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帥
(黃淮學院)
新時期環境下,我國教育事業迎來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尤其是德育教育。對于德育的落實來說,傳統文化教育也是一種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文化意識和民族精神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在當前新時期的環境下,在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中,教師也要適當地在其中滲透傳統文化元素,抓住滲透傳統文化的機會,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幫助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和愛國精神,為促進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創造有利條件。
我國的傳統文化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內容,包括文化藝術、民俗風情、地域特質、民族精神等,還有一些在社會不斷發展中形成的各種文化與思想。因此,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不同的,有圖片、文字、歌曲、雕刻等。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先人祖輩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但是無論哪種,都體現了祖先們的勤勞、智慧以及偉大的民族精神,是我國獨有的精神財富和寶貴歷史。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主要是想讓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精髓,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最后讓學生在學習和進步的過程中實現道德素質和文化意識的提升,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為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創造有利條件。具體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能夠將多種多樣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英語教學中,有效豐富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豐富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認知范圍,讓學生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加深對于本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感悟,體會到中西方文化存在的不同,理解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價值,激發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同時培養良好的文化意識與愛國精神。
文化傳承具有一定的無法拒絕性,對于這個特點的存在,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必須要有選擇地繼承,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并將其轉化為文化思想資源,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文化的生命力。對此,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如果可以合理選擇傳統文化作為教學資源,能夠將其中的優秀精神品質無限放大,讓學生受到一定的激勵和影響,不僅能夠豐富英語課堂的教學內涵,同時也能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礎。
在我國的教育中,關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主要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便可以很好地達到這一效果,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底蘊,同時也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英語核心素養。
大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他們的心理開始趨向成熟發展,因此也是學生意志品格和文化素養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所學習的知識,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后人生的發展。所以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內容和活動為學生帶去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使其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深入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記憶,讓傳統民族文化在他們心里根深蒂固,并且代代傳承下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凸顯出了傳統文化教育與英語教學的融合在有助于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關于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滲透,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尚未解決。這些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也不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具體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習慣引入一些國外的新聞或文化作為教學資源,很多時候都是談論外國的人文風情,很少會滲透我國傳統文化。這樣一來,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所看到的內容更多的都是西方的文化和禮節,對于自己本國的文化卻并不熟識,缺乏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這樣一來,自然而然影響了學生文化意識的形成。
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英語教師都是英語專業畢業,因此對于西方文化了解更多,但對于本國的傳統文化卻很少學習和接觸,因此多數教師并沒有良好的傳統文化意識,甚至對傳統文化中的很多內容都不夠了解。這樣一來,在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也就無法結合自己的積累和學習,積極滲透傳統文化中的內容,影響了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
當前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習慣應用游戲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這兩種教學方法相較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來說,解決了很多問題和弊端,但從本質上來看,也是簡單照搬西方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思想和意識的培養,并沒有應用我國傳統文化中提到的“學思并重”“因材施教”“積微見著積善成德”等交易理念。事實上,這些理念相較于外國教育理念來說更適合我國學生的學習。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變得日益密切,大量西方文化開始不斷融入我國。很多西方國家為了獲得政治戰爭的勝利,開始通過各種手段在我國滲透西方文化,一些商家也為了自身利益,大肆宣傳各種西方節日,導致當前很多大學生過度沉迷西方文化,在平時生活和學習很多方面都參考西方的理念和習俗,卻對本土的傳統文化不夠了解,甚至完全沒有興趣。這種情況不僅體現出了當代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淡漠,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國傳統文化發展的不良現狀,嚴重影響了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更不利于國家的建設與發展。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關于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思維方式和英語水平,選擇針對性的方法和手段,從而有效幫助學生培養文化意識,提高道德素養,最終實現全面發展。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
在開展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關于教學內容的設計和選擇是十分重要的,對此,教師也可以適當融入傳統文化中的元素,以此來達到豐富教學內容的目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該過程中,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劃分,并通過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設計專門的教學板塊,包括詞匯、閱讀、寫作、聽力,每一個模塊都以傳統文化為主題,設定不同的內容。比如在詞匯模塊,主要以我國傳統節氣為主題設計教學內容;在閱讀模塊,以我國傳統節日和相關節日文化為主題設計教學內容,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組織學生展開閱讀和思考;在寫作模塊,可以以我國名勝古跡為主題,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和掌握,用英語描述一些傳統的名勝古跡,并涉及相應的對話內容,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情景對話;在聽力模塊,教師可以以我國傳統的神話傳說為主題,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聽力訓練,使其在強化聽力技能的同時了解我國的神話傳說故事,體會其中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
