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晶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江蘇 無錫 214000
積極的人格特質需要從多個層面和角度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提升,它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以及相關理論來對學生的人格特質進行積極細化地疏導。相較于消極方面的問題,積極的人格特質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品質,更加注重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符合當前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對“00后”高職學生的全新的心理要求。因此,對“00后”高職新生開展人格特質方面的心理教育成為當前研究的一個重點。
消極的人格特質是指個體心理的一種消極反應,表現為信心缺失、多疑、憤世嫉俗甚或厭世等。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容易猜疑、多慮、恐懼、缺乏安全感、過分的自我保護(這也會把真心幫助他們的人拒之門外)和強烈的排斥心理。這種心理一部分是受遺傳因素影響,而更大部分則是受成長環境的負面影響。
與消極的人格特質相比,積極的人格特質更加關注普通人的身體和心靈健康,不僅僅包括傳統的心理疾病預防和治療,更注重心理的潛能以及心理素質的激發[1],充分體現了人的價值和發展。因此,對“00后”的高職新生而言,通過積極的人格特質研究,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對于積極人格特質的研究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積極的人格特質,致力于研究學生的積極情緒感受,例如學生的幸福感、愉悅感、期待感以及滿足感等多種體驗感受。在積極的性格特質當中,研究較多的是幸福感、快樂,在這些問題當中,學生的人格特點與其積極的情緒是密不可分的,并且這二者具有高度的相關性。一些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資源,例如增強高職學生的智力、體力,以及推動高職學生的人際關系能力進一步上升。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尤其是“00后”,他們的主觀體驗來自對事物的認知態度。如果引導這些孩子們從積極的視角來看待事物,看到的事物多為積極有用的一面,所以運用積極的認知來幫助學生,自然學生會體驗到更多的積極影響。新入學的“00后”新生,在面對學校、社會和未來存在的問題時,也能較快速地從問題當中走出來,較其他學生而言,就會變得更加樂觀、更加堅強、更加積極,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積極的人格特質更加關注“00后”高職學生的積極的人格特點。積極的人格特點主要包括堅韌、寬容、美德、智慧、創造力等等。其中對學生而言最為重要的是樂觀。對剛入學的“00后”高職新生進行積極人格的培養,應當是培養這些學生的樂觀主義精神。在“00后”新生的入學過程當中,他們將面臨校園和社會兩個不同事物之間的多種問題。
在面對生活當中存在的問題時,“00后”高職新生將存在樂觀與悲觀兩種不同風格的表達方式。而在這些學生當中,與悲觀的“00后”高職學生相比,樂觀的學生在處理學校以及生活當中存在的問題時,能夠以一個良好的心態來面對存在的問題,即使處于一個不良環境中,仍相信未來一定會變好,這一部分學生對生活持有積極向上的態度。對自己的學生生涯與未來生活充滿了希望,甚至是樂觀向上的,這種積極的生活心態會給這些學生產生更多的情緒體驗,使這一部分學生的幸福感、滿足感以及他們來自生活和校園的意義感都將更加充實,進而進一步推動學生積極的人格特質的不斷發展。
高職學生的積極性,離不開學校“一訓三風”影響,例如學生們對學校的責任感、集體榮譽感以及學生自身的法制意識與道德意識,甚至包括學生們是否能夠融洽地進入到學習環境當中,并且與校園環境相融合,與舍友關系相融洽。只有在學生處于一個良好的學校環境當中,才能得到老師、同學以及朋友們的幫助和支持,此時他們的心理狀況以及人格特質就會呈現出更加積極的一面。如果不是這樣,一部分學生就會出現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及其他不合理的行為方式。因此,良好的學校環境能夠極大地推動“00后”高職新生的人格特質,并且使其人格特質處于積極的一面。如果學生們長期處于這樣積極的人格特質當中,就會幫助其形成更多更良好的品格以及行為模式。
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育體系多個角度來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了不斷推動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對學生的心理教育,應當從積極的角度出發,從積極這個視角來解讀新生的心理問題,用積極的途徑培養學生們積極的品格,用積極的思想來不斷慰藉新生的心靈,用積極的方式來幫助新生,提供良好的情感體驗,用一種積極的態度提供其人格發展的動力。
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更多關注的是消極人格特質的學生以及消極人格特征對這些學生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著重于對學生的心理疾病的相關防治,主要關注對心理有問題學生的教育。例如,抑郁型人格是很多人都會具有的性格特征,如果這種人格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很難,那么就應該要開始糾正,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不要讓人格一直加重,成為影響生活的障礙。而且這部分學生負面問題較多,不利于學生看到人性當中積極、正向的一面。而積極的性格特征是用開放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剛入學時普通學生要以積極的心態進行培養,使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人格特點。
從積極的性格特質來看,為了推動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不僅應關注傳統的消極性格特征,更應當增強所有新入學的高職新生的心理素質,不斷推動高職新生的心理能力,使學生們能夠積極向上,并且用一種樂觀陽光的態度來對待生活,使學生的心理狀況能夠得到更大程度上提高,使孩子們充滿愛與感激。
