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鄭銀花
在踐行《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中,我園發現了一些問題:教師專業性引領不足;室內環境設置尚需根據幼兒需求和園所實際進一步調整;戶外活動場地仍不能充分滿足幼兒的動作發展;家長、社區等資源缺乏系統整合。
內涵發展離不開師資隊伍建設。我園必須轉變教師理念,增強終身學習意識,在終身學習中引領專業性發展。我園通過共建《指南》實驗園,在落地式園本研究,互助式幫扶共進,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助推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園因地制宜,整合現有資源,盡量讓環境因幼兒而生,因游戲而建。在戶外改造中,我園巧妙利用現有環境,合理規劃建構區、沙水區、種植區、涂鴉區、藝術區、休閑娛樂區等開放性戶外游戲環境,為幼兒提供種類豐富且層次多樣的游戲材料和器械,滿足幼兒各種游戲的需要。
我園在《指南》的引領下,以課題為載體,充分挖掘地方農耕文化中蘊含的教育資源,通過說唱童謠、節奏訓練、活動表演、游戲活動、課程建設、農作活動等,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認知等方面的發展。我園將農耕文化滲透到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讓幼兒感知四季中與農作相關的元素等,體驗傳統勞作的場景。我園還充分利用家長和社區資源,將本土資源融入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中,與幼兒的游戲活動緊密結合,為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保駕護航,真正發揮本土資源的教育價值。
我園認真踐行《指南》精神,在自主學習基礎上,促進教師在共同學習中積淀專業發展的底蘊。我園組織教師開展案例分析交流活動,結合《指南》要求分享經驗,集中研討,在思維碰撞中搭建目標框架。同時,我園與姐妹園加強合作,協商制定教師培養計劃,教科研活動計劃以及師徒幫扶結對,定期觀摩學習等。
我園充分尊重幼兒發展的基本規律,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念,從園所實際出發,創設《指南》背景下的課程游戲化環境。我園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教師真正關心的問題,如“理想中的室內外環境”“幼兒游戲環境與學習有效融合的現狀調查”等,以便找到現有環境中的問題和創設策略。為了進一步轉變家長的觀念,防止家庭教育“小學化”傾向,我園依托家長平臺,深入推進家園共育工作,促使《指南》精神及課程游戲化工作在家庭中真正達成共識。
我園地處城鄉接合部,是一所農村幼兒園。我園在調查、了解、梳理、整合周邊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價值判斷,選出有教育意義的資源,構建園本課程體系,不斷豐富課程建設內涵,實現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今后,我園將在《指南》的引領下,進一步推進課程游戲化項目建設,全方位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讓“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游戲精神真正在幼兒園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