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肖榕
(昆明高新一小教育集團經典校區 云南昆明 650000)
持續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效率及其質量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中需要著重實現的要點內容,實踐中,教師可以切實把握低年級小學生好動的特性,引入運動體態律動教學方法,實現課堂教學的升級。
為了明確學生對于律動教學的了解程度,以及了解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應用中出現的問題,筆者設定了針對性問卷,并依托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律動教學的現實情況作出分析。在本問卷中,主要設定如下問題內容:
問題1:為“您對律動教學了解嗎?”設置的選項為“非常了解”“基本了解”以及“不了解”;問題2:“您所在的學校使用律動教學的次數多嗎?”設置的選項為“經?!薄耙话恪薄拜^少”;問題3:“您認為律動教學的課堂效果怎么樣?”設置的選項為“非常好”“一般”以及“不好”;問題4:“您是喜歡課堂老師用律動教學的模式還是喜歡傳統教學的模式來上課?”設置的選項為“傳統教學”“律動教學”;問題5:“您現在是幾年級?”,設置的選項為“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
選取某小學213名二年級小學生作為被調查對象,回收問卷209份,有效問卷為200份,得到的調查結果如下。
在問題1中,有43%的學生選擇“不了解”,36%的學生選擇“基本了解”,表示學生對于律動教學的了解程度還有待提升;在問題2中,56%的學生選擇“一般”,表示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推行深入度依然存在較大空間;在問題3中,62%的學生選擇“非常好”,13%的學生選擇“不好”,表示低年級小學生對于音樂律動教學模式的認可程度與接收程度較為理想;在問題4中,有89%的學生選擇“律動教學”,表示低年級小學生更加喜愛律動教學模式。由于本次調查選取的小學生為二年級學生,所以在問題5中選擇“二年級”的人數達到100%。
現階段,音樂教育的發展不斷加快,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音樂育的發展需求。因此,改革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加強體態律動在音樂教育教學中的研究和運用尤為重要。體態律動音樂教學法摒棄了傳統音樂教學的機械填鴨方式,更加注重發掘人內心深處對節奏、音樂、情感的感知,提高神經敏感度,激發藝術想象力與創造力。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課堂主要以老師為主,忽略了學生的音樂體驗和音樂感受,從而導致學生對音樂失去興趣。而體態律動更加注重發掘學生內心深處對節奏、旋律、音樂情感的感知。通過引入體態律動教學,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理解音樂并快樂地享受音樂,提升學生的音樂體驗及表達能力,獲得良好的音樂感[1]。
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本身所具備的音樂素養尚未達到較高水平,所以學生難以在課堂教學中理解老師對于音樂知識點的講解,整體所顯現出的教學效果也并不理想,教師實際所消耗的精力也相對較高?;谶@樣的情況,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應當以聆聽為主,并由音樂教師教授課間律動操,以此能夠進一步豐富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引導、鼓勵低年級小學生隨著美妙的音樂展開身體律動,以此推動小學生的身體素養得到更好提升,并同時實現愉悅身心。對于此時所引入的律動操而言,要求律動操盡量做到短小精悍,保證低年級小學生能夠在身體律動中享受美妙的音樂,同時實現鍛煉身體;從選曲的角度來看,教師要選一些學生喜歡的,具有現代氣息、健康向上的音樂,并結合教材中設置的各類曲目,為低年級小學生的運動體態律動提供更多的音樂場景支持,依托身體律動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與理解程度的同時,強化低年級小學生的樂感,并體現出對學生身體素養的更好培養。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研究目標集中如下:
第一,通過在音樂課堂上引導低年級學生進行體態律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音樂課堂效率。第二,根據音樂作品特點,創編與小學低年級學生相吻合的體態律動,使音樂變得通俗易懂,從而讓低年級學生充分感受和理解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2]。第三,通過音樂體態律動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音樂節奏感,促進低年級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合作意識。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研究內容集中如下:
第一,體態律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可行性。從低年級學生學習音樂的心理特征、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三個方面出發,在低年級音樂課堂中運用體態律動。第二,體態律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從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和音樂鑒賞能力等方面出發,制定體態律動的教學方案,并在音樂教學中具體實施。第三,體態律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實施效果。通過多種形式,對體態律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等方面的作用開展研究,以此為基礎形成更為完善的基于運動體態運動的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策略。
誠然,使用運動體態律動動作與相應活動的融入能夠達到強化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成效的目標,但若是在課堂中過多應用運動體態律動教學方法,則會導致整體教學效果下降,難以最大程度發揮出運動體態律動教學方法的現實效果[3]?;谶@樣的情況,在展開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相關教師必須要合理規劃運動體態律動的引入比例,避免事倍功半。實踐中,應當切實參考不同音樂歌曲的特點、類別以及其中所表達的主要內容,確定出能夠讓學生展開身體律動的部分,并以此為基礎規劃課堂中引導學生展開運動體態律動的時間長度。例如,在進行紅色歌曲、愛國主義歌曲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適當降低帶領學生展開身體律動的時間,可以播放愛國主義紀錄片等視頻內容深化學生對音樂情感的理解;在進行民族歌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學生展開身體律動的時間,給予學生自由律動時間,鼓勵學生通過律動自行感受音樂情感。
