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娥
(廣州市荔灣區芳村小學 廣東廣州 51000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了“學生要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觀點[1]。在此背景下,教育行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整本書閱讀作為一種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與閱讀效率的閱讀方法,也逐漸被應用到了對學生的教育過程當中。《中國神話故事》作為遠古歷史的回音,承載著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幻想,更反映了先民們對世界的向往與熱愛,是絕大多數閱讀者都耳熟能詳的一本經典之作[2]。在人類最初誕生的蒙昧時光中,人們對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與想象,而人們的想象也給大自然覆蓋上了一層奇幻的面紗,他們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賦予了一位位能夠翻江倒海的神明,于是乎開天辟地、人類起源、日月星辰與洪澇災害都有了合理的解釋。精衛填海、女媧造人、夸父追日、鉆木取火……一個個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背后其實都具備了一定的文學鑒賞價值,值得我們深入品讀。文中以該作品為例,詳細介紹了整本書閱讀方法在閱讀該作品中的實際應用方式,對提高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具備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在當前課程改革理念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3]。首先,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中整本書閱讀法,就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在閱讀中產生對語文的熱愛,領悟到文學的魅力所在,主動投入對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其次,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有利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對于學生歷史、政治甚至是英語等其他科目的學習都有著一定程度的助力,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再次,有助于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們進行閱讀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對作者的想法進行歸納總結的過程,我們在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的同時,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語文課上所學習到的知識,拓展他們的表達方式,進而促進他們語用能力的提高,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學生在文章閱讀方面缺乏興趣以及耐心,無法靜下心來完整閱讀完一篇文章,認為語文閱讀過于枯燥,無法激發出自身的興趣。閱讀是一切學習的開展,有良好閱讀習慣的人能夠快速理解其中的知識結構,吸收所學知識之后,將其發揮出相應的價值。整本書閱讀教學指導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文學作品的正確方式,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4]。在整本書的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以一本長篇課文或者是故事集之類的書籍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化的閱讀,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按照對應的方式開展閱讀,效率和效果能夠達到預期的要求。整本書閱讀教學更加注重建立學生的閱讀邏輯體系,許多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后,對于文章的主體內容依然不夠清楚,并未真正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而在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帶著目的進行閱讀學習,逐步完善自己的認知體系,這樣可以使得閱讀的效率提升,學生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新的知識。
在書籍的閱讀中,不同的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都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文章中的情感變化具有個人特色,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變化,強化自身的情感體驗。整本書閱讀的形式使得書籍閱讀變得更加=完善化和系統化,許多學生在初步閱讀一篇文章時,只會采取粗略閱讀的形式,這種方式的閱讀使得學生自身忽略了許多的細節部分,也無法從書籍中收獲到較多的知識。整本書閱讀中含有豐富的知識以及情感變化,學生在認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深深地體會到其中的情感變化,引發個人思考,建立正確的邏輯體系。長篇文章的閱讀使得故事情節更加完善,學生認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完全沉浸在其中逐漸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
目錄作為一本書的總結與提綱,濃縮了整本書籍的精華,通讀目錄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對書籍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時也有助于加深我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因此在閱讀一本書之前,有必要先對它的目錄進行閱讀。《中國神話故事》作為一本成熟的經典著作,每個故事都是獨立存在的,但是不同的故事之間也有著一定的聯系,這就導致了部分同學無法在閱讀后精準地把握故事中所表達的內容。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傳授學生推理目錄的方法來幫助他們讀懂整本書的內容。在對這一作品進行閱讀的時候,我們通常需要利用我們的文學積累和已掌握的部分信息對書籍中的后續內容進行猜想與推測,而猜想的基礎就是目錄中的故事名稱。例如,在“女媧補天”這個故事當中,通過對故事的名稱進行推理,學生就會主動提出疑問,“天也會破嗎?”“天破了該怎么補啊?”等問題,鼓勵學生帶著疑問進行閱讀,這樣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對閱讀故事內容的興趣,之后再針對性地對這一故事進行閱讀,就能夠輕易地把握故事的內容,進而聯系上下文將整本書的故事脈絡梳理清楚。
我們在對一本書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時刻保持對這本書的興趣,《中國神話故事》是古代先民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創作出來文學作品,其中蘊含著人們的美好向往,其中所闡述的內容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進行閱讀的時候可能會有著一定的障礙,這種障礙會對他們的閱讀體驗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進而導致他們對作品失去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運用跳讀的策略,跳過那些與作品主題無關或自己暫時讀不明白的部分,用最快的速度尋找出自己所需要的細節,將整本作品略讀一遍。那么我們應當跳過哪些部分呢?比如,《中國神話故事》這本作品中有著大量對人物的外貌與景色的描寫篇幅,這些部分完全可以跳過不讀,只需要記住本篇故事的大致內容就可以了,書中部分對人物形象和景色的描寫完全不影響我們掌握故事的主要內容,也不會對我們的閱讀體驗產生任何影響。通過跳過部分不必要的內容,學生能夠略過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幫助學生掌握整本書的關鍵信息。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運用圖像化策略化繁為簡,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厘清作品的故事脈絡,把握作品中所表達的內涵,具體如下:
