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國才
(三明學院附屬小學 福建三明 365000)
寫字教學魂歸何處,需要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科學地進行教學設計,制定良好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寫字實踐水平,促使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為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奠定基礎。筆者通過實踐分析,結合低段學生年齡特點,從多方面總結了提高學生寫字水平的措施。
我國的漢字起源較早,發展歷史相對久遠,不僅是對民族語言的重要記錄符號,也是當前交流溝通的主要工具。漢字本身便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意蘊,具有章法的方形漢字看似簡單,但其中的文化魅力較高。從甲骨文到后續的篆書、行書、楷書等不同的字體,在筆畫之間均蘊含著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及高尚的品格。因此,教師在開展寫字教學活動時,便需側重引導學生更為深刻地認識到漢字的結構和線條美感,促使學生形成更高的審美素養[1]。
寫字能力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培養才能形成,從寫作的姿勢到漢字的筆順、字形結構等,均需掌握相應的技巧,形成更為嚴謹的寫字態度。但小學低段學生剛步入校園,對自身的注意力控制效果不佳,遇到困難也更容易放棄。因此,教師在指導低段學生進行寫字訓練時,便需先輔助其形成正確的觀念,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寫字態度和習慣。
小學時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基礎階段。因此,輔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基礎尤為關鍵。小學生在學習知識之前,首先需完成時漢字的熟練掌握。教師在針對低段學生進行寫字指導時,應要求學生以端正的態度,將全部注意力投入到寫字練習中,通過長時間堅持來提高寫字的規范性。這樣不但能夠深化落實素質教育,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實現綜合素養的提高,為其后續開展復雜的學習活動提供支持[2]。
在目前的小學寫字教學實踐中,明顯存在教學靈活性不足的問題。雖然,當前信息化技術的水平持續提高,教育理念也在優化完善,但在針對低段學生開展寫字教學時,教師仍然會傾向于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手段,明顯缺乏創新性,難以運用更為新穎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學生通常會通過機械記憶的方式接受寫字訓練,這樣便會出現較多的問題,如難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無法促使學生產生更高的參與度。在教學模式方面,教師僅通過聽說讀寫的方式完成寫字指導,難以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寫字的要求,也會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3]。
在針對小學低段學生開展寫字教學時,教師普遍對該部分工作內容重視不足,這也是該階段寫字教學質量難以提升的重要原因。基于當前的教育背景,應試教育的觀念仍然會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尤其教師和家長更傾向于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語文教學也遇到了同樣的困境。因此,教師在針對低段學生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均將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方面,較少教師會帶領學生進行寫字教學。由于寫字并不是規定的考試科目,因此寫字的質量也無法以成績的方式體現,多數教師更側重帶領學生提高考試科目的成績,對寫字教學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
在社會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學生的個性也更為鮮活,性格特點更加多元,即便是低段小學生也會形成獨立的想法。因此,教師再以統一的手段開展寫字教學,便難以迎合學生多樣化的需求。依據教材標準實施教學活動固然重要,但教師也需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目前的寫字教學體系角度來講,多數教師難以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并未形成根本性的因材施教理念,因此在寫字教學活動中也無法調動學生形成更高的參與積極性。
若想掌握漢字的書寫要領,首先需通過觀察來準確把握漢字的字形特征,這也可作為寫好漢字的前提。此處所提及的觀察,主要是指古人寫字時通常說的“讀帖”,即通過觀察字體來研究有效的寫法,這對于低段學生學習寫字也較為關鍵。在此基礎上,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時,便可帶領學生針對文章中出現的生字進行細致觀察,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掌握生字的字形特征。具體來講,教師可在教學期間輔助學生形成觀察字體的習慣。這便是對生字的筆畫、部首和結構這三方面建立總體的認知,讓學生在學習漢字之前先形成寫總體漢字的意識,糾正其在仿寫期間存在邊看邊寫的不良習慣。例如,在學習“談”字時,教師便需要為學生預留一定的觀察時間,讓學生通過自主觀察掌握該字的字形特征:第一,“談”字在格子中表現出了整體左低右高、左短右長的特征。第二,該字的左邊筆畫少,右邊筆畫多。因此,在書寫左邊偏旁時,便需為右邊預留出足夠的空間。第三,該字的右邊也由兩個偏旁組成,且為上下結構,在書寫時需注意下邊大于上邊,最后的捺為點。第四,該字為左右結構,左邊相對較窄,右邊寬度較大,因此應左收右放,將右邊的“炎字”穩居于豎中線以上,這樣才能夠保證得整個漢字書寫端正。通過上述觀察過程,學生便能夠準確把握蓋字的筆畫、部首和結構特征,形成整體的認識。
側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對于提高其寫字效果至關重要。教師需輔助學生端正寫字姿勢,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這樣才能夠書寫出相對規范和整潔的漢字。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會了解到,如果學生的寫字姿勢相對端正,則其寫出的漢字也會更為工整。相反,如果姿勢不正確,寫出的漢字便會出現各種問題。可見,寫字姿勢對所寫出的漢字效果較為重要。正確的寫字姿勢包括正確的握筆和坐姿,二者相輔相成。在開展教學之初,教師可通過信息化手段為學生展示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讓學生了解正確的姿勢要求。圖片內容對于低段學生來講無法形成更為清晰的認知,因此還需教師親自示范。教師可利用兒歌等形式來加深學生的記憶。例如,在對學生的握筆姿勢進行糾正時,教師便可利用:老大老二對對齊,手指之間留縫隙等兒歌,這樣學生便能夠明確不同手指的正確位置。此后,教師還需對學生的握筆姿勢進行觀察和糾正,避免學生由于握筆姿勢不正確而影響書寫效果[4]。
