙眼,將胸前插著的紅玫瑰丟落在地,并投入羅萊丹的懷抱。
這首鋼琴曲具有豐富特色,每個小圓舞曲均有著方正解構,其中蘊含印象主義風格和聲、古典美以及法國傳統音樂特征,即典雅、簡潔、質樸。樂曲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由于音符相對較少,并不存在較大的技巧層面負擔,但需要注重演奏的藝術性,通過鋼琴演奏發掘樂曲中的奧妙,這亦是鋼琴演奏研究的重點內容。
《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所講述的故事內容,是通過八個小圓舞曲來描述一次完整的舞會,其中第一小圓舞曲是十分熱鬧的舞會開場,每個賓客均身著漂亮服飾,在舞池中開始起舞。其中33~44 小節,是描述女主人的優雅獨舞。第二個小圓舞曲則伴奏具有憂傷韻味,似乎是回憶過往,亦或是一個人的獨白。第三個小圓舞曲則更加輕快,舞蹈分別四個小段落,即分別在1.1~8、2.9~16、3.17~32、4.33~56 小節,自57 小節開始,則是前部分內容的重復。在鋼琴曲的第33~56 小節中,故事情節是兩人對話,作者拉威爾運用表情做出記號,以視區別,每個小樂句均運用力度符號標記,體現出一問一答的故事情節。第三、四小圓舞曲之間相連接,在第三小圓舞曲結尾之處,尾聲體現出停滯不前,并逐步引出地四小圓舞曲,舞步輕快、引發猜想。第7~8 小節的三連音,表現出舞池中優雅的女士展開裙擺,迎來一個華麗轉身,整首曲均圍繞一個神秘人物描寫。第五小圓舞曲似乎是整場舞會的小憩,格外安靜。第六小圓舞曲則更加愉悅、輕快,體現出無憂無慮。第七小圓舞曲是整首鋼琴曲的高潮部分,亦是舞會進入高潮。在第1~18小節中,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邀請,并在10 小節處出現休止音符,似乎是等待回應。在第19 小節舞伴回應,揭示本曲的主題部分。在第39 小節,鏡頭逐漸推遠,更加模糊,聲音逐漸檢索,并在循序漸進的推動下,在第51 小節進入集體舞蹈,十分熱鬧。之所以將這里和開頭部分,理解為舞會的集體舞蹈,是因為第一小圓舞曲和第七小圓舞曲,速度更快、音符最多、力度最強,表現出強烈、炙熱的情感,是眾人齊舞的場面,二開篇部分是舞會的開始,這一部分則是舞會結束。第八小圓舞曲中,表現出舞會結束眾人散去的不舍和哀傷,其中1~4 小節是整首曲的主題,體現著主人公的傷感、惆悵,亦似乎是不斷回憶。本曲中的諸多樂句,均是從之前的七個小圓舞曲中取材,分別體現在七個樂句中,分別為第5~8、25~28、41~45、51~52、55~56、59~61、66~74小節。之所以從之前的樂曲中選擇,則是表達作者在回憶和不舍的情緒中,使整個舞會進入結尾,是樂曲的點睛之筆。
節奏律動對于圓舞曲而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的八個小圓舞曲,均是四分之三拍,是由于在創作的過程中,將維也納圓舞曲作為雛形,使其風格特點具有法國圓舞曲特征。在探討《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的鋼琴演奏過程中,需注重節奏律動,從節拍重音視角,選擇彈奏方法。在第一首小圓舞曲中,第一拍和三拍均為重音,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處理好這部分節奏律動至關重要,特別要強調第三拍為重音。
在鋼琴演奏時需格外注意這部分節拍,在第一拍落、第三拍起,彈奏第二拍的四個音符時,不要借用時間,通過精準的節奏把握,才能自然的過渡到第三拍重音部分。在曲譜中拉威爾運用重音符號標記,在第5 小節、第6 小節為左手第一拍,在第33 小節、35 小節、39 小節、41 小節為右手第一個八分音符,在第54 小節、56 小節為第一拍的第一個八分音符。
