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 蕓
PCK 全稱為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是指學科教學知識,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舒爾曼提出。基于PCK 視角,教育教學行業開始注重教育者本身的教育學科知識,尤其是一般的教學知識。隨著時代的進步,PCK 不斷被注入新內涵,一些教育學和心理學專家開始注重學科教學知識對提升教學效果和促進幼兒理解的重要意義。
基于PCK 視角優化幼兒園分類活動具有先進的優越性。學科教學知識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指向性、實踐性、個體性、情境性和整合性。學科教學知識的特征決定了它能夠促進理解幼兒教師的教與學、探索深層次的幼兒教育者的專業發展、提高幼兒教學的成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優化幼兒園分類活動要求教師深入了解幼兒的實際狀況,了解幼兒的喜好和需求,根據幼兒真實的興趣愛好以及體能素質設計活動,對幼兒園設置的科學課程深入分析,設計幼兒學習的科學領域相關的活動,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本文主要剖析了PCK 視角分析的兩個基本要素以及PCK 視角對幼兒活動開展的重要意義,淺析了基于PCK 視角優化幼兒園分類活動的方法和有效策略。
深入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是開展各項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基本條件,更是PCK 視角分析的基本要素之一。
對幼兒的心智和生理發展狀況進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是幼兒社會性教育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師要在日常活動中,客觀、真實地觀察幼兒的行為舉止,最終獲悉幼兒的興趣愛好、活動需求、體能素質以及其整體形象。教師要制定觀察目標,有嚴格的規劃性和目的性,通過深入了解幼兒,做到整體把握幼兒學習和發展,便于優化幼兒園分類活動。
根據《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幼兒教育者需要深入分析學科領域知識,特別是對幼兒進行社會性教育,滿足幼兒社會活動的真實需求。因此,社會性教育占據幼兒課程設置的重要地位,是學科領域知識的重要內容。教師只有通過分析學科領域知識,才能挖掘社會性教育的內涵,捍衛社會性教育的地位,幫助幼兒融入社會。
幼兒園的環境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幼兒園的活動內涵是幼兒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教師基于學科教育知識的視角,開展幼兒活動,有助于豐富幼兒園的活動內涵。因此,幼兒教育者在進行教育活動創設時,需要與學科知識緊密結合,挖掘學科教學的深層次內涵,科學合理地設置活動目標。同時,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密切結合,在教育活動中引入游戲情景,用生活化、情景化的教育活動與幼兒產生互動,調動幼兒的游戲積極,使幼兒釋放天性,得到自主發展。
基于PCK 視角設計的分類活動與幼兒的學科內容相結合,在活動過程中更能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和探索能力,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PCK 視角十分符合幼兒發展的天賦,能夠保證在幼兒適宜的階段,激發幼兒參與活動、主動學習的興趣,鍛煉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予幼兒充分的想象空間,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建設明確活動目標是開展幼兒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幼兒課程教材給出的活動目標是一個大方向的、總體的核心目標,需要教師將此核心目標劃分成若干個小的活動目標。
這個挖掘內涵、細致劃分的過程,需要教師對課程教材深入分析,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深入認知,基于PCK 視角構思整個活動環節。教師只有在深入了解幼兒課程教材、深入挖掘教育思想、認知幼兒身心發展狀況后,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精準定位分類活動,充分發揮活動載體的教育作用。在分類活動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讓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基本的知識、技能,還要充分調動幼兒的情緒,培養幼兒的生活能力。例如,教師帶領大班幼兒開展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實驗活動“垃圾去哪了”,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應該建設明確活動目標——讓幼兒學習垃圾分類的生活技能,并且樹立垃圾分類、資源利用、保護環境的環保意識。
接下來,教師精準定位分類活動,將活動分為三類:了解垃圾的來源和處理方法;向幼兒展示垃圾箱的圖片,讓幼兒認知可回收標志;展示實物垃圾的圖片,讓幼兒辨別可回收垃圾。經過準確的分類,幼兒由淺入深地參與垃圾分類活動,學習垃圾分類方法,獲得垃圾分類的生活經驗。
想更好地基于PCK 視角優化幼兒分類活動,教師需要認知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促進幼兒在自身發展中獲得關鍵經驗。
關鍵經驗是指幼兒在成長發展過程中必須掌握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在幼兒積累的經驗系統或者構建的經驗結構體系中發揮節點和支撐作用。幼兒率先掌握關鍵經驗有助于他們構建經驗體系,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之間的遷移能夠給幼兒加深對科學知識的深層理解。
一方面,關鍵經驗具有經驗的一般特征,注重發展幼兒的天性,崇尚“兒童立場的課程”的觀點;另一方面,關鍵經驗與幼兒教育目標具有相通性,教師可以利用關鍵經驗的教育目標特性,以一些幼兒需要掌握的關鍵經驗作為分類活動的小目標。同時,教師可以嘗試探索關鍵經驗和核心目標之間的關系和異同,調查不同年齡幼兒的心智、生理發展情況,把握不同年齡幼兒的認知特點,進行關鍵經驗的傳授和教育。
例如,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教師帶領幼兒開展向愛國詩人屈原學習,制作節日賀卡的教育活動。活動重在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幼兒必須掌握的關鍵經驗。
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幼兒教育行業應該乘上信心技術的順風車,構建高效、新奇、優質的分類活動。教師要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設計能夠開發幼兒智力、培育幼兒品質的新型活動。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融合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不斷提高幼兒教學的分類活動成效,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教師應該借助信息技術整合學科教學知識,優化每個活動環節,讓活動因為有信息技術的融入而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此外,教師借助多媒體手段,將過程與方法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幼兒面前,能夠讓幼兒產生更美好的活動體驗,引導幼兒掌握關鍵經驗,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例如,在母親節來臨之際,為了培養幼兒對母親的感恩之情,教師組織幼兒排練《媽媽的吻》節目。在排練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幼兒設計背景音樂和表演背景,通過收集媽媽勞動的照片、幼兒幫媽媽勞動的照片制作成電子相冊,在幼兒表演的同時用多媒體播放。
綜上所知,基于PCK 視角對幼兒分類活動進行優化,離不開兩個基本要素。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幼兒實際情況、深入分析學科領域知識,才能發揮PCK 視角優化幼兒活動的重要意義,豐富幼兒園活動的內涵,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3~6 歲是幼兒發育成長的黃金時期,他們的生理、心智、情感都在快速發展中。幼兒大多是時間都在幼兒園度過,使幼兒的大部分生活智慧和經驗需要從幼兒園活動中獲得。因此,教師必須基于優化幼兒活動,把握幼兒發展特點,明確活動目標,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構建精準、優質的分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