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景詩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和活動性?!盨TEAM 教育是融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的多學科的綜合教育。這樣的教育理念與幼兒教育“五大領域”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基于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教師嘗試將STEAM 教育理念應用到幼兒園教育的各領域中,既是一次理論學習的升華,也是一次具體的教育實踐。
幼兒對大自然和周圍世界充滿好奇,樂于自己動手,尋找答案。STEAM 教育是集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教育,基于這樣的理念,教師在實施科學活動“工具用處大”時發現,幼兒對身邊常用的各類工具特別感興趣。經過調查統計得知,56%的幼兒對工具感興趣。為了支持幼兒進一步探索工具,教師追隨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將幼兒的問題作為觸發點,生發出了一個主題活動“教師身邊的工具”。
教師充分了解幼兒現有的知識與經驗,找到幼兒探究的“最近發展區”,對不同探究能力和水平的幼兒提供不一樣的材料,如對能力弱的幼兒提供一些高結構的材料;讓能力強的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嘗試制作、創新。這樣,教師從幼兒的經驗出發,尋找幼兒探究和問題解決的落腳點,如在科學區提供布告欄,用于呈現幼兒新發現的探究信息。
科學區中的游戲大多由幼兒自主探索,極富個性和獨立性,能力稍弱的幼兒或科學區的新進幼兒會感到迷茫。針對這個問題,每個已經完成探索的幼兒會用簡單的文字、符號、繪畫等方式,在布告欄里附上自己做的說明書:講解這個新游戲需要哪些材料、有哪幾種玩法,讓新進的或能力弱的幼兒容易接受科學區的新游戲。STEAM 教育理念告訴教師,科學探究是連續的,具有時效性。因此,教師在區域游戲時間上,要允許幼兒在一周乃至幾周都能圍繞自己感興趣的某一主題進行連續的、深入的探究。
為了充分滿足幼兒探索的需求,教師與幼兒商討設計了KWHL 表(Know 我知道的、Want 我想知道的、How 我如何學習、Learn 我學習了什么)。首先,根據列表的四個維度,幼兒自行商量,探索材料,并將收集的材料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物理空間——柜子中,形成“材料淘寶架”;接著,教師引導幼兒自主討論,選出一個主題進行探究,并通過多種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自然角的養護活動中,幼兒發現班上只有一個噴水壺,無法滿足多個幼兒的勞動需要。于是,幼兒經過討論,結合KWHL 四個維度,自己動手做澆花器。幼兒借鑒經驗,分頭收集了廢舊塑料罐、棉線、布條、粗毛線等,在罐子里面裝上粗毛線,以粗毛線作為引子,慢慢將水吸上來,滴在花盆里。這對幼兒來說,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實踐。
“我們身邊的工具”是基于幼兒的興趣生發的主題,是教師身邊的工具,也是一個寬泛的概念。生活中的工具有很多種類。在探究中,幼兒發現:幼兒園的木工坊里有各種各樣的木工工具,它們是專門用來處理木頭的;爸爸媽媽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他們的職業不同,用的工具也不同。幼兒還在探究過程中對這些根據進行分類,然后將分類結果以繪畫的形式表征出來。在“教師身邊的工具”主題活動中,教師還帶領幼兒走進農家,讓幼兒實地觀察農具,拓展其關于工具的科學知識;邀請家長走進課堂,分類介紹機械工具、交通工具等;鼓勵幼兒進入園內游戲區“木工坊”,操作簡易的木工工具。
STEAM 教育理念滲透在本次主題活動中,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幼兒是探究的主體,是問題解決的“專家”。在整個主題實施和區域探究過程中,教師始終追隨幼兒的腳步,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