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僑
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停課不停學”工作提出明確意見。
《通知》提出,“停課不停學”要堅持把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維護廣大師生健康安全;堅持省級統一部署與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實施相結合,避免“一刀切”;堅持學校教師線上指導幫助與學生居家自主學習相結合,限時限量合理安排學習。《通知》要求加強組織協調。兩部建立部際協調機制,保障網絡運行暢通。教育部門要高度重視,認真制定實施方案,注重實施效果,防止形式主義。要強化居家學習指導,幫助學生科學制定居家學習計劃,合理選擇資源,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上網學習的要求,可借鑒一些地方好的做法。《通知》強調,要做好開學后教學與居家學習的銜接。要求防止以居家學習完全代替學校課堂教學,正式開學后要精準分析學情,認真對學生居家學習情況進行摸底,對學習質量進行診斷評估,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計劃。對已經居家在網上學習過的課程,有重點地對已學內容進行講解和復習,加大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力度,確保每名學生較好地掌握已學知識內容,再進行新的課程教學。
不同于中小學,高校學生大多來自五湖四海,相關防控工作更難控制,為了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考慮,“停課不停學”工作迫在眉睫。根據通知意見,各高校緊密開展工作部署,因地制宜,探尋工作落地好方式、好辦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為了充分保護好學生的身體健康,同時又兼顧學生學習需要,各省、各高校結合教育部通知,均各自開展“停課不停學”工作。
以海南省為例,海南省教育廳在2月1日就延期各級各類學校開學有關工作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級各類學校(高校、中職學校、中小學、幼兒園等)2月24日前不得開學。通知指出,中小學校、中職學校要根據實際調整教學計劃,提供網上學習課程,指導學生安排好在家的學習和生活,并做好答疑和指導,實現“停課不停學”。通知強調,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國家級和省級優質在線精品課程或其他線上優質教育課程資源,開展線上教學和輔導,為學生提供網上學習創造條件。
根據各級通知的指導意見,“停課不停學”在特殊時間段內作為一個教學手段,以替代傳統“課堂教學”的形式出現在各學校中。在實行階段,不規定具體形式,鼓勵采用多方式展開,鼓勵積極探索好的教學辦法,以保障身體健康為前提,以保證學生持續性學習為出發點,各高校積極開展探索和實踐[1]。
目前,高校較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手段是,師生共有教材,教師重塑教材內容,合理做課堂教學設計,穿插師生互動,用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課堂展示,多配有PPT,部分配有微課教學視頻或其他輔助材料。課堂互動較為容易實現。傳統教學手段和網絡教學不是割裂出來的,在很多方面,傳統教學為網絡教學打下了基礎,將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充分地結合起來,是每個高校教師在應急狀態下網絡教學的一個重點攻克方向。教師要及時梳理好學科資料,要以解決學生無教材學習的難點為出發點,保障學生在線學習或自主學習有“料”可依。
“停課不停學”的主要實施者是教師,教師組織、實施得好,網絡教學這項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以海南省的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為例,“停課不停學”的工作基本分為三個階段,即學校組織階段、教師準備階段、教學實施階段。
1.學校組織階段
主要工作是組織全校建課、建班;組織師生對接。學校及時組織全校開展此項工作,在2020年2月初,下發全校工作部署郵件,第一就是要和所有未返校學生建立對接。如何在短期內和所有的學生建立起有效聯系,最直接的是有賴于網絡的發達,大多數學生都有手機,且都使用微信、QQ等交際平臺,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也比較習慣于用此類軟件接受各類信息,這些為師生迅速對接打下了良好基礎。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的較為統一做法是,通過知名平臺“智慧樹”統一建設班課,在平臺上找到合適教學資源,安排學生統一進班學習。盡量在開課時能做到整體不落課。
2.教師準備階段
主要工作是重塑教學內容、找好平臺。教師在網絡教學開展前,應該遵循著網絡教學的特點來開展準備工作。在這點上,不同的老師所面對的情況和最終結果是不盡相同的。對于日常教學中,注重各類多媒體或信息化教學手段,準備材料的時候可謂已經很成熟,在準備階段時只需將日常教學轉移到網絡上來,按部就班開展即可。而部分教師更注重課堂教學,依賴于課堂這個載體,信息化材料多以配套PPT為主,在網絡教學時則要注重內容重塑,使得內容更細化、內容更易于學生接受和開展自主學習。同時,都能找到自己適合平臺來開展網絡教學。
3.教學實施階段
在教學實施階段網絡授課時大體采用了三個方式。(1)結合在線資源網絡教學。往往通過學校統一推薦的網絡通識課、學校自建的在線課程和自主選擇的其他在線課程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觀看在線教學視頻和在線答題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2)利用在線直播方式網絡教學。教師可通過職教云、騰訊會議、QQ等網絡平臺完成在線教學。直播教學往往要按照學校統一規定時間段來完成;(3)利用其他方式網絡教學。教師可通過藍墨云、職教云、QQ群、微信群等利于文件存儲和保存的方式定期向學生發送教學資料,便于學生及時下載學習,同時開展在線人工指導學生學習,并通過網絡討論、答疑等方式來為學生解惑。
盡管在開課前,學校層級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工作,但網絡授課還是要以教師層次落地為準。以大學英語為例,網絡授課中出現了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層面
