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彥
(甘肅省莊浪縣自然資源局林業技術推廣站,甘肅 莊浪 744669)
莊浪縣轄水洛、朱店、萬泉、南湖、陽川、盤安、韓店、鄭河、永寧、通化等 18個鄉(鎮),其中韓店、鄭河、永寧、通化4個鄉(鎮)地處關山;水洛、朱店、南湖、萬泉、南坪、臥龍等鄉(鎮)地處川區。全縣耕地面積 6.11 萬 hm2,有林地面積 4.27 萬 hm2,主要分布在地處六盤山山脈的關山4個鄉(鎮),即韓店、鄭河、永寧、通化4個鄉(鎮)所轄區域。按照“山頂油松沙棘戴帽子,山腰梯田果樹掙票子,地邊林草綠化穿裙子,溝底壩庫刺槐穿靴子”的生態建設模式,從2014年開始莊浪縣依托苗林結合的方式,實施“生態文化名縣”戰略,大力實施國土綠化行動,到2020 年全縣完成人工造林3.33 萬hm2,相當于全縣3個國有林場所轄國有林區面積的3 倍,大面積實施國土綠化行動對改善人居環境、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沙固沙、經濟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莊浪縣地處黃土高原,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是其地貌的主要特征,海拔1 405~2 857 m,山脈以六盤山山脈為主。丘陵溝壑和基巖山地占總面積的95%,東北部為基巖裸露的高山丘陵溝壑區域,西南部為低山丘陵溝壑區域,丘陵、河谷、高山相間,東北高,西南低,群山環抱。
莊浪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南北氣溫差異性較大,年均氣溫7.8~8.9 ℃。年平均降水量713.8 mm,降雨多集中在8—10月,降水量偏少,且降水量分布極不均勻,春季干旱少雨,夏季和秋季冰雹和暴雨天氣較多,導致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總體而言,地處關山的4個鄉(鎮)降水量較多,初霜10月15日,終霜 5月25日,無霜期 156 d。冬季和春季多西北風,夏季和秋季多東南風。
莊浪縣境內主要有水洛河、莊浪河、葫蘆河3 條河流,均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
經過最近幾年的大面積國土綠化行動,莊浪縣森林草原覆蓋率由原來的8.5%提高到27.8%,森林草原主要分布在韓店、鄭河、永寧、通化4個鄉(鎮),占森林草原總面積的80%以上,森林主要由天然林、人工林2 種類型組成,天然林樹種主要有油松、日本落葉松、華北落葉松、青岡、樺樹、華山松、梨樹、柳樹、沙棘等樹種組成;人工林占森林面積的70%~80%,人工林主要由日本落葉松、華北落葉松、油松、樟子松、華山松、刺槐、山毛桃、蘋果樹、桃樹、花椒樹等樹種組成;草原由灌木叢草原、干草原、荒漠化草原、疏林草原4 種類型組成,草原主要是以白羊草、結縷草、沙蔥、艾草、羊胡子草苦賣菜、豬秧秧、地梢瓜、雀麥、牛鞭草、早熟禾、黃背草、蕨菜、小花鬼針菜、桃葉鴉蔥、小蓬草、雞腿堇菜等野生的草本科植物為主,以干草原為主[1]。
莊浪縣有林地大部分分布在土地貧瘠的峁梁地帶和溝壑地帶,草原退化非常嚴重,道路基本以羊腸小道為主。造林綠化成本逐年增加,栽植的苗木生長量小,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非常低下,且地處關山的4個鄉(鎮)自然災害發生率極高,土壤貧瘠,且土壤厚度低下而多石粒,生態環境極具脆弱,常年自然災害發生頻繁[2],草原和森林植被稀疏,這種自然條件極大地制約了莊浪縣林業草原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莊浪縣綠化造林苗培育主要以油松、華山松、樟子松、白皮松、側柏、云杉、山毛桃、刺槐、山杏、倒柳樹為主,闊葉、針葉樹種比例為3∶4。盡管莊浪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以補貼地租的方式培育綠化造林苗木,鼓勵地處關山的4個鄉(鎮)農戶培育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高的綠化造林樹種,以此增加農民收入,但是由于受培育綠化苗木的成本、氣候、自然災害、地理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以致多品味、多規格、多色調的樹種和高質量苗木培育及供給仍然面臨不足的局面,特別是公路、城鎮、公園、河道兩岸、鄉村綠化的高規格多色葉樹種、闊葉樹種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大多數綠化苗木主要從省外調運主。
莊浪縣森林種類主要以人工林為主,且90%以上的人工林主要是以油松或者是落葉松為主的純林樹種,林分樹種結構單一,而且種植密度大,森林管理措施滯后,導致有些地塊的樹木或者森林小班樹木以叢生狀態存在,森林的透氣性較差,森林立地條件差,森林中的各類樹木生長質量差,森林蓄積量非常小,雖然這幾年在國家森林撫育項目的支持下,對屬于幼林的森林進行了森林撫育工作,但每年向國家、省、市爭取的森林撫育項目的撫育面積非常小,為了踐行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急需森林生長提質增效。
莊浪縣森林草原防火和森林草原病蟲害防治壓力非常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造林主要以油松或者落葉松樹種為主的純林,闊針葉混交林占的比例很小。大量的研究表明:純林容易發生病蟲害,抵抗風險能力差,且沒有技術手段監測森林病蟲害,而是靠人工觀察為主。二是野生動物疫病疫源監測、森林有害生物預防和控制、森林防火設備更新和防火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且檢測技術手段不高,基本以人工巡山巡查為主,防控措施簡單,不能滿足防控需求。
為了改善莊浪縣生態環境,提高農民收入,2012年莊浪縣委、縣政府經過科學論證,在地處關山林緣區的4個鄉(鎮)實施了培育綠化苗木計劃,采取財政補貼一部分地租的方式支持宜林荒山地培育林木種苗產業,充分整合退耕還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森林植被恢復費、造林補助等林業重點補助資金,實施“創建生態文化旅游縣”工程,開啟大面積國土綠化行動,計劃每年綠化國土0.67 萬 hm2;2014 年縣委、縣政府繼續以“創建生態文化旅游縣”為著力點,實施大規模、高標準國土綠化工作,統籌推進城鎮、鄉村、道路、荒山、水上公園、二郎山生態公園、南北洛河兩岸等綠化工程,由于造林面積逐年增加,而平涼市每年下達莊浪縣造林面積占全縣實際造林面積的3/5,剩余的2/5 的造林資金需要縣財政配套,而縣級財政非常緊缺,無法解決綠化造林資金缺口。
