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趙旻旻
作為“畫出來的書”,繪本是有圖畫、主題簡單、情節簡短的故事書。繪本內容及其表現形式,與幼兒階段的發展特征高度契合。繪本閱讀容易引起幼兒的關注,便于活動的導入開展,可以幫助幼兒獲取知識和經驗,培養多元能力。
教師要想讓繪本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得到有效運用,其關鍵是要有充足的繪本提供給幼兒。在提供繪本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繪本必須符合幼兒的閱讀特點。教師要充分參與其中,圍繞繪本內容進行深度甄別,把那些適合幼兒閱讀、能夠對幼兒成長有幫助的繪本挑選出來,供幼兒閱讀。
二是要堅持種類和數量雙豐富的原則。旨在滿足不同個性幼兒的閱讀需要,減少幼兒在閱讀中因為繪本數量少而帶來的糾紛。同時,有利于擴展幼兒的閱讀視野,增長幼兒的見識。
三是繪本投放要堅持分類原則。教師要對繪本進行分類,根據幼兒需求和活動安排,有針對性地投放。
四是在繪本的形式呈現上要體現多元性。教師可以挑選精選動漫繪本,這類繪本故事情節簡單,構圖別具一格。另外,提供給一些關于生活常識的繪本,讓幼兒掌握一些生活小經驗,學會一些基本的生活本領。
一方面,教師要引入實踐目標內容,賦予幼兒自主閱讀的權利,充分釋放幼兒的主動性、想象力和創造性,通過繪本情境建立,營造自主實踐氛圍。
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繪本閱讀,營造自主實踐內容。對幼兒來說,繪本中的一些實踐畫面,無疑給他們的實踐創造以巨大的啟迪,能夠推進目標實踐行為的開展,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師利用繪本開展幼兒美術實踐活動,引導幼兒學習基本的美術方法,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繪本以它獨特精妙的文字和鮮艷明快的畫面,為幼兒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給美術教學帶來鮮活的生機。將繪本投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中,能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繪本作為一種知識承載工具,在形式上其是依托于抽象的語言文字和形象的畫面的。簡單的文字和形象的畫面融合,產生不一樣的語言能力培養效果。
借助文字,幼兒能夠更加精準地解讀畫面內容,對畫面之外的信息也能夠做到深入了解;借助圖畫,針對文字的意義,幼兒也能夠做到很好的理解。
二者之間的互釋關系,加深了幼兒的語言學習進程,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啟蒙性影響。
在內容形式上,繪本種類豐富。繪本內容側重于一個故事背景下的交往呈現,引導幼兒在繪本的閱讀中揣摩、觀察,進而在演繹角色中,學會模仿和創新,在基于劇本繪本的實踐演繹中,幼兒通過演繹角色,學習規則和禮儀,從而推進自身轉變社會角色,實現發展與進步。
在繪本運用中,教師還廣泛使用電子繪本,通過動態展現,讓幼兒透徹地理解繪本內容和其藝術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