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冬英
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欣賞美和表現美的種子。廢舊材料是幼兒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常見物品,具有無限的想象空間,有利于幼兒探索和創造。在美術活動中,教師采用多種有效方法,引導幼兒走進生活,充分挖掘廢舊材料的創造價值。
一些廢舊材料在活動室中隨意堆放,沒有相對固定的擺放空間,影響班級整體環境的美感。為此,教師從廢舊材料的收集、擺放入手,進行了思考和嘗試。
為了進一步豐富班級材料,教師和幼兒商量后,設立了班級百寶箱,便于幼兒在美術創作中可以自主取放材料。百寶箱由盒子、箱子、籮筐和架子組成,上面被貼上各種材料的標記,如自然類、果殼類、紙盒類、塑料類、根莖類等,便于分類擺放。教師引導幼兒認真觀察生活,主動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讓他們學會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師建立開放式的材料區,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不斷更新材料。這些來自生活的廢舊材料,通過整合由廢舊材料變為具有無限想象空間的藝術材料。幼兒從摸玩逐漸變成拼擺,在與廢舊材料深入接觸的過程中,懂得小石頭可以變成小動物的眼睛,棒冰棍可以做成太陽的光芒,撿來的樹葉可以做 成樹葉娃娃……幼兒正是在這樣的體驗中,體會廢舊材料的運用價值。
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美術技能,創作起來更加大膽。在美術活動中,教師選用各種廢舊材料,讓幼兒更加自由地表達。
在班級創意美術區中,教師利用一張小方桌創設了一塊微型創意游戲區域,利用百寶箱中的小紙盒、小木盒作為畫框。幼兒可以選擇不同的廢舊材料和表現形式,在畫框內創作自己喜歡的作品,如立體泥塑、涂鴉式的沙畫、剪貼、拓印等。在這里,幼兒能夠自由選擇廢舊材料進行創作,微型創意作品成形快,且具有美感,帶給幼兒極大的成就感,激發了幼兒創意美術的興趣。
幼兒可以在桌面上選擇工具進行美術創作,如滾輪、印章、刷筆、噴瓶、拓印等;可以在桌面上利用多種材料組合創作小型作品,如泥塑創意作品、創意繪畫等;可以將廢舊材料作為繪畫工具進行創作。例如,在“美妙的海底世界”美術活動中,幼兒將塑料紙團成球,蘸取藍黑色墨水,在畫紙上按壓,表現海底深淺的海水形象,不起眼的塑料紙成為幼兒表現美的有效工具。桌面創意美術活動讓幼兒能夠更好地了解各種廢舊材料的使用方法,感受創意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
地面大型創意美術活動是符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特點的活動。幼兒園戶外創意美術區設有一塊地面創作區,在班級活動室也創設了一塊地面創作區。教師將一些幼兒常見的、喜愛的大型廢舊材料,投放在地墊一側,如紙盒、布塊、罐子等。幼兒可以在地墊上進行大型創意美術活動,或利用一塊地墊單人自由創作,或將地墊拼在一起,多人合作創作。例如,在“有趣的腳印”美術活動中,幼兒穿上舊鞋套,在白布上踩出各種形態的腳印,然后繪制借形想象畫,恐龍、小兔、大象等生動形象的小動物躍然紙上。地面創意美術區是幼兒非常喜歡的區域,他們經常在這里用一些大型材料拼一拼、玩一玩、做一做、畫一畫,創作出許多有趣的作品,如盒子娃娃、長頸鹿、大臉怪等。
廢舊材料為幼兒提供了自由探索和大膽想象的機會。幼兒在創作過程中不斷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迸發創意的火花。針對幼兒的活動情況,教師進行了探索。
對中班幼兒的創意美術活動來說,投放廢舊材料十分重要。既不能種類繁多,又不能單一乏味。每種廢舊材料只有有趣、可操作,才能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為此,教師探索了材料的多種玩法。例如,在盒子主題活動中,幼兒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紙盒。教師根據盒子的不同樣態,組織幼兒開展美術創意游戲,讓幼兒充分感受盒子的特點,為創意美術創作建立想象的平臺。首先,幼兒用盒子敲敲打打,涂涂畫畫,跳跳玩玩,在游戲中體會盒子在形狀、顏色、大小等方面的特點;接著,幼兒發揮想象,運用盒子做出各式各樣的娃娃、寶塔、小動物等。
在創意美術活動中,材料是藝術創作的源頭。幼兒與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的廢舊材料是創作的基礎,生活中發生的故事是創作的源泉。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提供豐富且新鮮的生活體驗,鼓勵和幫助幼兒積累經驗,為創意美術活動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將創意美術活動融入其他區域,在理發店里投放各種毛線、羽毛等廢舊材料,讓幼兒自由創作發飾;在小舞臺上,幼兒帶來各式紗巾,在揮動和擺弄中感受紗巾柔軟可變形的特點;在生活區,開展“捉毛毛蟲”游戲,讓幼兒感受不同色彩的區別;在建筑館里,教師提供大、小盒子,讓幼兒堆高和組合,體驗立體創作的樂趣。教師只有讓幼兒在游戲中不斷用各種廢舊材料創造美、感受美、體驗美,積累相關經驗,才能使幼兒的美術創意思維更加活躍,使其創造更多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