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嬋 植可水 黃明惠 謝煒鵬
(廣東白云學院,廣東 廣州 510450)
根據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全國城鎮殘疾人口中,在業的殘疾人為297萬人,不在業的殘疾人為470萬人。全國殘疾人得家庭戶2005年人均全部收入,城鎮為4864元,農村為2260元。12.95%的農村殘疾人家庭戶年人均全部收入低于683元,7.96%的農村殘疾人家庭戶年人均全部收入在684元至944元之間[1]。
市殘聯協調推動企事業單位按比率為18歲以上智殘人士提供相關崗位。2020年,廣州市新增本市戶籍殘疾人就業1631人;年審安排殘疾人就業單位1.39萬戶,按比例就業殘疾人職工4.95萬人。
此外,市殘聯配合人社部門,將殘疾人納入就業困難人員范圍,通過就業補助資金補助、就業創業扶持等措施,推動殘疾人(包括智力殘疾人)就業。對無法實現公開就業的特殊困難群體,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予以兜底安置。[2]
1.心理問題突出
殘疾人因為自身的特點會面臨著許多的心理困擾,生理上的缺陷從而使得他們受教育的權利被限制、社會活動的范圍也有一定局限性。長期沒有與外界接觸,殘疾人士容易產生孤僻,自卑的性格,還往往自暴自棄,甚至喪失生活的勇氣。當一個人喪失了生活的勇氣,那么他對于周邊的一切以及他的生活會喪失熱情以及動力,對其就業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對殘疾人來說,心理健康比身體上的康復更為重要。
殘疾人士要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他們自身的缺陷,揚長避短要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在生活中去發掘自己的長處,探索自己的愛好。這樣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空間,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2.就業崗位少
當前,許多中小微企業破產倒閉,而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和更多的失業人員使得的就業競爭比以往更加激烈。從新增就業和失業兩方面看,壓力都很大。新增的就業崗位出現縮減。第三產業吸納就業人數多,私營占比高達88%。而第三產業和私營企業這次最受疫情沖擊最為嚴重。另外,我國今年還有874 萬的高校畢業生。新增就業崗位的減少和就業人口的增加對于殘障人士的就業來說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
3.就業積極性低
殘障人士就業積極性低不僅和自身心理問題有關,還和社會對他們的看法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社會對殘疾人認識不夠,只把其當作受保護對象,而沒有清晰地認識到殘疾人所存在的潛力和可開發的資源。一直以來向其提供的幫助大多都是基于福利性和保護的目的,而不是將其作為平等的社會人看待。社會上還存在一些無法用對待正常人的目光對待他們的人,這往往容易導致忽略他們個體的差異性以及努力的艱難性的現象,使得殘疾人在社會生活中感到孤立無助而產生自卑心理,從而無法從社會上獲得對于自身價值的肯定。長此以往,導致大部分的殘疾人士對于就業的積極性降低,影響其就業。對于殘障者而言,正確的幫助不是劃出一小塊安全區,使之與外界區隔,他們最需要的是一個平等與社會交流的機會。
4.人際交往難
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很多殘疾人都有嚴重的思想包袱,心理脆弱,抗壓能力較弱,突出表現在對外界非常敏感、自卑心理嚴重、交際范圍狹窄、性格柔韌性差等。因為受這些人際交往難等心理因素的影響,所以殘疾人目前的就業途徑中熟人介紹仍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采用線上線下結合方案,大數據化處理分析方法。線上研究,本課題開設一個關于殘疾人就業服務的綜合性網站平臺,平臺上會與大灣區的殘疾人抓舉數據處理,與多個平臺組織合作,將信息具體化,統籌好大灣區的殘疾人數。線下研究,小組成員通過設計問卷,往工療站,社工服務站等定點派發問卷。小組成員定點分組采訪當地殘疾人情況。數據剖析,用數學方法對研究對象一系列的數據處理,以抽樣檢測推斷總體方法。問卷調查結果將傳輸互聯網,統計方法將數據分析處理并盡可能地減少實驗帶來的誤差。
1.確定小組服務對象
本項目旨在為殘障人士提供就業指導服務,所以本小組的服務對象為殘障人士。
2.確定工作目標
了解殘疾人意愿,輔導他們心理健康,為他們服務解決就業問題,通過國家政策及相關政府、企業補貼,為他們制定合理的就業方案。
3.制定調研方案
本調研立足于國內外研究現狀,根據大亞灣區殘疾人就業情況和現實狀況,依據廣州市市殘聯和社工站提供的資料結合項目的調研目的對廣州市白云區進行了實地調研。
在調研中我們主要圍繞的白云區的殘疾人在后疫情下就業情況以廣州市白云區江高工療站為抽樣樣本,運用了心理咨詢的一般原則和方法,堅持了保密原則、知情原則、尊重原則、中立原則、守時原則。在調研過程中為建立良好的關系以獲得真實的殘疾人情況使用了心理咨詢的會談技術。在傾聽和理解對方的基礎上,設計了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以獲取調研者的第一手的情緒反應和準確的情況。在問題的設計上主要著重以下幾個方面:了解國家政策對工療站支持(就業、工資、活動);了解殘疾人的基本情況(經濟、心理、生理);了解殘疾人的就業積極性和人際交往情況。
4.預計困難及解決方法
調研地點的選取:在調研時應該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區以提高調研的有效性。在調研的選取時采用了互聯網+技術,統計大灣區殘疾人數及殘疾人的就業情況并且根據指導教師提供的信息進行調研目的選取,真實的反映了殘疾人的現狀。
被調研者的調研方法:實際的調查實施過程中,調查人員沒有向被調查人說明此次問卷調查的目的和意義,使被調查人如墜云霧,不知所措,導致被調查人對調查不感興趣;調查人員需要面帶微笑的解釋來意,說明調查問卷的內容,并且在調查問卷附有填寫問卷的說明(或注意事項),讓被調查人員了解是什么樣的調查,有何目的和意義,如何進行保密及怎樣填寫調查問卷,提示調查人員在調查時應嚴格遵循的規則等。并且在設計問卷時應當避免難以回答的問題的出現,這有利于調動被調查人的積極性準確的回答問題。
調研結果的準確:為保證調研結果的準確程度在進行在會談過程采用了鼓勵和重復語句以擴大調研者自我暴露的程度從而獲取更多的信息并且結合工作人員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判斷以提高調研的可信程度。
1.互聯網數據分析
經過調查發現白云區共有3個工療機構分別是:康園工療機構、石門街康園工療站、江高鎮康園工療站。
2.小組走訪
首先通過專業課老師介紹工療站的基本情況然后小組成員設計該活動的面談內容 接著由專業老師帶隊去往工療站 到工療站后首先采訪工作人員 向他們了解工療站運行情況、殘疾人士的基本情況以及殘疾人士的工作內容。接著由工作人員帶領小組成員一起參觀工療站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形式。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進行了溝通與交流,并完成了調查內容.