為了實現合理規劃運動體態律動的引入比例的目標,小學音樂教師應正確理解運動體態律動教學方法,并切實參考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引入運動體態律動教學方法,以此確保運動體態律動教學方法能夠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中得到合理、適度應用,促使運動體態律動教學方法的優勢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只有通過對運動體態律動引入比例的合理適度設計,才能夠實現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音樂學習的促進,推動音樂課堂教學氛圍轉入更為活潑的狀態,最終達到強化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果。無論運動體態律動教學方法應用的過多或是過少,均難以保證實際教學成效達到預設、理想水平。
無論教學形式、方法發生何種變化,在實際教學成效方面必須要滿足預設教學目標。這就要求著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全面把握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目標,并以此為基礎規劃課堂教學方案、運動體態律動活動等等,保證對學生提出更加科學合理的要求,以此確保運動體態律動活動的引入能夠達到強化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現實目標落實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月亮》曲目的教學時中,教師讓低年級小學生在自由的律動中感受歌曲有特點。低年級小學生會在聆聽中不知不覺地熟悉歌曲,熟練掌握相關音樂知識。
符合學生生理與心理特點實施教學設計并展開教學是保證最終課堂教學成效的重要手段。在依托運動體態律動活動融入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相關教師需要著重結合學生心理與特點展開教學設計。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教師應當盡可能引入生動情景、模仿性更強的動作,以此達到強化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爺爺爸爸和我》曲目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表現爺爺、爸爸和小朋友走路的動作,不同年齡的個體在走路方面有著不同的姿態、速度,有不同的方向,甚至還有音高上的變化,這樣的舞蹈律動同時解決了歌曲學唱中的節拍、音高問題;在《買菜》曲目的教學中,學生跟老師學習買菜的舞蹈動作,形象而生動,動作的創編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通過模仿買菜動作能快速記住歌詞,從而簡單高效地完成歌唱教學目標以及音樂活動。由此可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托生動形象的舞蹈律動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解決了歌曲中的重難點,有效的達成了教學目標。
為了豐富當前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內容,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積極組織音樂課減壓式律動操教學活動。該活動主要針對目前小學生戴著口罩不方便歌唱的問題,建議音樂課以聆聽為主,并教授課間律動操。目的是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小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達到強身健體、愉悅身心的目的。
在律動操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以下幾點要求,即:要求律動操盡量做到年級統一、短小精悍,既能讓學生享受美妙的音樂,又要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在選曲上要選一些學生喜歡的,具有現代氣息、健康向上的音樂。在律動曲目的選取中,教師可以引入網絡精選的《霸王別姬》《布谷鳥》等律動操小視頻供大家學習。同時,出于對強化學生愛國主義、積極向上精神培養的考量,教師還可以引入《聽我說謝謝你》《天天向上》等曲目展開律動活動。這種音樂律動操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促使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也體現了孩子們朝氣蓬勃、青春飛揚的面貌,讓學生們的焦慮和壓力在音樂和笑聲中得到了釋放。
對于音樂歌曲而言,由于其更多圍繞某一事件、場景、情感等為主題做出描述,所以能夠為學生呈現出一種場景,而音樂鑒賞的基本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深入、真實理解音樂中蘊含著的主要內容與情感。從這一角度來看,在組織低年級小學生展開音樂課堂中的身體律動時,教師可以依托音樂內容與主題創設情境,并在相應情境下引導學生隨著音樂進行律動,能夠到達進一步加深低年級小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程度的效果,最終收獲更為理想的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水平。
例如,在進行《在鐘表店里》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整個教學設計分為完整聽、分段聽、表現再現三個環節,每個環節都預設了不同的問題以及要求。教師用充滿畫面感的語言帶領學生進入到鐘表店的現場,讓學生們身臨其境,體驗其中的情緒,展開無限想象。尤其是“在鐘表店里愉快的工作”這一有效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通過律動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鐘表店內工作”情景下結合音樂展開律動,并幫助學生突破課程中的教學重點。依托這種基于情景教學的音樂課堂體態運動律動活動的展開,能夠促使學生更為深入、真實地理解音樂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并在身體律動中切實感悟音樂所表達出的情感內涵,從而達到更好培養低年級小學生音樂素養的效果。
綜上所述,體態律動更加注重發掘學生內心深處對節奏、旋律、音樂情感的感知,通過將體態律動教學方法融入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體驗及表達能力,促進了教學成效的進一步強化,推動了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