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喬 穎
STEM 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不只是單純的科學、數學、技術與工程的相關學科的教育,而是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STEM 教育是一個動態且長期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從改變傳統課程框架入手,關注幼兒能力的動態發展,注重幼兒活動的動態觀察。
動態問卷是隨著活動開展而不斷生成的問卷,伴隨著活動的整個過程,旨在幫助教師和家長樹立STEM 教育理念。
幼兒園STEM 教育將STEM 與日常生活結合,以幼兒感興趣的活動為載體。旨在讓幼兒學會獨立思考,增強思維能力;勇于探索,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敢于主動溝通,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幼兒園STEM 教育不再局限于學會知識,而是讓幼兒在認知過程中發展思維和提升能力。目前,教師和家長還沒有普遍樹立這樣的理念。一個理念的獲得不是教師通過業務學習、文章推薦、案例觀察就可以做到的。為了更好地開展STEM 教育,教師通過發放問卷,逐步將理念滲透其中,引導教師和家長樹立STEM 教育理念。
教師的問卷是動態的,針對主題和能力的迥異設計問題,貫穿于每個班級的STEM 教育中。同時,問卷調查面廣,家長參與度高。幼兒的不同時期的問卷串聯STEM 教育情況,是一個完整的幼兒成長史。教師和家長在完成問卷后,對STEM 教育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發展。
動態目標是過程性目標,目標伴隨幼兒的發展而變動,旨在通過完成這些目標,培養幼兒的STEM 核心素養。
幼兒園STEM 教育的目標是:提升幼兒的STEM核心素養,培養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這一目標指引下,STEM 教育是動態的培養過程,不僅引導幼兒習得知識,還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突破傳統,將靜態目標變成動態目標,讓教師和家長由“授人以魚”轉變為“授人以漁”。
首先,圍繞認知設計活動,將能力達成度作為評價的最終方向。以在往的教育中,教師圍繞認知目標設計活動,旨在讓幼兒學會認知目標。所有的活動設計都是為了完成認知,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化解認知活動中的難度。而STEM 教育將認知活動當作一面小紅旗,幼兒為了得到小紅旗,可以采用任何辦法,借助可以利用的各種工具。在拿到小紅旗的過程中,幼兒還可以收獲黃旗(思維能力)、藍旗(創新能力)、綠旗(探究能力)、橙旗(合作能力)等,這些都是STEM 教育的目標。
其次,STEM 教育與區域活動結合,能夠放大活動空間,延伸活動時間,幫助幼兒實現動態目標。以大班科學活動“測量”為例,傳統活動目標為:幼兒能創造性地使用各種工具進行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并記錄測量結果。幼兒積極動腦,解決測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會與他人合作進行測量,體驗合作的快樂。在活動中,幼兒會發展部分能力,但有局限性,發散性低,特別是平時能力較弱,不善于思考或者思維節奏慢的幼兒始終處于從屬地位,發展各項能力的機會較少。為此,教師設計了“量一量我的教室”“我最喜歡的測量工具”“量一量我的家”“我和同伴的身高”“我的測量小伙伴”“我的測量小書”“我喜歡的測量繪本”等活動。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尋找身邊的物體,嘗試測量身邊的桌子、椅子等一切可以測量的東西。這樣就一下子拓寬了幼兒的視野,給予他們獨立思考、探究的機會。
最后,教師要幫助幼兒記錄發現和活動過程,促進幼兒達成動態目標。在“我找到的測量工具”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有一張互動記錄卡片,每天將自己找到的測量工具貼在上面。教師將記錄卡片展示在區域墻面上,便于幼兒一邊記錄、實驗,一邊與同伴討論、分享。小小卡片串起了幼兒的思維與發現,增強了幼兒學習的動力。
動態觀察是指觀察跟隨幼兒的活動開展,觀察者根據幼兒的發展不斷改變觀察方法,最終目的是觀察到個體的不同發展狀態,為STEM 教育提供支持。
STEM 教育注重每個個體的發展,幼兒在同一活動中會采用不同方式得到不同的結果,發展階段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要認真觀察,為幼兒“量體裁衣”,制定不同的指導策略。教師根據幼兒園班級現狀,通過不同的觀察方法,完成對幼兒的動態追蹤觀察,為制定指導策略提供依據。以大班科學活動“測量”為例,為了了解每個幼兒尋找測量工具,確定測量工具過程中的能力階段,教師事先制定觀察計劃,運用多種觀察形式記錄幼兒活動,捕捉幼兒最為真實的發展狀況。在信息化時代,觀察不再依賴眼睛,人們可以采取各種手段。這些信息化手段包括利用教室監控回放功能,捕捉更多不易觀察到的情況;借助定位跟蹤拍攝,詳細記錄幼兒的發展情況;保存幼兒的活動照片,幫助幼兒、教師、家長了解幼兒的活動情況等。此外,教師還邀請有意愿的家長參與觀察,將幼兒的活動錄成視頻,觀察幼兒的游戲情況,并認真記錄觀察結果。多種方法的觀察和不同時段的觀察支撐了STEM 教育的動態觀察,便于教師根據觀察結果,及時調整活動方案。
(江蘇省揚州市明月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