3.小組記錄與總結反饋
在對工作人員進行訪問時主要圍繞著對殘疾人士的性格和行為的描述并且對其工作情況進行詢問詢問,在對殘疾人士進行調查時,先對所有能夠交流的殘疾人進行基本情況的詢問,最后選取了一名殘疾人士進行了重點咨詢。
咨詢結果發現大部分殘疾人士生活上與常人無異但是對于療養院的之外的工作場景感到恐懼,人際交往時缺乏自信心。
從形勢上講,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影響宏觀經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事件性因素——新冠疫情。應該說,疫苗的出現已經對疫情有了重大的積極影響。盡管仍有些起伏,但是從整體上講,疫情正在趨于常態化,或者說,它的風險以及對經濟的影響正在降低。習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殘疾人群體能否如期擺脫貧困,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灣區各個地方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困難群眾基本民生保障、穩就業和脫貧攻堅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保障殘疾人生產生活,但作為弱勢群體,殘疾人面對疫情沖擊時較其他人群更為脆弱,受疫情影響更大,部分殘疾人家庭生活水平明顯下滑,殘疾人就業和脫貧壓力進一步加大。大灣區各地方充分認識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殘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性,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實做好殘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各項工作。
為響應國家的倡導,小組將針對殘疾人群體的特殊需求,做出相應的調查以及了解,協同各街鎮,加強情況摸排,幫助解決生活上、康復上遇到的實際困難,做殘疾群眾的“貼心人”;針對大灣區各個殘聯反饋問題,將繼續加強研究,及時與各個地區保持溝通、協調聯動,對分級分類做出相應有效應對措施,成為殘疾人的“主心骨”;針對下一階段推動殘疾人工作,制定預案方案,做到預有準備,真正把“殘疾人的事”辦好。
基于兩者環境碰撞下,對于成員專業為人力資源、應用心理學還有計算機專業方面是各有突破和進展的,雖然前期人力資源專業的伙伴走訪耗費精力頗大,但總算能打進城府有所收獲,應用心理學的伙伴對殘疾人就業方面的心理顧慮進行了一定的解答,計算機專業為小組提供大灣區數據來源。環境的沖擊,堅固了成員彼此的凝聚力。
1.政府對策
政府是宏觀調控的主力,對于疫情下大灣區,有必要采取行政手段。《殘疾人就業條例》第二條第二款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就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制定優惠政策和具體扶持保護措施,為殘疾人就業創造條件。”第五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殘疾人就業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殘疾人工作的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做好殘疾人就業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保障、民政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殘疾人就業工作。”根據殘疾人就業條例,政府應當落實條例。加大力度推進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做好相關扶持工作,對殘疾人戶口逐一調查,將就業崗位給到有需求的殘疾人手中。
2.互聯網對策
互聯網時代里,融合貫通各種數據集合,不論是哪個行業,哪類群體都逃不過數據的篩選。殘疾人這一類特殊群體,首先打開國門的大門,就得讓全國深入了解殘疾人,讓全國人民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殘疾人的想法不再偏極端,消除各行業對殘疾人就業的歧視。用互聯網帶動就業,這也是一個極佳的選擇。再者,互聯網提供的平臺,可以帶動部分殘疾人就業,比如淘寶電商,網絡直播帶貨等,這些崗位,無需太多技巧,也不會花太多體力。僅僅是平臺就有很多種,視頻平臺、商城平臺,外賣平臺等。大灣區下生活的殘疾人,只要會上網,一切都可以在網上尋找到自己的一個歸屬,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崗位。后續,小組也會發布一個公益組織平臺,將大灣區的情況公布于網上,各大網友也可以出于愛心幫助弱勢群體。
3.社會及企業對策
對于企業家來說,殘疾人就業是一種風險。一方面對于產品服務質量,一方面就是薪酬人際。對于企業家的顧慮,應當制定相應的政策,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對于殘疾人就業人員,殘疾人應培訓相應的技能技巧。企業家花一定的時間和金錢對他們培訓,再者對他們的個人所得稅,減少稅收,應以獎勵政策,帶動殘疾人就業的積極性。
無論企業和社會站在哪種角度看待問題,都要秉承良心、憐憫心、尊重心對待人和事。盡量做到雙贏,為小康社會獻出最大的一份力量。