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婧媛
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庫爾勒 841000
高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其承擔著向社會輸送技術型人才的重任。近年來,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愈發凸顯,影響了高職教育的質量[1]。針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高職教師應深入分析相關問題形成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發生并解決學生已有的心理健康問題,為學生提供健康成長的環境,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優秀的人才,所以有必要研究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和心理健康教育優化的方法。
高職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成長的階段,情緒方面缺乏足夠的穩定性,自控能力相對較差,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后容易產生消極的心理,并作出有違道德準則和法律規范的事情[2]。研究學生心理特點能夠為教師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供更多參考,預防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和解決學生已有的心理健康問題,提升學生心理素質。
雖然很多人認為學生逆反心理最為嚴重的階段是初中,但是高職階段的學生逆反心理也很嚴重。高職學生經歷了嚴酷的中考和高考,在初中和高中階段受到的約束較多,很多學生都存在著較大的壓抑感,進入高職生活后,受到的約束瞬間減少,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很多事情,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很難聽進他人的意見,如果他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存在差異,學生往往喜歡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并單純地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3]。學生的這種心理容易導致其與他人產生沖突,這種逆反心理雖然并不像想象中表現得那般強烈,但是學生一旦陷入自己為自己創造的世界中,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心理素質將會大大被削弱,這對于學生成長而言十分不利。
高職學生更喜歡表現自己,雖然表現自己、渴望自己被他人接受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很多學生的這種逞強心理非常極端,往往會對他人造成傷害。例如,一些學生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如果其他人對這些學生產生抱怨,為了突出自己的“身份地位”,這些學生可能會通過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且非常渴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其他學生能夠認識自己。這種心理在心理學上被認定為一種不健康的狀態,想要得到他人的認可應該讓他人能夠從心底上產生認可,但是通過極端的方式必然無法實現預期目標。城墻心理還體現在凡事都喜歡與其他學生一比高下,從而演變為攀比心理,為了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學生通過暴力、貸款或其他方式等獲得金錢,從而使得學生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4]。
目前很多學生都存在著消極的情緒,在學習方面不與其他學生攀比,而是在物質生活上與其他學生攀比。很多學生在課上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課下未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導致自身無法完成學業。很多學生在學習方面對自己的要求很低,這些學生認為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存在較大差異,即使自己努力學習也無法與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競爭,因此帶這消極的情緒學習,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度過幾年的學習時光。消極情緒也是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一個體現,這種心理問題對于學生成長而言十分不利,因為學生不能更為嚴格地要求自己,很難在學業上有更高的成就,學生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后與他人競爭時處于不利的地位。
心理健康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如果學生心理存在問題,必然對學生生活和學生產生影響。從大量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學生心理非常脆弱,遇到挫折后很難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和端正思想認識,容易出現消極的情緒,從而影響自身的學習和生活。心理健康問題會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影響同學關系和出現極端心理等。
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下降都是由于心理健康問題導致的。例如,學生在學習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學生會對自身產生懷疑,這種懷疑將會擊垮學生的思想意識,導致學生思想徹底淪陷。心理健康問題出現后,學生一直無法忘記這些問題,帶著消極的情緒學習,學習效率和質量下降,長期下去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從而出現成績下降的問題。心理問題一旦產生,將會時刻伴隨著學生,直到學生能夠客觀和正確地看待相關事務時。對于處于心理成長階段的學生而言,需要通過第三方的力量幫助其從心理問題中走出,從而更好地進行學習。
心理問題是影響同學關系的重要因素,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后很難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同學,并逐漸地將自身與他人溝通的通道關閉,將自身封閉在單獨的空間內。長時間的不與他人溝通交流可能使同學產生誤會,認為這名同學不好相處,越來越多的學生將會與這名學生保持距離,久而久之這名學生被同學疏遠,由于無法得到同學認可和遭受同學的誤會,這名學生的心理問題將會加重。如果學生長期處于被孤立的狀態,其在生活和學習上必然無法獲得其他同學的幫助,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可能對學生心理產生更大的影響,導致學生無法將更多精力用于人際關系維護方面,最終導致該名同學徹底與其他同學出現裂痕。
心理問題很容易演變為極端心理問題,極端心理問題出現后對自身和他人都會造成危害。例如,學生不被他人接受,可能認為每個人都針對他,因此出現暴力的心理,想要通過暴力取得別人的認可,進而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大部分校園暴力事件都是由這種問題演變而來的。極端心理出現后,學生對于其他人的不信任感不斷增加,而且很難將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說出,其他同學對這名學生一直保持疏遠的距離,不愿意與這名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進而進一步加重學生的極端心理。存在著極端心理的人在思想和行為上都存在著極端的問題,表現在行為上可能是語言暴力、行為暴力,不僅對自己成長不利,而且對他人也很不利。