第二小圓舞曲彈奏過程中,節奏律動是十分平穩的,通過數大拍子保持安靜,值得注意的是第1 小節、2 小節、17 小節和18 小節。
第三小圓舞曲體現出錯位的節奏律動,圓舞曲開始的拍子律動規整,即強、弱、弱。第一、二拍為二音連線,第三拍則為跳音。節奏律動打破常規,不再是強弱弱的規律,而是第5 小節第三拍、第6 小節第二拍為強拍。第四小圓舞曲的第1~6 小節是主題,以兩小節一拍的形式,注意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將三個樂節相互串聯形成完整一句。第五小圓舞曲是演奏的節奏律動難點部分,需要注意每四個小節為一句。在鋼琴彈奏的過程中,需注意不能每個小節停滯,而是延續至下個音,才能形成完整的律動感。第17~20 小節中,應運用自然而然的彈奏方法,以慢、快、慢的節奏體現律動。第七小圓舞曲是節奏變化最大的部分,其中第1.1~18 小節,需以自由的節奏,體現焦慮的等待、期望被邀請。第2.19~66小節,則是群舞部分,氛圍歡快,從39 小節開始不能加速,需循序漸進的推進故事情節。第3.67~101 小節中,需要左右手相互配合,打造重音效果和節奏感。第八小圓舞曲中,曲風是恍惚的回憶,需以節奏的虛無縹緲體現曲風和律動感,注意節奏的嚴謹性。
在近現代的鋼琴曲作品中,演奏的速度均有明確提示,《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同樣如此。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需按照拉威爾做出的速度標記,保持與曲譜整體速度的大體一致。整首鋼琴曲演奏十分平穩,在演奏過程中避免過于急躁,體現出慵懶的氛圍感。在第二小圓舞曲的演奏過程中,許多演奏者均陶醉其中,繼而護士對速度的控制,需避免節奏過于自由和流動。第五小圓舞曲的節奏劃分清晰,在速度控制方面第一三部分與第二部分差別明顯,不能速度過于緩慢,而是體現整體速度的統一性。在關于速度的標記上,拉威爾提示為lent,且四分音符=96,過慢的彈奏速度會導致樂句割裂,產生第三拍的停滯感。在第六小圓舞曲中,拉威爾寫到一小節=100,需避免速度過快彈奏,產生浮夸的風格,影響整體的典雅與高貴風格。第七小圓舞曲是高潮部分,音符相對較多,彈奏力度更強,因此,在第六小圓舞曲彈奏的過程中,需為后續做出讓步,保持矜持并體現活潑,即可呈現出律動感。
《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作為印象派風格,其主要特點則是色彩,明確聲音要求是情緒表達的有效方法。拉威爾將此曲的改編,對增強聲音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圓舞曲彈奏過程中,包含一處不易被發現的變換觸鍵,在第5 小節觸碰后,11 小節轉回。拉威爾在曲譜中并未做出斷奏或連奏的提示,但在鋼琴演奏過程中仍需注意。第三小圓舞曲彈奏過程中,呻吟層次極為豐富,需結合拉威爾的力度標記富豪,對聲音層次進行區分。1.1~8 小節中,聲音十分纖細。2.9~16 小節中,第二樂句需左手音區降低,右手和弦飽滿。第17~23 小節中,左手為低音區、右手為中音區,從二音連線加跳音變為三個音一組的連奏,繼而體現出延綿的聲音。第七小圓舞曲演奏過程中,技術難度提高,需在快速彈奏中,運用兩個p 彈奏出雙層聲音效果。第八小圓舞曲彈奏則需注重聲音虛幻、飄逸,避免演奏過于真實缺乏夢幻感。
綜上所述,拉威爾的鋼琴作品法國音樂特征明顯,以自身對藝術的嚴謹和完美的追求,將作品的藝術創作盡善盡美,形成鮮明且獨特的藝術氣質和風格,提升了印象派音樂的內在表現力。在研究《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的鋼琴演奏時,能夠深化對拉威爾鋼琴曲的認知和了解,繼而提升鋼琴演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