消極人格特質的調整通常有以下方法:第一,認識問題法。人人都有不如意事,所以克服消極情緒非常關鍵。當我們在準備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要最高效地去行動,采取最穩妥的辦法。第二,積極表情法。假如已經產生了消極情緒,該如何擺脫呢?這時我們只需用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做出積極的表情。經證明,表情是可以改變人的情緒。通常來說,表情是我們內心的反映,而實際上由于類似于條件反射的道理,表情也會引導心理去配合表情。一位心理學家研究的結果證明,行動是可以引導思維的。所以,當產生消極情緒的時候,馬上做出一個積極的表情,以改變消極的情緒。
在消極人格特質的相關研究情景下,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為了發現、預防和治療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就高職學生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預防和治療。傳統的高職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關注消極的心理問題,而隨著“00后”步入高職院校,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與以往尤為不同,如果仍按照傳統的消極人格特質來進行分析,那么會對高職新生的心理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使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放大,甚至對新入學的高職新生產生不利的影響。而積極的人格特征,則是讓新入學的高職新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生活和校園活動當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將學生的個人成長都更多地趨向于積極的方面,而積極的人格特質培養將轉變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傳統的以消極引導為核心的教學理念,需要對傳統的教學內容進行變革[2],重點來培養新入學高職學生的心理品質,突出積極的人格特質。在當前心理教育的核心問題中,希望高職學生能夠以樂觀積極的人格特質來面對生活,從而使學生們能夠有更多的積極的情緒體驗,使得學生們的人生能變得更加幸福。
近些年來,隨著“00后”這批高職新生進入校園,如何培養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成為全新的課題。在培養過程中,可以使高職新生能夠采用討論體驗的方法與傳統的理論授課相結合,并且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在課堂當中讓學生們能夠成為體驗的主體,并且引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導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們在課堂的過程當中能夠感受到積極的性格特征所帶來的影響,并且使這些新入學的新生不斷理解所學到的知識,體驗積極的人格特性。這并非說不需要傳統的理論知識講授,而是對學生而言,應該更加強調以實操性強的心理學課程為主,使學生們能夠成為課堂的主體,而且傳統的教學方法以防治為主,并沒有實現對高職新生心理教育發展的目標,也沒有培養出積極的高職新生的人格特質。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人格特質的培養,應當讓學生的學習體驗成為核心,將學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3],讓學生們能夠在活動中體驗,并且以情感為感悟,積極調動高職學生的相關動力,不斷挖掘高職學生的內在潛力,進而推動高職學生的心理進一步走向成熟,并且全面發展[4]。
傳統的高職學生心理教育的過程當中是以問題為導向,注重對課程的教育,起到心理健康對學生的教育作用。但是,當前積極的人格特質需要關注每一個學生,而高職學生又極容易受到學校環境的影響。因此,高職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需要學校系統性支持。
學生作為學校的一員,在學校外部的影響下,是會對其心理活動產生影響的。因此,在學校的積極人格特征的心理學教育過程當中,要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學校利用自身的環境,結合家庭、學校多方面來推動學生的積極性人格。不僅要提高學生們學習知識的積極性,提升學習技能,也要使學生們體會積極的情緒體驗,正向反饋,發揮學生們的個人潛力,使得學生未來的發展形成長遠的動力。秉持學生自主心理輔導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創建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心理教育輔導體系[5]。倡導學生運用行動研究的方法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成長環境和職業生涯。
學校在新生入學階段,應圍繞“人際關系之心有千千結”“心理疏導之不良情緒宣泄”“學習心理之考試歸因輔導”等主題,開展新生適應性心理輔導。學校充分發揮心理輔導站的優勢,積極強化心理咨詢輔導,提升學生心理求助意識。學校在學生與心理老師之間搭起“學生—心理委員—心理老師”的連接紐帶,全面實施朋輩互助心理輔導模式。通過發揮心理委員的骨干示范作用,開展同伴心理互助,有效提升學生自我心理輔導能力。
綜合上述,積極的人格特質是幫助“00后”高職新生實現自身發展的重要一步。這不僅要關注“00后”高職新生的情緒體驗,也要關注“00后”高職學生在校園活動中所產生的影響,既要借助心理學的相關輔導,也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用積極的態度來幫助學生培養出正向的人生品格。從教育教學的多個角度來幫助高職新生完成其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從問題意識的角度來幫助學生培養其健康的人格特質,也應該轉變傳統的消極培養模式,形成全新的、全方位積極引導,從學校到家庭,從社區到社會,齊心協力,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促進“00后”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