高職教師應積極分析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結合相關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設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除了開展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外,也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其他領域,構建多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幫助學生形生良好的心理認識,能夠客觀看待各項事物,讓學生健康地成長。
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高職心理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高職學校每個班級都應該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專業的心理教師進行授課,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首先,每個班級每周至少開展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求教師積極備課,并將課程規劃及時上報,教育管理者定期檢查心理健康教師備課內容,并不定期抽查心理健康課程。其次,每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都應確定一個主題,而不是圍繞著多項內容進行授課,帶著目標性的授課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例如,“消除消極情緒的方法”“正確認識同學間的感情”或“適度消費”等。再次,授課階段應引導學生積極討論,教師確定一個討論的主題,學生圍繞著主題將自己的想法提出來討論,這能夠讓學生敞開心扉將自己遇到的心理問題說出,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通過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能夠有效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調整心理的方法,防止學生心理問題不斷加重。因此高職學校應該重視這項工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
我國很多高職學校都設立了面向學生的心理輔導部門,學生遇到心理問題后可以尋求心理輔導教師的幫助,通過心理教師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雖然這些學校設立心理輔導部門,但是其發揮的作用較為有限,學生遇到心理問題后很少尋求心理輔導教師的幫助。為此,高職學校應該改變心理輔導機構職能,進一步發揮心理輔導部門的作用。一是應該通過心理輔導部門做好心理輔導宣傳工作,將一些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展示在校園宣傳欄中,學生在空閑時間可以通過自我學習的方式調節自己的心理。二是應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活動,邀請學生參與這類活動,在活動中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通過活動的方式間接掌握學生的心理問題,學生更愿意將自己的困擾說出來。三是制作和印發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手冊,每個班級分發一定數量宣傳手冊,班長或輔導員組織學生學習。高職學校不僅應設立心理輔導部門,而且要發揮出心理輔導部門的作用,全面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輔導服務。心理輔導部門的設立是改革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希望高職學校能夠重視這項工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專業的心理輔導。
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決不能僅在專業課程中推進,而是應在多個學科中推進,建立多學科體系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才能深入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高職學校應該積極推動在多學科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授課過程中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例如,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存在著消極的學習心理,教師應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情況,鼓勵學生積極學習,為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讓學生正視學習,幫助學生逐步提升成績。在多學科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多個學科的教師能夠積極參與,積極學習心理健康輔導方法,授課過程中采取巧妙的方式將心理健康知識融入,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使學生心理達到健康的狀態。此外,各學科教師也應積極與心理健康教師溝通,學習和掌握更多心理健康教育技巧,對于教學中遇到的不懂的問題,可以請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然后對學生進行專業的心理輔導。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主題活動的優勢在于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學習更多心理健康知識。例如,開設心理健康表演晚會,選擇一個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由學生編制和排練節目,學生在排練和表演過程中可能領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從而改變自身消極的想法,積極地生活和學習,其他觀看的學生也可能從節目中掌握調節心理壓力的方法。主題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而且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這種方法起到的效果是潛移默化的,無需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就能幫助學生解決很多心理問題。高職學校應給予心理健康活動更多重視,組織心理輔導部門和師生積極開展活動,通過主題活動的方式實現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化,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心理輔導服務,這種方法更能讓學生接受,獲得的效果也很理想。
總而言之,高職學生心理問題正在逐年增加,這對于高職教育發展而言十分不利。為了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使學生的心理始終保持在健康的狀態下,高職學校應該通過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問題輔導部門、面向多學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主題活動等方式構建體系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從而更好地將育人教育開展下去,推動職業教育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