教師是集中網絡授課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一方面要吃透上級單位的統一部署要求;另一方面要研究自己學生的學習特點,并通過有效的手段將知識及時傳達。根據調研結果顯示,在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不足。
(1)針對網絡教學重塑材料不夠優化。在大學英語網絡授課準備中,部分教師單純地將日常使用的PPT、電子教案、進度表、教學大綱等材料直接上傳到平臺,內容單一且無章法,根本不適合學生網絡教學。網絡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知識碎片化,要更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吸收為好,加之學生在家隔離,自主性更不易控制,過長、過多的教學內容的填塞,不易于引起學生的關注,學生更是無從下手。
(2)網絡授課方式不夠靈活。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部分英語教師授課時未對網絡教學特點進行了解,授課模式還是照搬日常課堂教學模式,甚至也曾產生過質疑,認為網絡教學不可行。這些都是對新鮮事物的認識不夠深刻造成的。授課中,仍然是照著PPT生搬硬套,缺乏新手段來保障網絡教學效果。甚至有的教師就是播放PPT,全程不說話。出現較為嚴重的教學問題。這在初期不是個別現象。
(3)網絡授課對教學效果的評估不夠。網絡授課時要首先考慮到網絡授課的特點和弊端。首先,區別于課堂授課,面對面的即時效應穩定性有待商榷,為此要考慮到網絡延遲,甚至部分師生信號卡頓乃至中斷的現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部分教師未能及時關注到這個現象,整個過程只是在完成自己的講述部分,網絡授課效果可想而知;其次,網絡授課時因為隔著屏幕,未能就學生即時學習動態予以足夠的關注和管理,在學生自覺性較差的情況下,往往出現學生刷機現象,顯示在線學習中,其實學生本身在做其他事,如此這般導致整體教學效果不佳[2]。
2.學生層面
學生作為網絡教學最主要的受眾面,其在網絡教學的有效性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因為一網之隔,網絡教學是否有效,最關鍵還得看學生能否做到有效配合。通過對學生的調研,也發現了如下的問題或不足。
(1)學習平臺不夠統一,學生多平臺學習較為疲憊。學生反饋最多的問題就是按照學校和各科老師的要求,在手機上下載學習客戶端,以便參加網絡授課。因為每科任課教師所采用的軟件平臺不一樣,導致手機上應用軟件多而繁雜,學生在各個軟件之間切換,且每個平臺上課風格不一致,有的是直播課,有的要求在線看視頻,有的要求群里討論等等,這些導致學生容易產生疲勞,因較為嚴苛的考勤制度,往往導致學生在課程難以集中注意力,學習效果自然更差。
(2)網絡硬件條件不一,網絡效果各異。從網絡硬件條件上看,教師層面遇到的問題不多,即使有、一旦解決了,則能滿足眾多學生需求。但學生層次不一樣,學生的硬件往往是局限于手機這個硬件終端,一個較好的硬件手機自然能帶來較好的運行速度,相對網絡傳輸要好一些,但不是所有的學生的手機能夠滿足要求;另一方面是受制于網絡的限制,部分學生反映,其身處邊遠地區,無固定有線網絡傳播,只能靠手機流量,不僅花費多,而且網絡效果差,導致上課效果不佳。
(3)網絡授課自律性差,難以保障學習效果。從自律性上來看,本科生和高職生在這個方面或多或少都有問題。因為一網之隔,如不是學生全程露面,學生能否全程在線學習是個未知數,在實際中,也確實更容易受到干擾。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全新參加網絡授課。開著手機刷課的現象比較多,有的班級人數過多,也更難于監管。網絡學習更多時候流于形式,最終導致學習效果不突出。
通過調研不難發現,部分教師對于集中網絡授課明顯準備不足,網絡教學時對于學生的引導和管理不夠,為了充分保障好網絡教學的需要,也為了促進日常教學的相輔相成效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改善。
雖說網絡教學在硬件、軟件的支持下,已經比較成熟,但網絡的不穩定還是存在,尤其在邊遠地區,部分學生的網絡信號不是很好,為此在開展網絡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這部分學生的難處。尤其在英語教學方面,授課中英語穿插授課較多,為了能夠充分地保障好學生的視聽體驗,授課時可采用直播加錄課的方式,授課后將錄課視頻通過平臺上傳至云端,方便學生回看。另外,鑒于學生自主性學習較多的特點,結合授課內容和學科特點及時整理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材料,一并上傳至云端,最好中英文對照,方便學生復習,強化知識點。
授課時盡量選擇穩定性好的平臺來授課。例如,騰訊會議、釘釘等,平臺服務器多,技術支持也到位,能更好地保障網絡授課的順暢開展,不會出現崩潰的時候。另外,為了增加授課體驗感,教師最好采用露面直播的方式,露面時會增加學生對授課的親切感,猶如日常課堂授課般。在平臺允許(例如騰訊會議)且網絡無卡頓現象的前提下,也可以讓學生露面參加直播課,通過“以形促管”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授課中要注意網絡授課手段的穿插,在授課時切忌一直講,要多提醒學生是否聽到、聽全、聽懂,如發現不足及時返工重講。
網絡授課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首先,從形式上下手,以英語學科為例,多以易于上傳云端的形式來布置任務。例如,單詞拼寫、文段朗讀等。老師在獲取資料后,一一過目,打分評價。通過后臺統計,及時告知學生學習進度,敦促學習;其次,授課時一定要注意授課時長和師生互動時長的比例,甚至要增加師生互動,網絡授課效果很多時候取決于學生端,盡量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參與度,避免其上課時出現困乏無聊的狀態。為此,師生互動必須成為網絡授課的一個必要元素[3]。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硬件的建設和配套軟件的運用,網絡教學不管是在特殊情況下還是日常教學中,都成為了一種可采用的教學方式,前期遇到的挑戰,也催生了傳統課堂教學和現代化技術的深入融合,全面地提升了高校教師教學的戰斗力和創新力,新穎的教學方式也必然使得教學更趨向于教師的多維度發展,“多技能”教師在今后一定會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