在設計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借鑒傳統教育理念中的因地制宜、就近取材等思想。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和興趣愛好,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必要時可以開展分層教學,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內進行學習和思考,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在培養其文化意識和民族情懷的同時,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真正意義上發揮出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做好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認知現狀以及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關注他們喜歡的一些熱點話題,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所需,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能力也學習規律創新教學方式,將傳統教學中的“被動學”,轉變成如今的“我要學”,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有效激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并使其能夠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了解和記憶這些知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對此,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中滲透我國傳統文化中關于“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方面的內容,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德與行”。在引入這些教學理念的同時,引導學生用英語來解釋傳統文化的精髓。比如在講解西方感恩節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介紹西方的禮儀知識,然后再通過英語介紹我國傳統的禮節文化,并鼓勵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所了解的古代的關于講解禮儀的名人軼事。大家分享和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各種語言的描述去贊美這些良好的優秀品質,體會到我國傳統禮儀文化的價值,并了解這些故事背后所折射的精神和道理,深切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也要引導他們學會應用知識。我國傳統文化發展至今,經歷了上千年的時間,如今新時代的思想文化也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賦予了其一定的時代內涵,其中很多內容都與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值得學習和借鑒。因此,在開展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予以高度重視,結合實際內容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鞏固英語知識的同時踐行傳統文化,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慢慢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精神品質。
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活動。比如經常開展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故事大賽、英語歌唱比賽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讓學生自主整理參賽內容,通過所學知識,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為大家介紹傳統文化,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內涵,并使其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體會到傳統文化的意義。這樣的課堂教學設計立足于傳統文化,同時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了正能量,不僅達到了知行并重的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對于學生人文素養與民族情懷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
在開展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想保證傳統文化能夠得到更好的滲透,并達到想要的目的,教育工作者也可以結合學校實際條件申請打造專門的傳統文化教育基地,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幫助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傳統文化知識,理解傳統文化內涵,并達到傳承傳統文化的目的。
對此,學校可以積極聯系社會上的一些相關單位進行合作,充分利用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資源以及社會單位的教育條件,與其合作建立相應的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對此,可以打造專門的教育基地,也可以在校內構建專門的傳統文化教室,組織學生到教育基地中參觀學習,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不同,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豐富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也能打破傳統的教學空間限制,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內涵,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關于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為了收獲更好的效果,學校也可以結合自身條件開設專門的“中西方文化”校本課程,并組織學校教師創編全新的英語教材,讓學生在參與校本課程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英語知識,并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具體課程內容的設置可以打破傳統高校英語教材的限制,比如適當用英語介紹一些傳統文化中的天干地支、二十四節氣等相關內容,以及中西方文化的起源、發展,以及存在的異同點等。讓學生在參與校本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進一步體會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神與悠久歷史,有效激發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培養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并進一步促進學生民族情懷的形成。
要想更好地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并幫助學生完成高校的學習和理解,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教師所發揮的作用和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教師必須要重視起來,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傳統文化素養,通過言傳身教來為學生滲透傳統文化元素。否則,如果自身的知識儲備不夠,就不能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對此,學校方面也要采取有效的手段,組織英語教師定期參加各種研討會和學習班,引導其積極參加各種各樣的知識講座活動,鼓勵英語教師積極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并不斷鉆研如何用英文更好地表達這些內容,如何能夠用英語準確體現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價值,如何為學生準確介紹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異等。這樣一來,才能更好地提升英語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促進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從而在日常英語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為學生講解知識、傳授技能,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感染學生,有效激發學生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慢慢提升學生的整體文化修養。
綜上所述,對于當前我國教育事業來說,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也是如此。對此,教育工作者必須要予以高度重視,意識到傳統文化教學與英語教學融合的重要性,并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高校具體的英語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切入點積極滲透傳統文化中的相關元素。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讓學生可以不斷地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在強化英語知識,提升英語水平的同時,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養,在培養學生民族精神的同時,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