(1)運用連線圖來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
在《中國神話故事》這一作品中,為我們講述了許多古代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這些故事大多相互獨立,但故事中的人物卻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聯系,如果學生分不清人物之間的關系,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從而給學生帶來不好的閱讀體驗,甚至還有可能導致他們對作品喪失興趣。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引入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圍繞中央核心人物,讓核心人物之間構建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通過連線或箭頭的方式,將一個個核心人物交織在一起,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例如,在作品中女媧與伏羲二人是兄妹關系,后羿與嫦娥二人是夫妻關系,而他們各自又有各自獨立的神話作品,通過運用連線圖來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就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清楚作品中的人物關系,加快學生閱讀的進度,同時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2)建立人物身份卡片以具體化人物形象
人物作為小說創作的三要素之一,我們在對作品進行閱讀時,首要任務就是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剖析,那么我們應當如何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剖析呢?教師可以通過建立人物卡片的方式,將小說當中所塑造出來的人物更加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腦海當中,賦予人物更加豐富的色彩,將枯燥的文字轉變成生動的形象,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女媧、伏羲、盤古與后羿等人作為本書的重要人物,我們在為上述這些人物建立身份卡片時,卡片中就需要體現出他們的誕生、事跡與最后結局等一系列的要素,如盤古開天辟地,最后化為山川萬物等,是一個有始有終的結局。而后羿在射下九個太陽后,又射傷了河伯,最后迎來了自己的終結,這三個故事各自獨立,卻又上下聯系,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后羿。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些人物的經歷,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產生對學習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興趣,在閱讀中傳承古代的優秀文化。
國外將整本書閱讀的閱讀方法共分為了四個層次,這四個層次分別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它們之間層層遞進,每層的閱讀效率都要比之前更高,而最后的主題閱讀,它的含義是將研究報告的撰寫與閱讀相結合,教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所產生的問題撰寫成研究報告,并在課堂中進行討論以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問題。例如,閱讀完夸父追日的故事后,有的學生就會好奇夸父明明知道自己追不到太陽,為什么還要一直堅持下去,直到活活累死。這時我們就可以鼓勵他撰寫《夸父逐日深層原因探究》的研究報告,幫助學生領悟到夸父的可敬之處,進而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要像夸父逐日一樣堅持不懈,不能有絲毫放松,這樣才能夠取得好的成績。通過這一系列研究,學生的閱讀能夠進入更深的層次,也可以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還能夠在研究中挖掘出故事所反映的更深層次的內容,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不僅如此,這種讀寫結合的閱讀方式也能夠有效地解決他們在閱讀過程當中所遇到的問題,還可以在彼此的交流中加深對這本書的了解,稱得上是一舉兩得。
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創建故事情境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將學生帶入到故事發生的場景中,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在《盤古開天》這篇故事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播放盤古開天地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天地誕生時的震撼,并幫助他們認識到盤古為開天付出了生命,這種品質是多么難能可貴,并鼓勵學生踴躍發言,讓他們說出自己在讀完這篇文章后的感受,并選擇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此外,《燧人氏制取火種》這個故事由于神話色彩不夠濃烈,可能會使部分學生喪失對他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創設故事情境,帶領學生進行戶外鉆木取火的活動,并在活動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述鉆木取火的這個神話故事,幫助學生將閱讀到的神話故事與他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中國神話故事》的文章學習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深遠的民族文化,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整本書的閱讀教學指導中,教師首先應當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可以靜下心來認真進行閱讀,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閱讀《盤古開天》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營造出天地相容的感覺,讓學生可以充分沉浸在這一氛圍中。然后圍繞著文章的主線劇情,引導學生認真進行后續的閱讀,促使學生可以沉浸在其中。閱讀環境是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許多學生無法靜下心進行閱讀,主要是因為缺乏氛圍環境的感染,使得學生內心較為浮躁,不愿意多花時間在認真閱讀上。此時,教師可以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帶領學生利用正確的閱讀方法來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促使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擴展自身的知識面和認知范圍。
課堂是個小天地,閱讀卻是個大課程。我們將經典之作《中國神話故事》作為案例,對“整本書閱讀”這一閱讀方法的應用方式進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通過推理目錄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跳讀中掌握故事的關鍵信息、采用圖像化策略化繁為簡、運用讀寫結合的閱讀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體驗以及運用情景導入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等一系列的策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同時還能擴寬學生的視野,強化學生的閱讀體驗,幫助學生了解古代中國的優秀文化,進而達成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根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