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克家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水務局,甘肅 張掖 734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逐漸提上日程,對于改善農村飲水安全,提高農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導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運行管理工作中出現一些問題,嚴重影響整體工程價值功能地有效發揮。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改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運行管理工作,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保障農民的根本權益,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在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背景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數量越來越多,但是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運行管理機制,導致工程建設完成后難以有效發揮其功能作用,存在供水設備故障率較高,水資源利用低等問題,農村飲水安全得不到實質性改善。因此,要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運行管理問題進行全面分析,為制定針對性的優化策略提供依據。
盡管大多數地區已經建立了農村飲水安全運行管理機構,但是衛生、環保等部門參與度較低,無法發揮其職能優勢,也無法科學解決項目后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影響項目實際運行效果。水利部門作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負責部門,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對項目運行管理存在局限性,后期運行管理需要資金對工程進行保養維護,單靠水利部門難以支撐,運行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責任不明確問題,影響了飲水工程運行的安全性。
首先,水源地被污染。在自然環境影響下,水源自身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元素,水質受到嚴重污染,加之農業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大量污染物排放到水源中,對水質造成污染。其次,水資源保護不當,缺乏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大部分水源地并未經過法定審批將其劃分為保護區域,缺乏保護依據,有些水源地劃分了保護區域但是管理責任不夠明確,管理力度不夠,保護資金嚴重不足,保護范圍所設置的標志、設施、生態建設等存在滯后性,水源污染日漸突出[1]。同時,缺乏水質達標檢測監測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影響保護工作落實。最后,水源地保護落實難度大。盡管我國已經就飲用水水源地頒布了相應的法律保護措施,但是由于農村飲水工程類型多、范圍廣,政府投入有限,其他資金少,影響保護工作開展,特別是中小型供水工程保護十分苦難,導致水源地污染現象加劇。另外,工程管理單位界定不夠明確,無法保證運行經費。農村飲水工程的任務是為了滿足農村居民和企事業單位用水,確保農村居民用水安全,具有公益性,若是工程效益不佳則無法保障水廠管理和設備管網維護,無法使水廠良性循環。
我國農村用水多為按表、按戶、按人頭等方式收費,類型多,可以解決人民群眾“吃水難、用水難”的問題。通過合理收費可以有效約束人民群眾用水,但是當前農村有些地區并未建設科學的水價管理體系,收費不合理,導致水資源利用率低,影響工程運行管理。
當前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存在不足,各水廠并未設置專門的正式水源保護區。管理水平有限,導致各水廠水處理設備多數處于閑置狀態,水廠供水質量不符合標準。水廠建設時也并未設置水質化驗室和相關設備,水質檢測主要由疾病防控中心負責抽檢。
完善的監管機制是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運行管理質量的重要保障。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實現管理模式的創新,提升管理人員專業素養,總結管理經驗,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在保障建設質量的同時,也要注重提升管理效率,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穩定運行管理提供保障,優化服務質量。要綜合引用現代化管理技術,對運行管理方案進行統一規劃,保障工程穩定運行,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要對工程資產所有權進行明確,并提升資金利用率,完善水資源監測設施建設,保障水質監測設備和水凈化處理設施充足,確保工程安全穩定運行。此外,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對產權、管理權進行明確,確定運行管理的責任主體,推行責任制度,強化飲水工程高效管理[2]。飲水安全工程管理中要明確農民的管理主體地位,提高農民建設管理知情權、參與權以及監督權,可以積極調動引導農民參與到工程建設管理活動中。用水戶的高度重視和全過程參與可以提高用水戶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提高其對工程的認可度,消除人為影響因素,進而激活管理機制,落實好區域管理責任,明確供水單位、用水戶的管維范圍,保證工程安全運行管理。同時,明確工程經營管理,確定運營主體。為有效管理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需要分離經營權和所有權,根據當地實際將經營權授予具有經營能力的主體,而授權時需要根據規定確定雙方權責,為工程后期管理和飲水安全提供保障。此外,要強化對管理人員的技能培訓,提升其專業技能水平,培養責任意識,使其及時發現工程異常運行情況,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完善監督管理機制,保障各個供水單位對水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強化水源保護力度,優化供水設備運維服務質量。
