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丁家豪
體驗式主題活動是一種新型教育方式。體驗性是一種心理感受,是一種主觀的、主動的體驗,是對體驗的反饋。教師通過使用視覺、聽覺和感覺等學習工具,能夠引導幼兒充分調節自己的情緒,親身體驗理解知識,從而激發其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因此,幼兒園教育應該將幼兒的感受放在首位,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幼兒多體驗,多思考,多創造。本文基于上述背景,探索幼兒園以幼兒情緒調節為目的的體驗式主題活動。
學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對幼兒園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現階段,幼兒主題活動還存在不少問題。首先,主題活動僅限于日常實踐活動,教師不能準確把握主題活動的本質,沒有真正了解幼兒的個性特點,創設的主題活動難以滿足幼兒的個性發展需要;其次,多數幼兒園以小組形式進行教學,主題活動的內容沒有周密規劃,往往偏離主題,與主題脫節,導致幼兒在活動中沒有得到有效的學習體驗;最后,多數幼兒園主題活動缺乏科學、有效的教學評估體系,教師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效果不佳,影響了幼兒參與主題活動的積極性。
幼兒的情感世界豐富多樣。如何在日常活動中關注他們獨特的情感轉變,需要教師識別、監測。教師要仔細聆聽幼兒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重視什么,擔心什么,并注意他們正在學習什么。體驗式主題活動在調節幼兒情緒變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它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幼兒的學習好奇心,還向幼兒提供了一個展示興趣的平臺,推動幼兒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實施體驗式主題活動時,教師要強調正面教育,關注幼兒的閃光點,尊重幼兒的獨特體驗,及時予以鼓勵和肯定。積極的評價能夠給幼兒帶來積極的情緒,帶來快樂和自信。
正確的、有組織的、科學合理的體驗式主題活動,在幫助幼兒培養初步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傳統的教學活動主要是“聽”,幼兒通過看實物演示、聽口頭講解被動地吸收,在獲取知識和技能方面缺乏親身體驗。體驗式主題活動可以促進幼兒“主動做”“主動學”,通過自己的體驗獲取知識和技能。一方面,體驗式主題活動嵌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中,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相關的體驗,享受體驗式學習的樂趣。因此,體驗式活動是向幼兒介紹各種生活經驗的重要方式,是課堂活動的延續。通過親自參與體驗式主題活動,幼兒發現并獲得了一些真正體現教育精神的實踐;另一方面,體驗式課題與教師的教學意圖交織在一起,教師能夠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情境,創造特定的體驗式學習環境。雖然幼兒的經驗源于生活,但幼兒不可能經歷生活中的一切。在多數情況下,教師可以創造情境,讓幼兒通過具體情境感受、控制和應用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式主題活動集趣味性、針對性、藝術性和效率性于一體,能夠調動幼兒,盡可能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
體驗式主題活動不僅能激發幼兒的探索熱情,還能引導幼兒學會獨立學習。體驗式主題活動通過探索和實踐能夠豐富幼兒的生活,擴大幼兒的活動范圍,加強幼兒與自然和社會的聯系;同時,體驗式主題活動有助于激發幼兒的興趣,突顯幼兒的個性特征。幼兒放開手腳,參與活動體驗時,情緒調節既不是負擔,又不是約束,而是一種愉快的體驗。在體驗式主題活動中,教師將區域活動納入幼兒園課程體系,每個主題活動根據內容創建相應的區域,為幼兒提供學習和交流的機會。
幼兒園是幼兒在家庭之外接觸最多的地方。為了提升幼兒情緒調節能力,更好地感知體驗式主題活動的好處,教師需要創造新的環境,如為幼兒建立社會生活體驗館、創造適合幼兒不同性格的生活空間。體驗式主題活動往往與生活有很多聯系,教師要善于利用體驗式主題活動中的一些生活元素,為幼兒創設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升幼兒的情感能力。這樣的方法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他們更快、更好地提升自我調節能力。在體驗式主題活動中,內容的選擇和活動的開展同樣不能脫離生活,因為生活中存在取之不盡的素材。體驗性主題活動還可以融入幼兒的游戲活動,為幼兒創設一個更加真實和有背景的游戲環境,有助于調節幼兒的情緒。
體驗式主題的開發不是為了創造一個單一的環境和氛圍,還包括幼兒的不同情緒,如喜悅、悲傷、憤怒等。例如,當幼兒聽一首旋律歡快的音樂時,他們會感受快樂;當幼兒聽一首音調低沉、節奏緩慢的音樂時,他們會為此傷感;一幅色彩鮮艷的暖色調畫會喚起幼兒溫暖和幸福的感受;一幅冷色調的黑白畫則會給幼兒帶來抑郁和悲傷的感受。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相關的情緒體驗,幫助幼兒調節情緒。開展活動前,教師可以通過日常談話,讓幼兒充分認識快樂和悲傷,突出幼兒的情感體驗,并將他們對快樂和悲傷的情感體驗運用到對音樂和藝術的欣賞中。又如,不同的食物被品嘗后會給生活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在體驗式主題活動中,讓幼兒回憶味覺體驗,說出自己的感受,促進他們更好地發展認知、情緒、態度和能力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