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特約評論員
新時代的十年,是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十年。十年來,各級民政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革弊鼎新、攻堅克難,推動民政事業發展取得新的顯著成績。
我們為新時代民政理論建設點贊。十年來,各級民政部門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斷深化對民政工作政治屬性、職責定位、宗旨使命、目標方向、著力重點、發展動力、條件保障等重大問題的認識,升華了對民政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必須加強黨對民政工作的全面領導,為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必須牢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懷著大愛之心、愛民之心做工作;必須堅持為社會建設兜底夯基的基本定位,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大局;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科學精準制定政策、調整服務和保障水平;必須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為民政事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必須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強化基層基礎工作,確保各項惠民政策在終端有效落實。
我們為新時代民政制度建設成果點贊。十年來,以《社會救助暫行辦法》頒行和中辦、國辦出臺《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為標志,社會救助進一步走向法治化、體系化。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各級政府全面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協調機制,開啟我國未成年人國家保護新階段。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得到制度化關愛服務,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首次納入國家保障。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實現省級全覆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全面建立。以加強黨的領導為主線,健全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城鄉社區治理、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等頂層設計,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慈善法、《志愿服務條例》頒布實施。推進養老服務發展、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等系列養老服務制度制定實施。《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和修訂后的《地名管理條例》頒布實施。
我們為新時代民政實踐成果點贊。十年來,各級民政部門凝神聚力兜底線、保穩定、促發展,顯著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2012年—2021年,全國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增長了1.2倍和2.1倍;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達到或超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集中和分散養育的孤兒平均保障標準分別增長了77.9%和83.1%;共發行福利彩票18600億元,籌集彩票公益金5408億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建立以來每年惠及近兩千萬殘疾人;年度慈善捐贈已突破2000億元;城市和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已分別達到100%和79.5%;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達163萬人,全國建成鄉鎮(街道)社工站2.1萬余個;注冊志愿者已達兩億兩千萬人;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到36萬個、床位812萬多張,床位數是2012年的近兩倍;普遍實施困難群眾基本殯葬服務費用減免政策;婚姻登記收費全面取消,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持續開展;采集地名1300多萬條,建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新時代民政事業發展取得的成就,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導。踏上新征程,民政部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持續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圍繞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持續譜寫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