在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過程中,要選擇優質水源,強化對水源的保護,避免其受到污染和破壞。在進行水源管理時,不要局限于地域,強化飲水工程之間的彼此聯通,加大水資源利用率。結合具體需求,可以新建調水輸水工程,也可以對管網進行延伸,把現有工程與新建工程進行有效連接,集中供水,實現優質水源的遠程調運,拓展水源來源,優化水資源配置,實現統一管理,促進城鄉供水統籌管理[3]。此外,要強化對水源的保護力度,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對現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進行合理分類,科學劃定水源保護范圍,并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針對新建飲水工程要優化工程設計,明確水源保護方案,并在工程竣工驗收時對保護方案的落實情況進行嚴格檢驗。建立完善的水源保護監管機制,對其保護情況定期普查,并推行動態監管機制,對污染源進行嚴格整治,避免污染物排入水源。優化水源周邊環境,減少種植業、養殖業對水源的污染。建立完善的水源水質監測網絡,強化相關部門的職能責任,對水質檢測結果進行定期上報,并向社會進行公示。
在開展有償供水過程中,要對計量收費工作進行合理規劃,結合市場客觀發展規律,對水價進行科學調整。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要按照相關要求,完善管理機制,推行兩部制水價,并優化用水定額管理,對用水量進行合理控制,培養人們的節水意識,并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運行管理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4]。此外,在制定水價前要對當地農村的實際經濟收入水平以及經濟承受能力展開全面調查,在保障飲水工程有效盈利的基礎上,保障水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減少農民經濟負擔,優化農民生活質量。因此,在對水價進行制定時,要以當地生活水平、市場經濟狀況等為依據,保障水價制度的適宜性,既能夠保障水廠的穩定運行,又可以起到節水效果。加大宣傳,水利、衛生和環保等部門要展開合作,在農村地區開展供水、環境衛生與健康教育的三位一體宣傳活動,強化人們的節水意識,自覺保護水資源,進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同時,利用廣播、公眾號、微信群等方式對水費的用途進行公示,并在公示欄張貼具體的水價制度,水價管理透明化和公開化,主動接受民眾監督。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涉及范圍大,地理條件差,運行管理期間需要采用多元化水費收繳模式,對水費進行統一管理。工程建設期間要考慮設備和建筑物配備,例如甘谷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主要為謝家坪和劉家河灣一帶提供飲水資源,其中1 號高位水池可以直接根據用戶水表計量收費,但是2 號和3 號高位水池需要按照智能水表收費,并安排專門的人員負責管理費用,在保證水量損失情況下計收費用。此外,按照經驗可以實行保底水價管理方式,也就是合理確定用水戶的每月保底水價,實現節約用水,進而減少漏水損失。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運行管理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系統性工程,期間需要的資金、人力、物力資源比較多,尤其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相關部門要對當地的具體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并制定針對性、可行性強的方案,拓展運維經費來源渠道,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運行管理工作有效開展。制定優惠政策,加大預算,對水廠進行財政支持;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運維管理費用進行科學預算和審核;制定多元化的資金籌集渠道,對飲水工程管網鋪設方案進行優化,在保障工程建設標準的基礎上,盡量減少管網長度,有效控制工程成本[5]。此外,要建立專門的維修基金機制,其主要來源為承包租賃金、水費等,保障飲水工程科學維護,對老化設備進行及時更換,延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使用壽命。此外,要加大宣傳力度,提升農村居民節水意識,強化其對飲水工程的維護意識,減少設備損壞率,有效控制管護成本。
為了滿足農村供水工程水質監測要求,要貫徹落實好當地發改委下發的水質監測建設要求,建立健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監測中心,對供水工程進行相應的巡檢,統籌解決農村中小型水廠設置的水質化驗成本問題和技術人員缺少問題等。根據法律規定劃分水源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公布保護區,并設置警示牌和責任人標志,構建水源地水質監測機制,并加大宣傳力度,避免周邊群眾污染飲用水源,保證飲用水質符合國家標準。根據國家和省市生活飲用水的衛生標準進行水質監測工作,開展自檢,保證其符合國家飲用水生活標準,并由財政撥款提供水質監測中心經費以及培訓費,完善飲水安全管理培訓工作,實現良性循環。此外,工程建設完成后要設置消毒設施,定期投入資金檢測水源水質,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避免發生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確保飲水安全,并規范管理水質監測工作,建立完善規范的取樣以及化驗制度,根據國家標準檢驗水源水質,及時統計分析檢驗數據,歸檔上報給相關部門,保證水質安全。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運行管理工作對于其運行質量、使用壽命具有直接的影響,也能夠為農村居民提供安全的飲用水,對促進農村經濟穩定增長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要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運行管理工作的現狀進行分析,并采取針對性措施,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其功能作用,實現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為農村提供更加優質的飲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