由于歷史的緣故,莊浪縣林業基層單位的職工年齡結構層次不科學、不合理,年齡偏大且文化層次差異性較大,受單位性質限制,最近幾年沒有安排大中專畢業生和轉業軍人就業,大多數職工年齡在50歲以上,老齡化非常明顯,對基層林業事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截至目前,基層林業單位50~58歲的職工還是單位的骨干力量,況且大多數職工文化層次低,有60%~80%的職工是小學文化,甚至是文盲,僅有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技術人員年齡接近50 歲,且專業知識陳舊,無法滿足新時代各種林業工作對專業技術人員的新要求,無法滿足現代林業發展對科學技術的要求[3]。
一是壯大苗木培育合作社主體,探索、鼓勵有意愿的群眾以各種經營方式參與苗木培育工作,提升苗木培育能力,確保苗木市場供需平衡。二是轉變農林思想,開展苗木培育技術培訓,提高苗木培育科技含量和質量,積極宣傳、引導,及時發布苗木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優化苗木結構,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大力發展培育鄉土樹種,培育優質苗木,培育市場前景好的名貴樹種,以此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林業主管部門和苗木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要根據規劃情況和空間布局,引導苗木培育合作社或者是苗木培育農戶盡早調整培育苗木結構,培育不同樹種、不同色調、不同苗木規格且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稀少、優質樹種,力爭做到外銷受歡迎、本地需求能滿足。
科學合理規劃布局,分類經營森林資源,有序提高森林草原質量。近年來,莊浪縣實施的“創建生態文化旅游名縣”工程,大部分人工造林沒有成林,要加強補植補造和苗木的撫育工作,以此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3個國有林場林緣區退化比較嚴重,要根據森林的立地條件、樹齡、郁閉度和樹木的生長情況,有序開展森林撫育間伐、退化林分改造、天然林修復、補植補造、人工促進自然更新等工程,精準提升森林資源質量,穩步增強森林資源生態系統的整體效益,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整體功能。
一是建立健全森林草原發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和長效機制。必須形成以政府為主導,部門協作、聯動、各負其責的管理機制,讓森林草原病蟲害、森林草原火災、野生動物疫源疫情得到有效防治和阻斷,確保森林草原資源安全。二是加大對森林草原應急防控資金的投入力度,根據實際需求,及時更換應急防控設備,加強森林草原災害防治人工智能體系建設。充分利用監控、無人機等手段和精準的大數據處理能力,分析、處理大量的實時數據,在森林草原監測防控方面實現智能化監測、智能化預警、智能化防控。三是加強應急防控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應急防控人員的防控技術,強化防控技術培訓力度,加強森林草原病蟲害防治和火災預防,加大對林業信息化專業人才引進工作,以此提高森林草原應急處置能力,確保森林草原安全。
一是借助國家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修復的機遇,積極銜接國家投資。按照中央財政林業改革發展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貧困林場扶持資金、森林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和省級財政專項補助資金申報指南要求和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提前謀劃森林草原項目,積極爭取國家項目投資。二是鼓勵和引進社會資本進行國土綠化工作。三是探索“螞蟻森林”和“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新模式進行國土綠化,讓生態建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政策,切實實行封山禁牧政策。二是制定切實可行的森林草原管護方案,調動生態護林員、公益林管護員、草原管護員等人員的積極性,明確各自的管護范圍與任務,強化責任擔當,明確獎罰分明的工作措施。三是壯大森林草原執法隊伍,建立健全行政執法長效機制,嚴厲查處破壞生態建設的行為,鞏固生態建設成果。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提高林業人員的文化層次迫在眉睫。提升林業管護人員的整體素質,是林業可持續性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鑒于此,必須讓所有職工都要進行知識更新,加強對相關林業知識的培訓,或者逐年選派職工進行外出學習,學習內容包括新時代林業發展規劃、森林病蟲害監測、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防滅火先進技能、森林林火和草原火災預防及管理、森林草原火災撲救和處理要點、國家省市有關森林防火講話精神及文件、森林自然災害保險規章制度和規程、林業自然災害報送規程等,當地林業主管部門要參考以往發生的森林草原火災情況,科學嚴謹制作森林草原火災電子沙盤,特別是對發生森林草原火災的信息報送程序、火災防控和應急處理等程序根據時代發展及時進行更新,經常性地對防控林業自然災害進行演練,對鞏固和提升林業綜合防控能力及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以此來強化、提高職工的整體業務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