若想形成正確的寫字姿勢,便需長期練習。起初,部分學生均能夠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但逐漸便會轉變為自己喜歡的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嚴格要求學生,時刻提醒其端正寫字姿勢[5]。
漢字的形狀相對方正,因此使用規整的田字格也是輔助低段學生正確掌握漢字結構、規范書寫漢字的有效輔助手段。在開展寫字教學時,教師除了要側重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寫字習慣,同時還要帶領學生認識田字格。在認識期間,教師可帶領學生唱兒歌,如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他來幫等。學生在朗讀兒歌的過程中,還可同步用手指指出田字格的各部分。這樣便可促進學生形成更高的參與積極性,深化對田字格特征的理解。只有明確掌握田字格的位置特點,才能夠有效提高漢字書寫的質量。
我國的漢字數量較多,小學語文新課標中要求低段學生要學會書寫800-1000個漢字。這些字各不相同,教師無法全面細致地帶領學生逐一書寫。因此,在寫字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寫字方法。漢字的最小單位是筆畫,其中基礎的筆畫為橫、豎、撇、捺、點等,而橫、豎更為重要。在開展上述寫字教學時,教師需先帶領學生明確掌握橫、豎的書寫要求,要做到橫平豎直,這樣學生便可正確書寫所有漢字中的橫豎筆畫。
在開展筆畫練習時,不能與漢字完全脫離。而將筆畫放入漢字,便會出現明顯的問題,即筆畫的書寫順序。在實施寫字教學時,教師往往會讓學生以機械記憶的方式來掌握漢字的筆順。這種方法雖然不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但過多的實際壓力也會降低學生的練習積極性,難以獲得更為理想的效果。這便需要教師將漢字進行歸納,找出其中的共同點。在一年級教材中,已經將部分書寫規律在各單元的語文園地中做出了提示,如筆順的規則便是從上到下,先橫后豎。教師可結合上述提示,引導學生將已經練習過的漢字進行整理。這樣學生便能夠掌握基本的漢字書寫規則,為其后續書寫復雜的漢字做好基礎。
書寫漢字期間,除了要注意筆畫和筆順,還需注意結構特征。如果一個漢字是一座房子,則每個筆畫便是構成房子的鋼筋、泥瓦。如果這些構成元素結構不理想,則難以形成安全和美觀的房子。因此,教師在組織寫字教學時,便需側重引導學生掌握不同筆畫的結構,形成整體的美感。漢字的結構主要有獨體結構、上下、左右、半包圍等。其中,出現頻率較高的結構類型為上下和左右結構。而這兩種結構的書寫特征也存在差異,如多數左右結構的漢字均為左窄右寬,多數上下結構的漢字均是上扁下長,上述規律也需教師側重強調。漢字的筆畫、結構等特征均具有內在的聯系,教師所開展的寫字教學便是啟發學生掌握其中的共同特點,提煉出相應的規則,讓學生利用這些規則寫出更多結構合理的漢字。
低段學生的明顯特點便是具有更高的向師性,其會更主動地模仿和趨近于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學生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主動模仿教師的言行。對語文學科教師來說,學生不但會模仿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同時也會模仿其文字書寫的習慣。這便要求教師在實施寫字教學活動時,要通過親身示范來形成更為規范和美觀的板書。
首先,教師會接觸較多的文案工作,因此普遍具有較高的書寫能力,但真正開展低段學生的寫字教學時,多數的筆畫和漢字書寫并未達到更高的規范性要求。部分教師在書寫反文旁時,容易將第二筆和第三筆連成一體。這點從成人的角度來講并不存在明顯的錯誤,只是筆順相連而已,但對于識字量不高的低段學生來講,這種書寫方式便會導致學生對反文和折文兩種偏旁造成混淆,為其后續的識字設置更大的難度。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時便須留意細節,在書寫生字時要先開展練習,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寫板書時也需要將筆畫以不同顏色進行標明,讓學生準確掌握。
其次,教師板書的工整性和美觀程度會對學生產生潛在的影響。能夠寫出美觀板書的教師,其班級的學生所寫出的漢字也會更為工整。而板書的工整和美觀度與教師的日常練習直接相關,教師可基于語文教材的示范進行自主練習,在練習時也可將書寫每個漢字所需注意的問題編成兒歌,從而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例如,在講解《小猴子下山》課文中的“常”字時,學生普遍認為該字書寫難度較高,因此,教師便可設計相應的兒歌來輔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提高漢字書寫的美觀度。教師在寫字教學中需發揮示范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寫字練習的效率。
最后,在以往實施的寫字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在黑板上進行寫字示范,這樣學生會由于視線的阻礙而無法獲得更為理想的學習效果,可見寫字教學效果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而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也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參與寫字教學活動,以此為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提供便利。例如,在學習“及”字時,教師便可用動畫的方式為學生展示該字的運筆方式和筆順要求,第一筆為撇,第二筆為橫折折撇,最后是捺。部分學生在書寫漢字時無法準確掌握正確的筆順,經常會將前兩筆順序顛倒,同時在學習“方”字時,有的學生會將筆畫順序弄錯。教師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讓低段學生掌握正確的漢字筆順,提高漢字書寫的效果。
總之,本文通過以上分析,從多方面探索了提高低段學生寫字教學水平的對策。作為新時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以學生為主體,全面地探索更加科學高效的寫字教學方法,從而加強學生寫字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寫字技巧,不斷提高學生寫字水平。希望通過具體分析,能為相關教師提供有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